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孙大午案”折射出司法者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持宽泛理解的态度,通过本案可看出法体系整体性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前置法——刑法阶层性思维的必要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存款”应仅限于“银行信用”范畴,通过引入“既存的实质性联系”标准对“不特定”的内涵进行限定,从而实现前置法与刑法之间的衔接.进一步,刑法具有二次性违法的特征,司法过程切忌价值先行.

  • 标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民间借贷 刑民分界 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
  • 简介:流氓罪在判决后屡受争议,原因在于其不人道性。流氓罪在法条废除后仍被援引,根源在于对从旧兼从轻的误读,对刑法谦抑性的忽视,对无限期追诉的滥用。要切实解决此类问题,要树立刑罚的实质公正观,重新理解从旧兼从轻原则,坚持司法独立的立场。

  • 标签: 流氓罪 法理分析 路径
  • 简介:刑诉法特别程序中明确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刑事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但在刑事诉讼中,因刑事违法所得缺乏相应的界定标准,相关法律仅有原则性规定且界定方法和追缴程序并未明确,造成司法机关在适用上不统一,导致对刑事违法所得的追缴不力,继而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制度的权威性。本文将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刑事违法所得界定范围和标准,探讨刑事违法所得界定的一般方法。

  • 标签: 刑事违法所得 违法犯罪所得 违法收益 法理基础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江苏省委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在全省的贯彻落实,早在2004年就提出法治江苏的建设,并出台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的意见。当前如何贯彻落实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在法治江苏建设中进一步取得成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法治中国 法理基础 基本路径 苏建 三中全会 依法治国
  • 简介:从107例单位行贿罪已决案例来看,平均行贿金额为125.6168万元,平均刑期仅为0.93年(约11.2个月),免予刑事处罚和缓刑判决率高达84.6%。在立法上,较轻的法定刑配置是单位行贿罪处刑轻缓、刑罚适用方式开放的首要原因。单位行贿罪独立成罪的罕见立法例,体现了立法者对单位行贿罪打击的决心;然而,在“为公不为罪”法律意识的指引下,较轻的法定刑配置又体现了立法者不忍过重打击的两难心态。独立成罪的单位行贿罪破坏了行贿犯罪体系的立法罪刑均衡;同时,较轻的法定刑配置也缺乏理论根据,致使司法实践中打击单位行贿罪的刑法功效大打折扣。取消独立成罪的单位行贿罪,将其并入(自然人)行贿罪不失为一种选择。

  • 标签: 单位行贿罪 轻法定刑 协调性 罪刑均衡
  • 简介:2014年3月下旬,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就"安全生产法修正"问题座谈交流,这是全国政协的双周协商第一次将法律修订作为协商座谈的议题。此前,北京市政协也已就《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制订,在市政协的层面展开了协商,使得地方政协立法协商的体制化得以推进。这两次协商活动都显示出,立法协商,作为推进我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人民政协的多个层面展开。

  • 标签: 地方政协 全国政协 问题座谈 大气污染防治 体制化 制度化发展
  • 简介:<正>近年来,立法机关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公布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全民讨论等多种方式,为公众参与立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盘活了立法资源、提高了立法质量。公众参与立法逐渐成为立法机关"开放式立法"、"多样化立法"的有益探索与民主实践。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通过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使其利益矛

  • 标签: 公众参与 公布法律 立法资源 立法参与 法规草案 立法决策
  • 简介: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受恐怖主义活动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一直积极采取武装打击、加强反恐立法和反恐演习等措施,严厉打击恐怖主义。2007年菲律宾制定通过的《人类安全法案》凸显了对恐怖活动进行刑事打击的刑法基础、特殊权力配置和价值取向以及反恐组织法的构建等核心内容。该法案在立法模式和立法价值方面的有效经验为我国反恐怖立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恐怖主义 恐怖活动 反恐怖立法
  • 简介: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启幕,清点过去一年各地人大的行权履职亮点,广东省的“专家立法”现象颇为引人注目.去年8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托3所高校分别起草《广东省信访条例》,并于11月再次委托2所高校分别起草《广东省救灾条例》.而此前,省人大常委会已完成了“立法智库”的布局,先是向社会公开选聘了66名立法咨询专家,又先后与9所高校合作成立了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 标签: 专家立法 制度规范 应形成
  • 简介:立法后评估作为检验法律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在法治比较健全的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提高立法质量的通行做法。在我国,立法后评估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尚属新事物。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要求。深入研究规范立法后评估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是落实十八大要求、推进依法治国的务实之举。

  • 标签: 立法 评估 问题 建议
  • 简介: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启幕,清点过去一年各地人大的行权履职亮点,广东省的“专家立法”现象颇为引人注目。去年8月,

  • 标签: 制度规范 立法 专家 广东省 履职 人大
  • 简介:信访活动已经成为民意表达、利益诉求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解决信访问题、保障公民权益也是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信访立法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有着深刻的实践基础和制度基础。

  • 标签: 信访问题 立法 民意表达 社会现象 利益诉求 社会建设
  • 简介:本文对虐待儿童问题的社会热点进行了思考,结合我国现状,论证了增设虐待儿童罪的丛要性,提出了虐待儿童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正确处理虐待儿童问题有所裨益.

  • 标签: 儿童虐待 忽视 亲告罪
  • 简介: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要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为新时期立法引领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指明了方向。

  • 标签: 简政放权 立法 政府职能转变 审批制度改革 社会公平正义 转变政府职能
  • 简介:立法协商一词,对地方人大和政协来说,不是什么新词,大约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后,一些地方人大和政协就开始探索立法协商问题,至今已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其中立法协商是党的中央文件中的新提法,为立法协商提供了党中央政策依据。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会议主题。

  • 标签: 协商机制 社会协商 政策依据 新提法 全面深化改革 定位问题
  • 简介:诉前联调机制的建立是我国调解格局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所形成的“法院为主、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了多元化调解格局中各调解模式的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纠纷的有效解决。但该机制也呈现出“创新与能动”的过度化、“法院案多人少”的实践悖论、“法院为主,多方参与”格局的现实困惑、“司法确认机制”的形式主义趋势、“法院工作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制约、调解的“强制化”倾向等问题。

  • 标签: 诉前联调 调解 司法能动 司法确认
  • 简介:受案范围的立法改革要致力于最大程度的解决行政争议,并且解决争议应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主要目的。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有多重制约因素,既有文本内的,还有文本外的:行政争议性质认定泛政治化、特权化,司法权被过度抑制,司法最终裁决原则没有真正确立,法院的裁判能力有限等。修法时应采取开放的框架,务实的设计,对制约因素进行选择性的突破。

  • 标签: 行政诉讼 受案范围 行政争议 司法最终裁决
  • 简介:通过法治的路径深化改革是我们新—轮改革的必然选择,以立法来深化改革也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最基本要求。

  • 标签: 改革 立法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 简介:立法协商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通过协商讨论形成公意为自己立法,实现当家作主的最根本的民主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需要健全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和引导各类经济和社会关系。适应民主政治发展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入开展立法协商","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

  • 标签: 立法质量 有序参与 法律草案 部门利益 地方性法规 法制委员会
  • 简介:近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江西省森林公园条例》。《条例》规定,森林公园内禁止商品房开发及破坏景观、污染环境、违反总体规划的建设行为,同时为破解当前森林公园多头管理的难题,规定新设立的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据悉,这是江西省第一部森林公园地方性林业专项法规。

  • 标签: 森林公园 江西省 立法保护 省人大常委会 商品房开发 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