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1989年9月底,梵蒂冈天主教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访问意大利比萨时,曾对当地的教授演说,公开赞扬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并称:当年天主教梵蒂冈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太阳系理论的谴责是一项错误。他的这种表态,受到世人关注和赞许。

  • 标签: 宗教裁判所 海外星云 双目失明
  • 简介:《宗镜录》在清代御敕重印后,有“刊后跋”,为清代朝臣僧超海等所撰。今将其具有见病文字,逐段批如下。

  • 标签: 《宗镜录》 僧超海 佛教 宗教
  • 简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尊师道”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各行各业都讲究尊师道。那么,人们为什么尊师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们重视所传的道,所以人们尊师。“道”是无形相可见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老师 道德修养
  • 简介:“十唯识”是法藏大师在其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中,为了解释有关“三界唯心”的问题而提出的。“十唯识”中,法藏大师从华严宗的角度,借助唯识法相宗相关理论,从而展开“十唯识”的论述,以便阐明华严宗唯心之旨。本文将对“十唯识”文本及相关的思想,进行简略地探讨与剖析。

  • 标签: 十重唯识 融事相入 全事相即 帝网无碍
  • 简介:《永乐北藏》是明代奉明成祖敕命编纂的唯一完整的一部宫廷版藏经,刻于明初永乐年间(1421—1440年),总计收录佛教经籍1662部,6930卷,分为693函,该原刻为经装,天头地脚疏朗,字大如钱,字体娟秀美观,装潢典雅,持诵极佳,充分显示了宫廷豪华的气魄,也是佛经中的无比珍品,据有关资料记载:由于本藏一般只在皇家供奉少量的作为颁赐品.

  • 标签: 刊出版 北藏 永乐北
  • 简介:《宋代佛教史》是五台山研究会会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闫孟祥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十三章,第一章、宋代佛教的基本历史背景;第二章、宋朝的佛教管理;第三章、佛教在宋朝的基础地位.

  • 标签: 佛教史 宋代 略评 研究成果 宋史研究 河北大学
  • 简介:《道藏辑要》是编纂于清代的大型道教丛书。关于《道藏辑要》的初编,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系康熙年间彭定求所编,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系嘉庆年间蒋元庭(名予蒲)所编。

  • 标签: 道藏 编纂 康熙年间 嘉庆年间 道教
  • 简介:2001年1月1日这个特殊的元旦,即新世纪、新千年开端之日,李洪志这个自称“揭示了一个千古之谜”,因而是古今中外唯一“真正往高层次带人”的神奇人物,特地发表了一篇“新经文”,这就是我们从“法轮功”在美国开办的“明慧网”上看到的“忍无可忍”。虽然长不足五百字,倒确实别有深意,这题目就够人一楞:“忍无可忍”?李洪志不是一向讲“真、善、忍,,吗?不是说:“真、善、忍是衡量好坏人的唯一标准”,甚至是“宇宙的最高标准’’吗?怎么又不“忍”了?

  • 标签: 李洪志 “法轮功” 邪教组织 理想价值 反华活动
  • 简介:雪窦显(980—1052)对禅学的贡献有二:一是推动禅风的改变,二是中兴云门,尤其是前者,使雪窦显名垂禅史。推动禅风的改变这里所指的禅风之改变,是由不立文字到争立文字的改变,由直指人心到绕路说禅的改变,由祖师禅、越祖分灯禅向诗化禅学的改变。这种改变,虽非始自重显,也非一人之

  • 标签: 碧岩录 不立文字 语言文字 重显 五台山研究 禅学
  • 简介:五台山、恒山与霍山是山西省的三座名山。五台山,又称清凉山,它与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同为佛教四大名山,而其寺院规模则堪称首位。北岳恒山乃道家圣地,《水经注》中亦称玄岳,其山重峦迭嶂,气势雄伟,山间不乏琼楼玉宇、飞瀑幽泉,号为一方胜地。霍山,又名太岳山,《禹贡》分天下为九州,霍山为冀州之镇,名刹广胜寺就在它的范

  • 标签: 四大名山 清凉山志 玄岳 北岳恒山 《水经注》 太岳山
  • 简介: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是当代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禅宗历史著作。在此之前,中国虽有胡适的《神会和尚遗集》等禅宗史著作。日本亦有宇井伯寿的《中国禅宗史研究》以及关口大真的《中国禅学思想史》等,然多依据八、九世纪禅门文献,且就印度禅向中国禅的演化历程重视不够。印顺法师此书从以上二方面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

  • 标签: 中国禅宗史 印顺 禅宗史研究 宇井伯寿 禅学思想 演化历程
  • 简介:唐代佛教宗派林立,大师辈出,寺院众多,崇佛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是我国古代佛教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然而由于社会地位、学识修养以及人生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对佛教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其中,作为朝廷最为重要官员的宰相对佛教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通过对唐代部分宰相对佛教认知的研究,探析唐代宰相是如何认知佛教以及这种认知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宰相的思想。

  • 标签: 宰相 佛教 认知 戒律
  • 简介:自古以来,道教建筑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观建筑园林中的中药园林更是具有鲜明道教特色,从东汉末年道教形成时开始,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盛,寻找奇方仙药,继而培植种植茯苓、远志等芝菌及其他保健中药就成为道教中药园林的起始点——这一特点以魏晋时期《种芝草法》等大量专门性道经的出现为标志,而这一特点的最终形成,大致在唐代。

  • 标签: 道教 园林 中药 传统建筑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宫观
  • 简介:肇始于两晋、兴盛于唐朝的玄学,到宋代仍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产生影响。其承上启下者,便是陈抟学派。陈抟学派承接唐代道家之风,以玄为宗阐发《易》、《老》、《庄》,在学术大旨上突出儒道之间的互相融合以及心性理论的深入阐发,从而使宋代道教思想学术能够摆脱符策小数的束缚,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与生命活力。

  • 标签: 学派 陈抟 承上启下 心性理论 思想学术 生命活力
  • 简介:唐代慈恩宗的窥基大师在《大乘法苑义林章》、《成唯识论述记》中提出的四二谛理论,不仅利于契会唯识中道,突显真俗二谛不一不异之关系,更利于修行证果,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殊胜之处。

  • 标签: 窥基 四重二谛 唯识中道 真俗二谛 修行证果
  • 简介:一切神棍诱骗人们上当的基本手法之一,就是鼓吹所谓超出于常人思维规律之外的“奇迹”或“不解之谜”,让人们对自己的正常思维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应有的自信和判断力,从而让他们牵着鼻子走。要把人们易于观察和验证的领域涂上神秘的色彩,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遥远古代的没有文字记录可做根据的人类社会状况,即考古学和历史学通常所说的“史前文化”,就成为历来的奇迹鼓吹者们中意的题材。

  • 标签: 史前文化 李洪志 思维规律 思维能力 社会状况 文字记录
  • 简介:在金代“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下,儒士与全真高道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且融洽。迨至“贞祐南渡”后,赵秉文等人掀起了一场旨在估儒学价值的思潮,辟佛老以维护儒学“吾道”的意识开始出现。金亡后,全真教达到全盛状态,这更加激起了元好问等金源遗士的不满。入元后,面对异质文化的压力,儒学与全真教的关系又有所调整。元门弟子群体在与全真教的交往中,虽然还在标举金末儒学估思潮留给他们的儒学“吾道”观念,但乃师对全真教的那种怨怼情绪则已然是消解不见。

  • 标签: 三教合一 贞祐南渡 赵秉文 元好问 元门弟子群体
  • 简介:福建南少林寺问题,经过约十年的研究和论争,以批准莆田、泉州、福清三地各自修建或复建少林寺而暂告一个段落,研究热潮亦已渐渐降温。笔者与蒋维锬先生一直较关注这个课题,蒋先生手辑有三厚册《福建南少林研究资料》,搜罗有关福建南少林各种资料甚全。南少林论争的焦点在于史证,现笔者就以蒋的资料集及自己搜集的补充资

  • 标签: 福建 南少林寺 佛教 史证 综评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