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因果学说是佛教的核心理论,华严宗的因果说则别具特色。本文在简要梳理佛教思想史上的各种因果学说的基础上,指出了华严宗因果学说的思想史背景和所面对的义理问题。与一般常见的华严因地果地说的研究不同,本文指出华严因果说的核心在于“六义说”,并剖析了“六义”的内涵与意义。法藏等人运用“六义说”对此前的各种因果理论进行扬弃,奠定了华严学法界缘起、重重无尽说的哲学理论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剖析“六义”是解读华严义学的一把钥匙。此外,本文还通过比较华严学与唯识学因果学说的异同,间接回应了近代《起信论》论争中涉及因果问题的讨论。

  • 标签: 华严 因果 六义 起信论 唯识
  • 简介:《儒藏》堂本《论语义疏》,在校点方面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误校,即校勘方面存在错误,如"称论"误为"弥论","共"字误为"其"字,"足"字误为"是"字,等等。二是失校,即底本与参校本文字有异,应出校而未出校,如底本为"于时万物不齐",参校本为"于是万物不齐";底本为"宜道",参校本为"宣道",等等,皆未出校。三是误点,即断句标点错误,如"加之以礼乐,文成也"被误点为"加之以礼乐。文,成也";"孔子入武城堺,闻邑中人家家有弦歌之响"被误点为"孔子入武城堺,闻邑中人家,家有弦歌之响";等等。

  • 标签: 《儒藏》 《论语义疏》 勘误
  • 简介:《论语义疏》的玄学倾向引入注目,引发的玄儒关系问题至今仍存争议。仁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以《论语义疏》仁论为考察视角,可从哲学层面窥测玄学对皇侃经学思想的实质性的影响。皇侃会通玄儒,在仁的内涵上以儒家“仁者爱人”的传统观念为价值取向;在仁性主张上则以玄学本体论及性分说为哲学依据,并将行仁为用、仁性为体的玄学体用观融入、贯彻在其仁论之中。仁非全德,仁性圆足的体仁者虽可达到仁的至高境界,却难以企及体无的圣人之境。

  • 标签: 《论语义疏》 玄学体用观
  • 简介:虽然断辞在《周易》本经文本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文献语言现象,但我们通过归纳整理分析,能够发现其具有较为成熟稳定的文献语言特征。以此为基础,深入讨论断辞自身系统的分类即亨字、利字组与吉凶辞三类系统,它们各自具有预测、规范及直接判断的语义内涵。断辞在本经文本整体语义和思想表述中,以价值判断的形式承担了凝聚价值指向、在境遇中决断可能时机的语言角色。深入把握断辞的语义特征及其意义问题,能够为中国思想传统的研究提供诸多新的线索和可能路径。

  • 标签: 《周易》 断辞 文本 语义 价值判断
  • 简介:语言问题和“实在”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把“实在”讲清楚必须运用到语言工具。在量子场论的形式体系研究中,在远离经验的微观世界中要指称量子场的基本实体需要用到其他领域的帮助。理论预设可以作为指称理论的辅助理论运用于量子场论研究中,预设不同概念框架需要的指称理论是不同的,最终指称的基本实体也是不同的。在量子场论中,我们可以预设“特征”这一概念得到了“场量子”这样的基本实体,然后用指称的描述理论指称它;我们可以预设“此性”和“可能性”的概念得到了“定域场”这一基本实体,然后通过直接指称理论指称量子场中的定域场。

  • 标签: 直接指称理论 量子 场论 语义分析 概念框架 “可能性”
  • 简介:中国从先秦时期的思想发展,可以用“宇宙大爆炸”学说作比喻:“一个密集的能源的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当这个稠密的能源向外膨胀时它的膨胀速度逐渐减慢,从而形成了银河系、恒星和行星。当这个能源继续膨胀、消散时,它越来越失去原来的秩序,最后达到最大值的熵,

  • 标签: 人格文化 文化比较 人力 宇宙大爆炸 思想发展 先秦时期
  • 简介:刘大椿先生提出的“另类科学哲学”对科学文化进行了反思与建构。在《科学文化文化科学》一文中,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命题,一个任务。一个命题是:“科学或科学文化‘缺失文化’”;一个任务是:“使科学或科学文化文化”。这两点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标签: 科学文化 文化缺失 科学哲学 文化科学 有文化 命题
  • 简介:汉魏之际,经学开始酝酿一场变革。《论语集解》把汉代四家大儒的《论语》注汇集到一起,又采入魏初三家注释,并加上编者自己的注解,以此来改革汉代经学,缔创魏晋新学。此后,晋代李充、江熙等人相继仿效何晏《集解》体制,不断集结当代各家《论语》注释,使《论语》融入到玄学的大潮中。南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则充分利用前人集解成果,集六朝《论语》注疏之大成,书中的主体思想反映了魏晋六朝儒道会通的主题,是玄学背景下《论语》研究的经典之作。

  • 标签: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 玄学 儒道会通
  • 简介: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下的新著作。

  • 标签: 齐鲁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 文化视阈 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燕山出版社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出场是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结果。在周期性危机中探索创新之路的资本不断变换自己的主导形态,从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不断重塑历史场景,造就新的资本拜物教,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的生产繁荣,实现推动历史的新的“伟大文明作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就是资本创新的当代出场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的资本化、创利化的结果。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和以往一切资本功能一样,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面,同时也有“另类牵引”的消极作用。

  • 标签: 资本逻辑 文化逻辑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新全球化时代 历史场景
  • 简介:“微时代”一词主要是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高度碎片化为特征的新型语境,它的具名来自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积极把握与敏锐反应。近年来,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下,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经历深刻转型。从理论上讲,新技术已经使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信息获取,并可以与其他地面空间里的个人进行信息置换。

  • 标签: 文化逻辑 文化精神 物质 身体 机器 信息获取
  • 简介:一个时期以来,习总书记就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多次重要讲话,意义重大。习总书记的讲话受到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的衷心欢迎。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彻底决裂,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观念。特别是文革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流行的错误观念,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包括一部分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知识分子 中华文化 改革开放 文化观念
  • 简介:萧洪恩著,中国书店2008年8月出版。全书38万字,共392页。作者从哲学文化学的视角,以《易纬》文化为专门研究对象,分五章探讨了《易纬》的文化内涵。第一章“正确阐释《易纬》文化的理论前提”。作者通过论述《易纬》与谶、録、图、书、符、候、表等的关系,阐明了《易纬》的具体范围,认为《易纬》研究应当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所刊《四库全书》本《易纬》八种为基点,同时参考谶、録、图、书、符、候、表等内容。在对《易纬》起源的理论预设进行厘清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易纬》的起源时代、作者及思想渊源,认为《易纬》是早于孟京易学的民间易学。讨论了《易纬》从民间易学演为官方经学的历史过程,考察了《易纬》产生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以此为基础考论了《易纬》各篇产生的具体时代。第二章“《易纬》的象数思维模式”。作者概要地介绍了《易》学象数思维模式,认为《周易》四套不同的话语系统形成了《周易》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义理模式和象数模式,分析了象数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核心精神,在此基础上,作者从《易纬》的象论、数论和道论三个方面论述了《易纬》的象数思维模式。第三章“《易纬》的历史观”。作者分别阐释了《易纬》的自然史观、社会史观和认识史观。第四...

  • 标签: 文化揭秘 易纬文化
  • 简介:以政治家名世的管仲,其实还是一位文化伟人,他对齐文化和整个中国文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贡献之大绝不亚于他的政治业绩之大。以往的许多学者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如梁启超指出:“管子者,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其事业所影响,其功德所沾被,不徒在?..

  • 标签: 齐文化 管仲 齐国 尊贤尚功 中原文化 务实性
  • 简介:东夷文化是华夏东部族群文化.华夏文化是由东西部地域邦族融汇而成,东夷是华夏文化的东部源地.从考古看,苏北、淮北一带的史前文化与山东史前文化相同,为同一文化系统.今天的东北,包括辽河、黑龙江流域,同山东文化密不可分,应归属远古东夷族群.族外配偶婚是东夷与华夏西部族系的联系特点.炎帝蚩尤氏,是今天江南苗、瑶各族的先祖,是苗人的族神.齐桓公改革完成华夏融合,华夏融合使华夏民族的同归性强烈,地域疆土的中国认同性强烈.推动富民养农政策让农业发展,是保障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基础.华夏融合统一才能造就中国,才能使中国发展强大.

  • 标签: 东夷 齐文化 华夏融合
  • 简介:8月29~30日在辽宁沈阳召开,由国际易学联合会、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龚心瀚,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董光璧,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裴慈基,美国学者、世界著名易学家戴思客,瑞士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教授费雷。

  • 标签: 国际学术 高峰论坛 现代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科学院 科学与艺术
  • 简介: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讲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大规模的战争杀戮将被和平与发展所替代,意识形态的残酷斗争与搏击将为人类文化的交融与竞争所削弱,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长期竞争将主要凸显各自文化的生命力.

  • 标签: 历史文化研究 大众化 传统文化 文化交融 民族复兴
  • 简介:商品经济与齐鲁文化散论──兼谈俗文化研究孙竟昊一"文革"落幕后,文化建设得以拓荒奠基。八十年代初掀起起的文化史和文化讨论热,则直接缘自以商品市场经济为嚆矢和杼机的改革开放的激荡和感召。反思文化传统,检讨民族性格,方可以新的精神面貌适应和推进经济变革。...

  • 标签: 齐鲁文化 俗文化 商品经济 商品货币关系 周文化 自然经济
  • 简介:<正>先秦时代,以山东半岛为中心,产生的以因地制宜、务实、尚变、开放、兼容为特点的齐文化,一度使齐国成为东方大国,八百年而不衰,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齐国的稷下学宫也成为当时的学术中心。齐文化,曾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往日的齐国古部,今天已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城市,其陶瓷业足可与景慕镇相媲

  • 标签: 齐文化 新成果 文化概论 传统文化 学术中心 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