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危害结果犯罪对象转化形式且发生了法定危害结果对象错误案件中,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只要求法定主客观要件性质上具有致性,而不要求犯罪主客观"方面"内容完全符合.行为人对错误对象持何心态与对象错误案件定性无关.行为人只实施个故意杀人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罪名,因而不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本文还就犯罪客体、主观罪过等相关理论问题提出了若干个人见解.

  • 标签: 对象错误 犯罪客体 罪过 犯罪既遂
  • 简介:试论刑事再审中种特殊情况处理杨建民检察机关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引起刑事再审实践中,有种特殊情况,即:由基层人民检察院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审判处了有期徒刑案件,宣判后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或抗诉。判决生效后,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该判决确有错...

  • 标签: 特殊情况 刑事再审 判处无期徒刑 审判监督程序 刑事诉讼法 被告人
  • 简介:以往犯罪学家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分层和判断抽样方法,浙江省五百名在押少年犯和浙江省五百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分两步展开,采用自制问卷就社会因素与少年初犯之关系进行调查,二采用现成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表就心理因素与少年初犯之关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因素方面,家庭环境诸因素中有十四项、学校纪录有六项、早年行为模式有十八项、社会交往有四项因子与少年初犯存在关联。在心理因素方面,从包含十五个维度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表中检选出病态人格这项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非加权计算点数方法制作少年初犯可能预测量表。

  • 标签: 少年犯罪 犯罪预防 预测因子 少年初犯 犯罪学
  • 简介:<正>司法解释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具体运用法律问题所作解释。我国,司法解释权分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补充我国现行法律条文比较原则情况,适应司法机关具体运用法律需要,保证司法机关依据法律处理执法活动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并为立法积累了经验和素材。

  • 标签: 司法解释权 最高司法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具体运用 高级人民法院
  • 简介:翻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或者自我归罪表现,其本身并无重大法律意义。然而由于受贿犯罪证据特殊性,受贿案件翻供、翻证行为已经成为打击腐败瓶颈。本文拟深入分析受贿案件翻供类型、翻供原因,通过证据证明标准、证明责任分配上建立新规则、制度,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即将施行背景下,探讨受贿案件嫌疑人翻供问题

  • 标签: 翻供 贿赂推定 侦查证人制度
  • 简介:人们历史现象或历史范畴进行研究和探索,经常要作件事情就是范畴或现象追本溯源,进行历史考察。列宁也曾经说过,“最可靠、最必需、重最要就是不要忘记基本历史联系,考察每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发展中经历哪些主要阶段,...

  • 标签: 逮捕制度 刑事强制措施 现代意义 资产阶级 封建社会 奴隶制国家
  • 简介:犯罪个公共政策问题.表现之,犯罪实际上种特殊社会"产业",政府进行公共决策时无法它视而不见,也就是说,犯罪问题影响公共决策因素之.表现之二,诸多犯罪相关因素当中,公共政策个最为活跃而重要变量.因此,个必然性结论:适当公共决策就是最好解决犯罪问题之道.本文表达作者犯罪及其控制深入反思和基本观点.

  • 标签: 犯罪 控制 政治经济学
  • 简介:期待可能性具有以相对自由意志为核心、符合刑法人道性和刑法谦抑性等理论价值。鉴于我国刑法理论框架和体系,该理论植入尚存在难以回避法律障碍和理论困境,通过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合理内核和精神实质,丰富和完善我国刑法理论以及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理论价值 中国刑法
  • 简介:犯罪根源理论逻辑上种指向——再论犯罪根源①王牧犯罪根源回答犯罪最终产生,关系到寻找犯罪原因和预防犯罪方向,犯罪学最基本理论,探讨犯罪根源犯罪学基本任务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探讨犯罪根源。由于犯罪根源不同认识,犯罪学中产生了...

  • 标签: 犯罪根源 犯罪原因 生产方式 理论逻辑 犯罪学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制定反贪污贿赂法,廉政建设法制化项重大决策。作为部系统完备反贪污贿赂专门法律,必然涉及惩戒妨害司法行为问题。本文从强化惩戒妨害司法行为措施必要性,完善惩戒妨害司法行为法律规范设想等方面,略抒管见。、反贪污贿赂实践需要完善和强化惩戒妨害司法行为措施首先,从反贪污贿赂斗争中妨害司法行为严重性看,必须进步强化惩

  • 标签: 司法行为 反贪污贿赂法 妨害行为 贪污贿赂案件 司法机关 重大决策
  • 简介:所谓激励,简单地说,指激发和鼓励。而机制含义,似乎就复杂得多。机制原意指机器构造和动作原理,本属于工程技术学术语。后来,机制词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有人认为机制此时主要侧重于描述事物运行活动状态。那么,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指各种激发和鼓励要素间律动或惯性作用联系,并通过作用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系统综合效应。相应地,检察机关激励机制则是指能够激发和鼓励检察官奋发进取和各种要素间作用联系,并通过作用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产生推动检察事业蓬勃发展效应。、激励机制作用()激发检察官工作热情检察工作项艰苦劳动,要求检察官对此保持种持久热情,仅靠种道德上奉献精神远远不够。大思想家卢梭或许已给了我们启示。卢梭认为,追求幸福人类活动动力。而幸福最简单含义就是生存需求,也就是说,只有人类完成种社会活动后,能够感受到该活动所带来满足自身生存利益,才能激发起该活动热情。试想,个人发现他劳动成果越为他所需要反而越不会得到时候,谁肯从事艰苦劳动呢?激励机制正是从这出发,检察官完成各项工作后,赋予其享受劳动成果权利。这样,检察官自然就会对其...

  • 标签: 检察机关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思考
  • 简介:由于集资诈骗罪对象理解不同,实践中个案定性上出现差异。将作为集资诈骗罪对象“社会公众”限定为不特定多数人并将其作为集资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重要区别,目前我国刑法学界集资诈骗罪对象研究中存在认识误区。实际上,这学理解释结论既无法承担区别集资诈骗罪和普通诈骗罪任务,面对具体问题时又无法得到坚持和贯彻;既带来逻辑上误识,又与集资诈骗罪侵犯客体没有必然联系。集资诈骗罪中“社会公众”核心在于“多数性”,而不是“不特定性”。集资诈骗罪对象辨正,对于集资诈骗个案司法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集资诈骗罪 普通诈骗罪 社会公众 不特定多数入
  • 简介:关于洗钱罪侵害客体到底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还是正常司法活动我国长期争论不休。侵害金融管理秩序说背后反映刑法国家金融安全法益保护利益诉求,但其错误之处在于未区分社会整体洗钱行为与个体冼钱行为危害之间区别,将整体危害性作为个体洗钱行为入罪理由,导致刑法评价对象错误。就侵害法益评价标准而言,两种争论反映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之间争议,但由于个体洗钱行为金融安全危害轻微性和不确定性,即使从行为无价值视角也无法得出个体洗钱行为金融安全危害值得刑法介入合理结论,洗钱犯罪侵害并值得刑法予以保护法益只能国家司法权。

  • 标签: 洗钱 法益 客体 金融安全
  • 简介:我国现行侦讯制度与侦讯实务偏重侦讯效率,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不足。理论界提出侦讯改革方案偏重权利保障,有失侦讯效率提高。合理规制侦查讯问,需要更新理念,正确处理犯罪嫌疑人侦讯程序主体与证据来源关系,有效化解犯罪嫌疑人与被追诉人在侦讯中目标冲突,适当矫正侦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力量严重失衡状况。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制裁相结合综合机制,为侦讯制度提供配套制度保障,以利于实现侦讯制度兼顾讯问效率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双重目标。

  • 标签: 侦查讯问 权利保障 讯问效率
  • 简介:刑讯逼供问题进行监督检察机关公诉环节重要职责,但实践中监督不力问题比较突出。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整套科学、规范、明确监督刑讯逼供检察工作机制。首先要完善调查机制,拓宽发现刑讯逼供线索渠道,规范调查程序;其次要完善制裁机制,健全包含程序性制裁措施和实体性制裁措施在内制裁措施体系,强化制裁力度,规范制裁程序;第三要完善认定机制,正确把握刑讯逼供构成要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建立分阶段、有层次证明标准体系;第四要完善综合监督机制,加强检察机关侦查过程中涉及刑讯逼供普遍性、类型性问题监督能力。

  • 标签: 检察监督 公诉 刑讯逼供 工作机制
  • 简介:大陆法系国家通过警察、检察官、法官、嫌疑人及律师之间权力和权利相互制衡,来保障卷宗信息全面、公正、可靠。通过证人出庭和以法庭审判为中心环节,有效地保障被告质证权和实体真实发现。我国公安机关在卷宗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公诉审查难以充分保障卷宗信息全面查对,法官卷宗依附性很强。应当保障卷宗制度下关键性权利落实,我国卷宗形成和运用过程进行正当化改造,实现权利保障和发现真实。

  • 标签: 刑事卷宗 制衡 质证权 参与
  • 简介:合议庭应在控、辩双方举证、质证后,对证据是否采信有明确意思表示刑事诉讼证据,存在着两种形态,收集保全以后未经审断原始状态,般称之为证据材料,另种则是通过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定案根据。任何种类证据都须经过法律程序予以确定后方...

  • 标签: 若干问题 刑事诉讼法 证据材料 刑事诉讼制度 证据采信 合议庭
  • 简介:加强刑事诉讼程序法制建设,既要制订科学刑事诉讼法,也要树立正确刑事诉讼程序观念,否则刑事诉讼法将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造成纸面上立法与行为中司法相背局面。目前,各种违背刑事诉讼程序司法行为禁而不止事实也证明了这。从法律文化角度看,诉...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刑诉法 程序法 实体法 程序行 刑事诉讼程序
  • 简介:科学证据诉讼证据的当代特征。它是常识证据超越,但超越并不是否定,并不意味着常识证据退出了诉讼舞台。诉讼过程中,人们优先使用仍是常识证据。“科学将会将经验常识从事实认定中彻底清除”断言有所偏颇。科学发展使科学证据呈现出开放性外延,与此相适应,其内涵应受到较少限制。科学证据由物证、书证等法定证据转化而来,其转化途径就是证据收集、生成、举证、质证环节使用了科学原理、技术和方法。这些环节犹如跨栏赛中障碍,又如流水线上过滤器,只有充分发挥它们协同、制约作用,科学证据本质属性一一科学性才得以有效保证。

  • 标签: 科学证据 常识证据 运行环节 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