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完善分配正义应该充分分配正义,它包含了以经济标准来进行分配经济分配正义和以社会标准来进行分配社会分配正义。充分分配正义包含两种分配标准及其相应两种分配正义之间存在着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内在冲突,这种内在冲突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完善分配正义只能是把“做蛋糕”和“分蛋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分配正义,也给充分分配正义实现设置了巨大困难。我们认为,把伦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采用一种建立“历史原则”之上动态“伦理妥协”方式应该实现充分分配正义有效路径。

  • 标签: 经济的分配正义 社会的分配正义 充分的分配正义 实现
  • 简介:<正>自二月下旬以来,天津市南开区广泛开展了“学雷锋、弘正气、讲文明、做奉献”系列教育活动。他们举办了“雷锋仍然是时代一面旗帜”报告会,邀请沈阳军区雷锋连指导员欧阳华初传授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学习雷锋活动

  • 标签: 学雷锋 雷锋精神 正确认识 学习雷锋活动 讲文明 发展商品经济
  • 简介:公益伦理特点主要有:第一,主要以凭借自身力量和条件无法维护自身及其家庭成员基本权利、不能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生活而需要社会或他人给予救助弱势群体为关怀对象;第二,以无条件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价值观;第三,突出人道主义道德精神,主张每个人必须尊重弱势群体道德权利;把弱势群体当作目的,而不是当作供这个意志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工具。

  • 标签: 公益伦理 弱势群体 无条件利他主义价值观 人道主义
  • 简介:罗尔斯正义论试图复兴西方政治思想中契约论传统,但是,罗尔斯复兴和继承是有选择承继.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政治思想中功利主义传统之悖谬和契约论传统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罗尔斯对契约论传统本身扬弃之实质所在.另外,本文驳斥了单纯认为契约论对罗尔斯思想建构仅有"论证方式"之意义观点,同时为罗尔斯这一论证方式提供了一种经验性辩护.

  • 标签: 契约论 罗尔斯 正义 功利主义
  • 简介:乞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乞讨在当代中国泛滥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比较大冲击,如何对待乞讨和乞讨者问题上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价值观矛盾及其所引起道德困境构成了对乞讨现象争论焦点.我们必须把乞讨作为一种手段和乞讨者对一种生活方式自愿选择区别开来.如此才能对乞讨之中手段和目的关系、乞讨者和施舍者之间关系、乞讨者和管理部门之间关系进行恰当道德定位,并为处理乞讨问题提供依据.

  • 标签: 乞讨 乞讨行为 乞讨资格 道德困境
  • 简介:本文从解析生育性别选择概念出发全面揭示了生育性别选择性别伦理问题,从性别伦理独特视角对其作出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规制生育性别选择,消除性别歧视,构建合理生育伦理秩序性别伦理策略。

  • 标签: 生育性别选择 性别伦理 妇女赋权
  • 简介:境遇伦理(境遇论)作为一种诞生和发展较晚、逐渐流行、不可或缺道德选择方法,与传统功利论、道义论和德性论三种道德选择方法有何异同是一个值得探讨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凸显境遇伦理方法论特质、价值与意义,以及传统功利论、道义论和德性论三种道德选择方法特征。

  • 标签: 境遇伦理 道德选择 德性论 功利论 道义论
  • 简介: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分别以培养好人和好公民为目标,二者在学术传统、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时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然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差异并不能切断二者之间“天然联系”。现代社会,必须同时推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而不是以一者取代另一者。“替代论”问题在于未能全面把握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差异与共生关系。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差异根源于二者理论基础转向而导致道德基础差异。这一差异使得二者对于德性尤其是对于公民德性理解产生分歧。解决路径在于证成二者道德基础同源性,从而使道德教育成为公民教育基础,使公民教育成为道德教育保障。由此,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将在差异中实现共生,共同引导个体以其理性去批判和反思何谓美好生活以及如何追寻美好生活。

  • 标签: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好人 好公民 美好生活
  • 简介:近现代西方思想史发展过程中,道德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一个重要内容,对西方社会理论活动和社会实践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多诺生前手稿《道德哲学问题》对近现代西方道德哲学嬗变进行了深刻分析,解答了道德哲学不少疑惑,提出了人类社会须臾不可或缺、始终须坚持道德底限主张。我们从阿多诺评判和观点中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 标签: 阿多诺 《道德哲学的问题》书评 道德哲学 康德 黑格尔 叔本华
  • 简介:政治自由是政治哲学重要范畴。作为自由政治生活领域现实表现,政治自由是公民宪法和法律许可范围内,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政治权利。政治自由对现实政治生活具有强烈批判功能和价值引导功能,它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自由实现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性工程。

  • 标签: 政治自由 本质 功能 民主 法治
  • 简介:政治妥协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重要现象,也是政治文明程度检验重要表征。它是以公共理性为前提,政治正义为基础,协商民主为关键伦理价值实现。政治妥协是一种理性策略,这种策略是和平政治秩序价值保障,公共理性蕴含政治妥协伦理前提,同时也散发政治妥协伦理智慧。政治正义不仅能为政治妥协提供良好有序政治环境,同时也奠定了合理性、公正性、道义性基础。而协商民主其实也是一种政治妥协达成,政治妥协贯穿整个民主协商过程。协商民主为政治妥协实现营造和平氛围和环境,提供平等对话平台,促使“适度”平衡达成。

  • 标签: 政治妥协 公共理性 政治正义 协商民主
  • 简介:对企业、经济伦理创新依据完整思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为什么”和“如何”,而且两者应该具有内在一致性。“为什么”强调是认识理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描述:“外在压力和挑战”以及“内在正当性证明”。就前者而言,包括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化三个元素,这也可以看作是事实依据;而内在正当性证明同样可以从另外三个方面得到解释: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实现目的手段;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相互支撑关系;综合意义上财富创造,这些可看作是理论依据。“如何”强调是操作意义上实践理性“应该怎么做”,这涉及五个伦理原则:尊重、平衡、公正、开放、共享。

  • 标签: 企业 经济 伦理创新 金融化
  • 简介:中国古代对政治合法性反思首先寄托于天命。夏商时期天命是君主与天帝契约,臣民只能承受命定秩序。周公斩断天帝与君主血缘联系,以德行来判断天命所归,实现天命不常与恒常统一,而天命又只能通过民意得以反映,从而在天、君、民之间形成环形三角交互结构。周公试图用此经验把握普遍必然,以现实参验方法理解天、君、民、德等概念及天命唯德等命题,最终使理想政治只能寄托于“先王有德”绝对,从而变成对现实等级制度摹写。

  • 标签: 周公 天命 秩序 公共生活
  • 简介:江苏宜兴"双独"夫妻身亡,通过试管婴儿遗留四枚冷冻胚胎应该如何处置引发争议。人生育权应该是一种自然权利、人权和人格权,胚胎应该具有"准人格"道德地位。"宜兴案例"判决启示我们,应该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反思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儒家家庭主义价值决定着生育主体具有家庭性。因此,应该赋予家庭处置遗留胚胎权利。

  • 标签: 遗留胚胎 自然权利 人权和人格权 “准人格” 儒家家庭主义 处置权
  • 简介: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边缘学科,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信息行为,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元伦理学”问题,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起源上看,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从信息伦理应用上看,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信息交往活动中功利实现;从信息伦理目的上看,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和谐与进步。

  • 标签: 信息伦理 特点 本质
  • 简介:<正>二十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前途高度责任感对伦理教育问题给予了异乎寻常关注。他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伦理教育困难“在于,怎样能使我们教导工作感情生活中变得这样有力,使它影响能顶

  • 标签: 伦理教育 爱因斯坦 教导工作 宗教说 感情生活 伟大人物
  • 简介:社会角色和角色伦理具有社会治理蕴涵和功能,角色伦理是一种独特社会治理方式。它通过一套与角色身份和地位相契舍伦理行为模式,社会治理过程中为社会行为提供标准样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通过角色权责定位方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循名责实方式建构和谐社会秩序。角色伦理治理方式是社会治理方式一种尝试和创新,具有普遍性、共识性、适然性和主体性等特性。

  • 标签: 社会角色 角色伦理 社会治理 治理方式 社会建设
  • 简介:仁智统一是孔子成人之道,仁且智既蕴含结合二者,又蕴含分离二者且偏重前者倾向;孟子前后,存在着对智广泛批评;仁智分离且偏重前者最终促成由孔子仁智向孟子仁义转承,这一转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孔子 仁智 孟子 仁义
  • 简介:<正>1987年9月,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召井了“广州更新观念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认为,广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改革、开放较早,物质文明建设迅速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步发展。从而,广州人观念更新较之内地为先,并且初步形成如下特点:一、积极进取、高素质的人生价值观念。包括追求个人对社会贡献、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利益、价值与社会命运、利益、价值紧密联系起来。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人生价值观念 个人价值 社会科学 社会贡献 广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