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苏格拉底、德尔图良、维特根斯坦、爱因斯坦的四句哲学名言,正好从四个方面透出了西方哲学的特质。苏格拉底的话是西方哲学进入严格逻辑推理的开始,德尔图良的话,是西方哲学—科学与基督宗教结合的基础,维特根斯坦的话呈现了西方哲学两个对立面的翻转,爱因斯坦的话,显出了西方哲学—科学在宇宙论上的困境。

  • 标签: 西方哲学特质 苏格拉底 德而图良 维特根斯坦 爱因斯坦
  • 简介:<正>一、罗尔斯法律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社会正义说是罗尔斯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法律哲学的理论基础。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正义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争论不休的观念。现代西方著名法学家凯尔森说过,从柏拉图到康德,最杰出的思想家都广泛地研究过正义问题,但至今没有满意的答案,人们只能尝试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就是目前在西方影响最广的尝试。正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罗尔斯认为社

  • 标签: 核心内容 政治法律制度 罗尔斯 哲学思想 原则要求 法治
  • 简介:西方法治文化是将民主理念实践化、操作化的重要保障。对法治文化可以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讨论,本文试图揭橥西方法治文化价值的哲学观念内核。哲学是文化的内核,自然亦是法治文化的内核。法治文化的核心是法治,法治的内容是民主,民主是个人自由和正义价值的政治表达形式。个人自由与正义及其辩证统一构成法治文化的根本价值。法治文化及其价值发轫和实行于西方,有其哲学观念理据。这些哲学观念就是“界限意识”、有的本体论、原子论宇宙观、“爱洛斯”与“逻各斯”统一传统以及启蒙思维方式。

  • 标签: 法治文化价值 界限意识 有的本体论 原子论宇宙观 启蒙思维方式
  • 简介:<正>法律思想,既是人们以法律现象为对象的认识体系,又是需要人们加以反思和说明的认识对象。法律现象早已有之,人们对于法律现象的认识也随之出现,并逐渐趋于丰富、完善。但是,把法律思想明确地作为认识对象来加以分析和研究,则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实践证明,这种分析和研究,并不是多余的。

  • 标签: 西方法律思想 认识对象 法律现象 逻辑 马克思主义 亚里士多德
  • 简介: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一门法学基础学科,属于理论法学的范畴.该学科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引下创设的.二十多年来,经过学者们的辛勤耕耘,该学科已初具规模,为繁荣法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很有必要对其二十多年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并对其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提出展望和设想.

  • 标签: 西方法律思想 理论法学 法学基础 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
  • 简介:研究了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法治观念,对西方中世纪法治理论的传统体系、观点作了详尽的分析,从思想渊源这一深层次的角度剖析了西方法治理论的古老传统,从而探寻了贯穿整个西方法治理论全过程的红线--正义的观念.

  • 标签: 西方法治理论 中世纪 正义 古希腊 古罗马
  • 简介:H·L·A哈特(Herbert.L.A.Hart),战后西方久负盛名的著名法学家之一。他以五十年代和富勒的学术论战始为世人注目,于六十年代成熟其理论,发表代表作《法律概念》一书,开新分析法学派先河而蜚声西方法学领域。①哈特生于1907年,1929年获牛津大学古代史和哲学学位。毕业后,他致力于法学研究。1932年取得律师资格。之后,他连续八年担任英衡平法院出庭律师。

  • 标签: 当代西方 哈特 法理学 源流 分析法学派 五十年代
  • 简介:<正>刑法学界普遍认为。犯罪古典学派(俗称“旧派”)与犯罪实证学派(俗称“新派”)的基本分歧之一是:前者认为犯罪是基于自由意志所选择的结果,强调犯罪人的道义责任;后者则反对自由意志论,主张决定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贝卡里亚,这位公认的“犯罪古典学派的始祖”因而被人当然地视为自由意志论者和报应刑论者。美国近年来出现的

  • 标签: 自由意志论 贝卡里亚 社会责任 道义责任 刑法思想 决定论
  • 简介:简论西方文官制度雷铣我国公务员条例己经颁布实施,公务员制度己经确立并不断地完善。在这时,有必要对西方文官制度有一个简要的了解。(一)西方文官的概念和特征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词,是从英文civilservant或civilservice翻译过来的,原义是“...

  • 标签: 西方文官制度 考试录用 考试方法 资本主义国家 考试晋升制 应试人
  • 简介:一、群体本位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近代中国自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以后,为了挽救危亡,各派政治力量皆力主仿效西方变法图强,为此形成了种种法律设想。其中,国民党的群体本位法律思想肇始于孙中山,并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实践,从而对当时法律秩序的建构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它也深刻体现了西方法律理念在中国社会的变异,故有与其理论母体加以比较研究的意义。群体本位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石为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民生史观将人类求生存视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重心,认为调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大多数有利益”是社会进化的原因,进化所依循的法则为人类间的“合群互助”。〔1〕由此产生了有别于个人权利本位的法律观念。

  • 标签: 法律思想 中国国民党 群体本位 近代中国 社会法学 西方
  • 简介:浅议西方死刑制度存废之争·杨明·死刑虽然是刑罚制度中最古老且最严厉的刑罚手段,但它成为西方刑事政策及刑罚学争论的问题,迄今才有160多年的历史。现在西方一些国家业已废除死刑,也还有不少国家继续使用死刑。只要这种对立状态存在一天,则死刑存废的争论在西方...

  • 标签: 死刑制度 死刑存废 刑罚效果 废止论者 存废之争 废除死刑
  • 简介:<正>近年来,在法学领域,一种哲学兴趣正在悄然兴起,并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中国人民大学陈兴良博士的最新著作《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就是其中一部有代表性的专著。该书80余万言,立意新颖,堪称中国刑学学界的一部上乘之作。1.总观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理论、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强烈热情。当刑法学界大量研究成果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理论探讨的时候,陈兴良却对刑法学的困境及其出路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忧虑和自觉,这确实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态度,这也正是他写作《刑法哲学》的内在动力。2.本书一开篇在导论部分首先讨论“刑法哲学的价值内容”,对“公正”、“谦抑”、“人道”这三个概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众所周知,这三个概念构成了法律后面的深层道德基底,这也正是刑法哲

  • 标签: 刑法哲学 刑法学 内在动力 哲学思维方式 上乘之作 理论探讨
  • 简介:我同意“科学是现代社会的中轴和现代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它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人生,塑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的判断,不过要把“进步”二字改为“演化”,因为进步二字似乎表达的是科学对于社会的影响只有正面的价值。这是不够的,事实上,科学演化对于社会的影响,不只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后果。科学演化至今,已经与技术、资本、权力结合得非常紧密,成为当代社会的座架,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 标签: 当代哲学 实践维度 现代社会进步 精神功能 现代思想 思想领域
  • 简介:在传统的"事实—虚构"二分法法学叙事中,法律拟制常常被视为法律上的虚构,而奠基于经验主义怀疑论与康德批判哲学的拟制哲学则对法律拟制提出了不同见解。在拟制哲学提出之后,纯粹法学、论题学法学与类型理论以拟制哲学为资源,回应了法律拟制问题。拟制哲学可以成为法律拟制的哲学基础。依据拟制哲学,法律拟制并非纯粹虚构,其毋宁是法律的本质属性。在拟制哲学的视野下,法律天然具有拟制属性,而通常所言之法律拟制,则系具有实践价值的类推。

  • 标签: 法律拟制 经验主义怀疑论 康德哲学 拟制哲学 类推 纯粹法学
  • 简介:哲学通常被当作世界观来把握.但这种把握并不根本.它没有追问世界观之成为世界观的源始根据,即世界观通过什么而成其为世界观的问题蔽而不明,这使得哲学之思与科学之思等同,并使哲学陷入二元论.哲学史表明,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都不是世界观,而是世界观的前提条件,决定这个前提条件的是世界历史起源的奠基行为,哲学在此奠基行为中展开,并获得其本质的规定性,人生和历史在奠基行为中得以定向和敞开.因而,真正的哲学在本质上是对人类历史奠基行为的细心看护.

  • 标签: 世界观哲学 人类历史的奠基行为 唯一世界 意义关切 看护起源
  • 简介:爱伦·坡诗学是爱伦·坡留给文艺界的一笔遗产,也是西方爱伦·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里,爱伦·坡的文艺思想的研究在西方经历了从寂寂到崛起、从关注其美学思想到研究其小说理论、从探讨其单篇作品到研究其作品整体和系统思想的历程。

  • 标签: 爱伦·坡 诗学 研究 西方
  • 简介:我们谈中西文化比较这个课题,不妨先探讨两个问题。第一,文化的定义。文化学中关于文化的概念是不统一的。我们都熟知这个词,但是让你说出什么是文化,比较难。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广义的文化。什么是文化?简单地讲,文化就是人类的文明化,从野蛮人到文明人,你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是文化的体现。我赞成英国的巴格比给文化下的定义,他说:“文化是一个社会成员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什么叫内在的行为规则呢?是指人的思想方式;外在的行为规则,是指人的行为方式。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就在于彼此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

  • 标签: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方 行为规则 行为方式 社会成员 西方文化
  • 简介:四本在当代有代表性的哲学原理著作,孙正聿《哲学通论》、叶秀山《哲学要义》、张世英《哲学导论》、余敦康《哲学原理》,显出了从政治型哲学原理向学术型哲学原理的转折,四本著作所依据的哲学资源(叶的西方哲学,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张的西方当代哲学加中国传统哲学,余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加印度哲学)显出的转型方式和四本著作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既反映了中国当代哲学原理演进的基本路径,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值得哲学原理学界的思考。

  • 标签: 哲学原理演进 孙正聿 叶秀山 张世英 余敦康 体系性
  • 简介:<正>国际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协会(IVR)第14届世界大会将于今年8月17日至23日在英国的爱丁堡举行。"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团体,成立于1909年。它的目的是组织世界各国有影响的法理学家和社会思想家对法哲学和社会哲学问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以推动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现在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该协会的分会,并且还将继续扩大。中国法学会与"协会"保持着积极的联系,并希望成立中国分会。上届世界大会是1987年8月在日本的神户召开的,这次大会开得颇为成功,出席会议的有

  • 标签: 法哲学 社会哲学 协会 法理学 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