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相关法思想,编制了潮汐分析程序并中国海区典型浅水港口进行了分析及预报.结果表明,相关法可以提高浅水港口潮汐预报质量.

  • 标签: 潮汐预报 相关法 浅水港口
  • 简介:针对目前航道测量水深检测中主要依赖人工判读比对主观随意性问题,探讨空间插值法在水深检测中应用可行性.选取地形条件各异测点样本数据,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格插值法、样条函数插值法、自然邻点插值法其插值分析.通过实验比较发现,需针对具体地形特征选择最优空间插值法,河床地形起伏大、水深测点密度较低区域,空间插值误差比对超限比例会超出规范允许限值,故较难进行实际应用;反之,空间插值法具备应用可行性.

  • 标签: 空间插值 水深检测 反距离加权 克里格插值 样条函数 自然邻点
  • 简介: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沿海省市海洋产业集聚化特征日益凸显,其海洋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首先利用区位熵法测度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比较发现,11个沿海省市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在10年间呈现不同变化特点,由此呈现出区域分布不均衡特征.其次,探究海洋产业集聚水平高低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沿海省市海洋产业集聚化发展对策.

  • 标签: 海洋产业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区位熵
  • 简介:海图生产进入数字技术时代以后,海图生产概念、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陈旧制图技术和方法已不适应海图生产要求.依据这些形式与内容变化探讨海图生产技术变化实质,通过建立海图生产新思路,调整制图过程和工艺,缩短生产周期,不断提高海图质量水平.

  • 标签: 海图制图 数字海图 纸质海图 生产流程 数字技术
  • 简介:随着各国海岸附近海港工程逐渐增多,部分国家存在将领海基线向海-侧调整倾向,进而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海域划定产生重要影响.选取24处典型海港工程样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4处样点中,5处会造成各划界海域面积显著扩大.多数情况下,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面积依次扩大.模拟实验表明,划界海域面积变化量与海港工程形态、位置及其周边关系等多个因素有关.

  • 标签: 海洋划界 海港工程 领海基线 正常基线 直线基线 影响因素
  • 简介:以1977-2012年中国海赤潮发生频率及2001-2012年赤潮发生频率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赤潮事件发生频率和月发生频率时间序列。赤潮发生频率与时间分段回归拟合效果较好,月频率季节性最大值在5月(约18.22),随机波动大小随时间序列逐步增加,波动峰值主要出现在5-7月。利用Holt指数平滑法和Holt-Winter指数平滑法分别对赤潮事件发生频率和月发生频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3-2020年赤潮发生频率呈年平均增加1次缓慢趋势上升,2013-2016年5-7月份为赤潮高发期,峰值出现在5月,基本稳定在25次左右。

  • 标签: 中国海 赤潮 频次 时间序列
  • 简介:将求解二次椭圆偏微分方程问题多格网算法应用到卫星影像恢复中。其基本思想是在将由总变分求极小生成偏微分方程离散成为差分方程过程中,采用不同大小格网。在取得较好恢复结果同时,提高了传统图像恢复算法运算效率,降低了恢复运算所需要时间

  • 标签: 图像处理 总变分(TV) 多格网 点扩散函数(PSF) 影像恢复
  • 简介:为研究温度岩扇贝(Crassadomagigantea)幼贝生长影响,进一步了解其随温度变化生长规律,在室内循环水控温养殖条件下,设置10℃、12.5℃、15℃、17.5℃四个温度梯度,在两个月培养周期中不同试验温度岩扇贝幼贝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随试验温度升高,其生长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温度其生长速率影响显著(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15℃,该条件下幼贝壳高平均日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壳长与湿重平均日生长量与17.5℃实验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前面两组。试验范围内,温度变化幼贝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

  • 标签: 岩扇贝幼贝 温度 生长速率 存活率
  • 简介:全球变暖作为一个重要环境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引起学者广泛关注。它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圈已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主要从浮游动物角度出发综述了全球变暖其生理活动、生态分布及生物气候学影响。运用不同温度条件下浮游动物生理学上变化来说明全球变暖浮游动物生理影响;通过分析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地理分布等指标来阐述其全球变暖生态响应;通过讨论浮游动物最高丰度时间和繁殖时间这2个重要物候学指标来说明其全球变暖响应。最后,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即调查更广泛生物功能群、关注处于热带海洋中浮游动物以及在浮游动物个体水平上开展研究工作。

  • 标签: 全球变暖 浮游动物 生理活性 丰度 生物多样性 生物气候学
  • 简介:目前,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人们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CO2,使空气中CO2量极具增加。据研究:CO2是温室气体主要组成部分,地造成温室效应主要元凶。海洋是碳一个巨大储存库,海水能够溶解大量CO2,海洋中大量植物和浮游藻类吸收CO2产生O2,是CO2非常大聚集地(汇)。与此同时CO2在海洋中汇聚使海水酸度增大渔业资源造成影响,本文主要对CO2源汇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源汇 温室气体 生态系统 渔业资源
  • 简介:随着渤海地区通航密度不断加大,为整个渤海区域评估出潜在溢油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大时空尺度上溢油影响却鲜有相关研究。本文研究出了渤海中7条主要航道潜在溢油影响效应和环渤海5处环境敏感区受相应溢油风险。通过渤海区域水动力模型与粒子追踪模型耦合模拟溢油输运过程。假想油粒子沿所选取7条主要航道均匀释放,模拟期分为短期(20天)、长期(180天)。得出粒子分布结果后建立环境影响矩阵,反映航道与环境敏感区内在关系。由建立环境影响矩阵可知:短期时Z4、Z5有高受航道溢油风险,航道1、航道2和航道7则有强环境影响效应;长期时Z1、Z3、Z4、Z5有中等风险,航道3则有强环境影响效应。环境影响矩阵建立将对渤海区整体环境规划、大时空尺度溢油防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渤海 环境影响矩阵 海洋溢油管理 概率统计
  • 简介:应用ROMS数值模式配置基本实验模拟了2004年2006年中国东部海域海平面的季节变化。模拟结果与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海平面年较差从中国沿岸黑潮路径逐渐变小。将数值模式风应力项去掉,配置对比实验。与基本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对比实验海平面仍然具有季节变化,但是闽浙沿岸和苏北沿岸海平面春夏季异常偏低、秋冬季异常偏高现象消失,中国沿岸向太平洋海平面变化减弱。春季和秋季,渤、黄海和黑潮附近海平面异于东海现象减弱。对比实验海平面的年较差数值明显减小,从近岸向黑潮海平面年较差渐变过程消失。整个渤黄海海平面年较差近似。对比实验海平面年较差占基本实验海平面年较差比率从近岸向黑潮路径逐渐增大。

  • 标签: 海平面 季节变化 数值模拟 海上风
  • 简介:在湛江附近海域建立了三维动边界水动力模型,通过验证,结果与观测数据符合良好,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计算了湛江东海岛填海大堤现状以及1958年大堤修建之前湛江海域水动力场,通过两种情况下流场、潮位、纳潮量以及水交换率比较,分析了东海岛大堤存在对湛江湾水动力环境影响

  • 标签: 湛江湾 东海岛大堤 数值模型 水动力环境
  • 简介:海洋渔业预报使用遥感数据一般只能获得海洋表面的环境信息,而Argo数据可以为渔业预报提供较深处温盐数据,为了在渔业预报中按其时间周期进行使用,需要计算它周期以提高预报质量。通过功率谱估计计算出2001-2008年数据存在较长周期为62.7天和117.5天,较短周期为4.9天和9.8天,同时还有一个约为7天不明显周期,观测剖面数据总量在年际与年内都存在较大变化。

  • 标签: ARGO 周期 功率谱估计 傅里叶变换
  • 简介:为解决传统舰载雷达和岸基雷达很难检测出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时间-Doppler分析法来检测小目标。该算法用离散短时傅里叶变换对实测海杂波数据分析得到不同距离门时间-Doppler速度图,通过分析和比较距离门含有小目标的Doppler展宽和Doppler速度大小与其他距离门不含有小目标的Doppler展宽和速度大小不同,即可检测出小目标。实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

  • 标签: 海杂波 小目标检测 离散短时傅里叶变换 Doppler速度展宽 Doppler速度
  • 简介:航天测控站分布在全球不同板块,其站址坐标随地壳形变而发生变化.分析了中国大陆区域地壳形变运动速率,讨论了地壳形变航天测控站站址坐标的影响,提出了改正措施.

  • 标签: 地壳形变 航天测控站 形变影响
  • 简介:XCTD作为深海探测一种最为重要仪器,是深海水文数据获取重要手段,但传统金属漆包线信道存在一些难以解决技术问题,成为XCTD发展主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单模光纤作为XCTD传输信道。本文首先使用漆包线作为传输信道所面临难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分析了单模光纤技术优势;最后,针对XCTD工作环境中海水温度变化对光纤传输信道带来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单模光纤信道在海水介质及0-20°海温变化下,以10MB/S传输速率传输数据时误码率为0,且损耗变化几乎可以忽略,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速率和传输稳定性,实验结果说明采用单模光纤作为XCTD传输信道具有一定可行性。

  • 标签: XCTD剖面仪 单模光纤 海洋温度效应 传输性能
  • 简介:海浪通常以风浪和涌浪混合形式存在,如何进行分离风浪和涌浪一直是海浪理论研究和海洋工程应用中重要问题。本文利用模型试验和实测资料,目前提出一种二维谱风涌浪分离方法(2D法)和三种一维谱风涌浪分离方法(PM法、WH法、JP法)进行了检验,分析发现:2D法给出结果整体而言最为可靠,与2D法相比,PM法明显高估了风浪成分,WH法低风速时高估了风浪,高风速时跟2D法比较接近,而JP法在整体上高估了风浪成分。通过调整分割频率比例系数,改进了PM法,改进后PM法给出分离结果与2D法最为一致。

  • 标签: 风浪 涌浪 分离 海浪频谱
  • 简介:在理想情况下,海洋重力仪测量数据经厄特弗斯校正和交叉耦合改正后应不受载体运动状态影响,即与仪器运动状态没有任何相关性。但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当海况较差时,载体运动状态S型海洋重力仪测量数据有着较为明显影响。通过实测重力数据和仪器运动状态相关分析,指出仪器原来交叉耦合改正不足,并且利用线性回归进一步对重力数据进行了改正。

  • 标签: 海洋重力测量 S型海洋重力仪 交叉耦合改正 相关分析 线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