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正>自1979年以来,共青团上海市委先后组织了十一个演讲报告团,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道德评价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道德评价是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是遵循一定的道德要求和标准对人们行为的善恶进行褒贬和扬抑,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演讲,作为人类社会的语言宣传形式,它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的有力武器。1、演讲的鲜明性,使道德评价褒贬分明。演讲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演讲中,往往会有意对自己以往的错误行为进行道德谴责,对今后的道德行为提出要求。这一正一反,一褒一贬,都要以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道德原则作为道德的标准和依据。如有些失足青少年在演讲中就能抓住自己偷窃、打架、赌博、投机、诈骗、侮辱妇

  • 标签: 道德评价 生动形式 演讲报告 社会舆论 演讲者 失足青少年
  • 简介:<正>道德评价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人)、道德评价客体(即道德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原则和形式等。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和所具有的评价能力以及具体的评价对象的性质决定着道德评价标准和原则的确立,决定着道德评价采取的一定形式。道德评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道德评价对象,能否把握正确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人们

  • 标签: 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社会道德 论道 评价主体
  • 简介:从根本上说,真正的动画片作为人类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蕴含一定的伦理价值观念。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的动画片伦理的缺失。从内在原因来看,动画制作者的个人道德修养、相关专业素养以及迫于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主观决定也导致了所制作的动画片必然存在着水平的高低、画面的精致与低劣、作品所蕴含品味的高雅与低俗。研究动画片伦理评价的基本准则,并提出建构当代中国动画片伦理评价的基本路径,从而真正引领和约束动画片市场的理性而和谐的发展,并可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 标签: 动画片 伦理评价 标准 实践路径
  • 简介:儒学将伦理学与哲学相结合,探讨道德的本体、本原问题,试图为伦理道德提供一个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基础。如何评价儒学的这一探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 标签: 儒学 道德本体 评价
  • 简介:道家和佛教的道德评价都有超越狭隘善恶判断的特点.在道家的价值体系中,“道”和“德”上升到存在论高度,不是狭义的“善”,而是超越人的狭隘判断的本体意义上的正面价值.本体论上万物齐一的境界构成道家道德判断的哲学基础.小乘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要求更接近世俗伦理,但也是以解脱论为归依.大乘佛教的“是法平等”从境界论上开出价值判断的“不二法门”.道家和佛教在境界论层面超越善恶的分别对待,就是章太炎概括的“平等二字”.“真平等”是对终极真实的体认.复归自然本性、认识本来面目就能把握“道”和“法界”的本体.道家追求回归天真本性,反对雕琢妄为,佛教提倡去除贪执,以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均体现了“以真为善”的价值追求.

  • 标签: 道家 佛教 道德评价 真平等 法界
  • 简介:欺诈性侦查与刑讯逼供不同,在进行伦理评价时会遇到“善恶难辨”的灰色区域。对欺诈性侦查进行伦理评价,应当避免持机械道义论或庸俗功利论为理论工具,而是应结合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各自优点走一条中庸之路,采用双层伦理评价的方法。对欺诈性侦查进行双层伦理分析,可以简化分析逻辑,避免伦理评价的绝对化与庸俗化;也可以更好地认清其“必要之恶”的本质,为适用“非法推定”框架分析法律问题奠定基础。

  • 标签: 欺诈性侦查 道义论 功利论 双层伦理分析
  • 简介:<正>美国舆论研究公司(OpinionResearchCorporation)每两年进行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认为从事下列工作的人的道德行为是优秀、好、一般、不好,还是不予评论?下表是近几次调查的结果:

  • 标签: 道德行为 民意调查 道德评价 舆论 评论 职业
  • 简介:传统医德描述语词在历史流变中获得评价功能,"表述"与"施为"的双重语用结构使其"叙事即评价"语用文化获得逻辑合理性。医德描述语词语用文化的日常经验视界展露为意蕴隐喻化、语态逆时化和语词标准化三个语用原则。

  • 标签: 医德描述语词 语用文化 逻辑合理性 经验视界
  • 简介:人工酵母染色体的诞生表明正如科学家所预想的那样,合成生物学有利于增进人类福祉:提供清洁能源、便宜的药物和新型材料等等。但与此同时,一些环保组织者认为合成生物学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要求暂停甚至终止其发展。为了解决这一争议,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视角评估合成生物学的风险和利益,讨论过程中还涉及相关的技术挑战。

  • 标签: 伦理学 合成生物学 风险 利益 评价
  • 简介:从经济伦理学的视阈审视,将"经济责任"与"伦理责任"设定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存有主次与先后的不同层序,是长期以来"经济"与"伦理"的分割式理解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显现。经济与伦理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从这一立场出发,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与伦理责任内在统一、相互交融的"经济—伦理"责任。与此相对应,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与评价的次序应遵循的原则是:企业在利润获取层面承担的社会责任优先于利润分配层面承担的社会责任。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次序 经济责任 伦理责任
  • 简介:<正>去年十月十一日至十五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伦理学会、宝鸡师范学院和宝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发起,在宝鸡师院召开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分析与评阶”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化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界定问题

  • 标签: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分析与评价 学术研讨会 雅文化 俗文化 和谐精神
  • 简介:当前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时期,出现了诸多引发道德焦虑与道德滑坡论的社会现象,实际上主要源于伦理规范缺位与道德评价错位。前者指人们面临新的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情境,相应伦理规范的缺位现象;后者指社会转型时生活方式与道德价值多元格局中,不同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之间相互评价的错位现象;对这两种机制的分析与阐明,有助于清醒认识当前道德生活的变化,理性面对道德焦虑与道德滑坡论,预防焦虑心理与滑坡评价引发负面的道德情绪与行为预期。

  • 标签: 社会转型 血缘伦理 陌生人社会 伦理规范缺位 道德评价错位
  • 简介:<正>专门把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并从法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的学问,就是法学伦理学。第一,法律伦理学研究的道德,不应仅仅局限于法律职业道德之范围内,还应涉及人们日常法律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如人工授精、安乐死、婚姻法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问题等。第二,法律伦理学涉及的法律,应包括法律之各个领域,如宪法、刑法、诉讼法等,而不应仅局限于司法或律师问题。第三,法律伦理学研究法律和道德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介绍、一般论述上,而是

  • 标签: 法律伦理学 总论 道德问题 道德关系 法学 法律职业道德
  • 简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在对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进行充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考试评价制度。近年来,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学业水平考试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随着2017年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的试点及全面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文基于对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的诸多分析和对沪浙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新高考方案的调研分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的学业水平考试选拔评价与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构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学业水平考试的设置和操作规范,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高效、有序地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高考改革 沪浙试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简介:儒家生态哲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生”“时”“道”构成的范畴体系。“气”是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人的最基本的元素或质料。“通”是气在不同物质实体之间、人与物质实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流通、循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是阴阳二气的运行能够产生生命的状态和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然状态。“生生”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生长,是对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机能和发展趋势的说明,是一种包含死亡在内的辩证统一性。“时”是宇宙运行,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节奏、节律和阶段性,天道和人道的结合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表现在对“时”的把握。“道”是对宇宙起源及运动规律的总体概括,它综合地含有宇宙的整体性、有机性、有序性、联系性、舍目的性等。有序和谐、生生不息的道是自然界的事实,也是自然界成员应该遵守的规则和价值。“气”“通”“和”“生”“时”“道”是人在与自然互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其中包含着自然对于人的行为的制约,这是其生态意义所在。

  • 标签: 儒家生态哲学
  • 简介:一见义勇为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见义勇为是古今中外广泛认同的美德,对维护生命价值、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是,见义勇为在认定上面临严重的困境。这种认定困境既表现在见义勇为的概念在理论阐释上存在难点,又表现在见义勇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

  • 标签: 见义勇为 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生命价值 现实生活 困境
  • 简介:<正>精神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包括不同的层次和序列。在精神文明这个系统中,世界观体系即哲学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是属于最高层次的部分,它起着主导的作用和居于统帅的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

  • 标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共产主义世界观 时代精神 社会观 思维观 科学文化
  • 简介: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开创了一条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在“中国道路”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在思想和实践中引领了“中国道路”的发展。

  • 标签: 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任何文化都是"魂"与"体"的统一。作为文化之"魂"的精神文化价值要被人们认知和认同,必须经由文化之"体"的传播。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的创造同等重要。文化之"魂"必须通过文化创造才能生成,而文化要起到"育"人"化"人的作用,则只有通过文化的传播才能实现。

  • 标签: 文化传播 主流价值 传播体系 现代文化 精神文化价值 创造才能
  • 简介:<正>宋希仁先生所著《不朽的寿律——人生的真善美》一书,不久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是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为指导,积个人多年来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和讲授人生哲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而写成的一部人生哲学专著。全书约二十万字,分为三部分凡九

  • 标签: 人生哲学 真善美 新视角 新体系 个体人 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