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丹江口水库蓄水调整至170m(吴淞)后,水位季节性波动给消落区造成一定的环境胁迫,削弱了消落区的生态屏障功能。在消落区构建生态湿地可有效削减入库污染、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有效保障丹江库库区生态环境安全。本文以淅川老鹳湿地为例,探讨如何将生态智慧及基塘工法运用于具有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中,以寻求适应水位变化的库区湿地景观策略及设计方法,以期为库区消落湿地的开发、保护和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水位变化 库区湿地 景观设计
  • 简介:摘要分析景东城区范围内湿地恢复方案,湿地恢复的重要意义,提出湿地恢复、保护发展对策。

  • 标签: 川河湿地 方案 意义 发展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巢湖北岸的烔炀河口湿地为对象,对河口湿地的植被组成、植物群丛、物种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烔炀河口湿地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 标签: 河口湿地,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烔炀河,巢湖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郴州西湿地公园,简要阐述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分析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调解功能、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并以实为鉴提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不足与建议。

  • 标签:  城市湿地公园 生态功能 郴州西河湿地
  • 简介:摘要:园林花卉景观与湿地公园的结合是当今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议题。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重要形式,既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然而,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同时追求美学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花卉景观与湿地公园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园林花卉景观 湿地公园 规划与设计
  • 简介:摘要:湖泊湿地公园作为地球上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吸收二氧化碳、产氧、调节气候、维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泊湿地公园及附近河段是人类发展历史的主要发祥地,是人类生产制造、生活与环境相结合的关键模块,是“宜居地球”、“美丽家园”基本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活社区”环境整治的基础。在全球变化和高韧性人类活动的双向危害下,中国湖泊和湿地公园的网络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并表现出显著的区域个体差异,如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湖泊和湿地公园的萎缩、消失、盐碱化和去灰;青藏高原水位和湖泊总面积上升,造成草原吞没、大坝坍塌等绿色生态灾害;在东部平原地区和东北三省,湖泊水体减少,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生态系统衰退等。

  • 标签: 水利工程 河湖湿地 生态保护 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防治洪水泛滥、保障供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年4月,全球已建造了58713座水坝,全球河流受到了严重的物理阻隔,进而导致水利工程上下游产生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水文情势、水环境、地貌形态、沉积态均发生显著改变,对湿地保护与修复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 标签: 水利工程 河湖湿地 生态保护 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实现对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学者们积极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技术与方法。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在水利工程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 标签: 水利工程 河湖湿地 生态保护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水环境治理和河道生态恢复已经成为河流治理中的重点,阜新细在综合治理中,充分利用人工湿地改善细河水质,本文对细伊吗图湿地成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人工湿地 阜新细河 河道生态恢复
  • 简介: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护工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态修复和湿地施工技术是关键的手段和方法,旨在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提高生态功能,促进水资源的恢复和保护。

  • 标签: 水资源保护 生态修复 河湖湿地施工
  • 简介:摘要:通过对云南沾益西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国家湿地公园植被面积大、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包含4 个植被型、6 个植被亚型、12 个自然植被群系,植物资源多。就西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封山育林和保护力度,使现有的云南松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等得到有效保护向自然良性发展;分区域进行生态保护、优化和引种扩繁,合理利用土著物种培植造景,打造本地特色的西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保护修复生态环境。 关键词:西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调查;保护措施 1 引言 云南沾益西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曲靖市沾益区南端,范围包括西河水库,西河水系出库后沿途经过的扯寨、上双、下双和保家乡等村,经沾益县城规划高铁片区与西城市公园,止于县城中心省道101的太平桥,河段全长约10km。位于东经103°40′24"-103°48′05",北纬 25°33′52"-25°37′35",面积 1040.49hm2,属滇东喀斯特高原区和滇东高原沾益—曲靖盆地区,海拔1864-2200米之间,由中山山地、盆地、洼地等构成了一套复杂的地貌组合,土壤为红壤。年日照时数2027.4h(1955-2000年),日照率46.3%;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为33.2℃,最低气温为-9.2℃;西河水库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7mm,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2%,干季温暖少雨,11-4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8%;年均初霜日为11月19日,年均终霜日为3月11日,年平均霜期113d;年平均风速2.7m/s,3月风速最大,为3.7m/s,8月最小,只有1.9m/s。对西国家级湿地公园植植被调查,其主要目的为湿地公园植被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方法 对沾益西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路线沿水库周边进行线路调查,根据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土壤,以及植物群落的结构等特征,采取典型选样的方式设置方形样地,深入调查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结构,据此确定保护区植被的群系或群丛等基本单位。 2.1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类型,样地设为500m2(20m×25m);灌木林、人为干扰严重的次生林及稀树灌木草丛等类型,样地设为100m2等;草地类型,样地设为4m2;湿地类型,样地设为20m2 。 2.1.1乔木层调查,对样地中胸径大于5cm的所有乔木植株进行每木调查,记录其种名、胸径、树高、冠幅、物候、生活力等因子。 2.2.2灌木层调查,每个样地内设5个面积为5m×5m的小样方,梅花型布局,即在样地4个角和中心各设1个,记录小样方内胸径小于5cm、未记录在乔木层内的所有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的幼树和真正的灌木,记录因子包括种名、株(丛)数、高度、基径、冠幅等。 2.2.3草本层调查,每个样地内再设2m×2m的样方5个,梅花型布局,进行草本层调查,记录其内所有的草本植物,记录因子与灌木层一致。 2.2.4层间植物调查,对样地中藤本和附生维管植物种类、数量及附生高度。 2.2.5水生植物调查,对样地中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种类、数量和面积作调查记录。 2.2 样地资料整理 一种群落类型超过一个样地的,要将所调查的样地整理为样地综合表。乔木层树种按照植物群落学的方法,计算每个树种的相对株数、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等因子,再计算每个树种的重要值;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先计算其相对盖度、相对株数和相对频度,再计算其重要值。 2.2.1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相对株数+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300。其中:相对株数为样地总株数除某个树种的株数;相对显著度为样地乔木植株胸高断面积除某个树种的胸高断面积;相对频度为该群落的样地数除某个树种出现的样地数。 2.2.2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的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00。整理灌木层的调查资料时,将胸径5cm以下的乔木幼树和真正的灌木都作为灌木层看待,统计和列表时,乔木幼树和真正的灌木加以区分,前者可以反映出群落的更新情况。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物种,当其个体数量不多时,基本是靠逐一清点获得其株数。当有的种类的个体数量很多时,难以靠逐一清点获得株数,则主要是通过各个种的平均冠幅、盖度和样地面积进行推算。 3 调查结果 按照《云南植被》【1】和《中国植被》【2】关于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云南沾益西国家湿地公园植被面积大、分布广,类型较为丰富,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自然植被群系类型。 4 植被现状概括 4.1西国家级湿地公园内分布着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陆生植被和湿地植被,湿地公园的植被体系多样、合理,其自然植被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 4.2 西湿地公园内当地的地带性植被云南松林,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但保存面积较大,目前受到严格的保护。 4.3 湿地植被类型丰富且良好,包括5个群落(群系)类型,即蒿+车轴草草甸、菖蒲挺水群落、芦苇+芦竹挺水群落、喜旱莲子草+笔管草挺水群落、眼子菜+浮萍群落,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 5 保护措施 5.1自然群落保护。由于各种人为影响,现有的自然植被具有一定的次生性,包括云南松林及其混交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宜采取封山育林,使现有的云南松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等多种自然植被不再遭受破坏,向当地地带性植被以及更加原生性的植被良性演变。 5.2 各种群系的优化。各自然植物群(系)是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的生境,也是当地长期自然及气候条件的综合进化产物,不主张对自然群落进行引种等人工优化,主要加强管理和封山育林,让其进一步自然良性发展。 5.3 各个区域对应的生态优化措施。“核心区”和“缓冲区”,只能任其自然演变,禁止人为改造;“实验区”(“可利用区”)可以进行适当改造和优化。 湿地周边的陆地区域,可规划一些园林小品,种植观赏价值高、适应本区气候条件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水青树;也可以从当地观赏价值较高的物种中选择一部分,如头状四照花、火棘、杜鹃、蔷薇、牛筋条等,采种育苗或营养繁殖等途径进行扩繁造景,打造具有沾益特色的西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和修复森林植被。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湖治理工程中的岸线整治与湿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探讨合适的解决方案,包括整体规划、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及社会共治等,共同推动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标签: 河湖治理工程 岸线整治 湿地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废水被排入城市河道,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开始了对城市内河的整治工作,但大多采取硬化河道的方法,不但未能阻止内河的进一步污染,反而严重地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河道生态功能丧失,缺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的理念的考虑。该文以韩国清溪川综合整治工程为案例,通过分析借鉴其河道治理的方法及特点,提出了珠海河道生态化整治的原则及主要对策。

  • 标签: 清溪川 河道整治 生态复原 护岸 景观
  • 简介:摘要:湿地公园由湿地景观和其他部分组成,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在保护湿地系统以及提供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场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进行推广,湿地公园的发展状况良好,发展空间更大。为了实现湿地公园的快速绿色发展,迫切需要增加对湿地的管理,本文就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展开了具体的研究。

  • 标签: 湿地公园建设 湿地保护 策略
  • 简介:摘要湿地公园是指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它环境优美,可以作为人们娱乐、休闲、观赏或者举行文化、教育活动,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设湿地公园是对《湿地公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原则的充分体现,它不但能够让社会参与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当中,还可以使湿地的多种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前,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此过程中,牵涉的方面较广,需要注意的政策也较多。为了使其积极有序的发展,需要我们大胆实践,稳步的开展各项工作。

  • 标签: 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建设 管理
  • 简介:摘要湿地公园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区域。而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湿地保护的尤为重要。本文就湿地公园的建设和湿地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的建议。

  • 标签: 湿地保护 湿地公园建设 探究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比较湿地资源调查和湿地监测两种方法,以探讨它们在湿地管理和保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采用文献综述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法在数据采集、监测指标选择、技术手段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湿地资源调查更适用于对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评估,而湿地监测则更侧重于长期监测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最后,论文提出了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综合应用两种方法的建议,以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 标签: 湿地资源 湿地监测 成本效益
  • 简介:摘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化背景下,国家对湿地保护工作愈来愈重视,我国在湿地保护网络体系的建设方面不断地完善,并且启动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这些都说明了湿地保护以及生态恢复是大势所趋。加强对湿地生态的保护以及恢复,能从整体上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渴望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湿地来谋取利益,从而导致湿地中大量的植被被破坏。湿地本身就是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含有丰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而且湿地中还包含在海量的水资源,湿地为这些物种提供了绝佳的生活环境。本文中笔者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恢复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且对相关的技术措施进行阐述。

  • 标签: 湿地保护 生态恢复 技术 探讨意义
  • 简介:摘要:湿地的保护计算应结合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生态问题、科学技术水平、环境状况等进行综合的考察,明晰当地的湿地资源,通过网络模块构建湿地的大数据信息管理与监测体系,随时掌握并更新湿地的生态动态情况,勾画湿地的分布图像,通过湿地演变的规律分析,及时的根据逐渐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填补,或者重建湿地、重整湿地的生态结构,以湿地的生态恢复,不仅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同时还结合自然环境的水旱等不良影响,给予自然的应对策略,科学的完善湿地的保护计划。

  • 标签: 湿地保护 湿地 生态恢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