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一、浅谈养生之道对养生之道论述得十分精辟而透彻.在中桓公问管仲国君怎样才能建立人民爱戴、邻国亲睦、天下信任的威信.

  • 标签: 道论 治国 《管子》 管仲 身体 才能
  • 简介: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彻底的佛教宗派,学界以往在谈论禅宗中国化特色的时候都是将眼光集中于其对儒家和道家的吸收上,而没有关注作为中国文化“群经之首”的《易经》及其易学在禅宗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际上,作为禅宗的宗派之一,曹宗在佛学理论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禅宗“不立文字”的框架下援引《易经》元素以及易学思想来阐释禅学,其历代祖师前赴后继“依易说禅”,自成一统。曹宗不用印度佛学的概念而用中国本土的易学来言说禅学,这是曹宗对于佛教中国化的一贡献,而且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周易的道理来进一步发展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 标签: 禅宗 易学 曹洞宗 中国化 不立文字
  • 简介:<正>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大学兵制史研究所、江西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庐山白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起召开的“六朝军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5日

  • 标签: 历史研究 社会科学院 六朝史 军事制度 江西省 学术讨论会
  • 简介:《了凡四训》是明清两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善书经典,至今仍有很高知名度。现在仅见藏于日本的三部了凡重要文献,其实就是《了凡四训》的祖本。1601年的单刻本《省录》,是现存了凡善书著述中的最早刻本,也是《了凡四训》首篇“立命之学”的原型;1607年的单刻本《立命篇》,已具备《了凡四训》的雏形;1701年的和刻本《阴骘录》是一部“准汉籍”,其底本为明崇祯三年(1630)刻本,不仅完全具备《了凡四训》的内容结构,而且多出了著名的了凡《功过格》,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及思想价值。

  • 标签: 袁了凡 善书 《省身录》 《立命篇》 《阴骘录》
  • 简介:时在庚寅年尾,节交大寒之际,汉明兄顺正归德,乘化而去。与崇龄、李巍诸友告知此讯时,正值忙于冗务,尚能节哀应变,然时隔两日,其敦厚之音容笑貌总在眼前生动浮现。忆及近卅年之交往,悲情凝结,难以平复,莫非此即痛定思痛乎?故晨起书此联以舒此悲。

  • 标签: 刘大钧 书法 作品 艺术
  • 简介:昌是南宋时期图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易原》、《易老通言》两部易学专著,他以刘牧所论的黑白点图式的河图洛书为《周易》之原,以“太极”为制变之祖。本文指出,在尚未对河图洛书的来源与内容上进行理性求证的情况下,程昌提出“卦画之智发于图书”,并将圣人作《易》看成是天地用心“以数发智”的结果,为《周易》的源起抹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他解“易有太极”为“变易之道有立乎其极者焉”,释“四象生八卦”为四气生八卦“出震终艮”更迭之序,将《周易》之“太极”与《老子》之“一”贯通理解,则拓展了《周易》文本的诠释空间。

  • 标签: 程大昌 《易原》 图书 太极 易学思想 南宋时期
  • 简介: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昕博通群经,蘧于经义.兼擅众长,在易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对汉代象数易学、宋代“图“书”易学以及清代的易学著述等都做过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学术见解,体现了象数、义理并重的治《易》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他充分发挥文献考证的优势和特点,同时又注意借助《周易》和易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我们研究中国易学史,应该重视钱昕的易学成就。

  • 标签: 钱大昕 易学 象数 义理
  • 简介:本文从几个角度概述了孟子对孝的论述与实践,认为孟子是一位孝子。同时对《孟子》中“不孝有三,无后为”进行了阐释。认为孟子只是就舜在特殊情况下“不告而娶”而言,目的是强调人类社会繁衍。“后”不一定单指男子,应指子、女而言。今日之“后”更是如此。

  • 标签: 善事父母 不告而娶 无后为大
  • 简介:王振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27万字,共282页。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关于巫学的理念与方法,从探读《周易》象数之学入手,以既诗性又智性的文笔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玄妙的易学世界。全书由宗白华《美学的散步》为代总序,正文分为九章。第一章“巫:从人文深处苏醒”。作者认为,八卦之学本质上是一种巫术文化,其基础是数与数的运演。第二章“美:灿烂的日出”。作者指出,从《周易》古经到《易传》,实现了从原始巫学智慧向哲学、政治伦理学与美学等文化智慧的转换。第三章“气:‘与时消息’”。作者认为,《周易》美学智慧文化哲学的基因是“气”,其内涵是“时”,“时”构建起了中华古代的人文时间美学观,即尚“变”美学观。第四章“象:符号的‘宇宙’”。作者认为,《周易》卦爻符号系统是中华古人创造的文化符号“宇宙”,它包蕴着原始科学、原始巫术、原始艺术审美等萌芽因素。第五章“生:天地之大德”。作者讨论了《周易》美学智慧的生命意识,指出《周易》以生殖崇拜原始文化为基础,构建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智慧。第六章“阴阳:刚柔之大化”。作者讨论了《周易》阴阳美学智慧,认为“阴阳”生殖观念是由“生”之观念派生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属于美学智慧层次的“...

  • 标签: 周易美学 易周易 美学智慧
  • 简介:本文根据新出土的郭店楚简本,对其中的个别句子进行了新诠释.文章认为:"植若屈"一句中的"植"字为户植,即门外挂锁的大木柱.屈,短也.原句意为:的户植好像很短.可谓发为千古未发之义.文章还认为,"□(质)贞女(如)愉"句中的"愉"字即为本字,愿意为偷薄之乐.另外,文章还对其它三句作出了新的解释.

  • 标签: 楚简本 《老子》 “大植若屈” 释义 “植”
  • 简介:军国主义既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制约日本真正走向和平之路的最大障碍。16世纪日本完成国家统一时,就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19世纪末叶以来,日本又利用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的优势,大力推行军国主义的国策,疯狂地向外扩张。直到1945年战败前,日本军国主义始终与崇高武力的武士道、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和弘扬皇道使命的天皇制紧密结合。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大和民族心理,也给亚洲各国人民的尊严与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解构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根基,剖析大和民族的集体心理,揭示军国主义的本质,有助于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牢记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 标签: 日本军国主义 武士道 神道教 天皇制
  • 简介:帛书《周易·泰蓄》与《逸周书·聚》连劭名马王堆帛书《周易》中的《泰蓄》一卦排在《根》卦之前,《剥》卦之后,为第十卦;在今本《周易》中为第二十六卦。帛书是西汉初年的写本,通篇字体为早期隶书,持与今本相较,异文甚多。《泰蓄》一卦的全文为:泰蓄,利贞,不...

  • 标签: 《逸周书·谥法》 《系辞》 《周易》 帛书 《说文》 郑玄注
  • 简介:作为新公共管理的继承者和修正者被提出来的后新公共管理,在三个维度全面超越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一是权力重组,从强调分权到适度集权;二是结构重组,从机构裂化到主张机构协作与整合;三是关系重构,从倡导民营化到主张更加重视网络化治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对当前中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后新公共管理 超越 启示
  • 简介:南宋中期政治家周必与理学的关系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在思想上,他最初与理学亲切认同,后来随着与张拭讨论、辩论、争论的进行,他逐渐转向北宋儒学注重实务的立场,最后提出“守道不如守官”之论,明确反对理学所崇尚的道;在政治上,他最初与理学派相互合作,共同反对近幸势力,但后来他逐渐妥协于近幸,并接近、融入官僚集团。从这一意义上讲,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认定周必大为理学士大夫的观点值得商榷。

  • 标签: 周必大 理学 思想 政治
  • 简介:易深处是科学──易卦与区组设计研究王俊龙易卦与组合设计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自然是相互的:已有的组合设计理论及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易卦的认识,同时,易卦所具有的无穷启悟功能也引导着我们从某种特殊的角度对组合设计作进一步地研究。怎样在易卦的启发下进行...

  • 标签: 区组设计 二进制数码 格雷码 乘法规则 易卦 组合设计
  • 简介:《周易》坤卦“直方,不习无不利”体现出古人有关心性修养和治理事务的方法思想,影响了后世很多思想家,是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思想之一。其中对人的心理深层的分析,认为人内心的本然体性纯粹湛然,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对现代心理学有深刻启发;其提倡的正心诚信思想对当今社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易 坤卦 直方大 直心 心理学
  • 简介:清初三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是因为理学作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已无力承担儒家道德担当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认为,理学中杂糅释老,导致士人或耽空无用或放荡无耻,从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共同主张理气、道器、心性一元论,其目的在于将释老的空无思想驱逐出儒门,从而净化儒学,应对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在社会道德人心坍塌之际,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他们通过对儒家哲学的重建,开启了一个新的学术路向,消解了后世学者研讨本体的热情,致使清代理学渐趋衰歇,中国学术史由此进入一个考证学大兴的新时代。

  • 标签: 道德人心 问题 三大儒 哲学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