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脾通络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DN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通络胶囊。2组均治疗1个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SCr及BUN,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HbAlc、IL-6、TNF-α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40/41)、对照组为85.4%(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治疗后,研究组尿液中24 h尿蛋白定量[(64.35±6.39)mg比(96.32±8.74)mg,t=18.908]、SCr[(86.84±9.30)μmol/L比(124.34±13.11)μmol/L,t=14.939]、BUN[(5.41±0.59)mmol/L比(7.58±0.71)mmol/L,t=15.05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内脂素、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595、13.140,P值均<0.01);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071、6.969,P值均<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5/41)、研究组为4.9%(2/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6,P=0.236)。结论健脾通络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可有效改善DN患者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健脾益肾通络胶囊 坎地沙坦酯 治疗,临床研究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健脾方治疗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脾两虚、寒湿内蕴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19年5月北京市隆福医院骨骼肌减少症脾两虚、寒湿内蕴证老年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脾方。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采用电子握力器测定上肢肌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中途退出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3,P=0.013)。治疗后,观察组四肢倦怠无力、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小便清长、便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964、12.510、14.103、13.415、14.599,P值均<0.01);左手握力[(52.75±7.91)kg比(46.10±7.22)kg,t=3.954]、右手握力[(53.93±8.09)kg比(48.55±7.17)kg,t=3.169]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 [(23.90±3.34)ng/L比(19.44±3.15)ng/L,t=6.18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健脾方可有效改善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脾两虚、寒湿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上调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肌,骨骼 健脾益肾方 脾肾两虚证 寒湿内蕴证 1 25-二羟维生素D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汤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水平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中医辨证属脾两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8~75岁。按照是否联合健脾汤治疗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对照组(30例)行TP化疗方案,中药组(30例)行TP化疗方案联合健脾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Cs水平,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变化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在CTCs阳性数量方面,治疗后中药组低于对照组[(3.47±1.87)个比(6.90±2.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3,P<0.001)];在神疲乏力、纳差、腰膝酸软、夜尿、头晕改善方面,治疗后中药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344、9.643、11.915、4.444、5.934,均P<0.05);在KPS评分方面,治疗后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5.83±7.21)分比(80.36±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6,P=0.036)。结论健脾汤联合化疗在晚期NSCLC脾两虚证患者中能减少CTCs水平,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健脾益肾汤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晚期 KPS评分
  • 简介:摘要冠心通络胶囊是用于治疗冠心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红细胞比容、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等因素有关。本文从病因病机、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对冠心通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中草药 冠心通络胶囊 医学,中国传统 药理学,临床 血液黏度 综述
  • 简介:摘要1例31岁女性患者因月经期双侧腰部持续性钝痛,自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0.3 g,3 h后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酐173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33.0 ml/(min·1.73 m2),血尿素10.7 mmol/L,血尿酸428 μmol/L。考虑为布洛芬相关急性损伤。予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1次/d和对症治疗。14 d后复查,血清肌酐89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84.1ml/(min·1.73 m2),血尿素8.0 mmol/L;21 d后,血清肌酐78 μmol/L,血尿素3.9 mmol/L,血尿酸313 μmol/L。

  • 标签: 消炎药,非甾体 布洛芬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1例37岁女性因减肥口服奥利司他胶囊120 mg、3次/d,4周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6周后出现黄疸及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 63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 295 U/L,总胆红素(TBil)46.0 μmol/L,血清肌酐(Scr)266 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3,考虑为奥利司他胶囊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停用该药,给予保肝、降酶、补液、改善肾脏灌注等对症支持治疗,10 d后患者上述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 181 U/L,AST 25 U/L,TBil 9.8 μmol/L,Scr 121 μmol/L,INR 0.9。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 标签: 减肥药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奥利司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CRF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9.08±2.77)分]低于对照组[(13.7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而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IF-1、TS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HIF-1水平高于对照组,TS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方治疗CRF,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血清HIF-1、TSP-1水平,安全性高。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黄芪益肾方 实验室指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固健脾化湿汤结合厄贝沙坦治疗DN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9月本院97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厄贝沙坦,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固健脾化湿汤。2组均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BUN、SCr水平,ELISA 法检测血清IL-6、TNF-α、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45/49)、对照组为75.0%(36/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2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t=29.75,P<0.01),血清BUN[(4.49±0.68)mmol/L比(5.16±0.61)mmol/L,t=5.11]、SCr[(63.42±4.09)μmol/L比(69.01±4.35)μmol/L,t=6.52]水平及UAER[(72.58±5.88)μg/min比(85.63±6.49)μg/min,t=10.44]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44、7.24、18.08,P<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7/48)、研究组为16.3%(8/4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812)。结论固健脾化湿汤结合厄贝沙坦可有效改善DN患者的肾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脾肾两虚 固肾健脾化湿汤 厄贝沙坦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助运方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expenditure, PEW)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95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PEW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优质蛋白饮食+降糖+调节钙磷代谢等基础治疗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助运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表测量学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 TSF)、中臂围(mid-arm circumference, MAC)、中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MAMC)及体质量]、炎症感染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营养状态指标[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SF、MAC、MA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A、血清ALB、Hb及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IL-6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助运方联合西医治疗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PEW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改善PEW,效果优于单独西医治疗,值得推荐。

  • 标签: 益肾健脾助运方 糖尿病肾病 蛋白质能量消耗 微炎症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清利颗粒对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清利颗粒8味中药的相关成分及作用靶点,于Uniprot数据库将作用靶点转换成基因,使用Cytoscape 3.6.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s)筛选IgA肾病相关靶标,将药物及疾病靶点导入Venny 2.1软件取交集,得到的共有靶标上传于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借助生物信息资源数据库对生成结果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清利颗粒成分-靶点-信号通路"多维网络。结果筛选得到69个活性成分,包括人参皂苷、β-谷甾醇、谷甾醇、槲皮苷等。得到清利颗粒作用于IgA肾病的靶点94个,其中核心靶点30个,主要包括Jun原癌基因(JUN)、TNF、肿瘤蛋白p53(TP53)、AKT1及IL-6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3条通路,分别是PI3K-AKT通路、TNF炎症通路及MAPK通路。结论清利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IgA肾病,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清利颗粒的治疗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网络药理学 益肾清利颗粒 IgA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滋健脾生津方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head and neck cancer, HNC)治疗后唾液分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HNC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于放疗第1天起含漱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滋健脾生津方。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卡氏(Karnofsky, KP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收集基础唾液总量,计算基础唾液流速,检测唾液pH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28/30)比66.7%(20/30),χ2=7.504]高于对照组(P=0.023)。治疗后,观察组基础唾液流速[(0.66±0.06)ml/min比(0.53±0.07)ml/min,t=4.532]、唾液pH值[(6.45±0.25)比(5.51±0.23),t=4.382]高于对照组(P<0.05);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自汗盗汗、口腔黏膜疼痛红肿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73、4.572、4.419、4.754,P值均<0.05);KPS评分高于对照组(t=6.552,P<0.01);生活质量总改善率[83.3%(25/30)比63.3%(19/30),χ2=6.955]高于对照组(P=0.031)。结论滋健脾生津方可改善HNC放疗患者的唾液分泌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射疗法 滋肾健脾生津方 唾液分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血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6月-2020年3月北京市隆福医院血液科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生血汤。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观察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治疗期间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注射次数及输血量,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Ⅳ度骨髓抑制出现时间[(5.07±0.87)d比(3.83±1.15)d,t=4.695]晚于对照组(P<0.01)、持续时间[(7.20±0.76)d比(10.03±1.30)d,t=10.305]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重组人G-CSF注射次数[(7.2±0.8)次比(10.0±1.3)次,t=10.305]少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悬液[红细胞(2.5±1.5)U比(4.7±1.5)U,t=7.749]及血小板[(1.70±0.54)U比(3.13±0.86)U,t=5.879]输注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1、2周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8.208、15.129,P值均<0.01);观察组化疗后感染、出血、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500、10.000、4.286,P值均<0.01)。结论生血汤有助于延缓骨髓抑制的发生时间,可促进骨髓抑制的恢复,减少骨髓抑制期的不良反应,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骨髓抑制 化疗反应 益肾生血汤 药物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活血方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50例早中期非创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加入活血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坏死指数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坏死指数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坏死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活血方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股骨头坏死指数,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益肾活血方 非创性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通络祛白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蛋白尿络不通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124例CGN蛋白尿络不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2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厄贝沙坦片、双嘧达莫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通络祛白汤。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 PV)、TG;评价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5%(60/62)、对照组为83.9%(52/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1,P=0.014)。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3%(56/62)、对照组为79.0%(49/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1,P=0.040)。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1.00±0.65)g比(1.48±0.71)g,t=4.998],PV[(1.46±0.30)Pa•s比(2.27±0.28)Pa•s,t=6.292]、TG[(2.18±0.68)mmol/L比(2.57±0.73)mmol/L,t=7.0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通络祛白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降低CGN蛋白尿络不通证患者的尿蛋白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通络祛白汤 肾络不通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湿颗粒联合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41例明确诊断为Ⅱ期IMN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使用化湿颗粒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时检测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血肌酐及血清抗磷脂酶A2(PLA2R)抗体等,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3、6、9个月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4%、76.2%和8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0%、45%和70%,治疗组在治疗3、6个月时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在治疗3、6个月时血清抗PLA2R抗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颗粒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改善IM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副作用少,使患者早期获益。

  • 标签: 益肾化湿颗粒 特发性膜性肾病 磷脂酶A2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苏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苏蝉汤。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TNF-α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38/43)、对照组为67.4%(29/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38)。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0.82±0.13)g比(1.04±0.17)g,t=6.009]、BUN[(6.12±0.71)mmol/L比(6.60±0.75)mmol/L,t=6.411]、SCr[(82.87±10.43)μmol/L比(94.11±11.17)μmol/L,t=17.43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981、8.904,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t=8.933,P<0.01);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83、49.005、13.994,P值均<0.01)。结论苏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纠正T细胞亚群失衡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苏蝉益肾汤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肿瘤恶病质是诸多中晚期肿瘤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医多以"虚劳"论治本病。本病病因多样,然以正虚为首;病机乃因虚致病成劳及因虚致实促劳,因虚致病主要涉及先天脾胃不足,脏腑气血失充,虚致实加重虚劳主要为脾虚致使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堆积;治疗当以健脾作为重点,健脾以助化痰祛浊、活血化瘀、解毒散结,同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发挥中医优势。

  • 标签: 肿瘤 恶病质 虚劳 健脾 中医药疗法 经验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栎浸膏胶囊预防经皮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单侧肾结石接受PCNL的患者186例,术中均留置6 F输尿管支架管,经术后复查泌尿系平片,确认术后残留结石为临床无意义结石(最大径≤4 mm),根据术后服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组(n=62)和对照组(n=124),药物组患者口服柳栎浸膏胶囊,对照组患者未服药,两组患者术后接受同样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观察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情况,并随访记录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PCNL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药物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34.20±26.65) mg,女性(336.00±25.64) mg;对照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74.11±42.28) mg,女性(374.42±42.44) mg,药物组患者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在服用药物期间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药物组患者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药物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5%,对照组为8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柳栎浸膏胶囊可以有效预防PCNL术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发生,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碎石术 预防和防护用药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柳栎浸膏胶囊 输尿管支架管 附壁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取石术(PCNL)治疗融合、异位、旋转不良、萎缩和肾盂盏畸形等异常肾脏中的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在汉川市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4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存在肾脏旋转不良,12例有重复肾盂伴有完全或不完全性重复输尿管,10例为马蹄,8例单侧萎缩,3例交叉融合异位,1例盆腔。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所有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操作。结果一期PCNL术后,39例患者(81%)达到完全的结石清除,另有7例术后残石患者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也达到无石状态,最终结石清除率达96%(46/48)。术中25例手术采用仰卧位,其经皮肾脏通道建立到完成手术所需时间明显少于俯卧位(P<0.05);3例需要建立多通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7)d。术后3例患者需要输血,2例出现周假性囊肿,未发生肠瘘或血管、内脏损伤患者。结石分析显示83%的结石为草酸钙结石。结论在治疗各种畸形肾脏的结石中,如融合异位、旋转不良、萎缩、肾盂盏变异等,PCNL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需要外科医生有坚定的决心和熟练的手术技巧。

  • 标签: 肾造口术,经皮 融合肾 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