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中韩儒学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梁宗华1996年8月12─13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中韩儒学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着“中韩儒学与现代化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研讨,提交论文20余篇。儒学是中韩两国历...

  • 标签: 现代儒学 研讨会 现代价值 历史化 现代社会 传统儒学
  • 简介:太平天国和同新政吴春梅太平天国和同新政是影响晚清政局的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太平天国是爆发于19世纪50年代的农民起义,同新政则发初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硝烟之中,是统治者在新形势下的自我调整。两者的性质和目的迥异,似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其实不然,...

  • 标签: 镇压太平天国 同光新政 清政府 李鸿章 军事工业 农民起义
  • 简介:张显的太极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解释“无极而太极”时,首先提出了太极之妙、无极之妙以及无极太极之妙的独到见解,对太极所含之天地万物的存有根据和超越的性质解释得很真切,透过太极与仪、象、卦具有相贯相包的性质,他更为明晰地解释了“太极即理”、理气经纬论和太极的本体性;再者张显提出了“太极者道德之头颅”的观点,认为太极不仅是万事万物之存有论的根底或枢纽,而且也为道德视域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性。张显对太极的诠释,虽然根源于周敦颐及朱熹,但也未止步于传统性理学,而是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概念,建构了一套有创见的哲学系统。

  • 标签: 张显光 太极 相贯相包 无极太极之妙 道德之头颅 道德氧世
  • 简介:与牟宗三的先秦儒学观在基本观点上有显著的不同,集中于“宗教人文化”与“形上学之有无”两个问题。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两人对先秦儒学中的道德、形上学与信仰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两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先秦儒学的复杂面貌,其结论各有得失,体现了当代台湾地区儒学研究的多元性特征,对于我们更为充分而深入地把握儒家思想的理论特质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罗光 牟宗三 先秦儒学观 “生命哲学” “道德的形上学”
  • 简介:地是清初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但他在承继程朱理学的同时,强调汉宋兼采,融汉学于理学之中。李地的“六经皆理”思想是其经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其一,提出“六经皆理”,强调六经的义理价值。“义理”指百姓日用、修齐治平之理,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其,治学路径为“尊经明理”,从经学原典中发掘、阐释义理。其三,在具体的治学方法上,提出“求理于经”与“取证于经”两种理路,以经学考证来解决义理问题。

  • 标签: 经学 六经皆理 尊经明理 求理于经 取证于经
  • 简介:承继前篇,本文以逐章解读的形式,对帛书《厽子》下半部分中的疑难词句和其中所涉及的易学问题进行了发掘和疏通,试图解决先秦及汉初易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 标签: 帛书 《易传》 《二厽子》
  • 简介:严滩问答是王阳明生前最后一重要的论学,但学界对于严滩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却莫衷一是,或以为在富阳,或以为即桐庐七里濑,本文考证出严滩即严陵濑,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前人之说皆误。王阳明《谦之韵》一诗是对邹守益《赠阳明先生》的唱和之作,《王文成公全书》将此诗排在嘉靖年浮峰诸作之前,很容易让读者以为,它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受其影响,后来论者将《赠阳明先生》与《谦之韵》诗均系于嘉靖年。本文考证出《谦之韵》实际写于嘉靖三年八月间。

  • 标签: 阳明 严滩 《次谦之韵》
  • 简介: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澂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澂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

  • 标签: 佛学家 佛学讲义 藏书目录 中国佛学院 中国佛教 先生
  • 简介:北宋易学史上,司马、王安石皆以扬雄之学为切入点,因《太玄经》而准《周易》,反映了儒学复兴进程中,中国学术转向“内在”的总需求。但是,人尊扬之造次深浅、易学旨趣之远近,各有差异:温公治学,行贵于知,经由“《周易》-《太玄经》-《太玄注》”的思路,“心学”未见规模而“笔学”已成,“天人之论”未通而《资治通鉴》已大行于世,结果让易学做成了“涑水史学”的注脚。相反,“王学”建构,先知后行,力主回归原儒“乐天知命”、“天人合一”的易学精神,并经由“《周易》-《太玄经》-《孟子》”这一逻辑,贯通“五经”、“四书”。为脱离佛道、重建心性道德之学,寻出了“内在性”的支撑。

  • 标签: 王安石 司马光 扬雄 易学 以《玄》准《易》
  • 简介:模、楷树作为周公、孔子墓树,成为与周公、孔子形象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符号。以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草木谱》的记载为开端,模、楷树并列且各具人格形象特征。模树以树叶的色正为特征,代表了顺应四时的理想王者品格;楷树以枝干的质直为特征,代表了直道而行的理想士人品格。之后,诸多文献中关于模、楷树的记载出现了迥然不同的差异:模树形象并没有得到新的塑造,楷树形象则从多角度得以发掘,出现了丰富且奇异化的记载。在理解与周公、孔子相关联的政治文化的同时,模树与楷树形象的差异及变迁也应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 标签: 模树 楷树 周公 孔子
  • 简介:《论语·先进》第章,是对孔子“厄于陈蔡”记述最早、最具权威性的珍贵文献。释文本、朱注本的分章“从郑氏”并不为错,清及近现代学者对朱注的质疑有误;此章传述弟子,可能是有若或曾子。孔门四科十哲的成才与成名,与他们跟随孔子经历陈、蔡之厄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论语·先进》 分章 厄于陈蔡 考论
  • 简介:中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在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的汉易象数派之纯粹为寻象而寻象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者之长的“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的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沟通象数、义理的宏大学术视域。

  • 标签: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
  • 简介:10月18—19日在山西临汾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与山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主题为“应用伦理学视野中的人的问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山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 简介:4月21~22日在韩国城南市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由中国伦理学会与韩国伦理学会、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办。来自中国伦理学会和韩国伦理学会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基于“东西洋思想与伦理教育”的会议主题,与会学者围绕东西方伦理思想、东西方道德教育和东西方社会中的道德现实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伦理学 国际学术 西方道德教育 中央研究院 中国伦理 伦理教育
  • 简介:<正>现《程氏经说》中第八卷《中庸解》,未题何人所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目录”载:“明道《中庸解》一卷。”而《伊川大全集》亦载有《中庸解》。但是,《经说》宋刻,原止七卷。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凡《系辞》一,《书》一,

  • 标签: 中庸 程颐 系辞 朱熹 孟子 杨时
  • 简介:11月15~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媒体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就“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伦理与道德资本”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理路与方向进行了反思。

  • 标签: 经济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专业委员会
  • 简介:周易符号和进制算术符号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代码及其规则.它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最深层的文化构造原则和最高的集体智能。本文试运用符号学的观点.通过对这两种符号的比较。概括出有标记和无标记、约定性和选择性两种文化代码规则范畴,并进一步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 标签: 周易 阴阳符号 二进制 符号学
  • 简介: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古代官方祭祀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他既是官方政府树造的教化偶像,又是行业从事者的保护神,还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寄托。这体现出官府和民众对传统地方资源的一种共享和利用,其间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创新,从而使得管仲本人的形象在正史之外更加丰满和充实。

  • 标签: 祀典系统 管仲 人物形象 行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