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罪与非罪,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理解这个问题,重点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第一,犯罪的原则是预防优先、惩罚后置。对犯罪的惩罚是对已有之罪的惩罚;对犯罪的预防也是对已有之罪的预防。第二,犯罪的根据是行为人的主体意识,即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其包括罪过心理部分和非罪过心理部分。第三,犯罪的标准也就是适用刑罚的条件。危害行为犯罪的标准有三条,即犯罪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三条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 标签: 犯罪化原则 犯罪化根据 犯罪化标准
  • 简介:城市,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由农业社会逐步向现代工业城市社会发展,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和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这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由于城市在各个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就会对该国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城市犯罪问题。

  • 标签: 城市化 犯罪 防治对策
  • 简介:<正>一、非犯罪化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的刑事政策朝着所谓‘宽松的刑事政策’和‘严厉的刑事政策’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刑事政策的两极化。'所谓两极化的刑事政策,是指一方面对不需要矫治或者有矫治可能的轻微犯罪者和有改善可能的犯

  • 标签: 非犯罪化 刑事政策 法益 两极化 赌博罪 犯罪预备行为
  • 简介:"人肉搜索"侵犯个人信息,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刑法修正案(七)》提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未将"人肉搜索"入罪,"人肉搜索"行为侵犯刑法保护的法益,并达到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应当在刑法中设置专门条款以规制"人肉搜索"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 标签: “人肉搜索” 犯罪化 隐私权
  • 简介:刑法权(刑罚权)内在地划分为立法和司法两个阶段,与这两个阶段相适应,犯罪概念应分化为立法(理论、实质)概念和司法(注释、形式)概念,二者各有不同的功能;刑事司法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形式概念能够满足司法技术性(定罪)的要求,刑法理论和刑法典都应接受形式概念.概念应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形式概念并非形式的,也应反映犯罪在司法阶段的本质,犯罪的本质具有层次性.还应存在一个犯罪的综合概念,综合概念具有以实质合理性为基础的司法出罪功能.

  • 标签: 犯罪概念 关系 体系化
  • 简介:系列犯罪的地域,是指来自同一相对较小地域范围的犯罪主体,基于地缘、血缘、亲缘关系纠结成犯罪团伙,通过相互学习与模仿形成相同或相似作案手段,利用现代代步工具,选择相同或相似环境条件的地区连续跳跃式实施特定违法犯罪行为的现象。犯罪地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道德规范作用的消褪,又有行为人的主观因素、政府的不作为等等;如何治理犯罪地域?我们认为运用医生治病原理进行综合疗法,首先强化打击功能,移除社会"毒瘤";消除"借口",恢复社会正常"常态";积极发展经济,提高民众"防蚀"能力。

  • 标签: 犯罪地域化 外在表征 产生原因 防控措施
  • 简介: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七个年头,中国的互联网终端用户已列世界第二,然而,任何事物总有两面,在享受网络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显现。网络大潮,泥沙俱下,而"裸聊"正是大量不良网络行为中既受到广泛关注、又似乎很难定性的一类行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犯罪,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作为一个司法工作者,在面对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时,不仅要破题,更要解题,不仅要就案办案,更要去思考和解决隐藏在案件背后深层次的法律问题,这不仅是一名法官的职责,更是法官责任感的驱使。笔者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裸聊"案件出发,层层剖析这一行为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危害性,得出该行为应当受到刑法规制这一结论。同时,试图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提出解决的方案。笔者认为,法律作为紧贴时代的学科,不仅应当维护自身的稳定性,也要时刻保持对社会变迁的警觉,这看似对立的两个趋向促使法律不断从传统土壤中萌发出勃勃生机。

  • 标签: 裸聊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网络犯罪 犯罪化
  • 简介:吸毒行为虽然严重损害吸食者的健康,也给国家和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但基于被害人承诺的法理,其并没有侵犯任何法益.而犯罪的本质是对法益的侵犯而不是对社会规范的不服从.倘若仅以其侵犯社会善良风俗为由,对其施加刑法制裁,则既无法理依据,也欠缺实际操作性,是对行为人权利的不当侵犯.因此,我们应加大强制戒毒的力度,治疗优先于惩罚.但对于教唆他人吸毒者,则可能构成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对于容留他人吸毒这一帮助行为,如果其侵犯到该场所内不特定或多数人的身体健康的话,则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

  • 标签: 吸毒 强制戒毒 教唆吸毒罪 容留他人吸毒罪
  • 简介:一、职务犯罪轻刑在实践中的表现(一)立案起点把握太高职务犯罪的立案起点刑法有明确规定,以受贿罪为例,我国((刑法》第386和383条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 标签: 高职务犯罪 轻刑化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反思 立案标准 受贿数额
  • 简介:当前,我国犯罪一直呈上升态势,导致刑事司法工作压力巨大,研究非犯罪的实现路径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广义上理解,非犯罪包括立法上的非犯罪和司法上的非犯罪。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刑法立法模式决定了司法上的非犯罪是我国当前非犯罪的主要路径。司法上的非犯罪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它包括侦查阶段的非犯罪、起诉阶段的非犯罪和审判阶段的非犯罪,每个阶段的非犯罪其具体实现方式存在差异。

  • 标签: 非犯罪化 司法路径 侦查 起诉 审判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中国犯罪治理面临两方面的现实:一是犯罪率高攀不下。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虽然政府公共安全支出不断加大〔1〕,但与此同时,犯罪率也在不断上升,犯罪形势日趋严峻。从全国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数看,2009年之前,刑事立案数都在500万起以下(2006年约474万起、2007年约481万起、2008年约488万起),但2009年刑事立案数突破500万起,约558万起,较往年增加三至四成,之后便一路上升,2010

  • 标签: 市场化均等化 治理市场化 犯罪治理
  • 简介:金融犯罪惩治规制的国际,是20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客观现象,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笔者参照现有的惩治金融犯罪的国际性协议和惯例,提出金融犯罪惩治规制国际的衡量标准。用该标准对照我国现有的立法和司法制度,可以找出差距,从而在惩治的技术、理念、配套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参与国际合作的程度等方面,予以改进和完善。

  • 标签: 金融犯罪 洗钱犯罪 国际刑事法院 上游犯罪 国内犯罪 司法合作
  • 简介:替考行为的犯罪既是立法上的犯罪,也是司法上的犯罪,对于该犯罪的方案应当进行罪质与行为模式的评析。替考犯罪所侵犯的法益是国家考试制度的公共信用,其行为方式属于伪造行为。《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2条将“替代他人参加国家规定的考试”与“让他人替代自己参加国家规定的考试”规定为替考犯罪的实行行为,并设置了现行刑法中最轻的法定刑。但这种将替考双方“同罪同罚”的立法模式不符合必要共犯的法理,可能导致司法认定上的困难,也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按照刑事立法的科学性要求,替考行为的犯罪方案应当仅将替代他人考试者一方规定为犯罪主体,并重点制裁职业替考者。对职业替考者宜规定为集合犯,设置较重的法定刑。

  • 标签: 替考 犯罪化 必要的共犯 集合犯
  • 简介:作为竞争的天敌,垄断行为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世界各国均将其纳入到法律视野,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及造成损害的大小,分别设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作为规制垄断行为的最后手段,刑法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垄断行为加以犯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对于有效制止垄断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垄断行为犯罪的必要性,在借鉴相关海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也应构建合理的垄断行为犯罪制度。

  • 标签: 垄断行为 垄断犯罪 刑事责任 犯罪化
  • 简介:职务犯罪轻刑是司法实践中的突出现象,这不仅与“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相违背,也影响着我国治理腐败的效果。定罪起点的人为提高、自首要件的宽松掌握、缓免刑的高比例适用、刑罚执行的不严格等都是轻刑的现实表现;而规范司法权的运行,提高司法工作的质量,通过司法途径遏制轻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 标签: 职务犯罪 轻刑化 司法遏制
  • 简介:有组织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与现代的进程有着密切联系。不仅有组织犯罪的手段随现代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而且有组织犯罪的形态也随社会的现代而日趋多样和复杂。研究有组织犯罪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对发展中的中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现代化 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
  • 简介:目前已有较多作者对律师高效、全面、可靠地进行内部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探究。〔1〕然而,本文尝试在全球的背景下聚焦律师在调查潜在的国际白领犯罪活动中所遇到的挑战。本文第一部分将考察在选择律师进行海外内部调查时所遇到的挑战,同时将特别考虑适用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和工作成果保护制度的国际标准;第二部分将讨论不同国家隐私保护相关法律的影响,并分析在这些国家的司法环境中尝试进行美国式内部调查所带来的挑战;第三部分将考察国际内部调查中律师与(被调查公司)雇员的相互关系,及遵守世界各国千差万别的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应程序时所面临的挑战;最后一部分将讨论以政府为主体开展的多国调查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特别探讨如何披露调查结果,以及在国际执行环境下参与结案谈判所遇到的困难。

  • 标签: 白领辩护〔2〕 调查 律师-委托人特免权 国际法
  • 简介:英国《2006年诈骗罪法案》明文规定诈骗罪成为一独立罪名,该诈骗罪饱含过度犯罪问题,是英美过度犯罪严峻问题的一个典型缩影。其主要具体表现是基础概念模糊不清;将日常不诚实行为予以犯罪;法条相互重叠严重;诈骗罪变成无被害人犯罪等。针对该严峻问题,英国现有三种应对之道,分属司法解释限制诈骗罪适用范围、陪审团凭良心直觉出罪和检察机关自我约束其裁量权。但在过度犯罪全球时代的立法背景下,英国诈骗罪过度犯罪问题使我们得知:立法机关故意制定出过度宽泛的刑法规范,而实体刑法解释理论对诈骗罪过度犯罪问题的解决捉襟见肘。过度犯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立法机关利用立法学原理进行刑法立法规范改革。

  • 标签: 过度犯罪化 立法 诈骗罪 虚假表示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的犯罪立法中存在刑法介入早期、行政违法行为犯罪的方向问题,值得研究。无论是否赞同风险刑法理论,都应该肯定刑法介入早期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但应当将刑法介入早期控制在造成大规模人身伤亡后果、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犯罪类型之内。不应普遍降低乃至取消入罪标准而对行政违法行为实行大规模犯罪,但应对那些侵犯公民人身与财产权利、危害公民切身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中危害比较严重情形进行犯罪,对于那些扰乱秩序、危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尽管不能完全否定实行犯罪的必要性,但应当慎之又慎。

  • 标签: 犯罪化 刑法介入早期化 行政违法行为犯罪化
  • 简介: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轻刑表现为缓免刑适用比例高;死刑适用标准不断提高,适用数量逐年减少;自首、立功、退赃、坦白等从轻裁量情节认定标准宽、适用多、幅度大;超法规适用刑罚的情况突出等等。

  • 标签: 职务犯罪 负面价值 轻型化 司法实践 适用标准 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