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围绕"法治国"的论争贯穿了明治制宪以来近代日本公法学史。在论争的过程中,以美浓部达吉、佐佐木惣一为代表的民权学派与以穗积八束、上杉慎吉为代表的官僚学派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而在民权学派内部,以美浓部达吉为首的东京学派与以佐佐木惣一为首的京都学派在观点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场论争使得德国"法治国"思想在日本逐步系统化与成熟化。

  • 标签: 近代日本 法治主义 民权学派 官僚学派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前,“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已经拉开帷幕。此项改革旨在促使刑事诉讼以审判为中心,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外延、改革路径,“以审判为中心”与“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庭审实质化、庭前会议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的关系,还未形成定论,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此背景下,本刊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审判中心研究”创新团队组织本次笔谈,就“以审判为中心”的概念解读与蓝图勾勒、庭前会议制度的合理定位与程序改造、庭审实质化的证据规则完善、庭审实质化的检察进路、“以审判为中心”的理论阐释与路径选择、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体系完善与结构优化等问题,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等角度展开讨论,以期为此项改革提供智识支撑。本期先刊出三篇文章,另三篇文章下期继续刊出。

  • 标签: 法治国家 制度改革 被追诉人 实质化 审判阶段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审判中心制度的构建定位于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相关举措是在保持现行司法体制不变情形下展开的,这只是一种技术路径的改革。技术路径的改革由于缺乏系统环境的支持,往往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实践中的困难正印证了这一点。审判中心的本质是确立审判权威,而审判权威的树立仅靠审判环节难以实现,需要放在更大的司法体制系统视野下,在三机关职权关系上做出调整,即确立法院中心、树立法院权威,这是审判中心乃至审判权威得以实现的外在基础。未来审判中心或者审判权威的真正建立需要在对相关原则、制度加以修改完善基础上,围绕系统和技术双重路径立体化、复合式展开,方能真正实现审判中心

  • 标签: 审判中心 法院中心 审判权威 系统路径 技术路径
  • 简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是万古长青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运用这条思想路线,是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用中国的语言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对于一个政党来讲,是根据客观实际还是根据主观愿望来决定自己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坚持“

  • 标签: 解放思想 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 邓小平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正>1990年4月20日,北京大学在电教大楼报告厅隆重召开科技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我国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张友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法学会会长顾明,国务院法制局局长孙琬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等到会并讲了话(讲话全文附后)。国家教委、中国法学会、北京市科委以及在京有关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的代表到会祝贺。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中国科技法学会等单位还发来贺信。

  • 标签: 科技法律 依靠科技进步 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发展 科技法学 科技立法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要求侦查、起诉活动面向审判、服从审判,同时发挥审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的决定性作用。此项要求体现司法规律,有利于克服固有弊端,实现司法公正,但其受到三机关配合、制约原则、检察监督制度,以及政治性领导、监督和协调制度约束,从而被形塑为“技术型审判中心论”。可操作的改革包括控诉、审判和诉讼程序“三个面向”,即控方证明责任的有效履行、法院审判的严格把关,以及庭审实质化。“以审判为中心”的逻辑延伸,含法律适用的和程序监控的审判中心,要求确立法院司法解释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以及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和司法救济。落实“以审判为中心”,需采取必要工作措施,实现“三个面向”要求;逐步推进法律适用和程序监控的审判中心;推进司法体制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以务实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向刑事司法的“线型结构”发起冲击。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司法改革 改革限度 司法权威 司法公正
  • 简介:香港、澳门回归后,在一国两制的政治体制下,建立了独立的司法体系.台湾目前虽未统一,但多年来已经事实上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法律体系.而各法域现有的仲裁机构的运作方式及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不一定为其它法域的当事人所接受.然而,司法独立决定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区际司法中心,应建立具有民间性质的仲裁机制-区际商事仲裁中心.

  • 标签: 仲裁机构 内地 港澳台 区际商事仲裁中心
  • 简介: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秦国依据其法治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与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变法过程中,商鞅主张依法而治,树立法的公正性、平等性、公开性与公信力。商鞅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因此君主应当制定法律,明确臣民获得利禄的途径。在法与德的关系上商鞅指出“德生于刑”,并认为社会的安定有序才是真正的德。商鞅还主张通过“壹赏”、“壹刑”、“壹教”的手段来规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最终建立一个“大治无为”的理想社会。

  • 标签: 好利恶害 德生于刑 重法维刑
  • 简介:西塞罗其人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43年),古代罗马最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思想家、艺术家、法学家和法律实务家,是博大精深的学者,也是才华横溢的奇人;是一位大智大勇的斗士,又是雄辩天下的律师.希腊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知识和思想成果之所以能够在罗马被宣扬并流传后世,其中西塞罗功不可没.他是上古时期西方自然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法律和伦理思想与希腊的政治、法律和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他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的哲学、伦理、政治和法律思想对整个罗马时代以及后世的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对于西塞罗其人,主要是对他的品格和性格有不同的评价,说他爱慕虚荣,善于煽情和哗众取宠,是个地道的机会主义者.特别是在凯撒被刺一事上,西塞罗更是颇受谴责.但无论如何,在西方哲学和政治法律思想史上,西塞罗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谈论西方思想史时不能不了解西塞罗.

  • 标签: 西塞罗 古罗马 法律思想 以善为本 自然法思想 以德为本
  • 简介:“礼仪犯罪”是中国古代律典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罪类,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规范法律化背景下的一个特有现象。明代的礼仪法与礼仪犯罪制度相对成熟,较唐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一定典型性;明律的结构变化,也为礼仪犯罪的初步探讨提供了便利。

  • 标签: 礼仪犯罪 礼仪法 明律 唐律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已经成为司法改革中的热词,审判中心主义的含义要比当前司法机关诠释“以审判为中心”内涵更为丰富。本文试图解释审判中心论与诉讼阶段论的对应关系,揭示“以审判为中心”内涵限缩为以庭审为中心、增强庭审实质化背后的原因,以及侦查重心形成的深层结构原因,就以庭审为重心涉及的庭审实质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要使审判变成真的审判,需要起诉状一本主义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不进行这些改革,以审判为中心难以持久和固化。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诉讼阶段论 侦查重心主义 起诉状一本主义
  • 简介: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诉讼调解是一种理性活动,法院在调解程序的选择和适用上不可避免地会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法院的自利行为与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的调解制度的根本目标之间常常会发生悖离。因此,我国调解制度必须控制法院的利益驱动,规范法院的调解行为,强化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和程序决定权。

  • 标签: 调解 法院 成本 收益
  • 简介:思想实验在法学研究教学和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尚且欠缺自觉的理论反思。回溯其智识历史可以看到,从现代物理到古典哲学的各类研究中,思想实验都包含有工作假设、实验场景和逻辑演绎这三个要素,并且可以归纳为基本的实验类型和认知与修辞这两个学术功能。罗尔斯的“切分蛋糕”这一思想实验在法学研究中极具影响,这一实验的推理谬误和说理成功为理解思想实验的认知意义和修辞意义提供了出色的例证。对思想实验的解读和运用将进一步丰富法学思考和法律实践。

  • 标签: 思想实验 切分蛋糕 认知 修辞
  • 简介: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宪法学家,王宠惠对当时及其后的宪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民初《临时约法》因人因时而定的现象,王宠惠认为宪法为立国之大本,强调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在国体问题上,王宠惠主张实行主权在民之共和国体;对于宪法之形式,王宠惠认为民国宜采刚性宪法,即单一共和国成文宪法;对于中央与地方之关系,王宠惠认为民国当实行省制,各省权限由宪法规定之;对于立法权,王宠惠主张实行非主权的两院制国会,宪法应合理划分两院之权限;对于行政权,王宠惠主张实行议院政府制,政府应向议院负责;对于司法权,王宠惠认为法律保留原则乃司法独立的制度保障,并认为宪法解释权当委之以法院。作为公认的五权宪法权威,王宠惠以系统观论的方法精妙阐释了五权宪法,认为舍民权即无宪政。

  • 标签: 王宠惠 共和国体 议院政府制 司法独立 五权宪法
  • 简介:<正>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早在青年时期,他便痛感明朝极端腐朽的专制主义统治所造成的社会危机,而倾注心力于探索历代社会经济与典章制度的发展沿革,以期改革时政。一六四八年清兵南下,进占衡阳,王夫之于衡山举兵抗清。失败以后,参加南明桂王政府,又为阉宦所陷,乃愤然离去,长期隐居在荒岩绝壑、苗瑶山洞之中,在极端艰苦的条件

  • 标签: 法律思想 唯物主义 专制主义统治 典章制度 发展沿革 思想家
  • 简介:<正>在宋明两代的理学家中,朱熹的法律思想较为丰富,涉及法律起源、德刑关系、人治与法治及立法和司法等许多方面。本文主要叙述他的司法思想。Ⅰ司法是封建法制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封建的统治关系和纲常伦理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朱熹十分重视司法。他认为,审判者察究案情,辨别真伪,定罪量刑,与当事人关系极大,与维护统治秩序关系极大,所以应当尽心尽力,慎重小心。他说:"狱讼,……其情伪难通,或旁无佐证,各执两说,系人性命处,须吃紧思量,犹恐有误也。"又说:"狱者,民命之所系,而君子之所尽心也。"

  • 标签: 朱熹 司法实践 司法思想 定罪量刑 封建法制 纲常伦理
  • 简介:邓小平法制思想简述●黄淑华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法制思想在他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邓小平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

  • 标签: 邓小平法制思想 邓小平同志 人民民主 依法治国 经济法制思想 法制建设
  • 简介:<正>当古希腊的先哲们断言“法律就是没有感情的智慧”,并对“守法就是正义”确信不疑的时候,与他们差不多处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却将大量智慧都耗在了如何将充满人情味的家族人伦道德与法融为一体的工作中,因为他深信“道之以政,齐之以

  • 标签: 法律思想 孔子 中国古代 圣人 民本思想 家族
  • 简介: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以性恶论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思想。荀子的性恶论指出了人欲有趋恶的可能和人性需用礼、法改造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他运用"性恶论"这一理论平台,创造性地提出"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思想。荀子的人性法律思想对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真正的法治只有以人为本,"因性定制"和"顺性而治",才能做到"令顺民心"。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发挥作用。

  • 标签: 荀子 性恶论 人性法律思想 隆礼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