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朱锋区域主义(regioalism)和全球主义(globalism)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研究中引起普遍争论的两大问题,是对当前国际关系结构和现状发生重大变化的概括和总结。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亦即区域化和全球化。...

  • 标签: 区域主义 全球主义 国际关系 区域化 世界经济 区域经济集团
  • 简介: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陈乔之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崩溃,世界经济多极化与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多国深深感到本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迟缓性与急起直追加快区域合作进程的必要性。一、发展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势在...

  • 标签: 亚太区域 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合作 亚太经济 北美自由贸易区 西太平洋
  • 简介:每个关心太平洋区域经济组织进展的人都会立即遇到一种不解的现象:尽管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尽管政治家们对太平洋合作概念进行定期的商讨以及一些中等国家的经济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在建立区域性的政府间合作组织上几乎没取得什么成效。用W·W·罗斯托的话说:“没有一个构想进行过如此大量的、系统的研

  • 标签: 政府间合作 区域经济组织 区域组织 太平洋地区 罗斯托 区域合作
  • 简介:[编者按]上海合作组织(SCO)6月17日将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第四次峰会.峰会期间,不仅要签署各种相关法律文件,SCO地区反恐机构正式挂牌,讨论该组织本身的地位、会议机构组成人员的外交豁免、东道国地位、观察员国地位、对话伙伴国地位等深化机构组织运作的相关问题,而且将对外交、安全、经济、交通、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作出重要决定,并就与东盟建立对话机制进行探讨.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而言,本次峰会的意义为何?是否意味着SCO合作领域及其功能的扩大?区域合作的深化?何种区域合作模式有利于成员国的发展?为推动这种区域合作的顺利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以使上海合作组织能够在全球扮演更具特色的建设性角色?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五位专家举行对谈,期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

  • 标签: 上海合作组织 区域合作 塔什干峰会 国际关系 反恐机构 区域经济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民住宅的权利。公民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建造自己合法的住宅或租用他人的住宅。并有义务依照公共生活规则使用住宅,维护卫生和环境。住宅使用规则由部长会议颁布.第二条住宅所有权的承认和保障。国家承认和保障个人和集体的住宅所有权。但土地归国家所有。

  • 标签: 住宅所有权 公共生活规则 国家承认 租赁合同 买卖合同 住宅面积
  • 简介:大国协调作为一种重要的多边安全机制,从成员的来源和所涉及的核心层次看,大国协调可分为区域、跨区域和全球三种形态。冷战后,由于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国协调在区域安全治理中兴起。跨区域大国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了协调机制的一般规范与规则:一致性、合法性、责任性、包容性和自我克制。同时,它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和独特功能:一是大国协调的会议成果被联合国安理会所认可、接受,与集体安全机制出现了紧密融合的新趋势;二是区域组织加入到大国协调的会议进程中来,发挥建设性作用,如柬埔寨问题解决中的东盟和伊朗核问题大国会谈中的欧盟。跨区域大国协调以大国为主导,具有鲜明的多边特性,对冷战后的国际安全治理体系、区域安全以及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尤应重视跨区域大国协调的作用,因为它既为区域层次上的东亚安全合作,也为突破历史困境,实现“崛起国”和“守成国”在国际体系内和平共存、共同为国际社会供给公共产品,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

  • 标签: 跨区域大国协调 安全治理 联合国安理会 效果评估
  • 简介:亚欧会议如何影响东亚合作的制度化,如何推动东亚区域合作以及区域主义的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东盟加三”体制一方面是东亚国家参与亚欧会议的合作、协商和协调机制,同时也日益成为东亚国家相互间发展区域合作的主要框架。总体上来说,亚欧会议加强了东亚合作的共同意愿,促进了东亚合作的区域意识和组织架构的形成,并初步协调了东亚合作中共同的行为取向。第五节分析了欧盟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和区域主义发展的范例,对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影响。

  • 标签: 亚欧会议 东亚 区域主义 区域合作 欧盟
  • 简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上毗邻,近年来双边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快速推进。目前,中国与东盟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在双边贸易方面,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1997~200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251.6亿美元增长到1608.44L美元。其中,出口从127.0亿美元增长到713.1亿美元,占总出口的比例相应从7.0%上升至7.4%;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东盟国家 区域金融合作 海关统计数据 经济联系 经济合作
  • 简介:根据第51/2001/QH10号决议修改、补充的1992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国会颁布《工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会工会是越南工人阶级和越南劳动者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自愿成立的广泛的政治社会组织,是越南社会政治体系中的成员。工会代表干部、公职人员、职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关心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正当的权益。工会参与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管理,检查与监督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活动。工会有责任宣传、动员劳动者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遵守法律,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工会法》 社会组织 政治体系 国家机关 经济组织
  • 简介: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正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层面的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目前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国的贸易已接近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0%。自由贸易区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通过相互实施关税优惠直至取消关税来扩大区内贸易和促进投资。企业应该随时关注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充分享譬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好处。

  • 标签: 区域贸易安排 优惠关税
  • 简介:随着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教育合作发展的需求,需要探索更深层次、更具体化的教育合作,这将真正推动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的必要性、现有基础的分析,指出目前中国与东盟会计教育合作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建议。

  • 标签: 中国-东盟 会计教育 区域合作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再度兴起,地区冲突和动荡的安全局势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消极影响。作为摆脱安全困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抑制成员国间冲突升级、发挥和平效应时会受到不同条件的制约。作者从现实主义的逻辑出发,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为例,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内成员间冲突形势之间的互动,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未能产生和平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通过机会成本机制提高成员国的收益预期,高层互动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在信息沟通和冲突管理方面的作用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平效应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水平,扩大和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和范围,增加多议题之间的联系,强化高层互动机制和制度的独立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的和平效应,尽快走出安全困境。

  • 标签: 区域经济一体化 安全困境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贸易和平论
  • 简介:法律序号:越南第十三届国会2012年第十八号根据1992年颁布施行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依照2001年12月25日第十届国会通过的第五十一号决议即《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经对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过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国会颁布《越南海洋》。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海洋法 宪法修正案 2001年 共和国 国会
  • 简介:区域是全球化、新区域主义与跨境联系综合作用的产物,建构了以次国家层次为基本单元、以跨境联系为基础的区域互动新层次.本文通过剖解区域层次构成,厘清了微区域区域、次区域等的关系,并将微区域主义区分为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合作两大维度.指出,当前重跨境经济合作、轻跨境安全合作的现状会致使经济合作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其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进而会导致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负相关.东盟“增长三角”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区域自主与国家安全是“增长三角”产生的安全诱因;综合安全与伙伴关系是“增长三角”发展的主要安全推力;而开放治理与“搭便车”可能成为“增长三角”深化的潜在安全阻力.

  • 标签: 微区域主义 次区域主义 增长三角 跨境安全 印度尼西亚
  • 简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一直进展缓慢.面对区域集团化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遭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后,东亚各国都已深刻认识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次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就充分表明了东亚国家要求进行区域合作的强烈愿望.

  • 标签: 东盟 自由贸易 中国 东亚 区域经济合作
  • 简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东亚各国从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考虑,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开展政治、经济、安全等诸领域的多边对话与合作,区域合作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东亚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和日益深化,不仅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东亚地区 区域经济合作 大国关系 次区域合作 区域政治合作 多边安全对话机制
  • 简介:东亚区域合作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主要有组织规模与成本效率之间的悖论、区域合作各主体之间诸方面的深刻不平衡;“内部人”与“外部人”之争,或曰大国间相关的基本战略疑惧;严重和多重的“安全禁区/准禁区”问题;东亚各国民族主义加剧或复兴趋势,等等。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领域遭遇复杂难解的新困难,包括中日激烈对抗、南海争端凸显且僵持不下、美国在东亚多边主义领域大肆伸张、TPP谈判高调倡导、快速发动和推进等,其中有些到了令相关的多边合作努力至少暂时瘫痪的地步。面对这些瓶颈问题和困难,中国应践行以两大要点为主要特征的新路径,并持之以恒地大力加强周边外交和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

  • 标签: 东亚 区域合作 国际环境 中国 周边外交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流动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流量规模特征、国别分布特征和行业分布特征,并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 标签: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内直接投资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