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运用系统化工具,将医疗技术与照护质量所需知识、态度与技能进行培训,提升医疗人员职能。方法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开始运用导入训练质量系统(TTQS),并于2019年由受训员工于课后通过微信在线填写结构式满意度问卷,分析新到岗职工与在职职工对教育训练的满意度,共有170人完成问卷填答。以t检验比较课程满意度评分在2组间的差异,并以复回归分析检验影响整体课程满意度的因素。结果新到岗职工在课程满意度以及训练后能应用于实务工作满意度都较在职职工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另外,对影响整体课程满意度的因素分析也发现,教育程度(大学专科学历)是影响课程满意度的因素之一。就整体而言,不论新到岗职工还是在职职工,在课程满意度与实务应用中都具有一定的成效。结论新到岗职工借由TTQS的训练系统,能更有效的将培训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务工作中。而此,可以让新到岗职工迅速投入工作,缩短训练时程。

  • 标签: 训练质量系统 课程满意度 医院内训
  • 简介:摘要根据政治与业务相结合、事业与队伍相结合、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分类与分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由品德、才能、贡献、声望等基本要素及其子要素构成的中医药人才评价标准框架体系,为完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评价标准提供参考。其中,品德体系由坚定不移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爱国爱民的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优良作风等因素构成;才能体系由中医药知识、中医药经验、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技能构成;贡献体系由学术理论贡献、人才培养贡献、医疗服务贡献等构成;声望体系由患者满意度、同行评价、组织评价等因素构成。

  • 标签: 中医药 人才 评价 标准
  • 简介:摘要学术型社团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协作能力。目前,关于学术型社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医学学术型社团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四川大学华西胸外创新与实践协会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探讨了搭建学术型社团人才成长平台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人才成长档案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医学学术型社团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医学学术型社团能够帮助成员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学术型社团 人才成长 探索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与影响因素,从涉老专业种类偏少、专业生源严重不足这一现象出发,分析专业师资队伍年轻数量不足,涉老专业毕业生岗位薪酬偏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从拓宽招生途径,扩大证书教育;建立学分银行,实现护理类专业发展有梯度可持续;内外兼修,培养师资队伍3个方面,探讨解决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短缺问题的方案。

  • 标签: 综述 教育 老年护理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创建医护教协作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实习的护士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产教融合改革试点班进入临床实习的72名学生,采用医护教协同的模式进行培养;对照组为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实习的其他院校的经传统模式培养的74名实习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从态度、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咨询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7个维度对两组口腔护生实习后的核心能力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口腔科实习护士的7项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助推口腔医学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院校口腔护士的培养,加强医教协同,构建基于四手操作技术的医护教口腔护士培养新模式,制订能够显著提高口腔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将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教学进行深度对接,将这一创新模式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口腔 护理 口腔护理 医护教协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卫生单位进行常见创伤超声快速诊断技术教学培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培训对象来自基层卫生单位的89名学员,其中超声医学零基础学员81名,占91.0%;理论授课老师为副高级以上超声专家,技能培训老师为熟练掌握超声快速诊断技术的超声医师;培训周期为4d(32学时);培训内容为基层卫生单位的常见急症和外伤超声快速诊断技能的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手把手教学。培训后全部学员参加理论知识笔试(百分制)和技能实际操作考核,并分析考核结果。结果89名学员对培训的参与度为100%。培训后,81名超声零基础的学员理论平均成绩(93.7±5.0)分,8名有超声基础的学员理论平均成绩(95.5±3.0)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培训,即使是超声零基础的学员,对创伤超声快速诊断理论知识的掌握与有超声基础者无差别。技能实际操作成绩,81名零基础的学员中,优秀率76.5%(62名/81名)、良好率23.5%(19名/81名),8名有超声基础的学员中,优秀率75.0%(6名/8名)、良好率25.0%(2名/8名)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培训,基层卫生单位的受训者能够迅速掌握常见创伤的超声快速诊断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 标签: 创伤 超声检查 诊断 教学 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加强预防医学人才建设是提供良好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健康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主要的问题包括,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授课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量"与"质"重视不足、分析问题与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环节欠缺、重视专业化教学而知识系统化不足。建议通过融合实验与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整合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教师培养、基于健康文化培养学生大健康观等措施,改革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形成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育的良好氛围,且推动社会健康文化发展。

  • 标签: 预防医学 人才培养 健康文化
  • 简介:摘要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topological associated domain,TAD)是基因组三维结构和转录调控的基本单位。相邻TAD以特征序列边界间隔,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域,TAD内部基因的转录受到共同调控,而TAD间彼此互不影响。TAD结构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TAD的重要组成、特性、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常用的染色质互作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拓扑相关结构域 染色质互作 基因组三维结构 高通量染色质构象捕获
  • 简介:摘要国内药事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对该领域人才需求突出;中医药行业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储备尤为重要。从药事管理学科背景出发,结合中医药行业特点,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提出中医药院校在药事管理专业教育中,应让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哲学思维为引领,培养以人为本及融合中庸之道的管理能力,掌握中医药理论+通识管理的特色专业课程知识,具备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等综合素质。

  • 标签: 中医药 药事管理 人才培养 综合素质
  • 作者: 丁蕾 邵莉 王慧 唐华 杨静 郭晓奎 胡翊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办公室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宣传部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学院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0025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防控是对我国防疫治理体系和防疫能力的一次考查。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和输送医学人才的重任。本文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完整性和发展性3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医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短板,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就医学教育改革顶层设计、重视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全面融入"全球健康"和"全健康"理念等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 问题 建议
  • 简介:摘要直肠侧方结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通用的称谓是直肠"侧韧带"。对其进行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并保护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控制排粪功能。目前围绕直肠侧方结构的争论点主要集中在:(1)直肠"侧韧带"是否存在。(2)直肠侧方结构的组成是什么,直肠中动脉是否存在。目前解剖上对直肠侧方结构的研究并未达成共识,但临床手术中发现,直肠"侧韧带"确实存在,并且是直肠癌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的途径。直肠"侧韧带"内包含直肠中动脉、神经分支、淋巴管以及包裹的脂肪纤维组织。笔者总结临床经验认为,直肠中动脉在"侧韧带"中恒定出现,只是部分动脉血管直径较小,难以被观察到。从解剖学、胚胎学和外科手术的角度考虑,笔者建议,将直肠"侧韧带"这一与直肠系膜相通、并包含多种组织的结构称为直肠"侧系膜"可能更为合适,这也更加符合直肠癌发生侧方转移的解剖基础。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和本团队临床经验,提出这一新命名供大家讨论。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侧韧带 直肠中动脉 直肠侧系膜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T2DM)是一种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除了熟知的肾、眼、足、心血管并发症之外,T2DM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多领域的认知功能下降为主。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是治疗的关键。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非侵入性的检测活体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近些年该技术在T2DM神经影像学方面的运用已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发现了T2DM患者诸多脑区微观结构的改变,同时局部脑区微观结构的改变同认知能力、相关临床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此外,DTI结合图论的分析方法可对脑白质连通性的改变提供定量的特征描述,为进一步理解T2DM患者认知能力减低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对T2DM患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2型 神经网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建立有针对性的适合基层的儿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快速、有效、可持续的基层儿科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是服务广大儿童所必需而迫切的要求。作者探索了将传统中医的"师带徒"模式引入西医基层儿科人才精准培养中的方法和效果,指出在区域儿科联盟框架基础上,"师带徒"模式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建立固定的精准的一对一带教形式,形成紧密、规范、可持续的基层儿科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基层儿科服务能力。

  • 标签: 卫生人力 师带徒 基层医疗机构 儿科医生 人才培养
  • 作者: 斯海波 叶红霞 梁明玮 张猎 卿平 沈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研究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部,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务部,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办公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新时代医学本科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旨在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在带动课程教学体系创新的同时促进创新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推动我国医学本科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在基本教学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为更好地构建和推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需经过反复沟通和融合,将科研创新训练贯穿于医学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学生需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并提高创新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学校需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监督管理并不断完善相关体制。

  • 标签: 医学本科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创新型医学人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用OSCE构建应用型护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护理人员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两组,各70例。两组护理人员均进行为期半年的理论学习,并进行1年的专科轮转,进行临床常规培训;研究组加用基于OSCE考核培训模式,比较两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综合满意度测评成绩,并分析研究组对基于OSCE考核培训模式的认同度。结果研究组各项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综合满意度测评考核得分(92.73±2.87)分,高于对照组(85.39±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基于OSCE考核培训模式的各方面认同度均较高。结论基于OSCE考核的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才的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OSCE 应用型 护理专业特色人才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为探索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模式,本文围绕“非典”后健康管理师的兴起和十余年的发展现状、健康管理师人才队伍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后疫情时代下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特点,提出对健康管理师培训体系及管理架构改进的建议:提升入行门槛,完善学科设计,发展健康管理人才学历教育和实践培训,细化管理框架,发扬国家文化优势。通过调整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以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推进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 标签: 健康管理 人才培训 体系构建
  • 简介:摘要在国家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国家对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程、教材和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导师制的推行,强化产教融合药品研发训练,旨在探索基于药品研发技术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药品研发技术服务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应用型的药学人才

  • 标签: 药品研发 技术服务 应用型人才 培养
  • 简介:摘要医学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于具有敏锐创新思维的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迫在眉睫。基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我们将多学科诊疗引入教学系统,构建了一个培养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的新的教学体系,从单一特定学科培养模式向多学科交叉综合培养模式转变,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及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医学人文素养,为我国医疗事业储备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 标签: 医院,教学(Hospitals,Teaching) 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我们从社会系统角度,而非仅从行业角度对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政策改革的思考。人才培养需要从医学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需要从单纯关注人的健康向关注人—动物—环境整体健康转变,需要更加重视新型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在公共健康保障中的作用。在公共健康3.0、One Health、生物安全与健康安全等理念下,建议从国家安全和全民健康的战略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构建大健康背景下覆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链条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国家标准,推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认证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核心知识能力课程和跨领域学位课程并重,应对多元健康影响因素。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实际工作中加强医疗体系和疾控体系的深度融合。加强对地方卫生健康行政负责人疾病防控和应急防疫能力的教育培训。

  • 标签: 公共卫生 人才培养模式 大健康 专业认证 政策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科发展现状及儿科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科研管理实际情况,提出管理过程的建议。方法汇总儿科发展面临的问题,总结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科研管理的方法策略。结果儿科的发展面临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和人才短缺等问题。结论建议通过优化科研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体系,构建儿科人才培养模式和队伍,提升儿科科研水平,获得薪酬待遇、人才引进与培养、职称晋升及科研资源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助力儿科学科发展。

  • 标签: 儿科 青年科技人才 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