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38.5℃以下,对于正常背景小儿来说,这一适应性防御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需要用解热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扑热息痛在儿科临床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以毒性最低、安全、高效快速降热和维持降热时间长为特点.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在发热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 标签: 发热 药理 适应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收载的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酸度测定中的温度条件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分别在15℃、25℃、37℃时对3批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进行酸度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于原标准中的温度跨度过大,致使酸度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可能无法保证。结论应考虑临床实际用药条件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酸度测定中的温度条件进行修订。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 对乙酰氨基酚 酸度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残留的准确性。方法以0.4mol/LNaOH溶液为溶剂,在257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该检验方法在1ug/ml~8ug/ml范围有较好线性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分别为0.59%、0.3%,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5μg/ml、0.76μg/ml。平均擦拭回收率大于72.17%。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残留灵敏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 标签: 清洁残留 对乙酰氨基酚 紫外分光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以茶碱为内标,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方法。方法经0.5%异丙醇叔丁基甲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能很好分离,无血浆内源物干扰,最低检测浓度(LLOQ)为0.5mg?L-1,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在0.5-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低、中、高浓度(1mg?L-1、5mg?L-1、15mg?L-1)绝对回收率分别为71.82±10.14%、61.48±1.8%、63.45±4.02%,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合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检测。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动态变化。方法对92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者进行血清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结果发病后3hcTnT阳性检出率为53.8%,明显高于CK(20%)、CK-MB(23.1%);中毒后5dcTnT阳性检出率为69.2%,而CK和CK-MB仅为8.0%和4.0%。结论(1)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者存在急性心肌损伤;(2)血清cTnT能早期确切诊断急性心肌损伤,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是心肌损伤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 标签: 急性中毒 氟乙酰胺 心肌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对于腹部大手术以后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大手术患者11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注射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对照组患者单纯的注射7.5%高渗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尿量,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尿量较对照组患者多,输液量要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术后并发症出现也要少于对照组。结论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联合注入在腹部大手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利尿效果好,减少输液量,尽早纠正液体平衡,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可以在腹部大手术治疗中应用。

  • 标签: 7.5%高渗盐水 6%羟乙基淀粉 腹部大手术 液体平衡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酰天麻素片在临床应用中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搜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脑病四科门诊就诊患者中符合“眩晕症”(脑动脉硬化性眩晕及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8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乙酰天麻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停药1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5%,对照组复发率为27.8%,其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有3例出现恶心、干呕、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结论乙酰天麻素片治疗眩晕症效果显著,安全且复发率低,临床中可使用。

  • 标签: 眩晕综合征 乙酰天麻素片 临床观察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的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至今仍有争议,羟乙基淀粉(HES)是一种在临床中常用于创伤病人的复苏液体,最近研究表明有潜在的肾毒性,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HES130/0.4对长期创伤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至201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18例创伤患者,AKI根据RIFLE标准,通过比较创伤病人第一个24小时接受大于1500ml羟乙基淀粉和小于1500ml羟乙基淀粉两组AKI的发生率及RRT的使用几率。结果最终纳入了118例患者,尽管高剂量组有着更高的创伤评分,但是两组之间的AKI发生几率及RRT使用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KI发生率升高及RRT与创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超过或小于1500mlHES(130/0.4)并无相关性。

  • 标签: 羟乙基淀粉 早期创伤患者 急性肾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羟乙基淀粉130/0.4,2周及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在NIHSS量表得分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观察组2周后得分为8.56±4.04,1月后得分为5.16±3.24。对照组2周后得分为12.26±4.221月后得分为9.46±3.72。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具有疗效肯定、安全、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 标签: 进展型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钙 羟乙基淀粉130/0.4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择期老年手术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肾功能正常,预计术中失血量在400~600ml,有必要采用胶体溶液进行扩容治疗的择期老年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万汶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H组输入20mL/kg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进行快速扩容,使血容量增加约20%,C组术中只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以维持循环稳定。测定手术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2天(T2)、术后第3天(T3)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mALB、血清CysC、尿β2-MG及尿晶体渗透压等指标。结果两组各时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mALB,血清CysC,尿β2-MG,尿晶体渗透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T2、T3时两组血清CysC均高于T0,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仍在正常值范围内。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于术前肾功能检查正常的老年手术病人肾功能无影响,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着积极作用。可安全用于围手术期的扩容治疗,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容量血液稀释 老年人 肾功能试验 血清CysC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不同血型的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按血型分为O型组(O组)、A型组(A组)、B型组(B组)、AB型组(AB组)。全麻诱导后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20ml/kg。术中连续监测MAP、HR和尿量;分别于AHH前(T0)、AHH后20min(T1)、40min(T2)、80min(T3)采集静脉血进行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Willebrand因子(vWF)、Ⅷ因子活动度(FⅧC)、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的测定。结果四组患者AHH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T1、T2时O组APTT均长于A、B、AB组(P<0.05)。T1~T3时四组vWF、FⅧC、FIB、GpⅡb/Ⅲa均明显低于T0时(P<0.01);T1、T2时O组患者vWF、FⅧC和GpⅡb/Ⅲa活性显著低于A、B、AB组(P<0.01)。四组患者TGE的凝血时间(K)和反应时间(R)均有轻微延长,T1~T3时O组±角小于A、B、AB组,但四组a角都在正常范围。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O型血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大于其他血型组。

  • 标签: 6%羟乙基淀粉200/0.5 血液稀释 ABO 血型系统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制剂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DiamonsilC18(2)色谱柱(250mm×4.6mm,5?m)色谱柱,以0.0lmol/L磷酸盐缓冲液(pH=2.15)-甲醇(955)为流动相,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210nm。结果乙酰半胱氨酸在0.2~2.0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的平均回收率(n=6)为103.31%;有关物质检查中,供试品单个杂质峰的峰面积占乙酰半胱氨酸主峰面积比例均低于1.5%,符合国家药典的标准。结论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HPLC 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联合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在用于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高热患儿150例等分为联合用药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组(单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组(单用对乙酰氨基酚)三组,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1h、4h和给药6h和24h后,联合用药组患儿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儿,且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高热患儿联合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时,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高热情况,效果优于单独给药。

  • 标签: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将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制备成亚微乳(SN38-SME),并对其性质进行体外表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SN38-SME,并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考察亚微乳的形态,葡聚糖凝胶柱法测量包封率、载药量。结果SN38-SME呈类球形,粒径在100-200nm,稳定性好,包封率、载药量较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SN38-SME,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亚微乳 制备 表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辅助治疗多发空洞性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组。治疗组在标准方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服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mg,每日两次,共二十一天。对照组给予标准方案抗结核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5%,7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能明显改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改善预后。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多发空洞性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纳络酮联合乙酰谷酰胺对肝性脑病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2年来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应用纳咯酮联合乙酰胺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3%,对照组则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05)。结论纳络酮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满意,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乙酰谷酰胺 肝性脑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疗效,并观察其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1h2h后的体温、退热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用药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起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安全可靠。

  • 标签: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4例小儿气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院时间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将选取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后,每组57例患者。给予A组患者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B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量化处理后,分别以数据的形式来进行统计,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在A组中,治疗痊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分别为25例、25例和5例,总有效率为96.5%(55/57);而在B组中,治疗痊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分别为16例、20例和10例,总有效率为80.7%(46/57),A、B两组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χ2=7.0327;P<0.05)。同时,A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占5.3%,B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2例,占21.1%,两组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χ2=6.2182;P<0.05)。结论采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来治疗小儿气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的有效率高,快速缓解患儿咳嗽,痰粘稠等症状,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的可行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 小儿气管炎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