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记忆是学习的开始,没有记忆,就失去了大脑加工的原材料,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人的记忆是可以培养的.在学习过程中,遵循记忆的基本过程,掌握各种记忆方法如有意识记、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系统组织记忆材料等,并灵活地运用这些记忆方法,就会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 标签: 优势兴奋 有意识记 理解记忆 系统组织
  • 简介:拥有一定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单词对我们的英语学习而言,就如高楼大厦上的每块砖.只有拥有牢固的单词基础,我们才能建造英语学习的万丈高楼.英语单词浩如烟海,成千上万,如果我们不讲方法,死记硬背,我们的单词量就不会很大,我们的英语学习也无法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在记忆英语单词的过程中,应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下面是记忆英语单词的几种方法.

  • 标签: 英语教学 记忆方法 英语学习 大量阅读法 归纳法 单词
  • 简介:根据工作中对AASHTO路线规范《APolicyOnGeometricDesignofHighwaysandStreets2004》运用的心得体会,对该规范中关于道路主要指标的内容和国内规范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和总结,美国路线规范的掌握有利于开拓国外公路设计市场,并可通过借鉴其优点,促进我国路线规范的良性发展。

  • 标签: 美国路线规范 圆曲线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 最大纵坡
  • 简介:介绍地铁结构计算常用的计算假定,结合地铁常见工论述总量与增量各自的适用范围、计算简图以及适用的计算软件。逆作施工的车站必须选用增量计算,顺作施工的车站基坑开挖的过程可采用总量计算,内衬回筑阶段则应选择增量计算。最后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大东门站为例,详述增量的计算过程,并将计算结果与总量计算结果对比,说明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事关结构的安全与经济,非常重要。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 增量法 总量法 结构计算 盖挖逆作施工
  • 简介:鉴于新老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模型的不同和对桥梁限载取值的研究,系统对比了不同时期、不同荷载等级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效应的差异程度。根据不同的设计汽车荷载模型,以跨径为6~30m的简支梁桥为计算对象,分别计算汽车-10级、汽车-15级、汽车-20级、汽车-超20级以及公路-I级和公路-Ⅱ级汽车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和支点剪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跨径L在6~30m内的简支梁桥,新老规范设计汽车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随跨径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然而两者支点剪力的变化趋势差异很大。计算跨径越小,新老规范设计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效应差值越小,利用新规范对老规范设计的桥梁进行升级加固越有利。

  • 标签: 桥梁设计规范 汽车荷载 荷载效应 限载研究
  • 简介:以厦门马新特大桥主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塔、梁、墩固结体系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反应谱和随机振动的功率谱分别计算了E1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响应和内力响应,考虑了顺桥向+竖向和横桥向+竖向两种工况。分析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功率谱的计算结果较反应谱的略大。

  • 标签: 独斜塔斜拉桥 塔梁墩固结体系 动力特性 功率谱 反应谱
  • 简介:1概况:三茂线K277+181(施工里程DK266+755.4)三甲隧道,全长387.25米。1989年3月动工修建,1990年6月竣工。该隧道位于广东粤西重丘地区,地质状况为第四系残积坡积砂粘土及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石英粉砂岩与绢母页岩互层,节理发育,围岩破碎,岩性脆硬,并有石英岩脉穿插,隧道进口附近有下降的露出泉水迹象出现。该隧道基本属浅埋隧道,复盖层最厚为65米左右,平均厚度约40米。隧道进口端明洞拱圈采用甲种防水层按“式隧0045—53图”施工,铺设时采用伸入隧道拱背进行搭接;DK266+

  • 标签: 隧道漏水 帷幕法 橡胶板 地下水 隧道衬砌 隧道进口
  • 简介:转龙湾隧道是包神线东胜至巴图塔段增建第二线初步设计中的一个隧道,受神华集团委托,中国铁道学会组织专家于2007年3月7日在北京对《包神线东胜至巴图塔段增建第二线初设计》进行了审查,其中对转龙湾隧道要求进行单、双线隧道工程投资的对比,本文针对转龙湾隧道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最后确定了丽座单线隧道更加经济适用.

  • 标签: 铁路隧道 方案对比 经济
  • 简介:司机在驾驶列车时,通过观察人机界面(DriverMachineInterface,DMI)监控列车运行和调整列车运行状态,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对ETCSDMI和CTCSDMI从主显示区和子显示区划分、各显示区的显示内容和使用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想法。

  • 标签: 人机界面 欧洲列车控制系统 中国列车控制系统
  • 简介:目的:基于经典渐近正态,提出一种用于两生存率检验所需样本量的测定的终检渐近正态。方法:该方法是终检样本的实际样本量随终检概率和时间衰减形成的有效样本量。结果:它具有还原性,摆脱了指数分布的假设,与两生存率检验相匹配;其观测功效和预定功效吻合;相比之下,终检非中心法略显保守,Lachin-Foulkes对于生存率检验显得功效不足。结论:这种方法适于慢性病临床研究,以检出早、中、晚期疗效差别。

  • 标签: 渐近正态法 终检 有效样本量 两生存率检验
  • 简介:2017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草案)》公布。而在此一年之前——2016年12月,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率先进行的试点工作,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将满一年之际,2017年11月4日,即监察法草案公布的3天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将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开。此举标志着事关国家重要政治制度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迈上立法的快车道,同时也昭示着反腐格局凸显新变化。

  • 标签: 凸显反腐 反腐新格局 监察法凸显
  • 简介:通过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计算,验证显著性成本CS理论并建立显著性成本项目CSIs测算模型。应用显著性成本CS理论大大简化工作量,节省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以及编制投标报价的时间及相关费用,有利于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

  • 标签: 显著性成本法 工程造价 造价测算模型
  • 简介: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以下简称“81号文”)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保持有序发展,对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公益性特征明显,部分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对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把握不到位,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方债务负担。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国务院办公厅 城市交通拥堵
  • 简介: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动词的基本概念是一致的。它们是语法体系中的主要词类,在句法结构和言语交际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如果对动词的用法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英、汉动词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从英、汉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的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

  • 标签: 英语 汉语 动词用法 对比分析
  • 简介: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一般按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当墙背坡俯斜较大,土体中出现第二破裂面时,按第二破裂面公式计算.目前,用公式计算库仑土压力,则是先假设破裂角出现的位置(即交于边坡、荷载内、荷载外、荷载边缘等),然后按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并验证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假设,如不符合则需重新假设,需反复计算多次.对计算路堤和路肩挡土墙的墙背土压力,可能出现同时符合两种假设边界条件的情况,则应取其土压力较大者作为采用的计算值.计算非常繁琐,作者经过多年研究,用优化计算库仑土压力非常简洁和方便,可供设计者借鉴.

  • 标签: 优化法 库仑土压力
  • 简介:隧道结构是包括围岩和支护的一个高度非线性系统,无论是荷载结构模型还是地层结构模型,多数都是建立在经验和类比基础上。初衬作为隧道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目前的有限元计算中,对于初衬单元的建模有的是实体单元,有的是壳单元,两者相互比较的很少。本文就初衬单元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非独立实体单元、独立实体单元和独立壳单元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推荐采用独立实体单元衬砌模型分析计算。

  • 标签: 隧道 初衬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壳单元 实体单元
  • 简介:分析沥青烟产生的机理与危害,将Mg(OH)2和A1(OH)3两种抑烟剂及Sasobit和ROADBIT—BPL两种降粘剂的掺量进行优化设计,制备环保抑烟沥青,并测试其性能以确定最佳掺量。结果表明:抑烟剂AI(OH),掺量为10.0%时,沥青烟气量相对基质沥青降低了7.6%;抑烟剂和降粘剂的掺入会对沥青低温抗裂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在掺入3.0%Sasobit和10.0%A1(OH)3时,抑烟沥青抗变形能力和高温稳定性较好。

  • 标签: 环保沥青 抑烟剂 降粘剂 配比优化 性能分析
  • 简介:文章采用位移控制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4种不同收敛模式下新建隧道上、下穿越既有隧道时对既有隧道应力、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收敛模式1,放大了上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对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估计不足;收敛模式2、3,隧道底位移为0,弱化了上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收敛模式4,隧道底位移不为0,隧道顶位移大于隧道底位移,与实际情况接近。因此,在新建隧道上穿既有隧道计算中建议选择收敛模式4,在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计算中应避免选用收敛模式1,可选择收敛模式2、3、4。

  • 标签: 盾构 隧道 收敛模式 穿越施工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