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马克对黑格辩证法的“颠倒”问题是马克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疑难。通过借鉴海德格关于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来类比马克对黑格辩证法的颠倒,有助于我们达到对“颠倒之谜”的本质性理解:对黑格辩证法的“颠倒”绝不是简单的翻转和剥离,而是从黑格辩证法中转向出来。马克是通过穿越黑格哲学的意识形态幻象,“退回’’到对象实际的此岸世界(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从而达到这一转向的。沿着这一理论路径,马克破除了黑格辩证法的“神秘化”,最终确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 标签: 马克思哲学研究 黑格尔辩证法 颠倒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意识形态幻象 柏拉图主义
  • 简介:古典命题逻辑的函数完备性定理是说,每一个真值函数都可以用古典命题逻辑中标准的逻辑常项来定义。由此,我们可以说古典命题逻辑就是真值函数的逻辑。但是,对于作为现代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阶逻辑,我们却没有类似的结果。塔斯基在1966年为逻辑概念提出了一条标准,即“塔斯基论题”。塔斯基论题的精神来自于19世纪德国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关于几何的“厄兰根规划”,这个规划对几何理论提供了一个系统划分。在塔斯基论题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为一阶逻辑的函数完备性提出一个初步的研究结果。

  • 标签: 塔尔斯基 论题 命题逻辑 真值函数 一阶逻辑 逻辑常项
  • 简介:黑格的市民社会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一理论中,一些见解的深刻性、客观性和积极意义,不容低估.就其的缺陷而言,除了完全颠倒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一根本的局限性以外,尚有两个较重大的缺陷值得我们深入把握.

  • 标签: 黑格尔 市民社会理论 社会历史观 哲学方法论
  • 简介:是19世纪自由主义最坚定的捍卫者,他清醒地认识到,当广大民众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利之后,另一种压制力量——“多数人的暴政”——正在隐秘地侵袭个人自由。密试图以“自我保护”为原则给个人自由划定一条不受公共权力干涉的边界。伯林面对20世纪人类自己造成的巨大灾难,认为“理性一元论”所形成的“观念的压迫”是其根本原因。他把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以“消极自由’’对抗“观念的压迫”,提醒人们警惕“积极自由”的变异。伯林的自由观是在继承、批判和发展密自由观基础之上形成的。

  • 标签: 密尔 伯林 自由 划界 观念
  • 简介:一般说来,海德格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他喜欢谈论深奥莫测的存在(Sein)、此在(Dasein)等基本问题。这种印象经常使人对他的哲学望而却步。其实,海德格也常常谈论很具体的科学、技术和充足理由律等时代问题,从而抒发出他的时代感受。甚至可以说,他的时代感能够激发人进一步去探讨他到底想在哲学上主张什么。

  • 标签: 海德格尔 现代科学 沉思 充足理由律 时代问题 时代感
  • 简介:6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余涌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清华大学黄裕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慎、李鹏程、周晓亮、杨深、尚杰、王齐等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发言。丹麦文化中心麦瑟施密特(ErieMesserschmidt)先生,“文集”主要译者之一、丹麦籍华人京不特先生也先后发言。

  • 标签: 克尔凯郭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版座谈会 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书
  • 简介:恩斯特·布洛赫的报告:《马克,直路,具体的乌托邦》不仅是一部关于马克的纪念报告,也是一部创造性的马克主义文献。在这份报告中,布洛赫高度评价了马克哲学一政治思想的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的哲学一政治思想中的某些“实质性缺陷”,批判了斯大林主义的“奴役性实践”,划清了前苏东“官僚主义的马克主义”与“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原则界限。根据布洛赫的评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哲学一政治思想中的个别结论已不再有效,但是,马克的基本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异化理论”、“现实的人道主义理念”等依然有效。

  • 标签: 马克思 官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现实的人道主义 直路具体的乌托邦
  • 简介:马克对政治的分析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政治社会学分析是在对社会整体进行把握时,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分析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及其历史;政治人类学分析重在探寻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研究人们的社会管理、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对政治进行经济分析,剖析政治在总体上对生产的服务作用,揭示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哲学分析是通过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从法理上探讨法的产生和作用;政治伦理学分析是研究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社会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正义性的评价;阶级分析是在把生产关系、所有制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到国家的阶级属性,看到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各社会阶级为着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而在彼此之间进行的阶级斗争。由此出发,从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着眼,马克、恩格斯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政治设计、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 标签: 社会政治生活 马克思 社会经济结构 共产主义运动 政治经济学分析 社会学分析
  • 简介:10月9-10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4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发表论文14篇,内容关涉麦克道的概念论,也关涉诸如经验、语言、理性、行动、信念、意向、意向性、知识等论题,还关涉相关的哲学史(休谟、维特根斯坦)或哲学传统(大陆哲学、中国哲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概念论 麦克 经验 北京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 简介:虽然麦金太被视为当代社群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但他本人却极力否认自己是社群主义者。这种否认源于他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为了标示这种区别,我们不妨把麦金太的政治哲学称为“小社群主义”。这种“小社群主义”建立在小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小共同体(邻里、村镇或农场)区别于大共同体(现代的都市和国家);这种小共同体既是实践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

  • 标签: 社群主义 麦金太尔 实践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 道德共同体 政治哲学
  • 简介: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之后,列宁更加注意对马克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学习和研究。在1909年到1913年前后,列宁写作和发表了一批宣传马克主义基本观点的重要文章,如《马克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卡尔·马克》一文。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列宁在哲学素养方面的很大提高,也能看到他对马克主义哲学思考的不断深化。

  • 标签: 列宁 《卡尔·马克思》 哲学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 简介:时间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我们很少追问何谓时间及其存在方式,对于与人以及人的生活意义的关系来说,时间只是一个衡量人的历史延续的工具。但究竟什么是本真的时间?考察它的维度应是什么?它归属谁以及以何种方式归属?这是海德格沉思“时间”所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 标签: 生活意义 海德格尔 时间观 四维 存在方式 “时间”
  • 简介:内在与超越,两个问题,其实所要解决的乃是一个如何超越的问题。海德格与牟宗三的两种超越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理性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人若运用逻辑,就很可能忘却自己的存在,生活应有孔颜之乐。人的生存是世界性的存在,人既是有限的存在者,又是有多种可能性选择的“在世界中存在”(的超越者)。此外,两种不同地域的超越,却走上了同一的主客不分的东方式的思维模式,这亦证明了中国文化无限的生命力。

  • 标签: 内在 超越 现象学 此在 心性
  • 简介:学界长期以中体西用、中西会通等体用之分对中西对话进行定位,除此“逻辑”视角外还应关注历史发展之维度。以佛学入华引发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为镜,现今中西交流亦要走过义比附、潜隐外化、互镜创新三个历史时段。不同文化传统相遇之初,义比附在所难免,但随着对外来文化本义之真正理解及进而引发的推崇,外来文化会成为显学,本土文化反而会在一定时期被遮蔽潜隐。各种中西体用会通之说忽视了一个人不可避免会有立场或前见的问题,其实中西文化两个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传统很难讲谁好谁坏,中西比较对话更多的是相互提供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

  • 标签: 中西对话 文化比较 中体西用 中西会通
  • 简介:<正>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出版后,蔡尚发表了题为《不宜抬高孔子》(载《书林》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不宜》)的书评。1987年1月27日,匡老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以下简称《如何》),主张对孔子评价要坚持“三分法”。随后,蔡老又发表了《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载《文汇报》1987年3月10日。以下简称《也谈》),提出了不同意见。拜读了二老的大作,深受教益。同时,也有不少疑问。我想,既谓“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那就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既“不宜抬高孔子”,也不宜贬低孔子。现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向二老请教,祈不吝赐教。

  • 标签: 孔子儒家 蔡尚思 人民性 评传 三分法 匡亚明
  • 简介:马克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从积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化促进了马克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同时为马克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及经验借鉴;从消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等,曾使马克主义中国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这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启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主义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俄国 双重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 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