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正>生平传略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生于公元1020——1077年。祖居大梁,后迁凤翔、邵县横渠镇。又移长安,遂为长安人。张载少孤而自立,喜谈兵事。年二十一,曾以书谒陕西宣抚使范仲淹,慨然欲树功名。范仲淹识其才,乃告诫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他接受了范仲淹的忠告,《中庸》犹以为未足,又窥之于释、道。但“累年究极其说,知

  • 标签: 阴阳二气 张载 太虚 周易 范仲淹 太极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格局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局面,不时爆发激烈的国际冲突,甚至有时发展到要爆发核战争的边缘(如20世纪60年代初的加勒比海危机)。90年代初,延续40多年的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大变,核战争的威胁似乎已经消除。人们本以为国

  • 标签: 和平学理论 社会正义 国际关系 社会冲突
  • 简介:目前中国学术界的礼研究既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恢复期,又处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摸索期和混乱期。近年来,经学研究逐渐得到各领域学者的重视,而礼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其中的一个焦点,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在现代中国学术界,虽然经学一直处在相当边缘的位置,但相关的古典文献研究从来没有彻底中断,这一条活的脉构成了今天激活礼研究的直接源头。

  • 标签: 礼学研究 中国学术界 古典文献研究 经学研究 恢复期
  • 简介:有史肇端于明代冯从吾的《关编》;嗣后关学学者王心敬、李元春和贺瑞麟皆起而续之,遂有《关续编》;民国间,为宦陕西的川籍学人张骥又编有《关宗传》,这些都是有关关学学术史的重要文献。但或因其“牵合附会之习”而滥入,或因“拘于门户之见”而摈弃,这些文献对于关史的认识都存在不少缺陷。现代学人撰写的与关思想史相关的论著,较早见于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

  • 标签: 《关学编》 思想史 科学内涵 思想历程 《中国思想通史》
  • 简介:唐明贵博士所著的《(论语)的形成、发展与中衰》一书,于2005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全书有20余万字,共分六章,资料丰富,论证严谨,颇多新见,可以说是近年来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细致论述《论语》的学术专著。通读全书,有如下特点:

  • 标签: 《论语》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力作 博士论文 资料丰富 学术专著
  • 简介:《论语》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白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孔子与《论语》的命运随着国运的兴衰而上下起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了一场传统文化复兴热潮,《论语》在其中居高不下。围绕《论语》而兴起的“论语”随之悄然复兴,对《论语》的研究与诵读成为风尚。不过,就“论语”史的专门研究而言,结合玄、佛思潮解读魏晋南北朝诸多的《论语》注释著作,却是个公认的薄弱环节。闰春新博士的《魏晋南北朝“论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是他十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是“论语史”领域的一部最新的学术力作。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论语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论语》 19世纪末 21世纪
  • 简介:行政规定的制度建设是法治政府构建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现行立法规定及对法律渊源的含义和形式理解不一,导致对行政规定是否属于法律渊源界定不清。法及法律渊源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呈现出发展变化的特性,法不应只局限于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国家法。现代行政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立法方式随之发生变化,行政规定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法律规则、补充完善法律体系。行政规定的可诉性,应当得到进一步明确。实证研究表明,行政规定主要有创制性、执行性、指导与规划性、内部管理性等性质分类,具有行政法渊源的属性。

  • 标签: 行政规定 法律渊源 属性
  • 简介:以齐长城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齐长城的布局、建筑方式、附属设施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齐长城的布局可以分为济水段长城和泰沂山段长城两部分。济水段长城由谷城过平阴城至渤海,长约300余公里。泰沂山段长城由平阴城和谷城往东,跨越泰沂山脉至黄岛于家河入黄海,长约625公里。齐长城是以墙体为主并与城址、关隘、烽燧、塞堡等组成的统一的防御工程。

  • 标签: 齐长城 调查与研究 布局 建筑方式
  • 简介:本文首先对我国公用事业的法律概念进行了厘清,认为公用事业具有公共产品需求的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产品供给的社会化、投资主体的社会化、运营目的的社会化和监管的社会化等特征。其次,本文重点讨论了行政法对公用事业的规制问题。作者从公用事业行政规制之组织及体制演交入手,从市场准入、数量限制、公用事业设备规制和价格规制等方面论证了公用事业行政法规制的现状。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以市政公用事业为视角,论述了政府对公用事业的行政规制权,认为公用事业行政规制权应包括市场准入监管权、运营监管权和竞争秩序监管权。

  • 标签: 公用事业 行政法 市政公用事业 行政规制 投资主体 市场准入
  • 简介:行政公开就是指政府向人民公开其信息的行为和制度,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理念。现代法治要求政府必须向人民负责,人民有权监督政府,行政公开是人民行使主权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义务。

  • 标签: 行政公开 基础 动力 制度 法治 现代政府
  • 简介:法治的核心理念,一是对政府权力的约束和限制,二是对人民权利的维护和保障.法治是政府存在和运行的重要依据,政府亦是践行法治精神,实现社会法治的重要运行载体.法治与政府的结合要求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遵循着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原则.在现实中,法律和制度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常会受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使政府在行政过程中陷入良法与恶法、现实法与自然法两难抉择的困境.而如何在这种困境中明辨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正义性,是法治国家的哲学基础.

  • 标签: 政府法治 行政行为 价值意蕴 合法性 正义性
  • 简介:关于行政规章规范化问题的探讨程干远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给政府的法制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大转轨过程中,鉴于市场经济对法制保障的客观要求,当前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就...

  • 标签: 行政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 规范化问题 行政立法 法制建设 政府法制
  • 简介:<正>梁启超一生写过许多评论孔子的文章,他对孔子的看法也与其政治主张一样,是多变的,从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少经过了四次较大的变化。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基本上追随康有为,是一个坚决的保教派。1898年写的《读<春秋>界说》更发挥了康氏的观点,认为“《春秋》立三世之义,以明往古来今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为孔子范围万世之精意。”此为其第一阶段之思想。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由提倡保教变为反对保教。同时,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责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由尊孔变为批孔。此

  • 标签: 梁启超 孔子 中国学术 思想变迁 康有为 政治主张
  • 简介:在《论语》一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出现频率较高,而且全书还以“”字开篇。从一定意义上说,“”字可谓《论语》思想的“核心”。对于“”字,其涵义大抵可析为二:其一为动词义,即“学习”;其二为名词义,即“学问”。对《论语》中该字两方面的涵义作具体分析,将对深入理解儒家思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论语》 孔子
  • 简介:从诠释观点考察汉代新经学的建立和性格特征,可以证知,董仲舒《着秋繁露》新儒学哲学、人学体系的建立,是汉代新经学得以成立并成为汉代政治、伦理、道德、学术之全面指导思想的关键。董仲舒所以成功,除了政治和时代的风云际会,实有赖于其抓住了“人”这个根本,喊出了“人为贵”的响亮口号,并成功地完成了对先秦诸家学说的综合创新。

  • 标签: 文本 儒学哲学人学 对五经的新认识与诠释
  • 简介:<正>前时治墨家学术思想,集得几点心得,就教于国内外墨专家学者。一、墨子何以姓墨墨子姓墨名翟,我们从读《墨子》和先秦诸子著作中,均可随时看到,应该是成为先秦学术思想史上的一般常识了。但墨子何以姓墨?却可引起人们的思考。

  • 标签: 墨子 墨家 墨经 孟子 学派 韩非子
  • 简介:《资本论》最为关注的就是“资本”问题。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资本的“形式规定”,就必须对“资本本身”进行最为深刻的政治经济批判和“现象”分析。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现象学
  • 简介:新时期以来的老研究,其话语背景仍是西方哲学,并没有走出西方哲学的套路,老子哲学的民族特色仍然受到遮蔽。具体说来,其缺憾主要表现为:在文字校勘上,停滞不前,对老子经文缺乏深入的考证;在本体论探讨上,削足适履,机械地与现代思想相比附;在人性论研究上,突出差异,看不到儒道仁义观的统一;在文体考辨上,盲目疑古,以个人偏爱代替历史逻辑。

  • 标签: 老子 老子哲学 西方哲学
  • 简介:我国教育行政立法的现状和对策程干远,张京红一、建国后我国教育行政立法的发展政府对国家教育事业实行行政法律管理,是当今世界各国国家行政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在逐步加强教育行政法制建设。为了从法学理论上开展对教育行政法的研究,有必要对我国教育行政立...

  • 标签: 行政立法 教育行政管理 我国教育 教育行政法规 行政法制建设 教育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