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程序公正是指处理管理事务所依据的原则是否公正。普遍认可的程序公正原则包括一致性、避免偏见、准确性、可修正、代表性、道德与伦理原则。程序公正研究主要有测量和实验操纵两种研究范式。对程序公正的测量主要以单维为主,亦有少数多维测量量表;对程序公正的实验操纵主要以发言权为主,有少数研究对准确性、无偏性或综合几项原则进行操纵。未来研究应考虑程序公正的结构问题,对程序公正的操纵范围进行扩展、操纵方法考虑情景性,还需关注程序公正与程序不公正的差异。

  • 标签: 程序公正 结构 测量法 操纵法.
  • 简介:基于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稳定性,研究者们认为成人依恋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测得的依恋风格的稳定性来考察。采用各种自陈式问卷和半结构访谈方法的研究显示,在成人发展的不同时期,成人依恋风格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果暗含了成人依恋也有波动和变化的空间,研究者们提出生活压力、社会认知和个体差异三种模型对成人依恋的变化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释。成人依恋稳定性方面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对象的范围、解释模型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仍存在可改进的空间。

  • 标签: 成人 依恋稳定性 生活压力模型 社会认知模型 个体差异模型
  • 简介:以较为复杂的课堂学习材料为对象,研究定势对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迁移中有定势负效应;重视样例的条件结构,构建起条件原型的学习准备状态,将有助于知识迁移;2.具备条件认知学习状态的被试,不仅顺利完成表面形式的迁移,而且在内在结构的迁移中,能突破表面形式的干扰,表现出较好的内在结构迁移成绩;3.结构类比要比仅仅进行特征类比产生更大的迁移效果。

  • 标签: 定势 程序性知识 学习迁移
  • 简介:本研究以学习者拥有领域知识的水平差异为基点,结合元认知监控手段,考察学习策略与程序性知识迁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揭发意义或价值、建立新旧知识信息间实质性联结的解释策略对拥有高、低领域知识组的被试具有明显促进问题解决的作用;而以相似性为基础的练习策略往往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是新旧知识间表面特征的联结,因而程序化技能的迁移范围不如前者。(2)在运用获得的认知技能碰到阻碍时,解释策略不仅使高知组被试能够突破无关变量的影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低知组被试掌握的规则缺陷。

  • 标签: 学习策略 程序性知识
  • 简介:<正>从小就对电子学有浓厚兴趣的许建伟,高中时更是一心一意埋头学习。很多同学都在学校里找了对象,他对此不屑一顾,终于考上大学攻读电子专业。许建伟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志要成为一名电子方面的专家。在大学里,他对其他的事不闻不问,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始终排在第一名。大学毕业后许建伟又考取了研究生。毕业后的许建伟被分到某研究所工作,他努力钻研,很快成为研究所的技术骨干。

  • 标签: 电子监控 许建 电子专业 嫉妒妄想 学习成绩 事业有成
  • 简介:由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个人等方面原因产生了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大学生等大量的城市贫困人口。笔者从城市贫困者的个人社会等级评定、对贫富分化现状的态度以及分化程度的容忍度上分析城市贫困者心理差异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 标签: 城市贫困人口 心理 社会稳定
  • 简介: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友谊质量问卷和班级戏剧量表,对430名小学3至5年级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攻击行为的不同发展轨迹与同伴关系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攻击行为发展轨迹在社会喜好上的主效应显著,但是在友谊质量上的差异不显著,具体来说:(1)不同外部攻击亚组之间在社会喜好变化趋势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先低后高组、持续高组和持续低组,先高后低组的社会喜好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相对于持续低组和持续高组,先低后高组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2)不同关系攻击亚组之间在社会喜好变化趋势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先高后低组、持续低组和持续高组,先低后高组的社会喜好得分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

  • 标签: 外部攻击 关系攻击 社会喜好 友谊质量
  • 简介:采用中介性调节分析方法,探讨了青少年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完美主义和自尊稳定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显自尊通过在乎缺点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着自尊稳定性,外显自尊与自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不存在追求高标准的中介作用;内隐自尊调节着外显自尊和在乎缺点、自尊稳定性的关系,在低外显自尊者中,内隐自尊低者倾向于在乎自己的错误,表现出较高的自尊不稳定性;外显自尊通过在乎缺点影响自尊稳定性的间接效应在低内隐自尊者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应考虑内隐自尊稳定性在自尊研究中的作用。

  • 标签: 自尊水平 自尊稳定性 完美主义
  • 简介:遵守规则是理性决策的必要条件。本研究考察了222名大学生和157名老年人进行选择活动时所遵循的规则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选择与老年人相比,具有显著的“不规则”倾向,然而此倾向在老年人中并不存在。在面对假设的超市折扣卡时,大学生的“非规则”选择显示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性,而老年人的“精明”决策进一步证明其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复杂认知能力如判断和推理等在老龄期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 标签: 规则 理性 智慧
  • 简介:<正>在科罗拉多收养计划中,发现父母和被他们遗弃的孩子的认知测验分数之间有相似之处,对此,有人提出用幼年期至成人期的遗传稳定性来加以解释。尽管这期问一个人的遗传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初步分析的结果表明,遗传对幼年期和成年期的认知能力的影响可能存在高度相关。为了更精确地评价遗传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个遗传和家庭环境传继(tran-

  • 标签: 初步分析 遗传稳定性 成人期 认知发展 儿童期 相似之处
  • 简介:本研究以522名小学二、三、四年级的儿童进行间隔1年(两次收集教据)的纵向研究,考察了儿童受欺负稳定性及其与社会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欺负在小学儿童中十分常见,但并不是一种很稳定的现象,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受欺负只是一种短暂的经历。在间隔1年的追踪研究中,只有大约6.6%的儿童被连续两次评定为受欺负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儿童的受欺负与社会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同时性关联;鉴别分析表明,同伴拒绝、退缩行为是区分儿童受欺负稳定性的两个最主要的社会能力变量。

  • 标签: 受欺负 社会能力 孤独感 攻击行为 退缩行为
  • 简介:采用实验室行为观察法考察了114名2~11岁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变化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儿童的自我控制在2岁到4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的相对稳定性,在4~11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的相对稳定性。(2)女孩在2岁、4岁、7岁和11岁时的自我控制均显著高于男孩。(3)从2岁到11岁,男孩和女孩自我控制的发展变化存在差异。对于女孩来说,4岁时的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4岁与7岁、11岁之间以及7岁与11岁之间的自我控制均无显著差异;对于男孩来说,4岁时的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7岁时显著低于4岁,7岁与11岁之间的自我控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儿童 自我控制 稳定性 性别差异
  • 简介:本研究探讨小学儿童亲社会想法和积极情绪在短时亲社会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影响中的作用。对杭州市两所小学二、四和六年级共270名学生进行实验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暴力和中性游戏相比,亲社会电子游戏能显著降低小学儿童的攻击行为,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受亲社会游戏影响,表现出更少攻击行为;亲社会想法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积极情绪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不起作用。

  • 标签: 亲社会游戏 攻击行为 一般学习模型 短时效应 小学儿童
  • 简介:通过对33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研究.考察在电子地图导航系统中四种条件下被试判断方位的反应时的差异,探讨电子地图导航中用户空间定向认知过程的时间模型。结果发现,这四种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这四种条件分别代表用户判断方位时四种所需的认知环节的组合方式,故而证实了电子地图导航中用户空间定向认知过程的时间模型,即:用户方位判断=心理旋转+目标搜索+方位定向。

  • 标签: 电子地图 导航方式 空间认知 调整效应 地理标志效应
  • 简介:从角色的角度关注,互动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之一,但由于网络人际互动的特殊性,我们应该谨慎地思考角色理论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适宜性。电子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符号化特性,使得交往双方都以ID出场,这是网络人际互动与现实人际互动的最大区别。而现有的研究都理所当然地用角色理论来解释电子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并认为ID便是个体的虚拟身份,同时也是个体在网络中要扮演的角色,而事实上,电子网络空间中互动的个体是去角色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本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地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理论视角。

  • 标签: 电子网络空间 角色 虚拟角色 去角色
  • 简介:利用互联网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直接途径——通过检索各种全文数据库获取,(2)间接途径——通过检索大型的外文期刊篇名目次、文摘、引文数据库,获取所需文献线索,借助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机构,获取全文。

  • 标签: 互联网 外文心理学期刊 全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