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模式。方法分析从急诊科转运到相关科室(病房或辅助检查的科室)危重患者492例,其中2012年7月-2013年12月采取传统的转运方式255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6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237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科室满意率。结果对照组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意外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科室不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化改良后的转运模式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危重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掷硬币法将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108例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呼吸疗法,而观察组则运用呼吸阶梯性疗法,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开放气道、复苏体位所占比例高,且气管切开比例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是两组的呼吸机支持、气管插管、面罩吸氧以及鼻导管吸氧所占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和呼吸稳定时间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危重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呼吸阶梯性疗法 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造和完善急救护理流程的路径,以及它对于抢救重症患者的有益影响。方法把40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00例)和再造组(200例)。对于常规组的危重患者运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于再造组的重症患者则采用经过完善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经过试验,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他们对整个护理过程中的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再造后的急救流程使得再造组的患者比常规组的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护理,存活率和治愈率明显较高,满意度也比常规组高,被抢救的时间也更少,提高了急救的效率。结论再造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抢救效率,对于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急救护理 重症患者 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4年1月~11月到我院进行紧急抢救的急危重患者中选取900例。
  • 简介:摘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呈现集中暴发流行。疫情期间,武汉市大多医院被征用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本部院区)作为武汉市仅有的五家收治危重患者的医院之一,承担了大量危重患者的诊疗工作。本文阐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依据该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时制定了疫情期间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规范化诊疗流程,包括:门急诊管理、住院患者管理、病区的改造与分区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等。该流程的制定有效地提高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诊疗效率与就医体验,同时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外科 急危重症患者 诊疗流程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衰竭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常见的呼吸危重,病因复杂,有时采用常规手段很难获得病因诊断。肺组织活检技术对于不明原因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而国内目前开展较少。本文基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三种活检手段在呼吸危重患者中的大量临床经验,着重介绍适应证与禁忌证的把握、根据不同活检方式的优缺点与患者肺内病灶的特点进行综合选择、不同呼吸支持方式下肺活检技术的操作要点,介入操作场景的选择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与处理,旨在推广相关肺活检手段在呼吸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呼吸 危重症 肺活检 支气管镜下肺活检 冷冻肺活检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重症危重流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收治的重症危重流感病例157例。收集入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血清和BALF的GM值,根据患者是否合并IPA分为IPA组(n=18)和非IPA组(n=139)。以改良版AspICU诊断标准为金标准(需同时符合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微生物诊断标准),比较血清和BALF GM试验及两者联合对流感合并IPA的诊断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57例重症危重流感患者中,危重95例,合并IPA患者的死亡率为55.6%(10/18)。IPA组APACHE Ⅱ评分、PSI评分、尿素氮、流感严重程度(危重型流感占比)和有创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16±6)分、(110±31)分、10.7(8.4,17.8) mmol/L、88.9%、66.7%,明显高于非IPA组的(10±5)分、(83±30)分、5.2(3.6,7.6) mmol/L、56.8%、24.5%(均P<0.05)。所有患者行血清GM试验,32例患者同时行血清和BALF GM试验。临界值为0.5 μg/L时,血清GM试验诊断重症危重流感合并IP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6.7%(12/18)、95.0%(132/139)、63.2%(12/19)、95.7%(132/138)。32例患者同时行BALF GM试验,临界值为1.0 μg/L时,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0.0%(8/10)、86.4%(19/22)、72.7%(8/11)、90.5%(19/21);通过ROC曲线计算显示,BALF GM试验的最佳临界值为0.88 μ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10)、86.4%(19/22)。血清GM、BALF GM和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5和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流感合并IPA的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危重流感患者需警惕合并IPA的可能,血清GM试验诊断流感合并IPA的敏感度较低,但阴性预测值较高;BALF GM试验临界值为0.88 μg/L时诊断效能最高;联合BALF和血清GM试验可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流感,人 侵袭性肺曲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诊断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的概念始于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发展至今早已超出血液透析的范畴,既包括以清除小分子毒素为目的肾脏替代治疗的多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技术,也包括用于去除中大分子物质的特殊血液净化治疗方式。特别是后者,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治疗多学科疾病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罕见病、危重及肿瘤疾病等多种临床领域对特殊血液净化治疗方式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液净化 罕见病 危重症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尿蛋白水平对非心脏手术危重患者发生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5月20日至2020年11月24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诊疗的661例危重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术中、术后信息及患者预后等临床资料。采用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AKI诊断标准诊断术后AKI的发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危重患者发生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61例危重患者的年龄为(69±15)岁,AKI发生率为45.4%(300/66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后即刻尿蛋白半定量≥2+(OR=2.62,95%CI:1.05~6.56,P=0.039)是危重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04,95%CI:1.02~1.06,P=0.001)、高体质指数(BMI)(OR=1.12,95%CI:1.04~1.21,P=0.004)、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OR=0.98,95%CI:0.97~1.00,P=0.019)、术后中心静脉压低(OR=0.89,95%CI:0.83~0.97,P=0.005)、术中及术后低血压时间长(OR=1.01,95%CI:1.00~1.01,P=0.041)。结论对于危重患者,术后即刻尿蛋白半定量≥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手术后期间 蛋白尿 非心脏手术 危重症患者 急性肾损伤 横断面研究
  • 简介: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心血管科人性化护理的重点及干预办法,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危、重症的发生。

  • 标签: 论文 人性化护理 心血管内科 老年患者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