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如何加强大陆对台话语主导权的建构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大陆未形成对台话语主导权。原因主要有:大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两岸力量对比中没有占据显著优势地位;大陆未凝聚起一支建构话语主导权所需要的人才队伍;大陆涉台研究力量分布状态不尽合理。大陆的对台话语现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推动大陆对台话语主导权建构,不仅是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增进大陆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还是防止大陆陷入台湾“话语陷阱”的需要。未来大陆建构对台话语主导权的基本思路是:在学术话语方面,着力建构大陆自己的概念、理论、分析框架和方法论体系;在政策话语方面,要通过修正旧论述来建构新论述;在大众话语方面,要着力打造和使用涵盖两岸元素的论述;要有意识地打造一批进行理论创新和话语建设的研究团队;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指向,增强话语对两岸分歧的解释力;要强化话语的利益基础,并系统稳妥地推进。

  • 标签: 台湾问题 两岸关系 祖国统一 话语权
  • 简介:行政约谈逐渐被应用于行政活动的各个领域,但实践表明,约谈方式的功能定位尚不清晰。置于规制谱系来看,行政约谈应当以遵从理论为基础,以促成守法为目标,并以惩罚性方式作为后盾。在制度设计层面,需综合考量企业的违法行为与违法程度以及守法意愿与守法能力,确定合理的约谈适用范围;兼顾权力控制和权利保障的消极面向,以及面向未来起到形成性与调整性作用的积极面向,建构约谈程序;强化企业守法的内在动力,形塑企业的自我反思能力,探索约谈内容。

  • 标签: 行政约谈 遵从理论 执行金字塔
  • 简介: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代表国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不是绝对排除非法证据的裁判适用,其亦是遵循一般与例外的建构原则。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关键词模糊化、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与瑕疵证据补正规则混淆化以及非法证据排除主体困境化等问题。在尊重人权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利益间,必须综合地择定,以敬畏人性与尊重人道主义精神破除刑事办案指标的僵硬化所衍生的弊端。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西方经验 刑讯逼供 法经济学
  • 简介:违法性的界定是行政赔偿制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义务形成客观上的违法性有关。行政赔偿中违法性的标准主要涉及行为自身的违法性与行为的职务性。在行政赔偿中,对“违法”的内涵可以从三个面向进行探讨:“违法”与“不法”的含义分析、“违法”应当从广义的理解、“违法”应当从行为违法说与形式论明确标准。通过借鉴民法中侵权行为的行为类型,行政赔偿中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也可以分为行政作为违法与行政不作为违法。在我国行政赔偿的司法实践中,行政作为违法以结合说为认定标准,行政不作为违法则以具体活动引起说为认定标准,两者相同点都是以违反对第三人利益保护的职务义务作为判断的依据。

  • 标签: 行政赔偿制度 职务行为 行政不作为 违法性界定
  • 简介:能力素质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党外代表人士的能力素质包括通用素质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两个方面。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党外代表人士的能力素质模型构成不同。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使命,遵循聚焦性、差异化、现实性和前瞻性原则,课题组通过能力需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现状研判、构建模型、验证模型、修改完善模型七个步骤,从确立党外代表人士能力素质要素词典、分析能力素质差异化要求、评估能力素质现状、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四个层次构建党外代表人士素质能力模型。党外代表人士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要求是:完善党外代表人士能力素质建设与规划机制,建立科学的党外代表人士能力素质评价与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能力素质认可与激励机制,构建党外代表人士能力提升机制。

  • 标签: 党外代表人士 能力素质模型 差异化
  • 简介:不久前,市委书记李强在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做好今年全市党建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党建任务,不断提高党建质量,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建工作 市委书记 党的建设 政治建设 组织保证
  • 简介: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现有的监察体制因为监督主体分散、监督不力等诸多问题导致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这决定了监察体制改革的必然性。监察体制改革之重要性和其面临的宪法问题之复杂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充分的宪法依据和正当性,因此,监察体制改革必须在宪法规范内进行,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坚持宪法核心内容不能改,坚持稳妥推进、注重实效。

  • 标签: 改革 监察体制 监察委员会 国家治理
  • 简介:由于"一带一路"以及其他具有建设性意义政策的大力实施,加之世界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跨文化交际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众多语言学家纷纷加入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队伍中来,他们结合各种语言学理论对跨文化交际进行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空间建构理论重在解释实时语言的产生与理解过程,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利于拓宽语言学的研究思路。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为背景对心理空间建构理论进行分析与探讨,发现中英语境与语言结构的差异对交际双方的心理建构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为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跨文化交际 心理空间建构 语境 语言结构
  • 简介:缅甸华人群体由于不同的居住空间属性而产生内在差异,虽同样来自中国,却出现了华人、果敢人和勐稳人三个群体,并形成不同的身份认同。论文从空间属性的视角,着重对勐稳人的身份认同建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居住空间和形态是影响其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因素。勐稳人的居住空间和形态的特殊性使其产生地区认同并进一步产生国家归属感,但其民族认同度显得模糊具可建构性:既对当地文化持开放欢迎态度又保留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自信。

  • 标签: 缅甸 勐稳 果敢 华人 空间属性 身份认同
  • 简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近年来政府和学界普遍关心的议题。以其基本内涵、演进过程和主要模式等本源性和学理性问题为出发点,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差别加以厘定,指出前者覆盖的人群具有多样性,而后者所指单一;提出市民化是客观与主观、个体与群体多面向的合体,具有公民资格、市民权利、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四个维度;市民化需经历脱域、并入和嵌入三个发展历程和伪市民化、半市民化和市民化三种主要模式;因“农村转移人口”表达的意涵更为自洽.建议将“农业转移人口”替换为“农村转移人口”。

  • 标签: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农民工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我国公安机关急需更多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办理各类涉外案件的公安干警。最新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有关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定位与课程建设的阐述为警务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借鉴ESP研究理论成果,深入分析警务英语课程的语言教学性质、话语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实现途径,对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框架内的警务英语课程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警务英语 ESP 课程建构
  • 简介: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虚拟社会环境的出现,使现代人生活于虚拟和现实交替的社会环境中,"90后"大学生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明显体现了网络化、数字化的生存逻辑。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政府管理及高校教育引导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地建构大学生文明网络交往机制,营造开放向上的先进网络文化。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交往 机制
  • 简介:殖民化时代结束后,特别是冷战的结束,使得地区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地区层次不仅包括国与国间的关系,还包括地区间的关系,更涉及到全球层次的关系。与全球主义和新现实主义重视全球层次不同,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巴里·布赞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以地区层次作为研究国际安全的视角。本文根据“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对朝鲜半岛作为东北亚次区域的安全复合体的形成、影响其安全结构的变量以及半岛社会性建构模式的发展趋向加以论析。

  • 标签: “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 朝鲜半岛 东北亚次区域 安全复合 社会性建构模式
  • 简介:首次以全口径、全覆盖的报告形式,将国资家底清晰晒到阳光下,堪称历史性的突破。10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以及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这是国务院首次向国家权力机关全面呈报国资家底.

  • 标签: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国资管理
  • 简介: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深刻的历史变迁。这种历史性变迁既有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本身的大逻辑使然,同时也是全球化进程的中国反应和中国形态。它是在几千年农耕文明演化基础上的一个自然历史的发展。但是,全球化进程对这一自然历史进程的深刻干预,使得这一进程不断呈现出,如生物大爆炸般的巨变效应,从而使得一个缓慢的自然历史过程,演变为一个快速的社会历史过程。本来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一个演化机制,陡然之间进化为突变机制。本来的一种自然历史分工,陡然之间演变成一种社会形态的等差。于是,便产生了文化的矛盾和冲突。这是关于两种不同生存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正是这种冲突,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问题:城市文化空间建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是一种精神社会的空间表达形态。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病是城市精神社会失衡的反映。重建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智慧,是根治城市病的文明良方。

  • 标签: 城市化 城市文化问题 城市文化空间建构 精神社会学
  • 简介: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创造,中国的协商民主与西方的协商民主具有本质性界分,这决定了中国的协商民主建构应基于中国的逻辑设计具象的推进“路线图”。人民团体的介入,拓展了中国协商民主的主体结构,深化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内容,规范了中国协商民主的过程,是协商民主之中国逻辑的重要体现。

  • 标签: 协商民主 人民团体 制度 建构
  • 简介:微传播时代的微文化形态及其发展逻辑正在催生新的媒介生态与秩序,以颠覆宏大叙事与消解权威的特征重塑全球范围的文化认同。我国传统文化因其具有的整体性、严肃性、系统性等特征,正在遭遇被解构的表达困境与生存危机;与此同时,全球化背景下霸权国家建构的媒介体系,无时无刻不在"窒息"与威胁着民族国家的文化独立性与民族文化认同建构。因此应当积极采取种种措施应对危机与考验,保持文化自信心与文化独立性,树立"微思维",占领"微阵地",创意"微呈现",培育"微受众",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建构文化认同,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

  • 标签: 微传播 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软实力
  • 简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主的发展都面临着对现代国家治理至关重要的三组范畴,即政治参与和社会稳定、政党利益和民众利益、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之间的矛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功地破解了这三组难题,对于世界民主政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多党合作 多党竞争 民主政治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世界意义
  • 简介:禁令自写入刑法以来,其适用和执行中不断出现需要应对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法理基础略显虚空;相关法律法规对禁令之规定呈碎片式分布;永久禁区虽有规范支持但有影响生计之嫌,司法救济措施规范层面尚未涉及等。针对规则粗陋,在甄别刑法禁令与诉讼禁令、行政禁令界限基础上,建构相关法律规范体系;在刑事司法、行政执法以及二者结合部位,找到衔接刑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的路径,以合理设置“特定活动”刑法禁区;抓住禁令限制人身自由的敏感问题,亮出人文关怀牌,回应服刑人权利保障与禁令限制的重大现实需求。借鉴域外复权制度,跟进立法,形成制度支撑,以平衡保护服刑人个人的合法权利与社会的基本安全,达至社会善治目标

  • 标签: 特定活动 刑法禁区 禁令性质 价值原点 复权制度
  • 简介:终身监禁分等理论,是指把终身监禁分为不得减刑之终身监禁,限制减刑、假释之终身监禁和一般减刑、假释之终身监禁三类。终身监禁是伴随着对死刑的批判应运而生的,其目的是取代死刑。因此,应当对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主体与罪名进行限制。在适格主体触犯配置终身监禁的罪名之时并不必然适用终身监禁,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对法益侵害的状况、再犯可能性的大小、犯罪的次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 标签: 终身监禁 法益侵害 犯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