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追诉与辩护律师的关系问题,涉及刑事诉讼的目的及律师职业伦理问题。辩护律师具有双重属性,其地位既不绝对以被告人为中心,也不绝对独立。在我国,独立辩护论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对独立辩护的过度推崇导致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一系列辩护冲突问题。辩护律师的权利是基于追诉辩护权产生的,辩护活动必须尊重追诉的意志。我国应建立有限度的被告人中心主义辩护模式,律师依据法律在尊重追诉人意志的基础上开展辩护活动。辩护律师的职责是依据法律维护追诉的权益,不负发现真实的积极义务。辩护律师具有忠实义务与消极真实义务,对二者冲突的处理,要在合法与维护追诉人权益的基础上进行。

  • 标签: 被告人中心主义 独立辩护 辩护冲突 真实义务
  • 简介:在德国,阅卷权的法理基础是追诉有权获得公正审判并不受非法羁押,追诉是当然的权利主体。阅卷权在充分性上高于知悉指控权,要求辩方能够充分了解案件的主要证据。追诉的阅卷权通常由律师代为行使,主要是考虑到律师相对超然的地位不至于危害公共利益。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限制阅卷权,但有一些底线性标准不能突破。德国的经验可以为解决我国阅卷权的主体、范围、阶段与限制方面的争论,以及相关立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 标签: 法理基础 主体 阶段 限制
  • 简介:从发展过程来看,追诉的法律援助获得权有一个从慈善到权利的漫长发展过程,其正当性主要源于司法公正、平等法律保护、法治社会建设、社会进步与司法文明的需要。从权利属性来看,追诉的法律援助获得权是一种可在《宪法》中加以规定的司法救助权,它属于社会救助权的一种。我国规定的追诉法律援助获得权的行使条件不符合这种权利的属性,应当将被追诉无力支付辩护费用作为这种权利的行使条件之一。在权利的行使方面,应当根据问题产生原因,建立一种综合的权利行使保障措施体系。

  • 标签: 被追诉人 法律援助获得权 司法救助权 辩护权
  • 简介:对于审判阶段人民法院侵犯追诉程序参与权的行为,我国规定了检察机关的监督和法院的上诉两种救济方式,但这两种救济方式均难以实现救济的目的。我国要解决法院侵犯追诉程序参与权的救济问题,出路在于建立独立的程序性上诉机制。

  • 标签: 程序参与权 救济 检察监督 上诉
  • 简介:对于审判阶段人民法院侵犯追诉程序参与权的行为,我国规定了检察机关的监督和法院的上诉两种救济方式,但这两种救济方式均难以实现救济的目的。我国要解决法院侵犯追诉程序参与权的救济问题,出路在于建立独立的程序性上诉机制。

  • 标签: 程序参与权 救济 检察监督 上诉
  • 简介:人权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慢慢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保障人权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也在为保护和发展人权做出各种努力:刑事诉讼法把人权保障作为直接目的之一,加强了对追诉的人权保障。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然而,同其他国家的做法及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规定相比,我国对追诉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 标签: 被追诉人 人权 无罪推定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 人身自由保护
  • 简介:获得权利告知的权利是追诉者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与侦查机关的告知义务共同构成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体现了权利制约权力的理念。本文从遏制刑讯逼供的角度,分别就该项权利的含义和内容、对遏制刑讯逼供的意义及我国立法在该项权利保障方面的不足和改进方向进行了论述。

  • 标签: 权利告知 刑讯逼供 制度完善
  • 简介:主体性理论为保障追诉的程序参与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它以单一主体为立场的缺陷,使它陷入了理论困境,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要从根本上保障追诉的程序参与权,就要超越主体性理论,以主体间性为理论基础。

  • 标签: 被追诉人 程序参与权 主体性 主体间性
  • 简介:本文从主体间性角度出发,论述了追诉人主体性的内向性和外向性,提出了内向性的两个价值向度:人格尊严、意志自由之选择机能;外向性的两个价值向度:主体性意义上的平等、维权与自卫,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追诉人主体性权利构成的元权利、程序生成性权利概念,阐述了追诉元权利构成:无罪推定权、程序参与及选择权、平等对抗权和辩护权,建构了元权利与程序生成性权利的矩阵关系,并进而分析了元权利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元权利所蕴涵的主体性价值.

  • 标签: 主体间性 主体性 元权利 程序生成性权利 主体性价值
  • 简介: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和完善了审查起诉阶段与审判阶段辩护人享有和行使阅卷权的规定,但是仍未对追诉是否享有阅卷权以及侦查阶段追诉是否享有阅卷权做出明确回应。基于阅卷权理论体系构建之需要,根据阅卷权的性质,可以得出追诉人在侦查阶段应当享有阅卷权的结论。

  • 标签: 阅卷权 被追诉人 传来权利 侦查阶段
  • 简介:刑事辩护制度是追诉辩护权的重要保障。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确立了辩护律师保守职业秘密的权利,但对其从追诉处获知的事项能否成为刑事扣押的对象,立法的规定存在不足。应借鉴域外法治国家的有益经验,对辩护律师从追诉处获知的事项进行区分,以决定其是否可以成为刑事扣押的对象,从而在保障追诉的辩护权和惩罚犯罪之间实现价值平衡。

  • 标签: 刑事扣押 辩护权 刑事辩护 拒证权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宽严相济形式政策的制度化、规范化,理应包含实体从宽和程序从简。认罪认罚的前提是自愿,如何保障追诉者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整个制度构建的核心。可以考虑从权利保障、权力约束两方面确保追诉者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简言之,权利保障包括权利告知、强制辩护、撤回权、有限上诉权;权力约束即通过双重审查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自愿性 权利保障 权力约束
  • 简介:对于追诉人在签署具结悔过书后要求撤回认罪认罚答辩,或在无新事实、新证据且法院完全采纳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情况下而对协商幅度内的法院判决提出上诉的行为,认罪认罚试点中并无有效应对措施和配套制度加以规制。目前,不论是未纳入统计的追诉人在达成量刑具结后要求撤回认罪答辩的案件数量,还是最高人民法院《认罪认罚中期报告》中公布的追诉人在达成认罪认罚协议后叉提起上诉的案件数量,都还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并没有影响到认罪认罚程序整体的运行,给予了规范认罪认罚中被追诉反悔行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对于追诉反悔的问题应对,司法机关应当在保证法律主体基本权利的前提下,本着简化程序而不简化权利的原则来降低司法活动的边际成本,提高司法效率并促进司法公正。

  • 标签: 认罪认罚 被追诉人 反悔 量刑具结
  • 简介:年初以来,桂林市象山区检察院不断拓宽监督视野,深挖追诉线索,追诉遗漏嫌犯和罪行。至5月底,该院共追诉同案犯罪嫌疑20,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 标签: 追诉 山区 犯罪嫌疑人 社会效果 法律效果 检察院
  • 简介:刑事追诉人称谓的科学程度,往往可以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的法治化进程以及权利保障的力度。故我国在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在刑事追诉的称谓方面,改变了以往统称为“被告人”或“人犯”的做法,将刑事诉讼中的追诉按诉讼阶段区分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即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正式起诉之前称为“犯罪嫌疑”,之后称为“被告人”。这种改变体现了我国在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与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正是以这一区分为背景,通过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称谓体例,提出刑事诉讼中被追诉的称谓应当具有科学性,这一命题包括两个内涵:一是追诉的称谓应显示出层次性、渐进性,二是称谓应与背后的各阶段权利实现对等。可以看出,尽管我国九六年《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与“被告人”作了简单区分,但修改后的称谓并不具备上述两个要素,故依然欠缺科学性。为此,笔者从分析与解释问题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追诉的称谓进行了重新建构:通过设置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证明标准以及规定确认追诉的专门程序,来实现被追诉人称谓应有的层次性、渐进性;通过将被追诉的基础性权利上升为宪法权利以及逐渐增补阶段性权利,来实现被追诉人称谓与权利的大致对等,保证称谓的“名副其实”。

  • 标签: 被追诉人称谓 科学性 阶段性权利 层次性
  • 简介:摘 要:赋予追诉阅卷权是其辩护权保障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控辩平等对抗的重要手段。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大范围适用,审判程序大幅度简化,但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对追诉而言是重中之重,程序的简化必然伴随着权利的减损。在审判程序简化的背景下,若想要保障刑事诉讼的正当性,就必须在审前阶段赋予追诉充分的辩护权,而其本人阅卷权就是首先应当考虑的。

  • 标签: 阅卷权 被追诉人 明智性 认罪认罚 程序简化
  • 简介:追诉的财产权保护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追诉的财产权保护还存在一些缺陷。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迫切要求刑事诉讼法在再修改时完善相关规定,确保追诉的私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 标签: 被追诉人 刑事诉讼法 人权保障 宪法修正案 私有财产 侵犯
  • 简介:据《深圳特区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对某些“脆弱”的人来说,愤怒以及其他强烈的情绪会触发可能致命的心律失常,此前的研究表明,地震、战争甚至输掉一场世界杯足球赛都会增加心源性猝死(一种由心脏突然停止供血而引发的死亡)的概率。

  • 标签: 世界杯足球赛 深圳特区报 研究人员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