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冬季、地面低能见度直接威胁着航空器的起降安全、冷气垫的存在与破坏、制约着晴空地面能见度,为此、对冷气垫作一初浅的分析,提出简单判断冷气垫存在与破坏的方法,进而定量地预报晴空地面能见度。

  • 标签: 地面能见度 地面雾 简单判断 一初 位温 地面温度
  • 简介:主要介绍了浙江省气象局2003年业务建设招标项目浙江省流域雨量业务系统的建设情况、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现的主要功能.该系统采用了成熟的COM组件和GIS技术,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等值线跟踪法和扫描线算法分别实现全省范围雨量网格化分析、等值线分析和流域雨量计算,系统实现4级53个流域雨量的计算.

  • 标签: 流域 面雨量 KRIGING COM组件 GIS技术
  • 简介:大气环流模式中引入陆过程的综合性分析表明:大气对下垫特征是敏感的。

  • 标签: 大气环流模式 陆面过程
  • 简介: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和卫星云图估计降水的原理.从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中抽取12个降水云图特征量,构造了网络结构为12-98-7的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1993年的小时地面雨量资料和GMS数字云图资料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用1992和1994年资料对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测试.在日面降水估计试验中,地面雨量计值和卫星估计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7,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2%.

  • 标签: 卫星云图 降水估计 人工神经网络 地面降水
  • 简介:介绍了流域细网格化的划分、在不固定测站条件下通过距离权重插补网格结点的雨量和流域雨量计算的方法,以及利用API函数(GetPixel)统计流域内网格结点的技术.

  • 标签: 流域 面雨量 细网格
  • 简介:2006年,陕西有23个自动站安装了草温度传感器,由于缺乏历史资料,“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的地面审核规则库中关于草温的第106~114条规则均为空,草温资料无法实现机审。本文利用2006年陕西23个台站的草温观测资料,为地面审核规则库建立了草温审核的相应规则,同时分析了草温与地温差值规律,为自动站提供草温数据质量控制的依据。

  • 标签: 数据质量控制 温度传感器 自动站 历史资料 业务软件 气象测报
  • 简介:1引言在目前我国的气象站网条件下,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范围区域内往往无气象测站,对此类小范围区域强降水的定时定量的预报水平明显偏低,极易出现漏测、漏报。如9914台风,我市东圳库区的西北部山区出现24小时雨量极值高达637mm(水文资料),而莆田市三个气象站的24小时雨量均小于250mm,雨量差异悬殊。所以有必要开展小范围区域雨量预报,尤其是开展重要大型水库的雨量预报研究,

  • 标签: 面雨量预报 莆田市 库区 气象站 预报水平 定时定量
  • 简介:首先讨论了雨量的概念、雨量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及雨量的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内蒙古四个主要流域进行了流域划分和代表站点选取,并利用T106资料建立了四个流域的雨量统计预报方法,且进行了业务化系统的建设.

  • 标签: 内蒙古 流域 面雨量预报 等雨量浅法 插值法 面积加权平均法
  • 简介:一、引言国内大多从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的多少和时空分布来研究太阳资料的分布状况。太阳总辐射(简称光能)是地面最主要的能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过程所依赖的基本能量。据研究,农业生物层90—95%的干物质是叶绿体拦截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在工、农业和民用中,人们建造太阳灶、热水器系统、干燥装置、采暖制冷空

  • 标签: 太阳能资源 甘肃省太阳能 资源区划
  • 简介:利用1993~2009年长江上游气象站和三峡梯调自动雨量站逐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上游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干湿季节转换指标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850~1150mm,由东南向西北减小;三峡区间降水年际变化最大,四川盆地其次,乌江和长上干降水的年际变化相对稳定;三峡区间东段与川西北相比,雨季开始时间早56d,结束时间晚17d,雨季持续时间相差72d;夏季风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缓慢,冬季风由北向南推进迅速;统计各水文分区强降水发生相互关联度,其结果有助于对数值预报降水落区预报进行订正。

  • 标签: 长江上游 干湿季节转换 雨季临界值 降水分区关联度
  • 简介:作者建立了描述在来流水平风场和由于地表热扩散产生的垂向风场联合作用下的风沙发展过程的基本方程。通过定量分析表明,地表温度引起的热扩散对风沙发展过程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给出地表热扩散对风沙中输沙率以及风沙达到充分发展的时间等的影响规律。

  • 标签: 热扩散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多场耦合
  • 简介:1太阳能开发利用概况及前景太阳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太阳每秒向太空发射的能量约3.8×10^20MW,其中约有二十二亿分之一投射向地球。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反射、吸收之后,还有约47%投射到地球表面,其中到达地球陆地表面的大约为1.7×10m^10MW。

  • 标签: 开发利用 太阳能 地球表面 借鉴 国外 反应过程
  • 简介:径流在陆模式水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与土壤水的动态变化有关,而且会影响感热、潜热等其他通量的计算结果.作者针对陆过程模式AVIM(AtmosphereVegetationInteractionModel)对产流描述的不足,改进模式中对径流的参数化方法.并将改进后的模式用于内蒙古的锡林河流域,以检验模式对径流的模拟能力.1991~1994年的径流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式对径流的模拟有较好的改善.

  • 标签: 陆面过程模式 参数化 径流 土壤 潜热 感热
  • 简介:基于淮河流域的地形、岩石地质类型等空间分布特征,对陆—水文耦合模式CLHMS1.0(CoupledLandSurface?HydrologicalModelversion1.0)的河道曼宁糙率系数、水力传导度两个关键参数进行了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CLHMS1.0的多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河道曼宁糙率系数、水力传导度对CLHMS1.0模拟淮河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上游王家坝子流域曼宁糙率系数的减小,可以显著提高模式对王家坝水文控制站上游模拟的水流流速,减小了模式对王家坝洪峰来临时间模拟偏迟的误差;依据淮河不同子流域的岩石地质类型选定更为合理的水力传导度参数后,模式对淮河流域河道流量等水文过程的模拟更为准确。利用参数率定后的CLHMS1.0对淮河流域1980~1987年逐日水文过程进行了模拟,与观测实况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了新的河道曼宁糙率系数和水力传导度参数后,模式对淮河流域逐日水文过程的模拟能力显著提高,且可以更合理地模拟出地表产流和地下水补给对流域河道流量的相对贡献。

  • 标签: 陆面-水文耦合模式 水力传导度 曼宁糙率系数 参数率定
  • 简介:趋势分析(TSA)在地质学研究中,用于处理野外观测结果和室内分析化验结果,用平面图或立体图表达地质特征等值线在空间的变化。这与气象学上分析要素的空间变化很相似。本文引用TSA来计算“82.8”丹东连续大暴雨过程中,局地因子对暴雨分布的影响。

  • 标签: TSA 趋势面分析 大暴雨过程 地质学研究 中小尺度系统 地质特征
  • 简介:文章利用内蒙古托克托县气象站近30a的常规气象资料和同期的太阳辐射资源计算数据,依据太阳资源评估标准就该地区的太阳资源丰富程度、稳定度及开发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得到了该地区太阳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太阳资源很丰富、稳定性好、利用价值高、资源品质优良,属于太阳资源利用性较好的地区.

  • 标签: 托克托县 太阳能 评估
  • 简介:利用2013年6月-2014年11月青海15个台站草温度观测资料.建立了各站草温度审核规则库,在进行质量控制时,还应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差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定时草温度和地面温度温度的差值中,大部分台站为草温度小于地面温度,最大差值出现在14—15时,夜间差值较小,且基本表现为草温度小于地面温度;晴天平均差值最大。阴天最小:春、夏季日最高地面温度大于日最高草温度,秋、冬季日最高草温度大于日最高地面温度;秋、冬季日最低地面温度大于日最低草温度;月平均差值较大的站点分别在青南和柴达木盆地,最大差值出现在达日,为-10.8℃;在阴天、多云天和晴天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地面温度和草温度差值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标签: 规则库 差值 质量控制 草面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