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具体由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以及临床医生组成三级监测程序,医护人员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输血人次为21053,共计75256U血液成分输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为7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在输血反应类型中1类反应13例,第二类反应56例,第三类1例。结论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可以更为直观的查看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有效进行预防,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59例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造成99例,占62.26%,与系统原因、个人原因有关。结论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从系统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科室2016年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综合内科发生的28例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采血错误3例,跌倒13例,用错药5例,管道脱落3例,烫伤4例,其中跌倒发生率最高,占46.4%。结论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入院宣教,严格三查七对,加强评估,加大管理力度,改善病区硬件设施,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不良事件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不断进步,作为现代医疗科学技术体系形成与发展的产物,医疗器械不仅在医院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健康者健康保健与疾病预防中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医疗器械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当前疾病诊疗与健康保健中已经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器械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医院内部在器械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改进中存在滞后性,导致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诸多不良事件风险,这不仅与医院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愿景不符,同时也不利于现代化医院理念的开展与建设。因此,要想避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就要充分重视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明确自身依然存在的不足,完善监测管理措施,以达到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的目的,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 标签: 医院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发生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124例,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124例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为给药差错38例(占30.65%),皮肤损伤25例(占20.16%),液体外渗24例(占19.35%),坠床或跌倒19例(占15.32%),延误检查12例(占9.68%),烫伤6例(占4.84%);护理人员的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学历越高及工作时间越长,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越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妊娠不良事件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严重甲减,并具有妊娠结局的47例(48孕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妊娠不良事件(定义为发生妊娠并发症或母胎/新生儿不良结局任意1项),将患者分为有妊娠不良事件组(n=33)和无妊娠不良事件组(n=15)。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信息、孕期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妊娠并发症及母胎/新生儿结局。结果47例(48孕次)严重甲减患者年龄为(30.5±4.1)岁,分娩孕周[M(Q1,Q3)]为38.6(36.3,39.9)周;诊断孕周为7.0(6.0,8.8)周,孕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为32.7(23.1,60.2)mU/L;TSH首次达标时间为6.0(4.0,10.0)周。82.5%(33/40)患者有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所有患者均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治疗,治疗后TSH达标率为77.1%(37/48)。83.3%(40/48)患者成功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041±452)g,身高为(49.4±2.1)cm,头围为(33.6±0.7)cm。与有妊娠不良事件组比较,无妊娠不良事件组患者的孕期TSH首次达标时间更短[(5.0(3.0,9.0)周比8.0(4.5,12.5)周](P=0.033),甲状腺功能监测次数更多[(8.2±3.5)次比(6.0±3.6)次](P=0.049)。结论妊娠期严重甲减患者妊娠并发症及母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积极监测甲状腺功能并给予治疗,可能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妊娠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见宫内节育器不良事件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其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956例涉及宫内节育器的可疑不良事件。结果主要原因有宫内节育器下移、宫内带器妊娠、月经间期出血、点滴出血、月经过多等。结论规范相关医护人员操作,提升节育器置入的科学性、合理性,并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可避免宫内节育器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不良事件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为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提出建议。方法对2014年1月至12月上报到护理部的跌倒坠床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结果发生跌倒坠床的根因是在患者活动时、无陪伴、在病床和卫生间发生比例高。结论跌倒坠床属于护理不良事件,针对根本原因,医疗机构应加强护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实施动态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多部门协作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 标签: 跌倒 坠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来我院疼痛科行微创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选取的30例患者中,血压异常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神经损伤患者经治疗后仍存在麻木感,椎间隙感染患者行骨科手术治疗后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对于患者存在的角膜反应迟钝、头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情况,行相应治疗后,其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对于疼痛科患者行微创介入术后出现不良事件,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尽早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判断,进而将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降低,将疼痛科治疗水平予以提升。

  • 标签: 疼痛科 微创介入术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预防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是医院进行治疗诊断的重要保障,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加强对医院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管理,可充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开展器械不良事件的检测工作以来,可保障上市后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与输血安全。方法2014年对本地6所新申请用血医院输血科(血库)进行审核,现场审核依据为《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卫生部颁发的制度规范。对新申请医院审核完成后,统计审核结果并分析,针对输血安全状况进行探讨。结果本次参与审核6所医院2次审核合格率(75.00%)显著高于1次审核(33.33%),差异p<0.05。1次审核各项目合格率比较用血管理制度合格率最低16.67%(1/6),与其他项目相比,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次为硬件设施33.33%(2/6),再次为无害化处理设备及执行50.00%(3/6)。结论医院输血科(血库)应安装标准化准入验收准则强化用血管理制度,并完善相关设备配置等硬件设施,以提高验收合格率,并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输血科(血库) 标准化准入验收 输血安全管理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