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江南佳丽地,六朝古都南京繁华竞富的市中心,有一极清净的去处,这便是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金陵处,看云起潮落,红尘扰攘之中,金陵处闹中取静,历140年风雨历程,一路走到今天。

  • 标签: 金陵刻经处 散记 流布 六朝古都 文化机构 市中心
  • 简介:金陵本是采用手工进行刷印:先用"帚子"将水墨均匀涂刷在版上,然后以宣纸覆在上面,再用"擦子"上下来回刷,揭纸之后,就是一张印好的书页。1866年,有感于在中国"推行商业者渐有其上人,而流传宗教者独付缺如"的杨仁山,在江苏南京自家宅院里创立了金陵处。

  • 标签: 佛教学者 杨仁山 渐行渐远 文化机构 张印 刷印
  • 简介:传统佛教发展至近代出现了衰落,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革新佛教,并结合时代的需要而为振兴佛教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不少功绩卓著者都深得益于杨文会及其所创办的金陵处。杨文会所积极从事的佛教文化事业,开了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先声,使面临生死存亡的中国佛教出现了新的转机。法相唯识学在近代复兴的佛学中成为最突出的显学,而面向现实社会人生的“人间佛教”则成为近代佛教文化思潮的主流,这都与杨文会的提倡密切相关。杨文会创办金陵处,为事业和培养佛学人才呕心沥血,对近代佛教文化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文会提倡唯识学及其归心净土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唯识学与唐宋以来盛行的禅宗心性论强调息妄显真、偏重个人的修心养性有所不同,它的“转依”理论实际上隐含着改变自我心识以改造外部世界、清净外部世界有利于实现转识成智的思想,可以改造利用来为变革社会服务,这正是杨文会提倡唯识学、向往净土世界的重要原因,曲折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变革社会的愿望。由此也可理解杨文会“振兴佛法”的愿望能很快得到有识之士的回应、中国佛教文化能在近代复兴、唯识学和净土思想能在近代流行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 标签: 近代佛教文化复兴 杨文会 金陵刻经处
  • 简介:2016年7月5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金陵处、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管委会联合承办的“金陵处与近现代佛教义学”研讨会在南京丽湖雅致酒店隆重召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澳门佛教总会会长健钊长老,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净因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心川,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研讨会,会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 标签: 义学研讨会 佛教义学 刻经处
  • 简介:(2016年7月5日)各位同志、各位朋友:今天,我们相聚在南京,隆重纪念金陵处成立150周年,共同缅怀先贤大德、传承精神遗产、探究佛教义理、弘扬优秀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此,我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向金陵处全体同仁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 标签: 金陵刻经处 纪念会 精神遗产 佛教义理 优秀文化 宗教事务
  • 简介:<正>藏,含有“蕴蓄”、“储存”的意思。佛藏,也叫释藏,就是说蕴蓄着、储存着大量的佛教经典,因而又名大藏经或一切。道藏,就是说蕴蓄着、储存着大量的道教经典。这里所说的佛藏、道藏,是指佛教经典的大汇和道教经典的大汇

  • 标签: 道藏 佛藏 大藏经 佛教经典 道教经典 底本
  • 简介:<正>道教经典。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或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由《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元洞玉历章》和《前序》、《中序》、《后序》及《元始灵书》上、中、

  • 标签: 量度 道教经典 寇谦之 葛洪 太极 注解
  • 简介:一净土三(《无量寿》二卷,康僧铠译;《观无量寿》一卷,畺良耶舍译;《阿弥陀》一卷,鸠摩罗什译)是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上人所定该宗的根本经典,也是日本现在净土教各宗派尊奉的正依经典。中国佛教大德对《无量寿》、《观无量寿》和《阿弥陀》虽然历代都有分别疏释弘扬,但把这三并称为“净土三”,可能是在明末清初。近代中国净土教广为流传的却是《净土四》或《净土五》。《净土四》是指三之外再加上《华严·普贤行愿品》,《净土五》则是四之外再增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标签: 净土五经 日本净土宗 无量寿经 普贤行愿品 三经 阿弥陀
  • 简介:<正>道教经典。全称《老子西升》。撰人和成书时代不详。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称该系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但该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葛洪《神仙传》中已提及此,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

  • 标签: 老子 成书时代 道教经典 关令尹 佛教传入 神仙传
  • 简介:<正>道教经典,一般认为系道教修炼专著,全称《黄帝阴符》。《新唐书·艺文志》归入道家类,凡一卷。作者及成书年代,论说甚多,据考证,书出唐代之前,但作者并非前人所称的黄帝、寇谦之或李筌。今人王明认为,出于北朝一隐者。经文有三百余字及四百余字两种,因其主要文句一致,故两者并传。传本有分为三篇(章)者:

  • 标签: 黄帝阴符经 成书年代 寇谦之 道教经典 阴阳五行 艺文志
  • 简介:本文探讨《上清》与上清派的命名、《上清原统目注序》的撰作时间和作者以及东晋《上清》的成书等问题。着重考察了华侨、杨羲、许谧、许翽等制作的首批上清、传、诰的情况,并列书名、篇目;同时指出《上清》的某些复杂性质。本文对与经书相关的道教分派标准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上清经》 道教派别 《上清原统经目注序》 东晋《上清经》
  • 简介:<正>道教经典。《太上黄庭外景玉》及《太上黄庭内景玉》之概称。据道教释义,黄者中央之色,喻中央”;庭者四方之中,阶前空地,喻“中空”。黄庭之景,意谓道教修炼功夫之中空景象。《黄庭》作者,传说殊多。或谓魏夫人(名华存、晋司徒魏舒之女)研审民间草本后所撰,或谓道士口授,魏氏记录而成。成书年代,《外景》始见于葛洪

  • 标签: 黄庭经 道教经典 外景 成书年代 内景 修炼
  • 简介:一九八五年七月十日,五台山管理局文物处在翻修显通寺清凉抄高处西边的那座妙观察智塔时,发现塔内藏着一部色泽犹新的蓝色梵箧,其内放着十六函光彩耀目的蓝底金字《大方广佛华严》。第一函为六本,其余为五本,计八十一本。

  • 标签: 《华严经》 管理局 五台山
  • 简介:律异相》,五十卷。梁天监十五年(516年),庄严寺沙门宝唱等集。载于丽藏“仙”至“傍”函、宋藏“灵”至“启”函、元藏“灵”至“启”函、明南藏“路”至“户”函、明北藏“”至“相”函、清藏“”至“相”函、频伽藏“雨”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三卷。

  • 标签: 经律异相 庄严寺 频伽藏 宝唱 元藏 清藏
  • 简介:土族的“观”活动在民间也被称为“跳欠”、“跳神”等,寺院僧人称为“金刚舞”,是一种在寺院中由戴面具的僧人表演以表达宗教奥义的神舞,它也是土族地区藏传佛教祈愿法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土族地区各大寺院中大都有这一活动,但以佑宁寺的观规模最大,并且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分别举行一次,

  • 标签: 法会 僧人 寺院 藏传佛教 跳神 宗教
  • 简介:<正>道教书名。简称《龙虎》。长期被视为古于《参同契》的丹书。但宋儒朱熹和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俞琰早已存疑;据今人王明考证,此书原文与唐羊参微《金丹金碧潜通诀》相同;实为后者之异名。改易时间约在唐末五代。改易者不详。该书内容多为对《参同契》文义之演绎。所据理论同于《参同契》。即仍以乾坤象

  • 标签: 参同契 古文 道教 宋末元初 唐末五代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