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SAT、CBETA为主汉译"大藏经"等电子佛典数据库逐渐公开,不仅为利用者提供了便利,更改变了佛学研究方法。但另一方面,大藏经以外各种佛教丛书,以及各国寺院、研究机构所藏大量文献中,也包含了为数不少重要佛教文献。但在数据电子方面则非常滞后,处于没有进展窘况。因此,本文主要从"既存电子佛典数据库现状与完善""各佛教文献数据库间数据整合与协作""既存佛教关联数据库间互通与连接"三个方面,来讨论汉语佛教文献电子现状与未来展望。

  • 标签: SAT CBETA 大藏经 佛教文库 电子佛典数据库
  • 简介:佛陀在世时,其随从弟子学习方式是传诵佛教化与禅坐为主。当佛将涅槃时,交待众弟子以后应该以戒为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又“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又,“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这样交待,奠定了佛陀入灭后,仍应重视戒定慧三学。佛灭后众弟子将佛生前49年讲此三学教化结集,这就是经律二藏。

  • 标签: 佛教 《金刚经》 佛法 印刷术 装订形式 电子牌大藏经
  • 简介:电子书是指通过数码方式将文字、图片、声音等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设备中,必须借助于特定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电子文件。有纯文本格式(txt)、超文本格式(html)、便携文件格式(pdf)等多种格式,此外还包括音频存储格式(mp3)等。其普及时间距今不过短短十几年,却己深深改变了人们阅读习惯。这样一件新事物,究竟有哪些优点呢?

  • 标签: 电子书 文本格式 文件格式 存储格式 学术研究 印刷纸
  • 简介:引言:档案是人类历史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阶梯是优秀文化遗产流传载体,是"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历史文化财富,有着"历史科学粮仓"之称。随着时代变迁,教会有些珍贵资料在非常年代已不复存留,其损失真是无法估量.做好教会档案管理工作,对教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科学规范管理档案,是衡量教会管理水平重要尺度,也是神在教会中赐下丰富恩典历史凭证.近年来,各地教会和各级基督教两会意识到档案管理重要性,并着手收集资料和鳊撰教会历史,为今后教会发展提供宝贵财富.本文就教会档案管理这一话题谈点粗浅看法.

  • 标签: 档案管理工作 教会管理 人类历史 文化财富 科学规范化 文化遗产
  • 简介:宗教本土过程实际上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之间通过某种妥协、让步而达到一种新合并和认同。世界宗教史一再告诉我们,外来宗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与本土文化形成交融互摄关系从而得以传播。事实上,只有那些本色较为成功宗教才得以产生广泛而持久影响力。

  • 标签: 本土化 建构路径 伊斯兰教 外来宗教 美国 本土文化
  • 简介:民国时期,云游道士来到北京后往往受到警察怀疑,通常被带回警局讯问,多数依据相关律文受到处罚。这些道士未能及时了解情况,调整自身行为。他们依靠化缘能够取得很好经济收入,与民众信赖密不可分。1914—1942年,进京道士日益年轻,在财富观念上日益功利;仍然有不少道士为道教事业努力,显示出处于衰落状态中道教仍然不乏复兴希望。

  • 标签: 民国道教 云游道士 化缘 违警罚法
  • 简介:本文在辨析联共(布)档案内容真实性基础上,根据国内发现诸多材料,认为关于中共与1922年“非基”运动之关系,应该区别对待: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和青年团成员两种方式参与了这场运动,但就“领导”问题而言,中共并未取得决定性领导地位,只是在共青团影响所及范围内领导了“非基”运动。中共参与并在一定范围领导“非基”运动行为,启迪了此后中共对待“非基”运动态度,影响深远。

  • 标签: 联共(布)档案 中共 非基运动
  • 简介:巴黎耶稣会档案馆藏有晚清上海圣墓堂天主教士墓碑拓片169种。圣墓堂墓地由明末来华耶稣会士潘国光建立。清初,潘国光、吴历等著名耶稣会士殁后都葬于此。雍乾禁教时期,该墓地同其他教会产业皆充公易主。1841年新耶稣会返华,天主教会在条约体制之下逐步收回包括墓地在内多种教产,圣墓堂由此成为新耶稣会在上海墓地。旧、新耶稣会在经过时空上断裂之后在此得到连接。直至清末,墓地陆续葬入包括非耶稣会士在内教士近二百人。文革时期,墓碑遭毁。将此批拓片与其他史料对比互观,善为考订,对于晚清江南地区天主教史发掘和书写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耶稣会 圣墓堂 天主教 墓碑拓片
  • 简介:<正>道教书名。6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共110篇。五代时道士和道教学者谭峭作。见《谭峭》。

  • 标签: 道教学 谭峭 书名 代时 道士
  • 简介:在宏观上用佛学来净化自己心灵,而在微观上用科学来工作、学习,是我们处于当今复杂世界上,将佛学和科学辨证统一方便之说,以此可达到扬长补短,增进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目的。笔者幼年时代生活在全家信佛家庭氛围中,因此早岁即受佛教熏陶。青年时代在大学学习理工,建国初进入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也算是术有专攻,一直做到高级工程师。回顾平生,可谓典型科学和佛学结合者。80年代改革开放,宗教政策明确落实,自己学佛愈深,

  • 标签: 学佛 辨证统一 宗教政策 思维能力 家庭氛围 第一线工作
  • 简介:中国佛教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结果最终只能指向“中国”向度。在这一制度中国过程中,东晋道安、庐山慧远及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禅宗百丈怀海、天台宗知礼和遵式等等,都作出了各自贡献。在佛教仍然能够保持其主流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之时,佛教制度中国革新仍然能够遵循在“契理契机”前提下“与时俱进”。而在元代之后,随着中国佛教逐渐“边缘”与“民间”,中国佛教制度便同时背离了“契理契机”与“与时俱进”原则,佛教无论在教义方面,还是在各种制度方面,都停滞不前了。

  • 标签: 中国化 佛教制度 佛学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汉魏之际,佛教在中国流布主要有禅学和般若学两大体系.当时缁素对般若学理解、注释,都脱不了魏晋盛行、玄学思想.而名僧与名士颇相投缘,与又相互发挥,故史称晋代之玄学、之合流,为学术界之大宗.也借玄风得以广为流行.禅宗历代大匠与佛陀核心思想--拈花不二宗旨是一脉相承,所谓中国禅宗老庄、玄学,是不能分辩玄佛同异之混淆之论,是不能成立.

  • 标签: 佛学 禅宗 《老》《庄》 玄学化
  • 简介:儒教是儒学与华夏传统宗教相结合产物。儒学作为轴心时代哲学理性突破传统宗教禁锢新思潮中温和一支,内部存在着哲学和宗教两极间张力。儒教形成以后,其教义便成为儒学一部分,但儒学并不完全等于儒教教义。儒学中有各种派别。对“神道设教”这一儒学宗教观基本概念,各派理解各不相同。趋向哲学一极,强调“设教”,其中走得最远成为无神论。趋向宗教一极,强调神道,其远端则已陷入粗俗鬼神迷信。

  • 标签: 谶纬 儒教 教义 宗教观念 宗教运动
  • 简介:1300年前,当年广东人六祖惠能,由于一个十分偶然巧遇,卖柴为生他,闻住店客人吟诵《金刚经》而佛缘生起,不远千里来到湖北黄梅五祖寺。故有所谓“说到五祖寺,这是一个湖北佬与广州佬故事”,引用净慧老诗句则说得更到位:“不到黄梅开正眼,惠能犹是砍柴人。”

  • 标签: 生命 六祖惠能 《金刚经》 广东人 黄梅 湖北
  • 简介: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神学上对中国神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反省与应对,探求中国神学教育处境、规范和现代,以推动当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会健全成长,提高教牧人员素质,办好教会。

  • 标签: 中国神学教育 处境化 规范化 现状 反省与应对
  • 简介:2000年秋,胡宝国先生贴出“关于南朝问题”帖子,与阎步克、陈爽先生在“象牙塔”网站“国史论坛”,对“南朝”问题进行了一次讨论,所涉及“北朝”问题,反映了他们多年来对中古民族史乃至整个中古史研究深人思考和见解.当时讨论围绕“南朝”问题展开,而笔者评述则偏重于“北朝”即民族史研究领域,观察角度可能稍有不同.

  • 标签: 南朝 北朝 出口 民族史研究 历史 “象牙塔”
  • 简介: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地变化着,这一变化是被经济改革所推动。在某种程度上,改革非常成功。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城市里随处可见正在崛起高楼大厦,迪斯科舞厅和卡拉OK厅象卡尔文到日内瓦之前那里酒吧那么多,各种各样电视广告差不多占了全部电视节目五分之一时间。有一次,一位美国牧师坐在上海一座

  • 标签: 中国人民 现代化 上帝 中国社会 国教会 成为基督徒
  • 简介:月西法师(1915—1993)籍贯浙江温岭,新河区铁场村人,俗姓高氏,名祥麟。昆季四人,其行三。11岁时从苏州定光寺静安上人披剃。14岁入漳州南山寺学习,又二年,入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学习,时太虚大师任佛学院院长。法师深受其革新佛教和人生佛教思想影响。1934年师从佛学院毕业后,受具足戒于温州

  • 标签: 月西长老 生平 佛教 七塔寺 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