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VidieraNsDNucleicSampleDetectionPlatform平台用于全自动测定核酸,是一个用毛细管电泳分离DNA分子结合软件一个高效高适应平台,它可使用96孔板,使研究人员灵活快速改变辅助材料,像分离胶手毛细管阵列,降低建立时间,它还可以用于血液学,肿瘤学,心血管健康遗传疾病分析。

  • 标签: 核酸检测 毛细管电泳分离 DNA分子 辅助材料 研究人员 建立时间
  •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尿酸检测之间关联。方法:利用先进生化分析仪将50例原发性高血压,60例冠心病原发性高高血压并存病患110例健康组血清中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尿酸项目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除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之外,冠心病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标准。结论: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尿酸症原发性高血压与心脏病有着极其密切关系,共同令心脑血管疾病恶化。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病发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在医疗器械方面清洗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资料给予分析。结果:供应室在医疗器械清洗方面存在折一定问题隐患,分别采取良好清洁措施严格质量检测,促进合格率提高。结论:消毒供应室医院重要基础部门,清洗消毒质量会对医院感染情况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清洗力度质量检查,减少院内感染。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医疗器械 清洗和质量检测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重视由于微生物毒素所导致食品污染问题.在当前涉及所有食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是微生物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鉴于此,使用科学方法准确、快速地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对于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检测食品微生物相关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主要包括传统PCR检测技术、电阻电导测定法、快速测试片法、重量分析稀释计理化检测法等.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
  • 简介:ProteomeScan是一个高解析图像扫描仪,可以在数秒内生成高质量2-D凝胶图像。ProteomeScan扫描仪具有图案提示软件允许使用者选择他们想要类型连择扫描解析度、压缩扫描速度。使用者可以转换透射模式或反射模式,还可以对不同颜色样品进行扫描,可以非常容易扫描不同染色凝胶.

  • 标签: 检测仪 图像扫描仪 斑点 超级 凝胶图像 反射模式
  • 简介:降钙素原是降钙素体物质,作为炎标志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作为多种疾病诊断预后指标,现就降钙素原与某些疾病临床检测运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 诊断 预后
  • 简介:生物芯片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一种微量分析技术,因具有准确、快速、信息量大等特点发展迅速。简要介绍了生物芯片基本原理、种类及其X-作原理与应用前景,并深入探讨了生物芯片在食品检测应用,包括对转基因食品、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成分、食品原料等检测;对现今生物芯片应用中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展望。

  • 标签: 生物芯片 食品检测 应用 展望
  • 简介: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生物大分子,与一切揭开生命奥秘重大研究课题都有密切关系。蛋白质分离与检测是蛋白质研究主要技术之一。我们就蛋白质检测常规方法、电化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电泳法质谱法等进行了简要综述。

  • 标签: 蛋白质 检测 方法学
  • 简介:能够让人感染疾病病原菌种类很多,致病以及对抗性菌类药物也会随之变化,这给感染疾病预防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对微生物检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生物检测概念以及对疾病防止重要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临床医学带来一定帮助。

  • 标签: 微生物检测 疾病防治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Ca2+Na+诱导细胞凋亡最佳浓度及时间,并用甲基绿一派诺宁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形态变化。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梯度及时间梯度Ca2+Na+胁迫处理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得诱导最佳浓度及时间;用甲基绿一派诺宁染色法检测诱导凋亡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大蒜根尖细胞鸡血红细胞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诱导处理最佳Ca2+Na+浓度0.4mol/L,最适时间约为8h,且CaCl2诱导效果较NaCl好;经甲基绿一派诺宁染色,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大蒜根尖细胞、鸡血红细胞凋亡细胞细胞核均呈蓝紫色,细胞质呈红色。结论:找出了诱导细胞凋亡最适Ca2+Na+浓度时间,并检测到细胞凋亡。

  • 标签: 细胞凋亡 离子胁迫诱导 甲基绿-派诺宁 洋葱鳞茎内表皮 大蒜根尖 鸡血红细胞
  • 简介:人类在血型检测中遇到百年难题,终于破解。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人ABO血型纳米磁珠检测技术与试剂开发”,在理论、技术与工艺三方面获得突破,解决了红细胞不能长期保存国际难题,并将结束我国血型检测长期以来只能测定一半血型局面。

  • 标签: ABO血型 检测技术 破解 基金项目 企业创新 长期保存
  • 简介: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高度自动化特点。在对传染病病原体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耐药性相关遗传多态分析、基因分型、生物种系遗传进化分析、宿主与病原体相互关系分析、病原体检等。但在病原体检方面,与检测细菌相比,基因芯片技术对病毒高通量检测难度较大。简要介绍了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性病原体检研究进展、所采用探针类型及设计原则、基因芯片杂交结果影响因素等。

  • 标签: 基因芯片 病毒 检测 鉴定
  • 简介:目的:对目前最常用检测微小RNA(miRNA)茎环实时定量PCR法PAP实时定量PCR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用茎环实时定量PCR法PAP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U623种miRNA表达,利用定量PCR分析软件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将2种方法在引物设计难度、特异性与灵敏度,以及检测通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茎环法特异性灵敏度比PAP法高,但引物设计难度大,检测通量低;PAP法引物设计难度较低,检测通量较高,但特异性灵敏度较差。结论:茎环法实时定量PCR适于有针对性地检测小规模miRNA,PAP法则适于大规模miRNA筛选实验。

  • 标签: 微小RNA 茎环实时定量PCR PAP实时定量PCR 检测
  • 简介: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大鼠脊髓损伤与修复蛋白39(SCIRR39)C端抗原表位,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从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脊髓cDNA中扩增1386bpScirr39基因编码框,亚克隆该基因编码蛋白C端359~461位氨基酸残基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切胶纯化目的蛋白;利用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重组SCIRR39蛋白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与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37.9×103;获得抗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兔抗血清,其效价达到1:104;Western印迹显示多克隆抗体能特异识别重组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结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了重组SCIRR39抗原表位蛋白,制备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将用于检测SCIRR39在脊髓损伤过程中表达变化。

  • 标签: 重组SCIRR39抗原表位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脊髓损伤修复
  • 简介:血行播散是乳腺癌转移重要途径,检测腋窝淋巴结已经不能完全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转移。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是肿瘤远处转移前提,对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将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监测治疗效果。简要综述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标签: 乳腺癌 微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建立了商业化种植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筛选检测鉴定PCR方法.该方法根据马铃薯自身patatin基因作为内源特异参照基因扩增216bp片段,检查模板DNA提取质量,避免了假阴性结果;同时扩增FMV35S启动子基因225bp片段PVY-cp基因161bp片段.PCR反应循环参数是94℃2min;94℃40s,55℃60s,72℃60s,35次循环;之后72℃延伸5min.本实验中F-primer(PVY01-5′)/R-primer(PVY01-3′)引物是针对商业化种植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PVY-cp抗病毒基因而设计,具有很强特异性,可以达到对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鉴定目的.

  • 标签: NewLeaf-Y^TM 转基因马铃薯 PCR检测鉴定方法
  • 简介:目的:建立李痘病毒(PPV)特异、灵敏、快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于核果类种苗健康评测及李痘病毒疫情监测。方法:根据PPV-D株系PPV-M株系外被蛋白(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TaqMan探针,扩增全长CP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PP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评估。结果:此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PPV检测呈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与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限可达1.6×10^2拷贝/μ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918。结论:建立了李痘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望应用于检验检疫部门对李痘病毒快速检测

  • 标签: 李痘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 简介:目前有关造血基因重组细胞因子不断出现,EPO、TPO、G-CSF、SCF及多种白介素等等。如何评价这些细胞因子生物活性,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基中对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影响是一个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就常用几种体外培养体系及方法作一探讨,以提供检测基因重组细胞因子活性有效方法。①培养体系选择,大致分为二大类:琼脂培养法主要用于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培养甲基纤维素法,用于CFU-E、BFU-E、

  • 标签: 生物活性 重组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方法 放射医学研究所 基因重组 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