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理想的人工晶状体(IOL)位置是居于囊袋内且中心与视轴重叠。但由于患者眼部解剖结构、IOL特性和手术操作等因素,IOL可能发生偏心和倾斜,影响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准确测量晶状体和IOL偏心和倾斜状态有助于术前指导IOL选择,术后评价IOL在眼内的稳定性,并探讨IOL偏心和倾斜与视觉质量的关系。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针对IOL偏心和倾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晶状体和IOL位置测量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提高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52-556)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高职教学阶段中,受限于生源质量、学生两极分化因素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各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遍选择应用分层教学法,从而实现对教学水平、效率与质量的优化提升。而本文则从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实践情况加以着手,对分层教学法的概念、教学要点开展以下深入研究。

  • 标签: 高职教育 英语 分层教学法 教学要点
  • 简介:摘要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国际测绘遥感领域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倾斜摄影三维数据可为智慧城市、规划、测绘、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行业提供测绘数据来源。由倾斜影像生成三维模型就是倾斜摄影建模。

  • 标签: 无人机 倾斜 摄影 三维建模 技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神经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186例,根据其临床晕厥发作频率分为偶发组68例(晕厥发作1~2次)和反复组118例(晕厥发作≥3次),所有患儿均行HUTT,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试验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及HUTT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试验前降低(P<0.05),且反复组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低于偶发组(P<0.05)。186例患儿中127例出现HUTT阳性反应,诱发发作时间为(21.37±5.43)min,其中反复组HUTT阳性率(77.12%,91/118)高于偶发组(52.94%,36/68),P<0.05。反复组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阳性反应比例均高于偶发组[59.32%(70/118)比44.12%(30/68),13.56% (16/118)比4.41%(3/68)],P<0.05。与试验前比较,血管抑制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心率变快;心脏抑制型患儿试验后心率减慢而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混合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下降(P均<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UTT可作为儿童VVS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儿在HUTT中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可明确其HUTT阳性反应类型。

  • 标签: 儿童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晕厥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定义为由于脑灌注不足而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已经开发了不同的临床决策规则(CDR)和危险分层评分,以预测晕厥发生后短期和远期不良后果的发生风险。本文通过对晕厥评分系统进行回顾,总结并严格评估有关晕厥患者CDR的证据,并与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晕厥诊断与管理指南相比较,从而对晕厥患者进行准确的危险分层,有效预防不良后果发生。

  • 标签: 晕厥 危险分层 评分 指南
  • 简介:摘要针对急倾斜中厚煤层沿空留巷的问题,探讨了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的稳定性,研究了巷道的变形情况,研究成果对急倾斜沿空留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分层评价理论旨在针对可视的学生学习成果的结构进行评价,而无法针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因此亟待探索一种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层评价理论。本研究基于对传统分层评价理论的前溯,利用大数据分析所带来的学习行为统计,针对学习过程,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SOLP分层评价机制,能有效的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及实训进行过程性评价。

  • 标签:
  • 作者: 苏红 韩冰 陈贵 许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北京 100034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北京 100081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未经治疗状态下错患者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UM/PP)自然代偿的最主要因素。方法共纳入1403例患者,涉及36个变量,以UM/PP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变量影响权重解释模型。结果治疗前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的回归模型纳入16个有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是否双颌前突、安氏分类、垂直骨型、覆覆盖以及部分头影测量变量等,可解释56.5%的变异。排名前三位的影响因素分别为SNB角(Beta值0.690),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81)及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23)。结论自然发育状态UM/PP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SNB角、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和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SNB角对UM/PP影响最大,下颌越后缩,上颌第一磨牙越代偿性后倾。

  • 标签: 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 自然代偿 影响因素 下颌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c)治疗儿童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儿童患者58例,年龄4~10岁。根据S-BLRc外直肌上、下缘止点后徙量的差异分为3组:A组(1 mm,22例)、B组(1.5 mm,18例)和C组(2 mm,18例)。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看近、看远斜视度,近远斜视度差(NDD),眼底客观旋转角,上转和下转25°时斜视度差,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立体视及手术成功率,屈光状态。手术成功的标准: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外斜视<-8△,内斜视<+5△;NDD<5△。术前和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立体视觉和手术成功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看近、远的斜视度分别由-37.1△±4.2△、-25.8△±3.7△下降至-1.4△±4.6△、-0.1△±4.1△,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72,P<0.001;t=32.54,P<0.001)。各组术后NDD(A组1.8△±1.9△,B组0.8△±2.1△,C组0.9△±2.5△)均较术前(A组10.0△±0△,B组11.2△±1.5△,C组13.3△±2.2△)显著降低,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01;t=17.2,P<0.001;t=13.6,P<0.001);NDD平均改善量分别为8.2△±1.9△、10.3△±2.5△、12.4△±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0,P<0.001)。纳入的患者术前AC/A均值为(1.55±0.73)△/D,术后AC/A均值为(1.53±0.74)△/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无旋转性复视、A-V型斜视。手术前后各组间的球镜度、散光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眼和左眼散光度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01;t=5.32,P<0.001)。术后6~9个月随访时的手术成功率为89.7%,3组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LRc是治疗儿童CI-IX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有效矫正看近、看远外斜视,降低NDD,有利于双眼视觉改善。NDD的改善量与外直肌上、下缘的倾斜量有关。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集合不足 外直肌斜形后退手术 远近斜视度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检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7例,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和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倾斜过程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每5 min测量1次血压。并分析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前)与硝酸甘油激发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LFnorm、HFnorm、LF/HF)和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QTe/RR斜率、QTP/RR斜率)。结果47例反复发作晕厥患者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均未出现阳性反应,进一步行硝酸甘油激发试验,表现出阳性21例,阴性26例。阴性组QTc间期明显长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心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倾斜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均下降,舒张压在阴性组中上升,阳性组中下降,但服用硝酸甘油前与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阳性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阳性组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LFnorm、LF/HF出现下降,HFnorm出现升高,其中LFnorm明显低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前后LFnorm、HFnorm、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硝酸甘油后阳性组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高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中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突然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转变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及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自主神经活动 直立倾斜试验
  • 简介:摘要为解决切梗丝机切丝厚度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梗丝耐加工性,通过分析切梗机内物料运动状态,研究设备工作原理,发现造成切丝厚度不均匀主要是因切梗机料仓内供料不均匀、磨刀效果差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预压装置,改变料仓内物料因自然堆积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状态,使物料均匀进入排链内;优化磨刀往复系统,通过更换传动齿轮提高传速比,加快砂轮往复速度,提升磨刀效果。解决了切丝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切梗丝厚度合格率由65%提升至80%以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希望能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400例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按照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205例、阳性组195例。阴性组中,男性104例,女性101例,年龄(41.62±8.15)岁;阳性组中,男性102例,女性93例,年龄(40.84±7.63)岁。对两组患者的P波时限、P波电轴、校正QT间期(QTc)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阳性组患者晕厥时的P波时限为(95.63±38.47)ms,阴性组为(88.59±17.07)ms(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P波电轴为(69.85±18.16)°,阴性组为(65.79±16.48)°,阳性组明显右偏(P<0.05),而阳性组患者晕厥时、晕厥后的P波电轴分别为(62.85±25.37)°、(56.85±22.43)°,阴性组分别为(68.45±15.28)°、(68.46±16.33)°,阳性组则显著左偏(均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QTc为(418.67±92.33)ms,明显短于阴性组的(435.74±59.27)ms(P<0.05)。结论对于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来讲,其心电图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P波时限、P波电轴以及QTc能为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提供依据。

  • 标签: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电图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患者X线光片中骨皮质密度线与骨盆倾斜角(P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北辰医院就诊的67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脊柱X线侧位片上测量PT和髂骨倾斜角(IT),IT定义为髂骨皮质密度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分析PT与IT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67例患者的脊柱X线侧位片均可确定PT与IT。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与IT呈显著相关(r=0.852,P<0.05)。以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女性与男性对应的线性回归公式分别为PT=IT-12.9°与PT=IT-16.7°。结论在X线光片上难以识别股骨头的情况下,可通过髂骨皮质密度线方便而直接地测量IT,进而通过IT可靠地评估PT。

  • 标签: 脊柱后凸 髂骨 骨盆 矢状位 X线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IOL偏心和倾斜的差别及术眼的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4至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植入的IOL类型(ZCB00、SN60WF、A1-UV、AO)分为4个组,每组右眼与左眼各30只。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和1个月测量晶状体或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使用CASIA2扫描仪)及术眼波前像差、客观散射指数(OSI)、传递调制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斯特列尔比值(SR)。双眼患者均取右眼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有纳入眼的眼别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招募181例(240只眼)患者,其中169例(224只眼)完成随访(右眼114只,左眼110只),男性77例,女性92例,年龄(69±9)岁。4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眼轴长度、术前晶状体偏心值和倾斜度以及IOL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1周及1个月,4个组间IOL偏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1、6.12、4.66,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SN60WF组术后1 d及1周的IOL偏心值均大于另外3个组,术后1个月的偏心值为(0.259±0.101)mm,大于ZCB00组的(0.177±0.099)mm和AO组的(0.163±0.12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q检验,均P<0.05)。术后1个月ZCB00组、SN60WF组、A1-UV组和AO组的IOL倾斜度分别为(4.806±1.129)°、(5.080±1.309)°、(4.586±1.338)°、(5.112±1.406)°,术后各时间点4个组间IOL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的IOL偏心值及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4个组间IOL偏心值与倾斜度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内右眼与左眼的IOL偏心值及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有向鼻下方或向颞下方倾斜的趋势。术后1个月,在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4个组间眼内球面像差(F=131.32、85.17)及全眼球面像差(F=46.64、47.5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O组均大于另外3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q检验,均P<0.05)。4个组间OSI、MTF cut off和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种非球面IOL植入晶状体囊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心与倾斜,但差别未显示出临床意义;术眼对轻度IOL偏心与倾斜有良好的耐受性,视觉质量良好。

  • 标签: 晶体,人工 晶体植入,眼内 视敏度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偏心 倾斜
  • 简介:摘要自2019年末,始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全国及境外多个国家,引起国际高度关注。COVID-19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儿童及青少年是受到重点关注的人群之一。为了尽快控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儿科陆续推出相关领域在防控COVID-19疫情方面的专家共识或诊疗建议。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儿童及青少年晕厥诊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检查是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COVID-19疫情防控要求,通过国内专家讨论论证,本文提出HUTT检查的预检筛查、防护措施及环境消毒等流程,以确保疫情期间HUTT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植入不同倾斜角的人工晶状体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南石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80例(88眼)的临床资料。按术中不同倾斜角分为3个组:A组植入前倾角10°的SKY人工晶状体者27例(31眼);B组植入倾角0°的AO人工晶状体者31例(33眼);C组植入后倾角5°的FLEX人工晶状体者22例(24眼)。比较3组术后前房深度、屈光度、后囊浑浊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前房深度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9,P=0.378)。术后均未出现Ⅲ级后囊浑浊,术后6个月3组Ⅰ级后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6.45%(2/31)、9.09%(3/33)、8.33%(2/24),Ⅱ级后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6.45%(2/31)、3.03%(1/33)、8.33%(2/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的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45,P>0.05);3组撕囊直径和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植入不同倾斜角的人工晶状体(SKY、AO、FLEX人工晶状体)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晶状体,人工 浑浊,后囊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患者谵妄分层护理预防策略,为预防ICU患者发生谵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初步筛选条目,经课题组讨论后形成ICU患者谵妄分层护理预防策略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合专家意见,构建ICU患者谵妄分层护理预防策略。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3和0.897,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03~0.213(P<0.01)。最终形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ICU患者谵妄分层护理预防策略。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ICU患者谵妄分层护理预防策略科学可靠,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可为ICU患者预防谵妄提供借鉴。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预防 分层护理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wire-loop技术回收严重倾斜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2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或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采用改良wire-loop技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18例患者的资料,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62.1±13.1)岁(范围:29~78岁)。置入的滤器包括纺锤形滤器(OptEase 7例、Aegisy 2例)和伞形滤器(Celect 6例、Denali 3例)。术前CT血管造影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滤器严重倾斜、回收钩贴壁并被增生内膜覆盖。采用改良wire-loop技术分别经股静脉和颈静脉入路回收纺锤形和伞形滤器。穿刺成功后,置入回收长鞘,经长鞘置入4 F(1 F≈0.33 mm)单弯导管和圈套器;同时置入5 F猪尾导管,引导0.035英寸的软交换导丝(长260 cm),穿过滤器顶端返回;圈套器抓捕软交换导丝头端,将导丝头端牵出体外。循交换导丝头端置入4 F单弯导管至滤器顶端,形成以单弯导管和猪尾导管为支撑的wire-loop。体外固定导丝头端和尾端,在双导管支撑下,向前推送长鞘切割增生内膜,并将回收钩拽离腔静脉壁,回收滤器。结果17例滤器成功取出,手术时间(25.5±8.7)min(范围:15~45 min),无并发症发生。1例Celect滤器回收钩穿出腔静脉壁,wire-loop无法将滤器回收钩拽回腔静脉内,后经开腹手术取出滤器。结论改良wire-loop技术可用于回收严重倾斜的可回收纺锤形和伞形滤器,当滤器与下腔静脉壁粘连严重时,亦可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腔静脉滤器 导丝圈套技术 严重倾斜 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探讨用小脂肪颗粒与脂肪胶分层填充治疗女性鼻唇沟老化的方法及效果。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整形烧伤科和东莞康华医院整形外科用小脂肪颗粒深部填充及脂肪胶皮下皮内填充分层移植的方法,治疗女性鼻唇沟老化63例(年龄26~69岁,平均43.3岁),其中46例采取2次补充移植。63例中13例术后出现青紫,14 d内消退;全部患者术后鼻唇沟外观平滑或略高,即时效果满意,3个月内满意率100%。6个月后复诊,46例行第2次补充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2例填充1次后效果欠佳,满意61例,占96.8%。脂肪分层移植治疗女性鼻唇沟老化短期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重复填充2~3次效果更好。

  • 标签: 脂肪 鼻唇沟 老化 分层移植 注射
  • 简介:摘要急性肺栓塞(APE)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一旦确诊APE,对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APE危险分层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与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