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方环境伦理针对传统伦理思想,提出了自然价值与权利概念,主张把道德视角延伸到人类以外的自然界,赋予自然以价值与权利.事实上,这就蕴涵了一种环境平等思想;人与自然都是价值主体,享有平等的道德权利,因此自然万物以及人与自然都是平等的,这种思想引起了思想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平等观 自然价值 权利 环境平等思想
  • 简介: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就要弄清楚她的伦理基础,即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底线是什么?人类在探索追求和谐社会更深层次的机理时找到了生物学原因。现在尤其重要的是:要勇于直面现实。

  • 标签: 和谐社会 人类的追求 伦理学精神
  • 简介:作为人的基本道德需要,关怀是人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道德情感,它体现了主体间的一种伦理关系。弱势群体关怀的核心是伦理问题,即“如何关怀”的问题。当前,在弱势群体关怀实践中,从理念设计到制度安排,从主体关系到组织程序都不同程度存在伦理失范现象,值得伦理审视与反思。在我国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通过物质帮助、制度伦理保障以及教育支持等策略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 标签: 弱势群体 关怀 伦理审视
  • 简介:<〈伦理原理〉批语>(以下简称)是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代表作.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是以自我实现为核心,以精神之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要内容,以主观之道德律为表现形式的伦理思想体系.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伦理说在五四启蒙时期具有极强的心理感召力和时代意义,为他日后的伦理、哲学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 标签: 自我实现 精神之个人主义 现实主义 主观之道德律
  • 简介:薛瑄是明代程朱之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河东学派的开创者,在儒家道德理想、理学心性工夫的影响下,平生为官二十余载,历经患难沉浮而不易仁义公正之节。薛瑄在入仕为官的道德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基于理学的廉政伦理思想和为政道德修养,突出体现为:以“视民如伤”的仁爱之心作为施政治理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以公守法、以仁行法”“为政通下情为急”的爱民思想;以“清心省事”的主敬无欲、廉洁明理作为处己待人的道德自律;以“是非毁誉皆所不恤”的坦荡泰然作为达至公平正大的道德境界。

  • 标签: 儒家 为政 道德 仁爱 自律
  • 简介:一、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解析进入21世纪,一系列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问题频繁出现,这些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两类: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必须把这些问题纳人自己的视野中。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伦理学 环境 公平
  • 简介:伦理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价值存在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并糅合了伦理中人的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心理品格等价值理念,通过凝练和升华而形成的。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符合了伦理的内在要求。因此,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系密切,伦理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源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伦理的外显。

  • 标签: 伦理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存在体系 价值观念体系
  • 简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各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演进,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其透明度日益提高。政府预算管理作为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成为公共管理中讨论的核心课题。

  • 标签: 伦理学 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伦理这门学科,但是,公共管理伦理的建立对于伦理发展史有着转折的意义,他把伦理转化为一门从事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科学,即致力于道德的制度和道德的治理模式的设计和安排.公共管理伦理既是揭示人类走向伦理社会必然性的科学,也是关于公共管理者职业伦理规定的理论.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公共管理伦理是一般伦理的一门分支学科,同时,又是伦理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

  • 标签: 公共管理伦理学 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
  • 简介:"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且日益凸现,以往理论界有关"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仅从技术层面出发,存在着严重的道德缺失。伦理角度的"食品安全"概念是指在人类赖以存活和发展的食品领域内围绕人类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伴随食品的供应、生产、流通以及质量等问题而产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和行为规范。从"食品安全"的伦理概念出发,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所存在的伦理问题具体则表现为转基因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有毒食品背后的社会道德现象,其伦理困境主要是生命健康权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伦理定义 生命伦理困境
  • 简介:倪愫襄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武汉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出版基金、武汉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基地资助的项目《制度伦理研究》一书于200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不仅为伦理研究增添了新成果,也使制度伦理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读该书,有如下特色。

  • 标签: 伦理研究 理学研究 制度 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简介:环境伦理是旨在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在建构环境伦理的逻辑起点问题上向来有以人为中心和以自然为中心之争。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人的主体地位、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环境道德实践等方面,提出和论述了人与自然协同共进是建构环境伦理的逻辑起点。

  • 标签: 自然 协同共进 逻辑起点
  • 简介:大学生网络同居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许多人包括大学生自己仅仅把它看作一种网络游戏,看重其虚拟性、娱乐性,而忽视了其真实性、情感沟通性。文章认为网络同居与网络游戏存在着本质差别.不宜将其定义为网络游戏.而应定义为精神同居。网络同居的真实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真实性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其虚拟性,应引起社会各界包括大学生自己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同居现象是中国传统性道德与现代西方性道德相互冲撞而倾斜的结果,存在着诚信、道德责任弱化等道德问题

  • 标签: 网络同居 精神同居 道德问题
  • 简介:<正>生态环境问题业已成为各门学科给予密切关注的全球性课题,并且由此产生着许多新的学科,生态伦理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总要解决一系列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对自然价值的重新认识则是生态伦理的核心和基础。笔者认为,离开了自然价值观念的时代更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就不能确立。

  • 标签: 生态伦理学 自然价值观 价值观念更新 价值目标 时代更新 人与自然关系
  • 简介:自然是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重要维度并需澄清其在伦理政治领域的多重含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德性可谓人之自然功能的实现,德性生活是一种内在化的生活.在精神生活日趋多元化、碎片化的当下,精神世界塑造、道德生活重建似乎亟待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推进:自然不仅为德性塑造提供起点和终点,更亟需在道德生活中提倡一种“自然的方式”、一种内在化的德性、一种伴随着德性选择活动而自然流露的道德情操,能够“见孺子入井”而自有“恻隐”,能够“自然而然”地向善为善.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德性伦理学 自然 功能 内在性
  • 简介:法律是对社会价值体系的一种刚性认同,伦理支撑是法律合理性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法律制度应该蕴涵伦理的价值判断。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是以保护交通事故受害第三人利益为首要政策目标的强制性商业保险,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够保障受害第三人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险给付,体现了较高的伦理价值和人文关怀。

  • 标签: 机动车 责任保险 伦理基础
  • 简介: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环境伦理构建的基石.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主题之一.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整体方法、历史方法、社会方法,为当代环境伦理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范式及方法视角.

  • 标签: 马克思 环境伦理学 方法 构建
  • 简介:民生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伦理的价值目标,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当今社会,贫困和收入差距成为影响民生幸福的经济因素;制度和决策的偏差与不公正成为影响民生幸福的政治因素;传统的发展观念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影响民生幸福的社会因素。当今的社会背景之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现民生幸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民生幸福 执政伦理的价值目标 服务型政府
  • 简介: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把人看作个人主体、无所不能的绝对主体,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造成了环境危机而且也引起了价值观和伦理观危机。发展伦理在反省人类生存危机的基础上,超越了传统发展理论并积极吸收生态伦理的合理成分,其目的是为了探索出一条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之路。

  • 标签: 传统发展观 生态伦理发展观 发展伦理学 伦理张力
  • 简介:2007年8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伦理会政治伦理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主办,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承办的第三次全国政治伦理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全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当代政治伦理”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 标签: 政治伦理学 中共中央党校 综述 和谐社会建设 江西南昌 中国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