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正>在加强经济立法的进程中,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比较重视企业立法,特别是有关国营企业的立法。它们把国营企业法作为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确认国营企业的法律地位,调整国营企业参加的经济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下称苏东国家)国营企业立法,表明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趋势:1.从主要由政府制定国营企业法规正迅速转向由立法机关制定企业法律。在六十年代,苏东国家企业立法的形式,主要是由

  • 标签: 法律地位 企业立法 企业法律 经济法 经济立法 国营企业
  • 简介:<正>70年代以来,苏联刑事立法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制定了一些新的缓刑制度,即判处剥夺自由、宣告缓刑并强制被判刑人劳动和延缓执行判决,并修改和完善了原有的缓刑。这两种新的缓刑制度与原有的缓刑同时并存、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从而使苏联对中等危害程度以下的犯罪作出反应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现分而述之。

  • 标签: 执行判决 刑事立法 考验期 缓刑制度 互相配合 犯罪人
  • 简介:<正>我国刑法学界对五十年代的苏联刑罚理论并不陌生。但经过近四分之一世纪的隔绝之后,他们的刑罚理论又有什么新的发展?我们则所知甚少。本文就此作点粗浅介绍,对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也许有所裨益。

  • 标签: 刑罚理论 刑罚效益 一般预防 适用刑罚 发展概况 刑罚目的
  • 简介:<正>今年3月13日召开的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置苏联总统职位和对现行宪法进行相应修改和补充的法律。一、为什么设立总统该法律的序言宣称:"为了巩固法制,保障公民的权利,自由和安全,改善苏联最高政权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相互关系,确保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设置总统职位。"

  • 标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苏联政府 总统制 苏维埃 行政机关 联邦委员会
  • 简介:<正>据英国《社会主义法律评论》1982年第2期报导,七十年代是苏联法律教育大发展的十年。在1970—1980这十年间,苏联的法学院虽然还是4所,但是法律系的数目却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46个。在1980年,法律专业合格的毕业生有15,700人,差不多是1970年毕业的7,900人的一倍。1981年至1982学年,所有法学院和法律系注册的学生有97,700人,其中29,100人为正规的全日制学生,其余或是夜校生,或是校外生。此外,中等专科学校还培养

  • 标签: 法律教育 苏联 大发展 七十年 社会主义 法律系
  • 简介:<正>一、行政诉讼立法概况苏联没有行政诉讼法典。苏联的行政诉讼法以《对公职人员侵害公民权利的非法行为向法院控告的程序法》为龙头,辅之民事诉讼法、劳动法、发明发现及合理化建议法、行政违法行为法等法律中有关行政诉讼的规定,共同构成苏联的行政诉讼法。这种格局,是由于立法时间的先后不同而形成。例如,劳动纠纷审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公职人员 公民权利 法院 程序法 非法行为
  • 简介:<正>一、立法简况苏联广泛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到1981年为止,仅苏联部长会议颁布的经济法规就有近两万个。由政府各职能机构颁布的法规总数已超过十万个。各加盟共和国及其政府职能机构颁布的经济法规就更多了。这些法规的内容涉及到所有的经济部门和经济活动的各环节,构成了调整苏联经济的法律体系。苏联的经济立法,在调整对象和效力范围上相当灵活。有苏联部长会议颁布、通行全苏的法令;有各加盟共和国颁布、适用于其管辖范围内的法令;有适用于特定时期的专门法令;还有只适用于某一特殊事件的法令,等等。

  • 标签: 经济立法 苏联政府 经济法规 部长会议 经济活动 职能机构
  • 简介:<正>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法学博士H.B.维特鲁科、Г.А.多罗霍夫、Н.М.叶尔绍夫等编写,苏联新闻出版社1986年出版。本书论及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权的原则,1948年关于人权的总宣言,1966年关于人权的国际条约,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友好关系与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等,以及1975

  • 标签: 苏联 国际人权条约 联合国宪章 国际条约 国际法原则 联合国大会
  • 简介:<正>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保障苏维埃法制的正确统一实施,在列宁的亲自领导下,第九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一九二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通过《关于检察监督的章程》,决定在苏俄司法人民委员部的机构中建立检察机关。社会主义的检察机关从此诞生。随着苏联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独立的法律监督机关,以便对各加盟共和国的检察机关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有力地维护苏维埃法制。适应这

  • 标签: 检察机关 检察院 检察制度 总检察长 苏联 苏维埃法
  • 简介:浅析前苏联宪法结构的缺陷及其影响唐从艮1993年12月12日,经俄罗斯全民投票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开始生效,同时原苏联宪法被废止,此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宪法上被否定,这对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无疑是很大的打击和损失。要总结社会主义在前苏...

  • 标签: 苏联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 社会主义宪法 宪法结构 国家权力 宪法监督实施
  • 简介:<正>在“具有西方传统和特色的各个国家”掀起的刑法改革运动中,自由刑问题,是重要议题之一。在社会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苏联和东欧诸国里,剥夺自由刑的境遇如何?关于此刑的规定有何特点并呈现何种趋势?苏联东欧的学者们围绕这一问题又有何议论?我想以此为题作点粗浅介绍,或许对我们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进行比较有所裨益。

  • 标签: 剥夺自由刑 刑罚体系 苏联东欧 刑法改革 社会制度 西方国家
  • 简介:若要弄懂一种法律制度,不能单研究其条文规范,而要明白这个条文是如何组合到一起的,该制度是如何架构的,它的条文应当如何解释。同样,若要弄懂一种法律制度可能对其他法律制度产生的效应,一个人还应当意识到那些影响性因素远远超出个别条文之上。

  • 标签: 法典编纂 法律移植 苏联 法律制度 影响性 应当
  • 简介:<正>1980年6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布《大气保护法》和《动物保护利用法》。这两项法合的颁布,从实质上讲,意味着苏联从此结束了为保护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而进行的全国性法典编纂活动。制定并颁布大气保护法和动物保护利用法的客观必要性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保护大气和动物对确保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其二,一方

  • 标签: 自然保护法 自然资源法 大气保护 保护利用 野生动物 动物群落
  • 简介:<正>苏联第19次党的全体会议和去年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决议,要求把建立法治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这意味着确立宪法的牢固保障,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加强对个人权益和自由的保护,将国家、党的机构、公共组织和劳动集体的活动纳入法治轨道。而在现存法制受到歪

  • 标签: 苏联 法治国 法学家 决议 法制 法律
  • 简介:<正>青年劳动的专门规范。东欧一些国家的劳动法是进一步发挥青年的社会、政治和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它在含有一般性规范的同时,也含有关于青年劳动条件的专门规范。这些专门规范载入了东欧一些国家的劳动法典,它们或是统一在专门的章节——《青年劳动》(苏联)、《未成人的劳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波兰)、《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劳动条件》(捷克斯洛伐克);或是分散在劳动法的各种制度中——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时

  • 标签: 青年法 劳动法律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 未成年人 劳动立法 民主共和国
  • 简介:<正>苏联与东欧各国刑法是属于同一类型的法,即社会主义刑法。但是,它们关于累次犯罪的规定却极富差异。有时将这种差异概括为“大同小异”已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了。这就产生一个问题,究竟在何种水准上来比较它们的累次犯罪?我想,还是尽可能地求大同,并在这个前提下来研究它们的各自特点。

  • 标签: 犯罪 社会主义刑法 比较研究 苏联东欧 刑法典 刑事立法
  • 简介:<正>在苏联东欧刑事立法中,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这些规定既是刑事政策法律化的结果,同时亦反映出他们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深化了的认识。一究竟在何种年令段上的人是属于未成年人,这不仅因国别而异,亦可能由于划分标准不同而有所区别。即然本文论述的是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问题,所以我想,可靠的方法就是依据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 苏联东欧 刑事立法 政策法律化 刑法
  • 简介:<正>民法学派则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除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外,价值规律还在发生作用(尽管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并被自觉地加以利用),所以,客观上还存在着具有商品货币性质的财产关系,这种关系,不管是发生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公民之间,还是发生在公民相互之间。都属于同一类的社会关系,都应由民法统一调整。C.H.勃拉图西指出,苏联民法所调整的社会主义财产关系的统一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他认为,社会主义组织之间建立在当事人平等基础上的财产关系和建立在命令服从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关系,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关系,应分别由民法和行政法调整。他批评经济法学派的主张

  • 标签: 经济法学 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社会 民法学 五十年 财产关系
  • 简介: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人民从事的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本文提出了一个发人思考、很有见地的观点,即:1954年宪法,是记载和保证中国的第一次革命的宪法;1982年宪法则是记载和保证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宪法。时代要求宪法有变和不变两个方面。宪法的修改必须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

  • 标签: 现行宪法 新时期 第二次革命 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建设 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