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提出'中国周边'这个概念,在目前还是个比较大胆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并非没有基础,它的基础不仅是几十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更建立在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丰富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2003,韩裔美国学者康灿雄(DavidKang)曾发表文章,指出如果仅仅从基于欧洲的历史经验提炼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理解亚洲,会导致认识上出现很大的偏差,因为亚洲的经验、亚洲的文化、亚洲国家的行为模式与欧洲国家有较大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解释亚洲国家的行为,需要对历史上以及当前的东亚国际关系做更为深入和符合实际的研究和分析,需要从亚洲的视角来理解亚洲,而不能只是把亚洲或者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作为西方国家关系理论的个普通案例来对待。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历史经验 东亚国际关系 西方国际关系 朝贡体系 周边外交
  • 简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路"的大重要支点。本文提出了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为"路"建设示范工程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防止大经济走廊成为"路"烂尾楼工程的观点。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烂尾楼工程” 命运共同体
  • 简介:中日国是近邻,复杂且变化的中日关系正处于1972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推进国人民之间客观地相互认知,传播正确信息,解释中国相关外交政策,清除民众心理认识障碍,可以适当化解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局面.

  • 标签: 中日两国 认知 人民 中日关系 邦交正常化 外交政策
  • 简介:由于面临政治、经济、战略和新技术和社交媒体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2012对于美中关系及全球环境大背景下的公共外交意义重大.我们要从长期、中期、短期各方面更加积极地开展公共外交,使这些负面因素转化成为积极的因素,进步为美中国间的双边关系作出贡献.

  • 标签: 公共外交 全球环境 美中关系 负面因素 双边关系 新技术
  • 简介:国内宗教发展、跨国宗教交流与国家总体外交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已逐渐成为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战略问题.中国在宗教领域更加有所作为的关键,即在于正视个逐渐浮现的、与“文化中国”和“大中华经济圈”并存的“信仰中国”.“信仰中国”的提出,将为中国公共外交和岸关系提供新的战略依托和政策思路,从而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际形象、国家统等四方面积极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

  • 标签: “文化中国” 宗教发展 两岸关系 公共外交 信仰 大中华经济圈
  • 简介:20151月9日,日本宇宙战略本部第九次会议研究决定了新的《宇宙基本计划》及计划工程表,以相当详细的形式规划了日本新宇宙基本计划的定位、推进体制、基本方针、综合实施措施以及具体的实施配套机制和工程表。这份新的宇宙计划是在安倍内阁公布《国家安全保障基本战略》的第份《宇宙基本计划》。本文基于日本宇宙战略的历史进程,针对安倍部《宇宙基本计划》的出台背景、动因和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判析日本宇宙战略及其宇宙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宇宙基本计划》 日本宇宙战略 宇宙外交
  • 简介:周达观在真腊(今柬埔寨)考察居住1多,并写成《真腊风土记》,详细记录了真腊社会政治、经济、风俗、物产,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应深入挖掘周达观历史资源,使温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周达观的历史遗产也可以助力更多温州的企业和民间组织走到柬埔寨去,扩大温州的国际影响力。

  • 标签: 真腊风土记 历史遗产 柬埔寨人 海上丝绸之路 温州话 历史资源
  • 简介: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不少国家之间不断发生各类争端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也不容乐观,“和平”词受到高度关注.2014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纪念活动上的讲话指出,“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那么,和平对中国有怎样的意义?和平与公共外交何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和平之父”约翰·加尔通教授.

  • 标签: 公共外交 和平学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教授 约翰 世界局势
  • 简介:'中国周边'研究缘起中共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塑造与阐述习近平思想关于国际关系和大国外交的新理论体系,成为新时代重要的历史性任务。'中国周边'应是这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2中共十四大报告将'周边国家'从'第三世界'概念中划出单列,中国周边外交在整体外交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十九大以后的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至少在2035中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前)。

  • 标签: 周边地区 周边国家 周边外交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周边
  • 简介:创建'中国周边'的机遇首先,国家从战略层面对'周边'的高度重视,为'中国周边'的创建提供了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七十来,历来重视'周边'。自20世纪50代开始,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批周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期间虽受'文革'影响有所偏离,但总体上执行了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确立了和平共处外交战略的指导地位,'周边'词也从20世纪80代开始出现在中国外交和安全战略研究的文献之中。据学者研究,'周边'词于1988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 标签: 周边外交
  • 简介:“韬光养晦”已成为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词之.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韬光养晦”,将有助于更好地向外界介绍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传统战略文化的了解,维护并进步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 标签: “韬光养晦” 外交战略 翻译 中国对外战略 意义 词汇
  • 简介:'中国周边'以中国周边国家与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以跨学科研究为主要方法,以服务于中国实现'个一百'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中国周边'属于地区国别研究,致力于揭示和描述中国周边地区的特有发展规律与个性特征。中国立场与中国视角,是'中国周边'内在规定性,也是'中国周边'科学性与客观性的重要保证。'中国周边'研究领域应聚焦三个层面:国别研究、区域发展以及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标签: 周边地区 个性特征 中国周边 周边外交
  • 简介:911事件对美国乃至国际舆论都造成了极大冲击.但信息和注意力的不对称并不能赋予那些非正式暴力行使者们永恒的优势.911事件给美国带来的更宝贵经验则是述事和软实力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 标签: 911事件 反思 袭击 弱者 信息时代 国际舆论
  • 简介:路”倡议与东盟发展战略对接是过去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双边经贸关系深化的方向,是双边经贸关系从“边界上”合作迈向“边界”合作的质的飞跃,必将为双方未来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未来,中国—东盟需要在产能合作、互联互通和金融合作领域加大对接力度,从而共建中国—东盟共同的经济增长体系。

  • 标签: 中国-东盟 发展战略 “边界上”合作 “边界后”合作 一带一路
  • 简介: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西方保护主义思潮弥漫的背景下,中国通过2016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2017初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以及20175月在北京主办'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与此同时,美国却因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保守主义政策而遭到各方质疑,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移开始进入国际舆论视野。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是美国外交政策辩论

  • 标签: 涉报道 情况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涉
  • 简介:在评论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索拉纳曾指出:“欧盟希望在解决关键问题时和中国并肩作战,因为双方都很强大并都希望对本地区和国际社会的稳定做出建设性贡献.”然而,此后数年中欧关系的发展却表明,中国与欧盟似乎对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仍存在着认知差异.

  • 标签: 中欧战略伙伴关系 认知差异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国际社会 中欧关系 欧盟
  • 简介:作为部研究中国“丝路战略”软环境的著作,《丝路研究》(时事出版社,20149月)书重点研究了丝路辐射空间内的中国人文外交.从“新的视角”重审作为“文化线路”之的丝路发现,“丝绸之路”已衍化为“丝路辐射空间”,并从历史梳理、主要项目、反思与展望这三个方面论述中国人文外交,整理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外交的项目.

  • 标签: 中国特色 外交 人文 阐释 塑形 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