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地理与文化'、'经济和贸易'、'政治同安全'、'法律及社会'四个不同层面,透视了东亚共同体概念的复杂多样性。文章认为东亚各国某些共同文明基因折射了奠立东亚共同体的最初基石,政治同安全层面则代表东亚地区最难解的一面,而法律及社会层面提示着深层次的合作目标。作者强调,东亚共同体的讨论与建言,不能只有单一层面指向,而应当统筹考虑、多方协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 标签: 东亚 共同体 国际经贸关系 国际安全 世界格局
  • 简介:'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是两个在内涵与外延上既有交叉又不完全重合的概念或学科,所以有时交换使用、通用;有时并列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人们理解上的含混和不一致,给研究、交流和学科建设等带来诸多不便.本文旨在对其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剖析.

  • 标签: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不一致 重合 概念 实际
  • 简介:神灵观(即上帝观)是宗教哲学的核心要素.神是什么?神的属性、本质、存在方式、表现形式如何?这是宗教哲学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甘地的宗教哲学就是围绕神灵观进行构筑的,是一个庞杂的复合体,独具特色,别具一格,富于很强的包容性.甘地的神灵观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或者说是多样性的统一.

  • 标签: 甘地 神灵观 宗教哲学
  • 简介:族性是族类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是形成族类群体认同的纽带。族性认同是族类群体形成认知和行动一致性的基础,凭借动员的环节,族性及族性认同被带入政治场域,参与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并因循不同的政治行动呈现出族际关系、族类群体与国家关系、族类群体与国际关系的复杂交织和震荡联动,在不同的时空表现出不同的态势和影响。当族类群体的政治行动超出有序范围,以暴力、骚乱、恐怖行动、屠杀、清洗、武装冲突和分裂运动等形式出现时,便给相关群体带来恐惧与伤害,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失序与动荡,甚至会危及国家主权和地区、国际的政治关系与秩序。族性安全,是指因族性动员而对人的生命、社会秩序、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等是否产生威胁或损害的状态。族性转化为安全议题需要以认同为基础、以动员为条件、以信念为支持,并在一定的族际结构中发生,因而需要族性认同、政治动员、民族主义、离散政治等理论的诠释。族性安全的研究范式可分为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

  • 标签: 族性 非传统安全 人的安全 国家安全
  • 简介:前言东盟经济共同体设想是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在2002年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上提出的.这是一个广域的经济共同体设想,但东盟各加盟国能否接受,还要看地区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时,各国如何判断该共同体所带来的利益和成本、收益和痛苦的程度.该设想的要点是加强东盟的经济一体化.从这种意义上看,应该说处于根据1992年的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这一历史性决定而着手的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延长线上.但是,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这一设想,就必须详细地描绘全面的经济蓝图.作为其最终目的的经济共同体必定会成为超越通过AFTA和东盟投资区(AIA)设想所实现的扫除贸易和投资障碍这种程度的、远比其广泛的、高度的统一体.而且必须明确地表明其最终目的,明确地描绘用以实现该目的的路线.因此,也许东盟必须摒弃以往所采取的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的方法.

  • 标签: 东盟经济共同体 经济一体化 经济关系 贸易体制 双边协定
  • 简介:海洋战略是指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方略。中国的海洋战略不仅包含强调制海权的海权战略,而且包含强调发展海洋经济的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中国海洋战略主要有三大战略目标: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海洋战略的三大战略诉求是:完成国家统一和解决岛礁争端、开发海洋资源、掌控海上战略通道;实现中国海洋战略的综合举措主要包括:优先发展海洋科技、坚持陆海统筹和布局全球海洋战略。其中,布局全球海洋战略主要体现为'近海维权、深海开发、远洋护卫',和'利益分布全球化,力量布局地区化'。

  • 标签: 中国海洋战略 概念内涵 战略设计
  • 简介:本文从语义角度出发将土耳其语中的类动词划分成表示时间概念、动作概念、逻辑关系概念、术语概念的语义场。通过选取其中的一个典型,即表示时间概念的语义场进行聚焦,宏观上将语义场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相关知识相统筹;具体层面运用义素分析法、比较法将时间概念语义场划分为表示时间点概念、时间顺序概念、时间发展概念、隐含时间概念四个子语义场。在理清各子语义场特点的同时还注重分析其中各要素地位与相互联系,以期在此基础上对类动词包括其语法、语用范畴在内有一个多维的思考,并对黏着语中类动词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土耳其语类动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义场 时间概念
  • 简介:“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但是,人的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人的安全中“免于恐惧的自由”与“免于匮乏的自由”相互对立起来,以至于将前者视为西方的概念而后者为东方的概念。在这种话语中隐含了“免于恐惧的自由才是人的安全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其产生的后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贫困、饥饿等严重危害人的尊严的安全问题可能被置于安全考虑范围之外。回顾人的安全概念之争,探讨人的安全的核心理念及其相关概念,比如安全与发展、直接暴力与结构暴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矫正这种误区,并证明人的安全概念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它是以人类最基本的价值、需求和尊严为中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道德说服力的综合性理念。这种综合性界定自然要求安全维护的方式不应停留在被动和短期应对层面而应寻求早期预防、长期建构、能力提升等积极手段以便实现“积极安全”。

  • 标签: 人的安全 人的尊严 免于恐惧与匮乏 结构暴力 积极安全
  • 简介:20世纪末,人权经常被冠之以人类的"共同遗产"或"共同语言".在人权国际化的大潮下,联合国体系和地区组织通过的人权文书数目繁多,人权教育面临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组织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人权的书籍来满足不同需要,2000年出版的《人权:概念与标准(HumanRights:ConceptandStandards)》是该组织出版的一本力作.

  • 标签: 人权国际化 人权教育 遗产 国体 联合国 概念
  • 简介:本文以当代区域整合的概念,结合传统“中华世界帝国”区域整合概念,诠释“航线共同体”的建构,并多角度地分析了明朝郑和创建的“封贡航线”和二战后美国在世界建构“全球围堵航线”,双双建构了海洋霸权。据此启示,通过“东亚共同体”走向“亚洲共同体”,再经“亚非共同体”迈向“地球共同体”的阶段性海洋发展战略,中国的海权发展才能建构出足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秩序,创造出安和富庶、共存共荣的优质国际社会。

  • 标签: 区域整合 “中华世界帝国” 航线共同体 封贡航线 围堵航线
  • 简介:90年代美俄印战略规划的比较研究(续)沈元加(四)美苏关系、东西方关系的剧变并没有引起印度军事战略框架和战略方向的转变,印度既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以高科技为引擎的跃升和质变,也没有出现俄罗斯那样的由大失败引来的收缩和断裂。从1991年起,印度与美国的军...

  • 标签: 印度海洋战略 比较研究 战略规划 国家安全战略 军事战略 亚太区域
  • 简介:在当前条件下,远东振兴是俄罗斯地区发展规划中最具挑战性的战略任务之一。在这个战略规划中,中国不仅是首选而且是最佳的国际合作伙伴。这项战略规划能否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同俄罗斯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及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密切相关。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参与亚太国际合作体系的重要形式,也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合理发展、经济潜力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俄远东地区发展的根本性选择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大量投资,其来源可以通过国家预算,也可以通过俄罗斯参与大规模一体化过程获得,即同亚太地区国家进行积极合作。

  • 标签: 俄罗斯远东 中国东北 丝绸之路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