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司法实践中,认定封缄属性时,要结合财物的外部特征、内容、作用效果三要素进行判断。密封缄构成侵占罪或盗窃罪。"占有"是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形式标准,刑法应有限承认观念占有,从而确认委托人对受托人控制下的封缄之内容的占有;"管理"是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实质标准,侵害有管理权限的财物成立侵占罪,管理权限的有无应以是否承担占有财物毁损风险的标准进行判断。

  • 标签: 封缄物 侵占罪 盗窃罪
  • 简介:《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听取被害人的意见是审查起诉工作的一项内容,不能忽略。然而,听取被害人意见的司法实践却不尽人意,甚至有的承办人不进行这项程序就提起公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办案人员的观念问题以及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在传统观念上,办案人与犯罪嫌疑人会见是必不可少的,而与被害人会见则不是必须的。观念上的成因,必然有其根源。办案人之所以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执行到位,是因为害怕办错案、办假案。会见犯罪嫌疑人能够复核案件事实,

  • 标签: 审查起诉工作 被害人 价值观 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 办案人员
  • 简介:民法典要回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观念,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有所体现。但民法典如何进行含摄环保理念的制度创新,创新至何种程度才既不失民法传统本色,又彰显这一古老学科和制度的生命力,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析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约三位专家就此撰文,探讨绿色民法典的相关问题。

  • 标签: 自然哲学观 准物权制度 民法 生存权利 法律行头 意思表示
  • 简介:  喜欢青铜器,是因为其粗粝的性格,还是因为其大气厚重?透过青锈斑斑的沧桑,好像在穿越硝烟漫漫的时空,在战事纷飞中,寻找青铜器象征的权力和威严.图中的青铜钺,偶然间在朋友家发现,第一眼就十分喜爱,拿在手中把玩不已,反反复复的观看,朋友见我喜欢,便同意借我数日,才得以耐下兴致细细品味.……

  • 标签: 纹青铜钺 象纹
  • 简介:清人吴趼人在他所著的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中,借蔡侣笙之口说了这样几句话:“我从来不骗人,不过此时到了日暮途穷的时候,不得已而为之,测一个字只要人家四个钱,还算不伤廉”。因这蔡侣笙是个落魄的读书人,穷到无路时,想出个算卦的法子骗人钱财,实出无奈。但他能把自己的与廉联系起来,还算知耻。作者在这里的用意是讽刺那些聚敛不义之财而不知廉耻的贪官污吏的。

  • 标签: 不伤廉 取不伤
  • 简介:7月中旬,云溪区公证处受理了一起涉农存款继承权公证案,在调查了解情况并取得相关证据后迅速办理了继承权证明书,并减免了公证费,当事人拿到公证书后,连声道谢。

  • 标签: 云溪区 公证处 继承权 公证业务 中国 公证手续
  • 简介:,上海人,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在云南红河州插队九年,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耶鲁法学博士。现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等领域的法律业务,业余写作。国内出版的著作有《木腿正义》、《玻璃岛》、《政法笔记》、《创世纪——传说与译注》等。

  • 标签: 冯象 学者 法学博士 法律业务 知识产权
  • 简介:国家审计署因在2004年掀起“审计风暴”而获得民众的普遍选誉,日前审计署署长李金华以高票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4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即是例证。然而,审计署所作的让民众真实感受到“政府”革除自身弊端的坚定决心和勇气的审计报告,却被国有官员公开指责为“哗众宠”。

  • 标签: 国家审计署 中国 年度经济 李金华 署长 国有
  • 简介:古今民谣流传不衰。民谣蕴藏于民间,作者是民众,也叫“顺口溜”。所揭示的是社会生活中与真善美相伴而生的假恶丑的客观事实。因此,民谣的流传,起着与时俱进的作用。它以尖锐泼辣、委婉含蓄、表其心志、直抒胸臆、幽默诙谐的风采,记录着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扎根于民众,永不泯灭。

  • 标签: 民谣 诙谐 假恶丑 心志 得失 含蓄
  • 简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客观方面,盗窃罪的被告人违背被害人的意愿剥夺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而取得财物。而诈骗罪的被告人以欺诈的手段使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基于错误认识自愿把财物处分(交付)给被告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两罪是容易区分的,但在被告人使用欺骗手段骗(窃)受骗人财物的情形下,二者容易混淆。作者试图通过具体案例从欺骗手段不是诈骗罪的唯一特质、“自愿”处分(交付)行为的含义、秘密窃取并非盗窃罪唯一的手段、从罪刑相适应来考量此种犯罪行为应受的刑罚等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以欺骗手段骗(窃)财物的定性从而进一步厘清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所在。

  • 标签: 诈骗罪 盗窃罪 欺骗手段 处分行为
  • 简介:<正>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和物质基础,首先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物质的属性。在过去,一般都认为环境的经济属性与其生态的属性不会产生冲突,法律只需要对其经济属性作出制度性安排就可以了,传统的权制度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现在人们不仅意识到环境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并且还意识到由于人类长期以来对其生态属性的忽视,已经造成了环境资源的经济性与生态性的剧烈冲突。那么,在承认区分公法与私法的前提下,我们不禁要问,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物权法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物权法应作出何种反

  • 标签: 环境资源 物权法 环境保护相邻权 所有权 他物权 环境容量
  • 简介:权自助是权自我救济的方式之一,来自于权保护的“自生自发秩序”之中。权自助行为符合法的正义和效率价值的基本理念,制度化是确保权自助正当性的前提。传统民法理论将民事自助行为无差别地规定在请求权救济体系中,忽略了绝对权与相对权在自我实现方面的区别,不利于自助行为制度在权保护方面发挥其特有的功能。类型化是合理引导与规制权自助行为的制度选择。《物权法》应在权保护中规定权自助的一般条款,并在所有权、占有以及担保权的保护与实现中建立单独的权自助法律制度,以避免自助行为滥用给法律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自助行为 请求权 救济 类型化
  • 简介:对担保权的侵害以对担保的侵害为中心,主要表现为侵夺担保的占有、妨害担保以及毁损担保三种情形。担保占有被侵夺时,担保权(包括抵押权)人得请求占有之回复。担保遭受外部妨害时,无论妨害行为的样态与程度如何,担保权人均可主张妨害之排除。担保被毁损时,担保权之救济因毁损人不同而有区别:债务人毁损担保的,可剥夺债务人的期限利益;担保人(上保证人)毁损担保且不提供增担保的,除剥夺债务人的期限利益外,还可进一步追究担保人侵犯担保权的责任;第三人毁损担保的,担保权人可对担保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进行上代位,而不必主张侵害担保权,同时,担保人也可主动提出增担保以阻止上代位的发生。

  • 标签: 担保物权 侵权行为 法律救济 物上代位
  • 简介:<正>当前,储户存款被冒的现象频繁发生,存款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犯罪分子为窃取储户银行卡号和密码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利用隐蔽摄像头、听储户按键声音辨认、利用网络等手段,有的犯罪分子竟猖狂地将窃取储户银行卡信息的窃密电码盒安装到自动取款机上或自助银行的门上,有的犯罪分子跨境作案。在美国曾于2005年6月17

  • 标签: 犯罪分子 银行储蓄 自助银行 自动取款机 密电码 当事人一方
  • 简介:平衡思想不仅存在于静态的刑法规范中,对动态的刑法运行也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由于刑法调整对象的不对等性导致各方利益,保护的不均衡乃至冲突。笔者试图揭示并提炼刑法中的平衡意蕴,寻找并强化刑法平衡态势,从而推动刑法在平衡视野下走向现代化和法治化。

  • 标签: 刑法 平衡 平衡观
  • 简介:西方社会法学认为司法乃至所有的法律活动,其目的都在于解决社会纠纷,协调社会关系,因此法律并不是事先由某些人制定的,而是在解决社会纠纷中被发现的事物的“理”,所以不是先有立法,后有司法,恰恰相反,立法机关制法或国家制定法,是在归纳和总结司法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只不过是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司法经验并使之系统化而已。因此,司法的地位不是依附性和次要的,它肩负着解决纠纷和发现法律的双重任务。显然,这一司法,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实行司法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社会法学 司法观 法律观 司法改革
  • 简介:法治不仅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形式要求和系统的体制性安排,更重要的是实质性权利义务配置原则和基础性正义观念。本文认为社会正义是政府法治的基础和根据,分析了我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变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正义观念及其法治意义。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在法治中的角色,认为政府秉持的自我智识能力的立场,也是法治中不可或缺的正义前提。一个实践主义的认识论对于实现有效的法治治理是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法治 社会正义观 政府合法性
  • 简介:我们通常认为,规则是理性的产品,并认为这种观点的肇端为柏拉图.但在柏拉图的著作中,规则中却是充斥着大量的非理性因素.柏拉图的《吕西斯篇》、《斐德罗篇》揭示了规则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欲,《理想国》则把这种爱欲规则上升到城邦与人之间的爱欲.

  • 标签: 爱欲 权力 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