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现行刑法对准中止未有明文规定,但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应将其按照犯罪中止予以同等评价。从准中止的理论可以看出,准中止无论是从刑事政策的角度还是犯罪构成角度都应当依中止从宽处罚。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设立了准中止制度,为我国设立准中止制度提供了参考、借鉴,应当在刑法中增设关于准中止的规定,以完善我国刑法。

  • 标签: 准中止 中止 未遂 刑事政策
  • 简介:9月9日上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举行了少年庭揭牌仪式。据了解,随着南汇并入浦东,浦东面积及人口有较大增长,由于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侵蚀等因素,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刑事案件呈现出团伙化、低龄化、恶性化、智能化等特点。

  • 标签: 未成年犯 上海市 “三分开” 青少年犯罪现象 制度 浦东新区
  • 简介:<正>1996年12月的一个夜晚,秘鲁首都利马一位17岁的少女马丽娅在下班回家途中不幸遭到三名醉汉强奸.她向家人哭诉之后,其父要去宰了强奸,其兄则要去揍他们,而她则要求将他们绳之以法.但当其中一名强奸表示愿同她成婚时,家人们都要她完婚.三名强奸也逼迫她成婚,无奈之下,她跟那名强奸成了婚.强奸与被害人结婚,被害人想保住脸面,强奸则是欲逃避制裁.根据秘鲁法律,强奸与被害人结婚者免罪.这项法律在1991年又作了修订:轮奸中有一人同被害人结婚,则同案犯全体免罪.在采用上述立法例中的拉美14国中的哥斯达黎加规定:强奸只须有愿与被害人结婚的意思表示,不问被害人已否同意,一概免罪.如今,秘鲁国会正就此项法规进行辩论.

  • 标签: 被害人 意思表示 进行辩论 女权运动 法律后果 司法委员会
  • 简介:传统意义上的未成年文化改造主要是文化知识教育和文化实践活动,未产生触及未成年内心和灵魂的力量。未成年的可塑性是改造机遇与改造使命的双重契机。未成年弃恶从善、重塑新生是改造的目的,普及爱和善良是文化的要义和终板追求,二者天然有着最佳的结合点。文化改造,重在于化。未成年教育改造绝不能仅仅止于传授知识、技术等,更重要的是普及文明和理性,培育爱和善良,这也是文化改造最深刻的意义所在。

  • 标签: 未成年犯 文化 教育改造 创新
  • 简介:纹身是历史遗留的蒙昧产物,是封建社会的余毒。青少年罪犯纹身后大多恶习强化灵魂腐蚀,严重影响改造质量的提高,历来为监规狱纪所不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纹身在狱肉非但屡禁不止。而且在青少年罪犯中大有蔓延之势,引起了广大劳改工作者的注意。

  • 标签: 纹身 心理分析 青少年罪犯 封建社会 改造质量 工作者
  • 简介:未成年教育改造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未成年重新犯罪率偏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劳动绩效,致使教改功能弱化;义务教育地位缺失,相应投入无法跟上;职业技术教育乏力,技能培训难以开展;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工作开展失去依据。为此,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重新犯罪,需要采取如下针对性措施:完善监管法律体系,构建未成年监管统一体系;摆正监管、矫正职能.突出教育改造中心地位;以再社会化为导向,扎实提高未成年就业能力;建立重新犯罪评估体系,构建无缝对接帮教机制。

  • 标签: 未成年犯 重新犯罪 教育改造 对策
  • 简介:自一九八三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它的三个战役以推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的战绩而宣告结束。这场已经持续三年之久的斗争究竟对劳改工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近,通过对我省劳改单位情况的调查分析,使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严打”斗争以其强大的威力,对劳改工作确实产生了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

  • 标签: “严打”斗争 动态 严重刑事犯罪 社会治安
  • 简介:目前,全国各地普遍依托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框架,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在制度建设和实践工作中都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法律体系、矫正项目、适用比例及范围等内容提出完善建议,以期降低未成年犯罪人的再犯罪率,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标签: 未成年犯 社区矫正 问题 完善
  • 简介:尽管理论界对于未成年是否能够适用罚金刑莫衷一是,司法实务界却对其予以了肯定。目前,关于未成年适用罚金刑的法律法规是相当不完备的,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和健全:以专章专条的形式将未成年与成年相区别,明确未成年罚金刑代缴主体和执行主体、规定未成年缴纳罚金的最高额、扩大罚金刑适用的方式、增加未成年综合评价的因素,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罚金刑易科制度,引入社区服务这一非刑罚措施并将其"本土化",以期实现对未成年的教育、感化和挽救。

  • 标签: 未成年犯 罚金刑 适用 完善
  • 简介:我国少年安置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未成年人犯罪态势决定了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在少年安置方面的政策、措施与成年没有明显明显不同,针对性不强。复学难问题突出,相关法律规定不足,社会歧视多。因此,要通过舆论引导,转变人们的社会观念,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细则,突出对少年权益的保护。加大对少年复学、工作的扶持力度。

  • 标签: 未成年犯 安置 复学
  • 简介:随着对未成年管理实践的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教育者们深刻感到,面向未管所犯人的教育改造,最重要的应该是解决他们在道德、人格、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范问题。“美德育人、以文化人”的心灵救赎,在“预防为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愈来愈成为少年司法体系主导思维的趋势下,是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颇有实效的新途径和新走向。

  • 标签: 传统文化 孝道 未成年犯 教育
  • 简介:建立与健全少年审判制度,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我国法律虽然有一些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审判的特殊规定,但总的来说,我国的少年审判制度尚未法律化、制度化、系统化,同当前审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要求很不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因此,建立完备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包的少年审判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 标签: 少年审判制度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未成年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特殊规定 审判职能
  • 简介:性犯罪未成年近年来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性犯罪未成年具有法律意识淡薄、学习成绩较差、很早有性体验、上网时间较长等行为表现。关爱"萌动"心理少年,关心"不良"行为少年,关注"弱势"成长少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利于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发生。

  • 标签: 性犯罪 未成年犯 特点 行为表现 预防
  • 简介:以往在我国关于共犯理论的研究与实际事件之中,对向问题表现出备受冷落的实际情况,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寥若晨星。立法规定只是处罚犯罪的一方,因此,片面对向的处理是必要共犯的核心问题。片面对向可罚性行为不能独立作为犯罪处罚的现状并不意味着是不能把对向作为共犯处罚。本文旨在对向可罚性的若干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有益于司法实务。

  • 标签: 片面对向犯 可罚性 适用
  • 简介: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出台后正式将未成年的义务教育纳入了国民义务教育体系中,从而真正开启了未成年的学生时代。如今,未成年义务教育实施已近十年,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管理机制,并且探索出了"独立办学"和"入所教学"两种模式。作为具体实施部门的未成年管教所,在授课主体、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后续教育等方面,为未成年提供了合理的义务教育条件和制度。但是,在问责机制、经费监督、教学形式、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 标签: 未成年犯 义务教育 管理机制 模式 不足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规定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对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落实。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与变化的同时,产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对相应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从未成年改造的视角分析了刑法修正后未成年改造工作的新变化,并提出了未成年改造工作的新方法。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未成年犯 改造
  • 简介:作为未成年矫正模式之一,未成年社区矫正有利于预防犯罪及再社会化。目前,我国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然而,司法资源的有限性、未成年的特殊性、矫正工作的专业性等都要求在未成年社区矫正中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最大限度的整合包括未成年亲属、学校、专家及用人单位等多种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社区矫正的途径很多,其中三个关键环节分别为适用前的调查评估、执行中教育矫正工作及社区矫正解除后的回访、帮扶。在拓展未成年社区矫正社会参与路径的同时,需要注重社会力量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协调。

  • 标签: 未成年犯 社区矫正 社会参与 社会支持
  • 简介:未成年人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在保护未成年的立法趋势下,当未成年人失足成为犯罪人,通过社区矫正使其重新被社会接纳,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仅是整个社会与未成年家庭的责任,也是未成年社区矫正制度的责任。未成年人社会经历少,心智不成熟,又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敏感的关键时期,在许多方面与成年人差别较大,因此在对未成年进行社区矫正时应设计专门矫正方案,建立专业矫正队伍,增设专门矫正项目,采取特殊的保护性矫正措施和手段,严格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专门立法。

  • 标签: 未成年犯 社区矫正 法制化 专业化
  • 简介:在英国这个所谓“几口威士忌就能让绅士变暴徒”的国家,青少年犯罪愈演愈烈。在2011年8月的伦敦骚乱中尤甚:无所事事的街头少年成为打砸抢烧暴力活动的主角。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英国 人性化 社会 风格 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