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勘探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勘探工作者具有较好整体素质。整体素质由科学知识技术器具层面和文化层面构成。提高整体素质,就要同时重视这2个层面素质提高,特别要注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系统整合能力培养。为此就要建立与之相呼应价值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克服层级文化影响.提高哲学素质、思维素质人文修养,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给人素质提高留出空间。

  • 标签: 器具层面 文化层面 哲学素质 思维素质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 简介:刚果盆地A区块因发育盐岩而分为盐上与盐2套含油气系统,油气运聚方式存在定差异。结合三维地震盆地模拟资料,综合考虑温度场压力场油气密度影响,重点查明了刚果盆地A区块流体势特征及其油气运聚影响。盐上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相控特征,油气运移动力机制为以浮力毛管压力为主控因素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关键要素有效发育张性断裂海相烃源岩及浊积砂岩间良好匹配;盐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压控特征,油气运移动力机制为以浮力水动力为主控因素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关键要素盐构造处伏地层埋藏深度盐岩厚度大小间耦合关系。总体而言,研究区流体势低势区与已发现油气藏匹配较好,油、气及水势低值叠合部阶段油气勘探重点区带。

  • 标签: 流体势 运移动力 成藏要素 下刚果盆地
  • 简介: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掌握创造性思维本质特点原理,克服思维定势,丰富想象力,扩大知识面,提高直觉能力,培养专注力,养成分析综合习惯,把急待解决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优化科研组织。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思维定势 想象力 直觉 专注力 侧向思维
  • 简介:伊拉克W油田Mishrif组巨厚孔隙型生屑灰岩强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结构评价难度较大。结合薄片、孔渗试验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资料,使用分形理论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建立了以分形维数定量评价孔隙型生屑灰岩储层孔隙结构方法标准。该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可分为2类,第1类储层孔隙结构整体具有显著“单段型”分形特征;第2类储层孔隙结构整体分形特征不显著,但其较大孔喉系统较小孔喉系统各自具有显著分形特征,即“多段型”分形特征。分形维数能够反映孔隙型灰岩孔隙结构复杂程度非均质性,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压汞毛管压力含水饱和度分段越多,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越强。利用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分区性储层进行分类,同类样品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相似性验证了分形维数分类结果合理性。Ⅰ类与Ⅱ类储层多对应“多段型”分形特征,Ⅲ类与Ⅳ类储层多对应“单段型”分形特征。该研究成果相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孔隙型灰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压汞毛管压力 储层分类
  • 简介:运用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恒速压汞等技术,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典型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小于0.3mD,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半径162μm,与渗透率无相关性;平均喉道半径0.33μm,与渗透率具有很好正相关性,影响渗透率主要因素;孔喉半径比大,平均为602,大孔隙被小喉道所控制,从而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强、渗流能力差。致密砂岩储层规模开发需采用先进储层改造工艺,充分扩大喉道半径,降低孔喉比,提高储层渗流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开发效果。

  • 标签: 致密砂岩 微观孔隙结构 恒速压汞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阐明砂砾岩储层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微观剩余油控制作用,325块分析样品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针对砂砾岩大颗粒大铸体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复杂孔隙结构表征及CT三维立体孔隙空间扫描等技术,研究水驱/聚驱条件砂砾岩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剩余油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比较明显。水驱时含油饱和度50%~100%所占频率下降快,优先被动用;②聚驱中后期,聚合物堵塞了部分水驱阶段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活塞式驱动导致含油饱和度37.5%~50.0%被大量动用。聚驱后剩余油以孤立状分布为主,局部存在连片状;③不同孔隙结构模态水驱/聚驱剩余油中差异较大。单模态、双模态岩心驱油效率较高,其中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9.30%~18.38%。单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较高,而双模态复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相当。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以双模态岩心最高,单模态次之。单模态双模态岩心注入聚合物后,含水率下降可达20%。

  • 标签: 复模态 砂砾岩 聚合物驱替 剩余油 冲积扇 克拉玛依油田
  • 简介:辽河油田J区块多数油井高含水,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为了提高J区块原油采收率,实施了二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会产生大量采出液,而采出液中含有化学剂,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处理成本较高。利用室内驱替实验来模拟二元复合驱采出液,优化采出液回注方式,研究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回注可行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含量较高采出液可直接作为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前置段塞;采出液原样可直接作为后续保护段塞并后续水驱;采出液不同回注方式均可提高化学驱采出程度(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20%),采出液回注不仅可以节约聚合物用量,同时可以解决采出液污水处理问题。

  • 标签: 采出液 二元复合驱 回注方式 驱油效果
  • 简介:针对地震信号具有定带宽非平稳信号,波形受这个带宽内所有频率影响,提出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广义希尔伯特储层预测方法,并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将地震信号分解频率由高到低系列本征模函数,对分解后个本征模函数分量作广义希尔伯特计算。通过与已知井储层发育情况对比,从中优选出了储层响应敏感本征模函数分量进行储层预测。实际资料计算结果表明,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广义希尔伯特储层识别方法,具有较强噪音压制能力,能够精确刻画储层形态。

  • 标签: 经验模态分解 本征模函数 广义希尔伯特 非平稳信号 储层预测
  • 简介:为了查清储层发育规律,提高勘探成功率,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手段,结合测井、孔渗等资料,研究了塔中顺南地区奥陶系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储层发育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微晶灰岩、藻黏结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储层;间房组储层基质孔隙度最小值0.20%,最大值3.90%,平均值1.52%;渗透率最小值0.003mD,最大值5.84mD,平均值0.62mD,储层基质物性较差,以发育Ⅲ类储层为主;间房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均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

  • 标签: 一间房组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顺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塔河油田6区7区奥陶系次生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储层极其发育.无论溶蚀孔洞储层内部包含流体与否,纵波阻抗都表现为低阻抗特征,所以叠后反演得到纵波阻抗并不能有效识别流体.叠前同时反演能够获得除纵波信息外横波信息,纵横波信息联合更有利于对流体进行区分.将叠前同时反演应用到塔河油田6区7区,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及纵横波速度比(vp/vs)等弹性参数,经过岩石物理分析,最终选取纵波阻抗vp/vs交会可划分出含油储层含水储层,从而得到该区流体分布特征.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信息吻合度达到72.7%,反演可靠性较强.

  • 标签: 碳酸盐岩 溶蚀孔洞 流体识别 叠前同时反演 纵横波速度比
  • 简介:地震波含流体地层中传播时,由于受到流体粘滞性内摩擦等阻力影响,其波场较不含流体时要发生显著变化。为了定性地研究地震波这种波场特征及变化规律,该文将Korneev等人提出维弥散、粘滞型波动方程拓展二维形式,推导了二维弥散、粘滞型波动方程解,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归纳了含流体地震波场随粘滞性衰减系数弥散耗损系数变化而变化特征规律,储层识别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结果显示,粘滞性衰减系数主要影响地震波频率分布,随着其值增大地震波主频迅速低移;弥散耗损系数主要影响地震波振幅衰减,而几乎不改变地震波频率分布。

  • 标签: 地震波场 波动方程 数值模拟 粘滞衰减 频率分布
  • 简介: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Gabra组沉积砂体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岩性油藏勘探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5。层序格架建立基础上分析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认为Fula凹陷AbuGabra组西南厚、东北薄,这种格局形成与位于Fula凹陷中部中央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中央构造转换带影响了AbuGabra组沉积时期盆地结构、古地貌、沉积相带层序内部充填,进而影响了Fula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目标的优选。研究表明,中央转换带北段西侧扇三角洲浊积体,以及东侧三角洲、南段东侧辫状河三角洲及其前端浊积体、滨浅湖滩坝可作为油气勘探优选目标

  • 标签: 层序地层 构造转换带 勘探目标 Abu Gabra组 Muglad盆地
  • 简介:地震储层学地质地震理论指导,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实现储层建模门交叉前缘学科。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各个阶段。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等地震储层学指导理论,地震、测井地质有机结合根本方法。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三维可视化地震储层学五大关键技术。地震储层学最大优势在于把由井点建立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地震分辨率所能及范围内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而实现储层建模三维可视化。

  • 标签: 地震储层学 测井分析技术 储层地震预测 储层流体预测 储层建模 三维可视化
  •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采收率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组成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性原油黏度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油藏适应性。

  • 标签: 堵水调剖 参数优化 油藏适应性 物理模拟 渤海SZ36-1油田
  • 简介:夏9井区系向北东方向抬起消失鼻状构造背景上,既无构造圈闭,亦无砂层上倾尖灭圈闭,该鼻状构造低部位,于三叠系、侏罗系内发现了多个规模不油藏;对于同砂层,构造低部位油层,而构造高部位却均为水层,如此“低油高水”反常现象,直困扰着石油地质工作者。近年,笔者从实际资料入手,通过深入研究后认为:成岩遮挡夏9井区油藏主控因素;而构造坡度变缓带则是形成成岩遮挡必要条件。成岩遮挡强度与储层物性条件密切相关:物性条件好者,其成岩遮挡强度较低,只能形成规模较小油藏;物性甚好者,其成岩遮挡强度甚差,不能封堵住油气,则不能成藏;相反,物性条件稍差者,其成岩遮挡强度较高,则可形成规模较大油藏。可见,此类成岩圈闭油藏成藏规模与储层物性优劣呈负相关关系。夏9井区成岩圈闭油藏发现及其成因认识,隐蔽油气藏提供了个新勘探目标

  • 标签: 成岩遮挡 成岩圈闭油藏 夏9井区 准噶尔盆地
  • 简介: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东北部统5井区马家沟组马五段上部地层对象,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沉积微相储层垂向上分布控制作用。马五1—4亚段构成了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其又可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及多于26个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基准面旋回统5井区乃至靖边气田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储层控制作用是概略性;中、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着陆表海台地碳酸盐潮坪沉积微相垂向上细微变化,因而也控制着古风化壳型孔洞白云岩储层垂向上分布。该项研究成果可推广至其它地区相似的地层储层研究

  • 标签: 层序地层 高分辨率 微相 储层 靖边气田
  • 简介:石油地震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地震成藏学与开发地震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门现代地震技术与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理论相结合交叉前缘学科。文中石油地震地质学发展由来、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这交叉前缘学科今后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关键,将推动石油工业持续发展

  • 标签: 石油地震地质学 前缘学科 应用前景
  • 简介:湖底扇砂体较为有利油气储集体,深入研究其沉积特征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中非BG盆地BN区块白垩统P组例,沉积岩石学及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上,该组岩心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组合形态地震剖面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区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非BG盆地BN区块白垩统P组属于湖底扇沉积,自下而上表现为正旋回沉积序列,般发育内扇、中扇外扇等3种亚相,以及分支水道、水道侧溢天然堤与无水道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类型;P组湖底扇砂体受重力流作用控制,主要沿北东—南西向延伸,总体呈扇形展布,其中,中扇分支水道砂体顶、底常被灰黑色泥岩包围,具备较好油气富集条件;湖底扇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北部,于盆缘先形成较大规模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后以浊流形式被搬运至前三角洲或更远深水湖区,最终形成湖底扇沉积体系。P组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陡坡带断层下降盘侧湖底扇内扇水道中扇分支水道砂体中。

  • 标签: 湖底扇 测井相标志 地震相标志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白垩统
  • 简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湖相暗色泥岩查干凹陷发育主要烃源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等方面研究了查干凹陷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整体上较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属过渡型,其中巴音戈壁组有机质类型优于苏红图组,前者以Ⅱ,Ⅱ:型为主,后者以Ⅱ2Ⅲ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均达到了成熟阶段.部分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该烃源岩发育于湖相弱氧化弱还原沉积环境,有机质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高等植物为辅混源输入。

  • 标签: 烃源岩 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下白垩统 查干凹陷
  • 简介:斜坡带重新认识油田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文安斜坡带生油洼槽生油条件、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文安斜坡带具有充足油源,油气运移必然指向,但其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同时,圈闭形成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期具有良好配置关系,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物质基础。及时总结文安斜坡成藏条件、基本成藏规律以及勘探开发成效,斜坡带研究以及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

  • 标签: 斜坡带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低幅度油藏 岩性油藏 冀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