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宪法是公权力的诚信法(fiduciarylaw),诚信法则是私权力的宪法。在我国重构诚信原则,就是在公权力领域和私权力领域均应连贯一致地坚持诚信原则,按照诚信法和诚信义务的要求,对私权力受信人盗用受托财产和信息进行防范和处罚,并对公权力受信人滥用受托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 标签: 诚信法 诚信原则 公权力 私权力
  • 简介:物权法定原则是近代物权法的原则,只有在近代社会历史情境中,才能寻得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意义。物权法定原则也是现代财产法体系的普遍特征,英美法系的法院在对待创设新财产权的态度也是十分谨慎和保守的。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正当性根据是复合的构成。法国起源说侧重于物权法定原则所因应的特定政治需要,而德国法起源说则更加重视物债二元财产权体系维持的逻辑上的自洽性。政治需要是我国仍然必须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理由。

  • 标签: 物权法定原则 起源 政治需要 体系维持
  • 简介:课堂教学是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受益更大是每个职业院校的教师关心的问题。笔者在接受澳大利亚TAE培训的基础上,总结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课堂组织特色,提出HAPPY原则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

  • 标签: 职业教育 课堂 教学
  • 简介:人民法院是宪法规定的国家的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一项宪法原则,这一原则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审判独立、促进司法公正提出了新的目标与举措。在落实这些具体举措过程中必须遵循宪法原则与界限,妥当处理不同层面的宪法问题,高度重视审判工作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 标签: 审判独立 人民法院 宪法原则 司法改革
  • 简介:由于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的是法定义务而非合同义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侵害的是学生的人身权,所以学校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造成损害事实时,应承担的是以赔偿损失为主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是对分散于不同法律、司法解释中相关规定的系统总结,在责任的归属、构成和分配中体现了其合理性和进步生。根据《侵权责任法》,我国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侵权主要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其特殊表现形式,而无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于学校的侵权行为。

  • 标签: 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侵权责任 归责原则
  • 简介:过失是私法赔偿之核心,但其往往不为人正确理解,以至于法律体系混乱。传统的过失罪责化,无法解释为何能力较差的行为人仍须适用强人所难的高损害赔偿责任标准。所谓"过失客观化",只是回避了问题,因为其未说明为何客观化及其如何可得出此客观标准。有经济分析论者,直接将能力效益化,计算出客观的过失标准,得出如"过失罪责化"的结果。事实上,基于损害之相互性质,损害若要移转(填补),其必须是行为人应该而且能够预见的,否则法律即是徒生滋扰;在行为人应预见且能预见的讯息条件下,可得出一个行为标准,行为人若逾越之,即应负损害赔偿责任;损害对于行为人是否可预见,取决于其行为的危险性——愈是危险行为,愈是可预见。简言之,过失责任即是危险责任。一旦明乎此,私法的损害赔偿责任体系即清楚了:严格责任不再与过失责任决然可分;故意与过失也不再是心理之区分,而在于损害预见可能性的高低;契约法的归责事由不再与侵权法的过失有矛盾;公示制度效能为何决定了物权效力的范围;过失不可能分离于不法而在后认定;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填补性的而非惩罚性的。

  • 标签: 故意 过失 危险责任 损害填补
  • 简介:目次一、前言——“合意原则”和“合意主义”二、反映“合意原则”的场面(一)契约解释的准则(二)格式条款的拘束力(三)自始不能的合同的效力(四)特定物债权的保存义务(五)履行请求权的行使限制事由——履行不能(六)基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免责事由(七)基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的范围三、与“合意原则”关系需要厘清的场面(一)附随义务和保护义务(二)赠与人的担保责任四、代结语

  • 标签: 合意原则 私法自治原则 合同自由原则 民法典修改
  • 简介:行政检察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行政检察监督制度很不健全。从检察权的宪法定位分析,行政检察监督具有宪法性、专门性和程序性特性,应遵循比例原则、事后监督原则、行政处理先行原则,通过督促履行职责、提出纠正意见等方式实施监督。其具体制度设计仍有待立法完善。

  • 标签: 行政权 检察监督 宪法定位 监督方式 立法建议
  • 简介:明确性是对刑法立法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我国《刑法》中存在诸多模糊之处.究其原因,既与立法指导思想的偏误有关,也与立法技术不成熟以及立法机制不健全有关.要实现刑法立法的明确化,就必须匡正立法理念,确立疏密平衡、繁简得当的立法指导原则,并采用能够体现明确性要求的罪状表述方式、罪名确立模式、法定刑配置模式和立法语言,同时,需要在刑法立法中引入公众参与制度以及语言学家审读制度.

  • 标签: 明确性原则 刑法立法 明确化 立法语言
  • 简介:以商谈的视野观察,民事诉讼诚信原则所体现的是对主体言语行为之陈述真实性和表达真诚性的要求,且不仅是对当事人的要求,也应当是对法官的要求。但是从我国确立诚信原则的规范结构来看,立法者增加规定的新《民诉法》第13条第1款的主要目的是约束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在实务中,诚信原则规范的适用有着宽广的自由裁量空间,应在制度上对法官适用诚信原则规范的行为进行规制,抑制法官滥用诚信原则规范或怠于适用诚信原则规范的行为。

  • 标签: 商谈 民事诉讼 诚信原则
  • 简介:生育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生育保险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准则,在生育保险法中居于统帅的地位。在国务院制定《生育保险办法》之际,预先对生育保险法的基本原则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对生育保险的立法及其后来的具体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对生育保险法基本原则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论证,以期为《生育保险办法》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办法 基本原则
  • 简介:行政法基本原则能决定行政立法方向、塑造行政主体执法意识、形成行政相对方守法意识、指导行政行为过程。如何发挥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这些规范和调整效力是行政法学理论和行政法治实践两个范畴的问题。我国目前行政法基本原则在调整社会关系中并没有被合理利用,这实质上是对行政法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必须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效力进行制度化构建,即应使行政法基本原则法定化与效力法定化,建立行政法基本原则效力高于行政行为效力的制度、行政法基本原则效力规范化的制度和行政法基本原则可救济制度,使之与行政法治实践有机结合。

  • 标签: 行政法基本原则 规范和调整效力 效力实现
  • 简介:税收法定原则是隐含在宪法文本之中的重要法律内容。在现代法治国家,征税权与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征税权的行使必须尊重市场经济。在房产税改革中只有坚持税收法定原则才能让改革于法有据,并在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渝沪房产税改革试点没有法律依据,无法通过税收法定原则之门。这与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公权轻私权的文化背景、行政主导税改的历史惯性和税收调控经济的过度信仰密切相关。征收房产税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当前中国的改革趋势,但必须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首先进行房产税立法。

  • 标签: 税收法定原则 法律保留 房产税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要求“从有利于强化社会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审判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出发,对审判公开的范围、内容、对象、时间、程序、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稳妥有序地推进司法公开,坚持不懈地提高司法透明度,逐步完善司法公开的制度机制.”司法公开的时机是司法公开机制的重要内容.司法公开的时机应当遵循尽快公开和适时公开原则.针对不同的公开内容和对象,公开的时机应当不同.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对公众、当事人、人民陪审员、听证公开中对听证参与者和旁听人员等对象公开司法信息的具体时间.

  • 标签: 司法公开 及时公开原则 尽快公开 适时公开 限期公开
  • 简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由于各个国家在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国际贸易中对国家利益的优先考虑,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贸易的摩擦,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合作和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为了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争端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法的完善和发展。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国家利益 对外贸易法
  • 简介:目次一、诚信原则适用于税法的理论争议(一)诚信原则适用于税法的否定意见(二)诚信原则适用于税法的理论支撑二、诚信原则适用于税法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平衡税收领域的多方利益(二)有助于税法规则在实践中的适用(三)有助于降低税法的运行成本(四)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三、诚信原则适用于税法的限制条件四、

  • 标签: 诚实信用 诚实推定 禁反言 情势变更
  • 简介:诚实信用原则通过对当事人与法官提出诚信要求,并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妥当处理疑难案件,使司法功能得以最大化发挥。诉讼法与实体法分离之初,诉讼竞技观与工具论盛行,遮蔽了诉讼领域诚信的重要性,诚信原则立法二元分离,在裁判视域中仅重视对实体法律关系的诚信裁量。随着民事诉讼立法中诚信原则的确立,需要重新解读裁判视域中诚信原则的适用。法院应遵循统一诚信裁判观,既对各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进行诚信裁量与失信制裁,又应运用自由裁量权弥补法律"漏洞",并且应诚信行使裁判权。

  • 标签: 裁判诚信 诚信裁量 制裁失信 约束裁判行为
  • 简介:环境公共利益损害主要是指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的损害,表现为环境质量下降、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等。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公共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污染者负担原则作为环境责任领域的基本原则,为公共环境保护设置了从损害预防到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体系,这种以义务为导向的法律保护体系比传统的以权利为导向的法律体系更加适合我国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目前,污染者负担原则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适用困境,可以在参考国外应对对策的基础上,对原则进行新的解读,并完善我国立法和相关制度,更加灵活地适用原则,使其在环境公共利益保护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污染者负担原则 环境公共利益 环境成本内在化 义务中心主义
  • 简介:<正>一、案例、规范与学理(一)案例的引入原告柏某诉称,2009年3月2日我入职被告A公司担任保洁员,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4月12日我因病住院治疗未再提供劳动。2010年7月12日我提出劳动仲裁,但仲裁委认为我不能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故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判决被告支付我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5400元。为支持上述主张,原告提供了下述证据:(1)有原告姓名的工资条,除工资构成外没有

  • 标签: 证明责任 劳动合同 工资构成 双倍工资 劳动仲裁 工资条
  • 简介: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辩论原则的补充和对处分原则的限制,自然必须协调好三者之关系。法院在民事裁判上既包括对事实认定上防止突袭,也包括法律适用上防止突袭,而对事实认定上防止突袭时,对于在辩论中当事人未主张的事实和请求,法院应依职权主动探知调查而排除辩论原则的适用。

  • 标签: 突袭裁判 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 依职权主动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