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易传》提出“保合太和,利贞”的光辉哲学命题,揭示了社会和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求创造和平的社会环境促进并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易传》哲学还包涵着“以财聚人”的人本主义经济思想,与以追求利润为旨归的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 标签: 易传 社会和平 经济发展 人本主义
  • 简介:<正>符是东汉中后期以社会批判著称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潜夫论》既是折射当时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而且在哲学、军事学、法学、经济学诸方面有独到的建树,故范晔著《后汉书》,将他与充、仲长统合传,韩愈并把他们三人称为“后汉三贤”。在漫长的近二千年的岁月中,符及其《潜夫

  • 标签: 社会批判 历史上思想家 王符思想 思想研究 人性论 评传
  • 简介:先秦诸子在政治思想上各有自己的主张,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这就是"圣".不过,他们对"圣"涵义的解释又是相对的,各有自己的标准.其中,儒家圣观对中国历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作用与影响最为深远."哲学"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它与先秦诸子圣观、特别是儒家圣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 标签: 先秦诸子 哲学王 柏拉图 圣王 思想比较 政治思想
  • 简介:充命理学说的基本思路为:人类生死寿夭与富贵贫贱的“命禄”,是由胚胎时所禀元气决定,出生后有骨相等表征,并通过一系列表现为偶然事件的巧合——“遭遇幸偶”得以完成;偶然事件的本质,是与他人“命禄”的相互作用。归根结底,命运是元气的自然运动所致,无宇宙意志参与,故称之为元气自然命定论。

  • 标签: 王充 命运 元气 命禄 遭遇 幸偶
  • 简介:<正>程颐关于外的理想本于亲亲与尊贤之义,这和张载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他指出:"昔者圣人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唯能亲亲,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唯能尊贤,故‘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唯仁与义,尽人之道;尽人之道,则谓之圣人。(《遗书》卷二十五)由于仁与义是人性的本质,一个理想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人性本质的完美的实现,故亲亲与尊贤不可畸轻畸重,而必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但

  • 标签: 程颐 人之道 亲亲 权力结构 政治运作 外王
  • 简介:畿易学认为易之体用不二,易为心易,太极为心之极,反对以易为书、泥于言象;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良知易说,视为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境界的典籍,在修养方法上力倡先天之学,而以自然为宗.畿易学是宋明时期陆一路下来心学派易学思想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对传统易学起到一种解构的作用,是陆心学在其本质上的必然结果.

  • 标签: 良知 心易 心之极 先天之学 自然
  • 简介:船山易学渊源试探汪学群船山易学是对《易》本身的解释及发挥,以《易》为蓝本,渊源于《易》,是其易学应有之意。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其易学史的渊源,也就是说,船山治《易》除了借助原书外,还参考吸取了易学史上诸家有价值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成为他易学的重要思想来源...

  • 标签: 解《易》 王船山 易学史 义理派 程颐 渊源
  • 简介:魏晋时期,肃遍注群经,他所创立的经学派别,史称"学".学与郑(玄)学之争,表面上是经学不同见解的争论,实质上具有极强的政治功利色彩.就经学自身发展而言,郑学的确立是汉学的终结.而学的出现,则体现了学风上的重大转变,开儒玄双修之端绪.

  • 标签: 王肃 王学 经学 历史地位
  • 简介:易学是诞生之后对经传进行阐释的研究学科,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解易观,即解释的指导思想;二是解易体例,即历代易学者以不同的方式来解经,以其解易方式的积累来显示某种系统的原则,故将其称为解易体例.这两个部分如同硬币的正反面不能分开存在一样,解易观均溶入在解易体例部分,解易体例体现解易观.研究某个易学家应将它们澄清条理化,先分析其解经体例的条目如何,然后再分析其解易观如何,而后可明显看出他的易学在易学史上占据怎样的地位.尤其是在研究弼时更应如此,因为他的解易观,既有古文经学派的义理与象数的因素,也有玄学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论,而如此的两种解易观均自然体现于其特有的各种解易体例中.尽管如此,迄今研究弼易学,由于拘泥于弼是义理易学的创始者的成见,很少有人探讨其来源如何,而只是偏重于弼易学内容如何.探讨弼解易体例来源如何,能明显得出其易学与前代易学的关系,从而判别‘创始者'的称号之妥当与否.本文将对提出的体例中哪个是继承前代的,哪个是自己创新的问题,作一粗略分析.

  • 标签: 易学史 王弼 《周易注》 《周易》 古文经 自然体
  • 简介:自王阳明提出良知之说,其后学形成了“现成”和“工夫”两大系统,包含五个流派。在“现成”一系中,有以畿为代表的主张本体虚无说的“虚无派”,有以艮的泰州学派为代表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日用派”。这二派的差异只是对体用关系的不同解释和发挥,本质上都信任现成良知、取消修养工夫,但又体现了人的觉醒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在“工夫”一系中,“主静派”以聂豹为代表创归寂之说。“主敬派”以邹守益等为代表,主张“以敬事为纲领”而“戒惧慎独”,以程朱的“主敬”救正阳明后学之偏,对顾宪成,高攀龙、刘崇周、黄宗羲都有影响。“主事派”以钱德洪、欧阳德等为代表,倾向于王阳明晚年的“事上磨炼”说,且以工夫取代本体,为后来的经世之学奠定基础。五派之中,唯“主事派”与“主敬派”尚能跟上时代步伐。以上的各种现实主义倾向到清初渐渐汇合成一大思潮,形成了中国思想启蒙的第一个高潮。

  • 标签: 主静 罗汝芳 归寂 王阳明 黄宗羲 百姓日用
  • 简介:汉奸克敏生平纪析春南王克敏(1873—1945),字叔鲁,浙江杭县(今属杭州)人。1901年考中举人。旋被清廷派往日本,任留日浙江学生监督。后任驻日公使馆参赞。1906年,清廷委派出使大臣杨枢为留日学生总监督,以克敏为副监督。次年冬返国,供职于...

  • 标签: 华北政务委员会 华北日军 委员长 汪精卫 日本 中央政府
  • 简介:<正>近十多年来,出于对六、七十年代评法批儒时期那些说法的纠偏,一些学者相继撰文,对荀子既法先王又法后的学说进行了再探讨。不少文章认为,荀子的法先王与法后,实际上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通传一贯的,荀子是要用后之道去推知先王之

  • 标签: 荀子 法先王 先王之道 儒者 七十年 再探讨
  • 简介:<正>时槐(1521—1605)是晚明江右著名门学者。字子植,号塘南,吉安府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等职,隆庆五年升任陕西参政,自请告退。万历十九年再次诏起贵州参政、南京鸿胪卿、太常卿等,皆未上任即请告退。八十四岁卒。著作有《论学书》、《语录》等。《明儒学案》中“江右门学案”共九卷,立二十七人学案,附录六人,黄宗羲在卷首写道:

  • 标签: 性命兼修 非有非无 归寂 主静 神秘色彩 宇宙
  • 简介:  陈荣捷曾说过:“(郭象)的主要概念不再是《庄子》中的道,而是‘自然'.事物自然地存在和转化,没有其他的实在或力量使其如此.天不是自然背后的东西,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事物的存在和转化依乎理,而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理.所以每个事物是自足的,不需要一个全能的、原初的实在来组织或治理它们,像在弼的注本中那样.……弼强调一,郭象强调多.对弼来说,理超越事物,郭认为理内在于事物”.今天在理解两位伟大的玄学家弼和郭象关于"理"的讨论时,这个论断仍然很有启发性.

  • 标签: 王弼 郭象 《庄子》 事物 陈荣捷 启发性
  • 简介:<正>一、《易经》哲理概论船山的易学,是他学术思想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易经》哲学的代表。历代研究《易经》的学者,在汉朝专门注解,建立象数;在宋朝零碎讲解,没有系统;在清代从事考据,讲述图解。船山则排除汉朝的象数,从哲学思想解释全部《易经》和《易传》。成立他的易经哲学。

  • 标签: 宇宙 太极图 王船山 乾坤并建 八卦 哲学思想
  • 简介:心学之所以自宋明理学中产生,有着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但就思想根源上看,程颢的“识仁”思想,直开心学一派源流。他从天人一体的人生境界及心理合一的道德修养工夫上体认“理”,开辟了理学中心性合一的本体论和直觉体认方法论的先河。它依据孔子之“仁”,上承先秦《易传》的“生生之化”,及《中庸》的性理合一思想,吸收了张载《西铭》万物一体的伦理本体意境,与“大心”说为学方法的直觉倾向,将理学之“理”看作人性与物性、知觉与性理贯通的伦理本体,并由本体而推及方法,论述了伦理本体与实践道德的统一关系。而这正是陆心学所始终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理” 万物一体 心学 伦理本体 天地万物 程颢
  • 简介:<正>甘泉学派系指以湛若水为代表的一派学者及其思想。他们上承陈献章之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在明中晚期的思想界、学术界,与派心学并分秋色,有相当的势力。《明儒学案》说:“湛两家,各立宗旨。湛氏门人,虽不及氏之盛,然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其后源远流长,氏之外,名湛氏学者,至今不绝,即未必仍其宗旨,而渊源不可没也。”(《明儒学案》卷三七)、湛二人生在同时,互相切磋,过从甚密,彼此思想都十分熟悉。守仁曾指出湛派思想与自己不同。“近时同志,莫不知以良知为说,然亦未见有能实体认者,是以尚未免于疑惑。盖有谓良知不足以尽天下之理,而必假于穷索以增益之者,又以为徒致良知未必能合于天理,须以良知讲求其所谓天理者,而执之以为一定之则,然后可以率由而无弊,是其为

  • 标签: 湛若水 王守仁 理学思想 陈献章 致良知 心学
  • 简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弼评传》童梓数年前,读《中国文化的清流》,即为作者──一晓毅先生的好学深思,锐意求新而一击三叹。今日,他的新作《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杜,1996年2月版)又摆上了我的书案。书名虽日《弼评传》,实际内容则是涵盖着整个...

  • 标签: 荆州学派 王弼 评传 汉魏之际 何晏 魏晋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