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8月24日,现行刑事诉讼法迎来自1979年制定以来的第二次大修正,此次刑诉法修改补充的条文比较多,修正案草案有99条,拟将刑诉法从原来的225条增加到285条。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有哪些重大突破?短短几天里,“不再强求‘大义灭亲”’、“中国也有‘米兰达规则”’、“律师将提前介入诉讼”、“未成年人刑事污点将被‘封存”’等说法,已成热议话题。

  • 标签: 刑诉法 修正案 刑事诉讼法 焦点 实践 上海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规定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对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落实。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与变化的同时,产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对相应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从未成年犯改造的视角分析了刑法修正后未成年犯改造工作的新变化,并提出了未成年犯改造工作的新方法。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未成年犯 改造
  • 简介: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商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8年8月27日举行,通过了个人所得税修正案二审。正式确认了个税法修改。本文从个税法改革的角度出发,将个人所得税修正草案结果与现行法进行比对,通过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不同项对比与税法原则进行分析。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专项扣除 税法原则
  • 简介: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昨日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30日。我国现行的刑诉法是1979年制定,1996年经过一次修正。8月26日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审了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这次修正案草案有99条,拟将刑诉法从原来的225条增加到285条,修改的面较大,修改的条文比较多,主要涉及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修正案 草案 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因存在重实体而轻程序、非法证据难以排除,侦查部门权力强大、法院独立性不够,律师权利难以落实等诸多弊端,致使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其本身的缺陷彰显无遗。由于刑诉法修改涉及公检法等权力的再分配,各方利益难以达成共识,此次刑诉法修订2004年动议,中间各方利益难以摆平,一度停顿,直至2011年6月,中共中央政法委全体会议后,刑诉法修改日程才得以确定。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修正案 质疑 草案 刑诉法 非法证据
  • 简介:近年来我国刑法修正中,存在着犯罪化的趋势。立法机关修正刑法时,均通过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部分高等院校、法学研究机构等单位意见,以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全国多方调研,反复研究,最后形成修正案。这表明,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的研究和立法活动中的运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促使立法活动中民意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

  • 标签: 哈贝马斯 沟通行动理论 对话情境 刑法修正
  • 简介:为了从制度上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以及其他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一次审议稿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受到了广泛的认同。

  • 标签: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刑讯逼供 修正案 刑诉法 收集证据 严禁
  • 简介: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随着《刑九》的颁布实施,我国的刑法体系得以进一步完整,但由于立法本身具有的理论滞后性,有关职业禁止的规定虽然更加精细具体,但仍存在许多缺陷。本着探讨研究的心态,就《刑九》中关于职业禁止方面的规定,笔者进行了思考,就该条文修改涉及的立法背景、具体法律条文、在具体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弥补缺陷的具体举措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刑法体系建设做出应有努力。

  • 标签: 职业禁止 刑法修正案(九) 解决对策
  • 简介:近年来,嫖宿幼女、拐卖儿童、虐待、校车安全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刑法修正案(九)》制定期间,废除嫖宿幼女罪、加大拐卖儿童罪中收买者的责任等呼声越来越高。2015年8月29日,《刑法修正案(九)》通过,就社会长期关注的虐童、猥亵男童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废除了嫖宿幼女罪,扩大了虐待罪的主体范围,规定特定情况下虐待罪由自诉案件修改为公诉案件,猥亵男童、校车超载超速入刑,收买被拐儿童不免刑责,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将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变化。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未成年人 保护
  • 简介: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作为民事诉讼处理的程序规范规则,民事诉讼法律修订草案在2011年公布,民事诉讼法律修改活动自此全面展开。民事诉讼法律修改前后,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的作用,还要求对民事检察制度以及民事诉讼法律修改内容等作进一步的完善,提升民事检察工作潜力和活力,并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出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和管理的作用。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民事诉讼法律修正前后的法律监督问题以及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实证对比民事诉讼法律等一系列的监督制度运行状况,从案件受理以及法律监督效果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细化分析。

  • 标签: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监督 修正草案 主动性
  • 简介:极端主义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其核心内涵在于它的价值理念的极端性与行为手段的极端性。而作为全球的现实威胁与危害最严重的暴力犯罪恐怖活动犯罪,一如既往的受到严厉的打击。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极端主义犯罪不是以政治指向性为必要条件,但极端主义犯罪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极可能演变为恐怖主义犯罪。然而极端主义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它具有不同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其他特点。因此,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不但能为解读这种新模式的立法现象提供理论根据,而且有益于具体罪名在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活动犯罪的适用。

  • 标签: 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犯罪 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犯罪
  • 简介:我国当前面对网络犯罪的多发,对提供中性技术服务的网络服务商的刑事处罚呈现扩大化趋势,不仅实现了对网络服务商中立业务行为未必故意的全面处罚,还形成了共犯正犯化的处罚逻辑,更有偏向刑事化判断的思维逻辑。这种处罚逻辑,无不与网络犯罪的异化、扩大解释、无前置法等因素有关,但却多有违背罪刑法定与法治原则,影响了网络服务商业务的正常运行。中立帮助行为在德国实务与理论界讨论近一百年,其主要内容多从主观故意方面认定。在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对网络服务商中性业务的处罚上,有偏向于限制处罚的趋势。为了兼顾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与网络服务商的正常业务,对于网络服务商的中立业务行为,只有制造不容允风险才能归责,并且不同类型网络服务商的行为容许风险应有所区别;在主观故意上应坚持网络服务商的主观确知,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推定规则进行认定。同时,网络服务商具有提出信赖原则、合理使用、安全港条款等抗辩事由的权利,阻却违法。

  • 标签: 网络服务商 中立行为 犯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