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而这种创新精神又与易学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二者形成了广泛的互动关系。易学中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包容态度、科学思想及和谐理念等等,都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资鉴。

  • 标签: 易学 中华民族 创新精神
  • 简介:7月23—24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与会学者围绕“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学科建设与方法论研究”、“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宗教”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针对“少数民族到底有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哲学”这一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赵智奎研究员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并不逊色于古希腊哲学。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宝贵贞教授认为,宗教文化对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影响很大,使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宗教哲学。

  • 标签: 中华民族复兴 哲学发展 学术研讨会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少数民族
  • 简介: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砖汉瓦,也不是能在太空就能辨出的万里长城,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其所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髓,还超越国界,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现在还被视为文明之宝在弘扬,在传承.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自身具有两重性,既有引人向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有一些阻碍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是谬误的成分.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批判性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借鉴与发展意义.

  • 标签: 中华民族 传统 道德 精神文明 建设
  • 简介: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标签: 阴阳五行说 思维方式 《内经》医学
  • 简介:5月25日在国防大学举行,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作主题发言,国防大学教育长、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夏兴有主持了研讨会。来自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1)“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意义。

  • 标签: 近代中国 中国梦 学术研讨会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社会变迁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关于中华文化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次在孔子家乡对儒学和中华文化作出的空前高度的评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果说1984年中央批准谷牧同志组建中国孔子基金会是高层率先打破反传统的文化激进主义思维模式,还原孔子“杰出思想家、伟大教育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世界古代思想文化巨人”的历史地位,认为孔子思想和儒学的精华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华文化 文化传承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孔子思想 文化激进主义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标签: 《周易》 民族精神 民族道德 创新精神 改革精神 与时俱进
  • 简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 标签: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教育
  • 简介:蔡方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在中国大陆出版,无疑是一件嘉惠学林的好事。本人才识浅陋,对于被牟宗三称为“中国文化生命”的所谓“道统”问题本来没有多少发言权,这里不揣冒昧,简单谈谈拜读后的一点感受。

  • 标签: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蔡方鹿 儒家思想 民族文化
  • 简介:王阳明的民族观是在强调大一统的王权统治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性;“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性;“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的民族团结性。王阳明的民族观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

  • 标签: 王阳明 民族观 差异 平等 团结
  • 简介:12月2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仲呈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以及来自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美学精神 文艺评论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文联 北京大学
  • 简介:中国从先秦时期的思想发展,可以用“宇宙大爆炸”学说作比喻:“一个密集的能源的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当这个稠密的能源向外膨胀时它的膨胀速度逐渐减慢,从而形成了银河系、恒星和行星。当这个能源继续膨胀、消散时,它越来越失去原来的秩序,最后达到最大值的熵,

  • 标签: 人格文化 文化比较 人力 宇宙大爆炸 思想发展 先秦时期
  • 简介:刘大椿先生提出的“另类科学哲学”对科学文化进行了反思与建构。在《科学文化文化科学》一文中,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命题,一个任务。一个命题是:“科学或科学文化‘缺失文化’”;一个任务是:“使科学或科学文化文化”。这两点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标签: 科学文化 文化缺失 科学哲学 文化科学 有文化 命题
  • 简介:刘长允先生所著《大中华赋》,原文初次发表于2009年11月4日的《人民日报》,一经刊发,即引起广泛关注。文章相继被香港《大公报》、《新华文摘》、《中国历史评论》、《华尔街日报》、《中日商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广泛转载;知名历史学者和全国语文教学权威专家均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盛世作赋乐担当》为题,对作者及其《大中华赋》进行了专门报道;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先生曾全文朗诵该文;一些书法家将该赋写成书法长卷,并有一些中小学将之作为教辅材料,等等。2010年3月,增加

  • 标签: 大中华赋 译成文字 赋译成
  • 简介:12月14—15日在福建福州召开,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承办。论坛分为“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管理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坛暨高端互动沙龙两部分。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干春松教授主持“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中江教授与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陈松先生分别致辞。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钱穆弟子吴展良,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李存山研究员等来自海内外从事儒学、易学、史学研究的近50名学者,围绕“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主题作了发言,并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会秘书长 高峰论坛 孔子 中华 《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