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s)在大鼠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ND)中的作用及与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10~14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和HDAC抑制剂MS-275组(MS-275组)。S组3%七氟烷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MS-275组于剖腹探查术前0.5 h腹腔注射MS-275 10 mg/kg。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行水迷宫实验。于术后1 d时,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取海马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HDAC1-3、PSD95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Nissl染色确定海马神经元密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密度降低,HDAC2及其mRNA表达上调,PSD95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与S组比较,MS-275组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密度升高,HDAC2及其mRNA表达下调,PSD95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3组海马组织HDAC1、HDAC3及其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HDAC2可能通过下调PSD95表达,参与大鼠PND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膜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N-乙酰转移酶10(NAT10)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00例CCRCC临床病理标本进行NAT10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结果100例CCRCC患者中,NAT10的表达率为100%,染色强度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其着色部位为细胞核及胞浆,并在核仁区有特异着色。结论NAT10在CCRCC中高表达,并在核仁区有特异着色,NAT10有望成为临床辅助CCRCC诊断及核仁的新标记物。

  • 标签: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乙酰基转移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MKN-45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对自噬的影响及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Notch信号通道的影响,探讨DAPT联合CQ对MKN-45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KN-45细胞分成4个组,对照组(Control组,RPMI 1640完全培养培养);氯喹组(CQ组,含40 μmol/L氯喹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培养);γ-分泌酶抑制剂组(DAPT组,含80 μmol/L DAPT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培养);联合用药组(Comb组,含40 μmol/L CQ和80 μmol/L DAPT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培养)。应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应用透射电镜、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自噬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MTT结果显示,Comb组[(55.09±1.38)%]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DAPT组[(78.83±1.74)%]和CQ组[(64.82±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514、7.185,P<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Comb组[(43.43±2.30)%]凋亡率明显高于DAPT组[(27.26±3.02)%]和CQ组[(22.16±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9、11.415,P<0.01)。Western blot、RT-PCR结果显示,DAPT组自噬相关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7(ATG7)信使核糖核酸(mRNA)、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0.587±0.030、1.503±0.066、1.797±0.110、2.433±0.111)明显高于Control组(0.333±0.002、1.137±0.068、1.000±0.000、1.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93、6.695、12.527、22.446,P<0.01)。CQ组Notch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932±0.061)明显高于Control组(0.477±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0,P<0.01)。结论胃癌MKN-45细胞中自噬与Notch信号通路存在交叉对话,两者相互调节,DAPT联合CQ可以使胃癌MKN-4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率提高。

  • 标签: 胃癌 自噬 氯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2-乙基)酯(DEHP)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3周龄清洁级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玉米油)组和低、中、高剂量DEHP染毒组(300 mg/kg、600 mg/kg、1200 mg/kg),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5 mL/kg,qd,每周5 d,连续染毒6周。染毒结束后,将各组雌鼠促排卵后与雄鼠合笼,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同时用Ca2+荧光探针(Fluo-4 AM)、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卵母细胞Ca2+、ROS水平,比较各组卵母细胞Ca2+及ROS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低、中、高剂量DEHP染毒组卵裂率、囊胚形成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和低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DEHP染毒组卵母细胞Ca2+、ROS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EHP可升高小鼠卵母细胞内Ca2+、ROS水平,降低卵母细胞质量,进而影响早期胚胎发育。

  • 标签: 卵母细胞 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 Ca2+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组蛋白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受细胞能量代谢影响并可调控细胞代谢,参与β细胞发育与凋亡、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过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针对该靶点进行对糖尿病治疗进行探索,但仍处于初期阶段。

  • 标签: 组蛋白乙酰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乙酰胆碱构建犬的急性房颤模型方法。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20条,由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犬龄1~2岁,体重(14.82±3.67) kg,持续静脉给予不同剂量乙酰胆碱,每个乙酰胆碱浓度给予3次短阵快速脉冲刺激,记录房颤诱发次数与持续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不同乙酰胆碱剂量刺激部位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结果20条犬成功构建具有不同房颤持续时间的急性房颤模型,实验动物心房刺激部位不应期随着乙酰胆碱剂量的增加而缩短[(118.31±7.68) ms比(77.38±8.21) ms, t=15.672, P<0.05]。实验犬达到最大房颤持续时间的乙酰胆碱平均浓度为(94.00±23.02) μg/(kg·min),最长平均房颤持续时间为(894.80±122.82) s。在一定乙酰胆碱剂量下房颤持续时间随着乙酰胆碱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乙酰胆碱剂量超过一定剂量时房颤持续时间反而随着乙酰胆碱剂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应用阶梯计量的乙酰胆碱可以成功构建具有不同房颤持续时间的犬急性房颤模型。

  • 标签: 急性房颤动物模型 乙酰胆碱
  • 简介:摘要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解热镇痛药,在治疗剂量时是安全有效的,但过量时会造成肝毒性,甚至急性肝功能衰竭。寻找可靠的APAP毒性生物标志物既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临床医师在使用APAP治疗时,应考虑APAP肝毒性的存在,并说明APAP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现对目前正在评估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阐述了它们在APAP肝毒性领域的应用及其肝毒性的线粒体损伤机制、线粒体自噬机制,从而有助于APAP肝毒性的诊断、预后、机制研究以及开发其治疗靶点。

  • 标签: 肝毒性 对乙酰氨基酚 生物标志物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自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6% hydroxyethyl starch,HES)用于严重创伤骨科患者急性血液稀释后血管渗漏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符合入选标准、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e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Ⅲ级。按创伤程度分为两组,即普通骨科患者组24例、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24例。按照血容量公式计算患者的血容量,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经静脉以0.5 ml/(kg·min)的速率输注10%血容量的HES行急性血液稀释。于急性血液稀释前即刻(T0)、急性血液稀释结束后15 min(T1)、30 min(T2)时测定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红蛋白。测定T1、T2血浆HES浓度,保存输液开始至输液结束后30 min的尿量,测定尿量和HES浓度从而计算出尿中HES含量。结果普通骨科患者组和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患者输入HES的量相同,分别为(7.71±0.30) ml/kg和(7.70±0.20) ml/kg,扩容比例约为100%。与T0比较,普通骨科患者组血浆胶体渗透压在T1、T2时[(27.9±1.5) mmHg (1 mmHg=0.133 kPa)和(27.7±1.5) mmHg]高于T0[(26.5±1.5) mmHg,P<0.05];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血浆胶体渗透压在T1、T2[(27.0±1.6) mmHg和(26.9±1.5) mmHg]与T0[(26.3±1.7) mmHg,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血浆HES浓度在T1、T2时[(6.8±0.6) g/L与(5.8±0.5) g/L]低于普通骨科患者组[7.7±0.5) g/L与(7.1±0.5) g/L,t值分别为5.660、6.755,P<0.05];输液后30 min内尿HES的含量普通骨科患者组与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组分别为[(29.0±3.5 ) mg和(28.4±3.3) m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结论两组患者HES行急性血液稀释扩容比例相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HES浓度在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变化低,HES在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血管外渗漏。

  • 标签: 羟乙基淀粉 血液稀释 骨科 血管渗漏
  • 作者: 苏红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靖江 214500
  • 简介:最近几年,由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问题,欧洲联盟都停止了其在欧洲的市场上的出售,到现在为止,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缓释制剂的安全方面的报导还很少。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曲马多-对乙酰氨酚酯类缓释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阐明其在临床上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上的临床安全评估及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制剂;安全性研究
  • 简介:摘要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过程。研究证明组蛋白乙酰化可调控脏器的纤维化进程。腹膜纤维化是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近年来,关于组蛋白乙酰化调控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面,本课题组和其他课题组均发现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可调控TGF-β信号通路传导、炎性因子和血管增生等作用,本文将针对组蛋白乙酰化在腹膜纤维化发生与发展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膜透析 纤维化 乙酰化作用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2在胰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及其对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54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距离手术切缘>5 cm)。对人胰腺癌细胞系ASPC1和BXPC3进行敲低处理(ASPC1敲低组和BXPC3敲低组),对CFPAC1和SW1990进行过表达处理(CFPAC1过表达组和SW1990过表达组),未经处理的为ASPC1、BXPC3、CFPAC1和SW1990空载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患者的胰腺癌细胞,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和人胰腺癌细胞系ASPC1、BXPC3、CFPAC1、SW1990,以及敲低组、过表达组和空载对照组的MYST2蛋白质水平。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比较敲低组、过表达组与空载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侵袭和集落形成能力。对54例患者的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MYST2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MYST2不同表达水平对诊断胰腺癌的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54例胰腺癌患者病理切片中,高分化13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15例,未分化2例,胰腺癌细胞MYST2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为3.12±1.67、2.87±1.59、2.12±1.03、1.08±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1, P<0.05)。4种胰腺癌细胞系ASPC1、BXPC3、CFPAC1、SW1990的MYST2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1.41±0.47、1.40±0.93、1.13±0.62、1.71±0.46比0.82±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5、1.577、1.319、1.832,P均<0.05)。BXPC3敲低组MYST2水平低于BXPC3空载对照组(0.39±0.12比0.75±0.34),ASPC1敲低组低于ASPC1空载对照组(0.43±0.22比0.82±0.48),CFPAC1过表达组高于CFPAC1空载对照组(1.38±0.45比0.82±0.37),SW1990过表达组高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34±0.65比0.51±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4、1.378、1.319、1.934,P均<0.05)。ASPC1敲低组细胞增殖较ASPC1空载对照组缓慢,80 h增殖峰值低于空载对照组(1.02±0.77比4.31±2.45);BXPC3敲低组细胞增殖较BXPC3空载对照组缓慢,80 h增殖峰值低于空载对照组(0.91±0.24比2.84±0.53);SW1990过表达组胰腺癌细胞增殖较SW1990空载对照组快,80 h增殖峰值高于空载对照组(3.10±0.67比1.04±0.17);CFPAC1过表达组胰腺癌细胞增殖较CFPAC1空载对照组快,80 h增殖峰值高于空载对照组( 5.45±1.13比1.01±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7、1.316、1.292、1.501,P均<0.05)。在迁移能力检测中,ASPC1敲低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少于ASPC1空载对照组(34.08±17.62比118.76±5.31),BXPC3敲低组少于BXPC3空载对照组(18.62±9.64比57.90±12.67);SW1990过表达组多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34.84±24.65比37.82±6.73),CFPAC1过表达组多于CFPAC1空载对照组(65.79±27.46比11.68±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5、1.322、1.437、1.219,P均<0.05)。在侵袭能力检测中,ASPC1敲低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少于ASPC1空载对照组(9.79±5.75比45.76±12.71),BXPC3敲低组少于BXPC3空载对照组(23.46±11.13比84.92±17.65),SW1990过表达组多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56.42±34.50比42.13±22.17),CFPAC1过表达组多于CFPAC1空载对照组(112.64±47.82比39.09±1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4、1.635、1.423、1.119,P均<0.05)。在集落形成数量方面,ASPC1敲低组少于ASPC1空载对照组(13.15±6.42比86.79±35.17),BXPC3敲低组少于BXPC3空载对照组(14.93±9.30比52.93±15.76);SW1990过表达组多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29.10±57.31比62.42±37.43),CFPAC1过表达组多于CFPAC1空载对照组(157.98±66.45比74.35±34.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8、1.290、1.274、1.462,P均<0.05)。胰腺癌组织MYST2评分高于癌旁胰腺组织[(3.04±2.23)分比(1.32±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9,P<0.05)。当MYST免疫组织化学总评分为3分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888,95%可信区间0.827~0.948),约登指数为0.56。结论MYST2与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有关,其高表达可促进胰腺癌发展。

  • 标签: 胰腺肿瘤 组蛋白酰基转移酶 MYST2 表型
  • 简介:摘要该病例为一例64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大量感冒药酚麻美敏(对乙酰氨基酚为主要成分)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而就诊。肾穿刺活检提示急性间质性炎症伴出血。给予过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获得良好疗效。对乙酰氨基酚不是非甾体抗炎药,在肾脏被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产生有毒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在谷胱甘肽耗竭后与细胞蛋白结合,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常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很少引起严重的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炎,间质性 醋氨酚 糖皮质激素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酰紫草素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按照处理因素不同,将实验对象分为时间处理组[以25 μmol/L(近IC50值)乙酰紫草素分别处理细胞0,3,6,12,24 h)]及浓度处理组(以0、10、20、30、40、50 μmol/L乙酰紫草素处理细胞24 h),细胞增殖与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浓度乙酰紫草素对处理不同时间人喉癌HEP-2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乙酰紫草素处理后Hep-2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10~50 μmol/L)乙酰紫草素能够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为(26.83±2.47) μmol/L;IC50浓度乙酰紫草素处理Hep-2细胞3、6、12及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25±1.74)%,(28.75±2.36)%,(36.51±3.78)%及(43.78±3.69)%,各处理组与对照组(0 h)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3.58,P<0.05);乙酰紫草素能够通过上调Bax,Cyt-c,Caspase-3表达(F=12.67、23.47、9.52, P值均<0.05),下调Bcl-2,Caspase-9表达(F=22.29、15.62, P<0.05)来诱导喉癌Hep-2细胞线粒体依赖性凋亡;乙酰紫草素能够降低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F=32.67、19.57、13.88、28.14, P值均<0.05)从而有效抑制喉癌Hep-2细胞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结论乙酰紫草素能够有效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并能够有效诱导Hep-2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 标签: 乙酰紫草素 人喉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凋亡
  • 作者: 刘宏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在治疗小儿高热的过程中应用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接收的小儿高热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随机性的分组原则划分为两组,并对这两组患者施以差异化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选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干预,研究组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干预,组间比较干预成效。结果:统计各组的临床疗效、用药后体温、症状恢复时间,经比较,均显示研究组的表现更为理想(P<0.05)。最后,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小(P>0.05)。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患者而言,在其治疗期间应用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为患儿降温,并且这一疗法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风险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以推广普及。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小儿高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C57BL/6小鼠肝癌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MGB1loxp/loxp/Alb-Cre+/-为肝脏特异性敲除HMGB1基因(KO) 的小鼠,同窝出生的HMGB1loxp/loxp/Alb-Cre-/-, HMGB1loxp/WT/Alb-Cre+/-和HMGB1loxp/WT/Alb-Cre-/-为野生型(WT)小鼠。分别取6只出生12 d的雄性WT和KO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25 mg/kg。6个月后取肝组织HE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并统计各组小鼠肝癌发生率;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HMGB1蛋白的表达和胞内定位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组内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肝/体质量比明显下降(t = 2.634,P = 0.022 5);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406 2, P = 0.693 2)。WT小鼠肝脏表面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组织学类型为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WT小鼠肝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O小鼠的肝癌发生率明显降低(t = 8.521, P < 0.001)。和WT小鼠瘤组织相比,KO小鼠瘤组织内HMGB1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核呼吸因子1表达量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238、4.852,P值分别为0.033 5、0.041),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降低(t = 9.211,P < 0.01);WT小鼠瘤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t = 8.305,P = 0.014 2)。结论HMGB1通过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促进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形成。

  • 标签: 基因敲除 线粒体 肝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磷化氢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进一步减少该病的误诊、漏诊率及病死率。方法总结2018年我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误诊为氟乙酰胺中毒的磷化氢中毒病例3例,对3例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例患儿均以恶心、呕吐起病,以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误诊为氟乙酰胺中毒。后经详细追问病史,确诊为磷化氢中毒。经过血液净化、维生素C、甲泼尼龙、磷酸肌酸以及必要的呼吸循环支持等治疗后,2例痊愈出院,1例临床死亡。结论急性磷化氢中毒病死率高,对于婴幼儿,当家长提供磷化铝或磷化锌等毒物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时,要注意是否发生磷化氢中毒,并尽早给予血液净化治疗,为救治患儿争取时间,改善预后。

  • 标签: 磷化氢中毒 儿童 血液净化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脓毒症对大鼠膈肌乙酰胆碱受体不同亚基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周龄8周,体重220~250 g,实验动物由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Con组)、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后9 h组(CLP9组)、盲肠结扎穿孔后18 h组(CLP18组)。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取带有膈神经的10 mm宽膈肌肌条,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来比较不同组大鼠膈肌内乙酰胆碱受体γ亚基和ε亚基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Con组和Sham组两组γ亚基(Western blot:0.187±0.008比0.192±0.009,t=1.734,P>0.05;Real-time PCR: 1.000±0.002比1.013±0.004,t=1.343,P>0.05)和ε亚基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 1.467±0.006比1.467±0.009,t=0.029,P>0.05;Real-time PCR: 1.000±0.003比0.996±0.027,t=0.468,P>0.05);和Sham组比较,CLP18组γ亚基明显增加(Western blot: 0.192±0.009比1.160±0.077,t=43.520,P<0.01;Real-time PCR:1.013±0.004比8.369±0.194,t=131.400,P<0.01),CLP9组γ亚基表达增加(Western blot: 0.192±0.009比0.373±0.037,t=16.380,P<0.01;Real-time PCR: 1.013±0.004比5.440±0.135,t=113.800,P<0.01);和CLP9组比较,CLP18组γ亚基上调(Western blot: 0.373±0.037比1.160±0.077,t=32.010,P<0.01;Real-time PCR: 5.440±0.135比8.369±0.194,t=42.970,P<0.01);然而ε亚基变化与之相反。结论脓毒症引起大鼠膈肌乙酰胆碱受体γ亚基上调,乙酰胆碱受体ε亚基下调;两种亚基改变程度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膈肌 乙酰胆碱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NAA10)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通过METABRIC数据库分析33个乙酰转移酶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NAA10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AA10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应用NAA10小干扰RNA(siRNA)处理NAA10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选取乳腺癌国际联盟分子分类(METABRIC)数据库197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腺腔A型(Luminal A)718例,腺腔B型(Luminal B)占48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占240例,基底样型(Basal-like)占329例,正常乳腺样型(Normal-like)199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A10基因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NAA10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31(1.14~1.51),1.13(1.01~1.25);NAA10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诺丁汉指数(NPI)明显正相关(P<0.01);NAA10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Basal-like型乳腺癌表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NAA10基因沉默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50%左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A10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 蛋白质乙酰转移酶 小干扰RNA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基因敲除小鼠,用该小鼠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肝癌模型以研究ASPP2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单链向导RNA寡聚核苷酸,用CRISPR/Cas9系统制备ASPP2基因敲除小鼠。采用PCR法和测序方法鉴定F0、F1代及其子代的基因型。用DEN诱导ASPP2+/-小鼠建立肝癌模型。结果PCR和测序结果表明F0代小鼠ASPP2基因敲除成功;F1代小鼠基因型符合ASPP2+/-,获得稳定遗传性;F1代自杂交获得ASPP2+/-小鼠DEN诱导的肝癌模型成功率(7/8与3/8)明显高于野生型。结论基于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ASPP2基因敲除小鼠,ASPP2基因敲除小鼠DEN诱导的肝癌模型成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

  • 标签: 肝细胞癌 p53凋亡刺激蛋白2 基因敲除 CRISPR/Cas9系统 二乙基亚硝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