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集注”与“集解”一样都是经学注释传统模式,在朱熹之前,卫罐、孙绰、李充等都著有《论语集注》,朱熹注释《论语》历经《论语要义》、《论语训蒙口义》、《论孟精义》等多种尝试,最后选定“集注”体例。本文通过对《论语集注》中所引三十五家注所属时代、学术派别、注释重点及其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朱熹对《论语集注》“经注”定位,也揭示了《论语集注》成为超越时代经典之作原因。

  • 标签: 集注 经学 理学
  • 简介:《系辞》第九章记述了古人操作蓍草以数演卦方法。但因此文描述简约,所以后人解读出了不同蓍草演卦法。我们采用每一变当中都必须"挂一"蓍草演卦法,来推演卦爻阴阳分布,并与金钱演卦阴阳分布做对比,看两者阴阳分布有何差异。研究表明,蓍草演卦和金钱演卦阴阳分布结果在某些地方能够在现实自然界中找到客观依据。然而在蓍草演卦法和金钱演卦法中,老阳几率和老阴几率差距很大。从客观实际来看,蓍草演卦法更能全面反映自然和人体真实情景,更能客观地符合大自然和人体法则。而金钱演卦法在老阳和老阴比率问题上没有真实模拟自然和人体情景,是其缺憾所在。

  • 标签: 演卦 阴阳分布 自然法则
  • 简介:克里普克把“信念之谜”当作“真正”问题提出来,但除了坚持名称因果理论和批判描述理论,他并没有提供该谜题正面解决方案。“信念之谜”所涉及,不仅是名称在信念语境中意义表现问题,更是本质地关涉到信念哲学性质。塞尔把信念看作最基本意向状态,其关于意向状态对象和内容区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信念之谜”实质和解决路径。

  • 标签: 弗雷格之谜 信念之谜 意向性 意向对象 意向内容
  • 简介: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象辞关系、象理关系论述了来知德以易象为核心易学思想。来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立象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象在易学研究中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象倾向。来氏“假象寓理”,不仅有以象为本、无象则无理意义,也内涵以象为工具、以彰显理为易学归宿意蕴。“主宰者理”,是言理主宰世界一切,易象只是理解和解释义理工具而已,以此克服了汉儒将易学研究局限在易象层面的倾向。来知德从无象则无易到假象寓理、主宰者理,完成由象数到义理、由天道到人道论证,阐发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贯通天人义理之学,从而与宋代程朱易学和明代以阐发程朱易学为宗旨官学易学区别开来。来氏虽提出了许多不同于程朱易学观点,但在许多方面仍未超越程朱易学。同时,来氏错综理论以至其整个易学,也吸收了汉儒互体之说、京房八宫说、虞翻卦变与旁通说、孔颖达非覆即变说等象数思想。

  • 标签: 来知德 易象 错综 假象寓理 主宰者理
  • 简介:近年来,在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多元化格局下,已渐次形成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蔚为壮观态势。马克思生活哲学出场是对马克思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原则深度推进与实质性提升。其作为一种探索马克思哲学新范式,为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景式理论图景,凸显了马克思哲学在价值观、批判对象、理论目的、真理观、哲学类型、理论与生活主体以及哲学归宿等诸多方面所实现一系列根本性转变,突出了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所具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特质。

  • 标签: 马克思生活哲学 马克思哲学研究 出场 意义 回归生活世界 多元化格局
  • 简介:“直觉”方法是中国哲学一大特色,并且其发展有“一条清晰线索”。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和牟宗三都力图站在人文主义立场深入开掘中国哲学传统中“直觉”之意义,以区别干以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特征西方传统哲学,从而凸显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哲学价值与“自性”。与此同时,现代新儒家并非一味囿于中国哲学传统,而是在吸取西方哲学基础上力图改造中国哲学传统,以使其具有现代性。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直觉方法 现代性 “中国哲学”
  • 简介:王安石的人性论是不断发展演变,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熙宁年为界分成二个阶段。在熙宁前,安石人性论可分为三种情况:一为性善说,二为性善恶混说,三为性不可善恶言说。在熙宁元丰间,安石人性论表现为性善恶混说,此为其人性论最后归向。安石于熙宁间最终选择了性善恶混说,于退居江宁后元丰间继续坚持性善恶混说,说明他在熙宁元丰间的人性论认识趋于稳定,此亦为其人性论认识成熟表现。安石人性论既开宋儒言性之风,给理学与心学以影响,且为熙宁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王安石 性善说 性善恶混说 性不可善恶言说
  • 简介:《孟子》君子意象多重性向,主要表现在对君子之德、君子之政、君子之仕、君子之变等方面的描述与解析之中。从文化角度看,《孟子》中君子意象,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德性文化、仁政文化、君子文化有重要关联。《孟子》中君子意象,不是孟子偶尔涉及文化符号,而是其着力构建一种理想人格,为儒家生命追求和德治期盼标示出了鲜明道德方向,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至当代文化内涵构成,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重要意义。

  • 标签: 《孟子》 君子意象 文化意蕴
  • 简介:时间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现象。但是,我们很少追问何谓时间及其存在方式,对于与人以及人生活意义关系来说,时间只是一个衡量人历史延续工具。但究竟什么是本真的时间?考察它维度应是什么?它归属谁以及以何种方式归属?这是海德格尔沉思“时间”所要尝试回答问题。

  • 标签: 生活意义 海德格尔 时间观 四维 存在方式 “时间”
  • 简介:唐、宋时期,将范畴及学说进行图型表达哲学发展过程中,儒释道也有近似的发展趋向,其中,以“圆相”为基础图型佛学阐释和易学图型“太极图”及其学说,便是哲学图型发展中典型案例。虽然,佛学圆相大致是由本体论层面的图型诠释而落实到具体修行次第及勘验方式,易学太极图及其学说则由尽可能完善图型诠释而至充实宇宙本体论,但儒释道不同形式图型演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在提高传统哲学思辨水平及丰富思想资源上各有贡献。本文尝试通过述说太极图所出渊源之历史疑问,由此引出相关图型演进问题,进而述说佛学圆相法运用,以两相陈述相关学说具体发展脉络方式,尝试对传统哲学图型法逻辑演进做个初步展示,并联系康德哲学图型法阐释,略窥所涉图型演进问题意义。

  • 标签: 太极图 圆相 易学 佛学 图型法
  • 简介:常逻辑公式是不含命题变元逻辑公式,运用它们可以定义结构类。反过来,某些结构类却不能以常逻辑公式集定义。模态逻辑中一阶可定义框架类可被常模态公式集定义充分必要条件是,该框架类对满射互模拟象、不相交并封闭,并且其补类对超滤扩张封闭。有穷传递框架类相对可由常模态公式集定义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对满射互模拟象和不相交并封闭。这两条定理中后一条可推广至直觉主义逻辑。

  • 标签: 模态逻辑 定义 公式 充分必要条件 直觉主义逻辑 封闭
  • 简介:意象(境)理论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重要范畴。它包含两个层面:浅层次上,物我合一、情景交融;深层次上,虚实相生、境生象外。本文试从中国电影风景镜头山水画意创构生成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意象(境)理论与中国电影之间关联性。

  • 标签: 意象 意境 中国电影 融通
  • 简介:这篇论文以对福建省兴化地区近期元宵节期间乡村宗教仪式描述开始。文章不仅讨论这类仪式活动对大多数宗教定义提出诘难,而且探讨这种地方仪式传统对仪式理论所包含意蕴。这些仪式活动组织者具有高超领导技巧,他们在制造地方差异性世界同时吸收外来资本和国家象征符号。同时,这些村庙网络致力于地方经济,包括改善村公路、电力、灌溉设施、和公共卫生设施;同时也支持地方文化活动,比如设立奖学金和创办老人活动中心等。

  • 标签: 宗教仪式 仪式理论 中国福建
  • 简介:一主体对某种思想、学说和理论等确信态度是主体在任何社会实践,在一切能动创造性活动中不可或缺主观特征。由于主体在自己所从事活动中,对于某种思想、学说和理论等总是在主观上面临着“信”或是“不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又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取其所“信”,舍弃其所“不信”;行其所“信”,否定其所“不信”。

  • 标签: 演化过程 本质 信仰 创造性活动 “信” 社会实践
  • 简介:李材心性论是对阳明良知说修正,奠定了中晚明重性思想理论基础。然而论者大多只关注李材心性之辨,而对其统合心性所作努力缺少注意。本文在“回归性体”这条线索下,从“心性之辨”和“统合心性”两个方面探讨李材心性论,力求更为全面地对其心性论和意义予以定位。尽管李材心性论离开王学,但与朱子学尚有距离,其学说在融合朱王基础上发展出自身特点,足以成为晚明哲学天地一个重要资源。

  • 标签: 李材 心性论 性体 定位
  • 简介:我国传统社会属于统合制社会,其统合方式是四个纽带。该社会结构存在内生性危机,危机来源之一是散流化。当统合制与外来市场制结合时候,散流化会增强以致威胁到结构存续。要预防这种危机,需要与传统不同创新性治理方式。

  • 标签: 社会结构 统合制 市场制 散流化
  • 简介:“黄潮”文化机制及其批判胡发贵不知不觉“黄潮”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牵动着无数家长神经。淫秽书刊以及黄色音像视听物品泛滥颇令朝野震惊。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从各种新闻媒体中,闻知扫黄消息。成吨色情物品追缴物,成群结队制黄贩黄者...

  • 标签: 文化机制 伦理生态 淫秽物品 性欲 人性 自然生态
  • 简介:自王阳明提出良知之说,其后学形成了“现成”和“工夫”两大系统,包含五个流派。在“现成”一系中,有以王畿为代表主张本体虚无说“虚无派”,有以王艮泰州学派为代表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日用派”。这二派差异只是对体用关系不同解释和发挥,本质上都信任现成良知、取消修养工夫,但又体现了人觉醒和对传统价值观否定。在“工夫”一系中,“主静派”以聂豹为代表创归寂之说。“主敬派”以邹守益等为代表,主张“以敬事为纲领”而“戒惧慎独”,以程朱“主敬”救正阳明后学之偏,对顾宪成,高攀龙、刘崇周、黄宗羲都有影响。“主事派”以钱德洪、欧阳德等为代表,倾向于王阳明晚年“事上磨炼”说,且以工夫取代本体,为后来经世之学奠定基础。五派之中,唯“主事派”与“主敬派”尚能跟上时代步伐。以上各种现实主义倾向到清初渐渐汇合成一大思潮,形成了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个高潮。

  • 标签: 主静 罗汝芳 归寂 王阳明 黄宗羲 百姓日用
  • 简介:曾国藩在晚清学界、政界均有很高声誉。本文主要以他礼学为重点,探讨他学M与治术之M内在联系。在曾氏“无所不窥”学M追求中,礼学一直是他关注学术重心,并包括了礼经学、礼仪制度考订、礼学理论等各个方面。他礼学所以体现出“兼综汉宋”学术旨趣,其实均源于他以礼治人经世理念。

  • 标签: 曾国藩 礼学 礼治 学术 治术 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