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郴州西湿地公园,简要阐述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分析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调解功能、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并以实为鉴提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不足与建议。

  • 标签:  城市湿地公园 生态功能 郴州西河湿地
  • 简介:摘要:通过对云南沾益西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国家湿地公园植被面积大、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包含4 个植被型、6 个植被亚型、12 个自然植被群系,植物资源多。就西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封山育林和保护力度,使现有的云南松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等得到有效保护向自然良性发展;分区域进行生态保护、优化和引种扩繁,合理利用土著物种培植造景,打造本地特色的西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保护修复生态环境。 关键词:西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调查;保护措施 1 引言 云南沾益西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曲靖市沾益区南端,范围包括西河水库,西河水系出库后沿途经过的扯寨、上双、下双和保家乡等村,经沾益县城规划高铁片区与西城市公园,止于县城中心省道101的太平桥,河段全长约10km。位于东经103°40′24"-103°48′05",北纬 25°33′52"-25°37′35",面积 1040.49hm2,属滇东喀斯特高原区和滇东高原沾益—曲靖盆地区,海拔1864-2200米之间,由中山山地、盆地、洼地等构成了一套复杂的地貌组合,土壤为红壤。年日照时数2027.4h(1955-2000年),日照率46.3%;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为33.2℃,最低气温为-9.2℃;西河水库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7mm,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2%,干季温暖少雨,11-4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8%;年均初霜日为11月19日,年均终霜日为3月11日,年平均霜期113d;年平均风速2.7m/s,3月风速最大,为3.7m/s,8月最小,只有1.9m/s。对西国家级湿地公园植植被调查,其主要目的为湿地公园植被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方法 对沾益西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路线沿水库周边进行线路调查,根据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土壤,以及植物群落的结构等特征,采取典型选样的方式设置方形样地,深入调查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结构,据此确定保护区植被的群系或群丛等基本单位。 2.1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类型,样地设为500m2(20m×25m);灌木林、人为干扰严重的次生林及稀树灌木草丛等类型,样地设为100m2等;草地类型,样地设为4m2;湿地类型,样地设为20m2 。 2.1.1乔木层调查,对样地中胸径大于5cm的所有乔木植株进行每木调查,记录其种名、胸径、树高、冠幅、物候、生活力等因子。 2.2.2灌木层调查,每个样地内设5个面积为5m×5m的小样方,梅花型布局,即在样地4个角和中心各设1个,记录小样方内胸径小于5cm、未记录在乔木层内的所有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的幼树和真正的灌木,记录因子包括种名、株(丛)数、高度、基径、冠幅等。 2.2.3草本层调查,每个样地内再设2m×2m的样方5个,梅花型布局,进行草本层调查,记录其内所有的草本植物,记录因子与灌木层一致。 2.2.4层间植物调查,对样地中藤本和附生维管植物种类、数量及附生高度。 2.2.5水生植物调查,对样地中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种类、数量和面积作调查记录。 2.2 样地资料整理 一种群落类型超过一个样地的,要将所调查的样地整理为样地综合表。乔木层树种按照植物群落学的方法,计算每个树种的相对株数、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等因子,再计算每个树种的重要值;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先计算其相对盖度、相对株数和相对频度,再计算其重要值。 2.2.1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相对株数+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300。其中:相对株数为样地总株数除某个树种的株数;相对显著度为样地乔木植株胸高断面积除某个树种的胸高断面积;相对频度为该群落的样地数除某个树种出现的样地数。 2.2.2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的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00。整理灌木层的调查资料时,将胸径5cm以下的乔木幼树和真正的灌木都作为灌木层看待,统计和列表时,乔木幼树和真正的灌木加以区分,前者可以反映出群落的更新情况。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物种,当其个体数量不多时,基本是靠逐一清点获得其株数。当有的种类的个体数量很多时,难以靠逐一清点获得株数,则主要是通过各个种的平均冠幅、盖度和样地面积进行推算。 3 调查结果 按照《云南植被》【1】和《中国植被》【2】关于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云南沾益西国家湿地公园植被面积大、分布广,类型较为丰富,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自然植被群系类型。 4 植被现状概括 4.1西国家级湿地公园内分布着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陆生植被和湿地植被,湿地公园的植被体系多样、合理,其自然植被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 4.2 西湿地公园内当地的地带性植被云南松林,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但保存面积较大,目前受到严格的保护。 4.3 湿地植被类型丰富且良好,包括5个群落(群系)类型,即蒿+车轴草草甸、菖蒲挺水群落、芦苇+芦竹挺水群落、喜旱莲子草+笔管草挺水群落、眼子菜+浮萍群落,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 5 保护措施 5.1自然群落保护。由于各种人为影响,现有的自然植被具有一定的次生性,包括云南松林及其混交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宜采取封山育林,使现有的云南松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等多种自然植被不再遭受破坏,向当地地带性植被以及更加原生性的植被良性演变。 5.2 各种群系的优化。各自然植物群(系)是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的生境,也是当地长期自然及气候条件的综合进化产物,不主张对自然群落进行引种等人工优化,主要加强管理和封山育林,让其进一步自然良性发展。 5.3 各个区域对应的生态优化措施。“核心区”和“缓冲区”,只能任其自然演变,禁止人为改造;“实验区”(“可利用区”)可以进行适当改造和优化。 湿地周边的陆地区域,可规划一些园林小品,种植观赏价值高、适应本区气候条件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水青树;也可以从当地观赏价值较高的物种中选择一部分,如头状四照花、火棘、杜鹃、蔷薇、牛筋条等,采种育苗或营养繁殖等途径进行扩繁造景,打造具有沾益特色的西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和修复森林植被。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渴望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湿地来谋取利益,从而导致湿地中大量的植被被破坏。湿地本身就是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含有丰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而且湿地中还包含在海量的水资源,湿地为这些物种提供了绝佳的生活环境。本文中笔者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恢复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且对相关的技术措施进行阐述。

  • 标签: 湿地保护 生态恢复 技术 探讨意义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湿地面临着污染严重、面积急剧减少、富营养化加剧、生物入侵加速、管理体制缺失、保护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成为湿地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论述了湿地保护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结合我国湿地的现状,提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为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湿地保护 生态恢复 绿色环保政策
  • 简介:摘要:我们都知道,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分别是森林、湿地和海洋,湿地作为连接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具有非常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同时湿地也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我国的湿地面积逐年缩小,从而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使得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湿地公园的建设就成为我国的重点工程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湿地公园的效应,来进一步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有效措施,从而在此基础上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探讨养生智能化控制对用户养生体验的影响为目标,聚焦于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养生壶中的应用及其对用户体验的提升。通过对提升用户体验感、加强使用便捷性、个性化设置、开发手机应用程序、整合语音识别技术以及创造用户友好界面等措施的研究,旨在提高养生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增强用户满意度,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智能化 自动化 用户体验
  • 简介:摘要:加强湖长制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有关问题的讨论,既是当前的问题,也是将来的问题。

  • 标签: 河湖长制 建设
  • 简介:【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当前湿地公园建设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湿地公园建设中保护恢复措施也是相关工作者一直寻求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实践,探讨分析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湿地公园建设 湿地保护 恢复措施
  • 简介:摘 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湿地更是生态环境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环境自身的持续减少以及人们对湿地的过度利用和污染浪费,造成了湿地生态日渐衰败的景象。如何意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并运用合理的湿地生态保护措施来有效保护湿地这一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分析现状及原因,探讨湿地保护的意义,提出行之有效的湿地生态保护措施。

  • 标签: 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所处城市中湿地公园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岳西县天堂湖湿地公园规划分析,探析小型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最佳途径。

  • 标签: 小型 湿地公园 规划 建设 探析 天堂湖
  • 简介:摘要:面临日益严重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合理的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创新滨海湿地修复模式,湿地是水圈与地圈相容所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的存在能够净化空气,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保护海岸线,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滨海湿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生态环境保护组织正逐渐提高对滨海湿地修复工作的重视。本文主要探究二元修复、植物介入、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三种修复模式,希望能有效缓解当前滨海湿地存在的过度利用、浅海污染等问题,融入最先进的生态工程技术,对当前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

  • 标签: 滨海湿地 修复模式 研究分析
  • 简介:【摘 要】:作为辽代最具民族特征和时代特性的器物――鸡冠,不但在质地、型制及使用功能等方面,反映出契丹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情趣。而且从鸡冠在质地、型制方面的演变趋势中,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通过鸡冠的形制、使用功能可以深入了解辽代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丧葬制度、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等。

  • 标签: 辽代 鸡冠壶 型制 使用功能
  • 简介:摘要:现在工业和经济快速发展,各类污水的排放量的增多,地表水水质受污染的情况逐渐变得严重,加上人'类活动对湿地原有景观地貌的破坏性,农药.化肥的污染性水质不断恶化,固体废物的抛弃,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生物多样化不断降低动植物种群数量的不断减少。以及盐碱地是含盐的土壤,决定了只能生长一些特定的植物,有些盐碱度较高的土壤出现了裸滩及积盐土堆等,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独特的水文功能。其中,芦苇生长迅速并且及数量较多,对排入的污水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湿地的建设可以最大能力的防止海水入侵,改良盐碱地等重要的生态作用和功效并为多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各种场所,对保护它们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工农业等生产提供很多条件,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明等各方面需求的增大化,湿地也可以提供观赏娱乐旅游的场所。湿地的生境和生物多样化的特殊性,也是开展生态学环境科学的重要科普基地。

  • 标签: 水系 盐碱湿地 保护 修复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微湿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概述了小微湿地的理念,深入分析了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要素,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修复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小微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微湿地 修复技术 要素
  • 简介:摘要:湿地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的重要要素,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城市湿地的特点、研究进展和采取修复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城市湿地 生态修复 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湿地保护工作的创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资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前湿地保护的背景出发,阐述其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分析了传统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系列创新方法和策略,包括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社区参与机制的完善以及信息技术在湿地保护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创新措施的有效性。最后,文章总结了湿地保护创新工作的核心要点,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 标签: 湿地保护 生态修复 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