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就寄主植物营养对烟粉虱影响,以及烟粉虱在遭受寄主植物营养胁迫和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刺激时生理适应机制进行了综述。寄主植物体内氮营养物质对烟粉虱有显著影响,烟粉虱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适应寄主植物体内氮营养物质变化。当植物体内氮营养不足时,烟粉虱通过利用体内共生菌、改变代谢方式、诱导寄主植物改变同化产物形成方向等方式来确保生长发育所必须氮营养物质。烟粉虱还通过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来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改变。另外,我们还对烟粉虱具有较强暴发潜能生理机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烟粉虱 氮素营养 次生代谢物质 适应机制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会引起基因漂流,从而可导致不可预知环境风险,运用模型预测可评估其花粉扩散状况、定量确定可靠安全扩散距离。为了应用高斯烟羽模型应用于模拟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浓度,提出了种如何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划分成许多等面积小面元方法。【方法】通过数学推导,首次提出了各等面积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结果】根据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公主岭玉米花粉扩散和基因漂流试验观测资料,将该公式应用到高斯烟羽扩散模型中,模拟了玉米花粉扩散到源区外不同距离处浓度,对比花粉扩散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具有较好,表明应用该公式模拟花粉扩散能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结论与意义】分析证明这种推导划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各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是可靠,该方法可为应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花粉源区内不同位置点单个源强对源区外某距离处花粉浓度贡献提供便利。

  • 标签: 花粉扩散 源区划分方法 高斯烟羽模型
  • 简介:【背景】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效应可能是其具有极强入侵重要原因。目前,针对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研究主要集中于偏小极性萜烯类化合物,而对大极性化学物质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分析法对紫茎泽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大极性亚组分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物质跟踪分离,并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其化学结构,最后就分离获得单体成分与已报道化感活性物质羟基泽兰酮(2)和泽兰二酮(3)以及信号分子JA-Ile在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生长方面进行潜在化感活性对比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个具有潜在强化感活性大极性化合物2.香豆酸葡萄糖苷(1),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虽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在0.1mmol·L^-1浓度条件下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却有着比羟基泽兰酮和泽兰二酮更为显著抑制活性,且其抑制作用浓度活性关系与信号分子JA-Ile类似。【结论与意义】紫茎泽兰中潜在大极性非萜烯类化感活性物质对于紫茎泽兰综合化感效应可能同样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作用,化合物1等潜在大极性化感活性物质逐步揭示对于系统解析紫茎泽兰化感效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紫茎泽兰 2-香豆酸葡萄糖苷 化感 拟南芥 种子萌发 根生长
  • 简介:【背景】多样比较是评价转基因作物对生物群落影响标准参数之。以往用于描述多样指数很多,但这些指数各有优缺点,生物学解释不全面。运用现代生物多样表示方法,能够描述更复杂情况下多样性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Rényi多样指数曲线在生物安全研究中应用。【方法】Rényi多样指数曲线与以往常用维多样指数不同,当其等级参数为某些特定值时代表了几个著名多样指数,该方法可较为确切地评价复杂生物群落多样。本文在介绍其计算公式后,通过比较河北省2种转Bt基因棉田(孟山都33B和中棉30,均未施农药)以及常规管理(施用农药)和综合治理(IPM,施用农药和释放赤眼蜂相结合)条件下非转基因棉田蜘蛛群落,证明了该方法适用。【结果】Rényi多样指数曲线分析表明了所有可能互作类型:1个明确多样排序以及2类棉田蜘蛛群落间不同潜在关系。Rényi指数分析表明,在供试棉田中,中棉30棉田蜘蛛多样指数最高,其他3种棉田蜘蛛多样高低则难以概而论。蜘蛛稀有种多样以孟山都33B棉田最高,IPM和常规棉田次之;蜘蛛常见种多样以IPM棉田最高,常规棉田和孟山都33B棉田次之。【结论与意义】Rényi多样指数可用于生物群落多样综合评价,并可用于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生物多样影响。该方法弥补了仅用单数量参数评价多样传统方法缺陷,将不同参数整合成个具有内在关联概念框架。

  • 标签: BT棉 可扩展多样性指数 农药效应 生物安全评价 生物多样性比较 Rényi多样性指数
  • 简介:[目的]矿物油乳剂因其安全好、杀虫谱广、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果蔬、农作物、园林害虫防治,但有关其对害虫天敌烟蚜茧蜂安全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研究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安全,为更好地协调蚜虫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150、250、350、450倍液)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各发育阶段影响。[结果]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成虫影响较小,无明显胃毒作用,但有触杀作用,以最高浓度150倍液(4986.960mg·L^-1)处理24h后存活率依然高达92%;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寄生蚜有较高致死率,LC50为859.541mg·L^-1,该浓度远远低于此次供试最低浓度450倍液(1662.320mg·L^-1),说明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卵和幼虫安全较差;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蛹期羽化率影响较显著,处理组僵蚜与对照组僵蚜相比,羽化高峰期均滞后1d,且羽化率随着处理浓度增大而下降(450倍液时羽化率为81.25%,150倍液时仅为47.75%)。[结论]当蚜虫发生严重时,可考虑在烟蚜茧蜂成虫期协调使用矿物油乳剂进行联合控制,但矿物油乳剂使用浓度和施用时间还有待进步确定。

  • 标签: 矿物油乳剂 烟蚜茧蜂 触杀 胃毒
  • 简介:本文通过随机摆放寄主植物(呈圆形)和采用Y形嗅觉仪实验方法,研究了螺旋粉虱成虫对多种不同寄主植物差异,寻找诱集植物,为螺旋粉虱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0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螺旋粉虱成虫趋向于在番木瓜和番石榴上停落、取食和产卵;在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Y形嗅觉仪实验中,螺旋粉虱雌成虫对番木瓜、番石榴趋向性最强。

  • 标签: 螺旋粉虱 寄主植物 趋性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和梨等蔷薇科果实世界重要蛀果害虫之,目前已侵入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等7省市,正在向苹果主产区扩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欧美国家田间应用证明,CypoGV是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最佳生防制剂。研究开发本土CypoGV商业化制剂,对保证我国苹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方法]用室内和田间生测方法,在半人工饲料中添加被紫外线处理过氧化铁和CypoGV-ZY混合悬液,其中氧化铁添加浓度分别为3、5、7、10、12mg·mL~(-1),并完成其对苹果蠹蛾初孵幼虫生物测定。[结果]在病毒悬液中添加7mg·mL~(-1)氧化铁能显著提高CypoGV在田间活性和持久,与未添加氧化铁处理相比较,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3.88%和96.64%。[结论与意义]添加低剂量氧化铁,显著增强了CypoGV对田间强日光、强紫外线适应,提高了该病毒在田间活性和持久,说明氧化铁可作为商业化CypoGV制剂助剂,提高田间CypoGV对苹果蠹蛾防治效果。本研究为我国CypoGV制剂生产过程中添加助剂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氧化铁 UV 生物测定 存活率 增效剂
  • 简介:互花米草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本土植物,其高生产力、高繁殖率、高抗性和致密发达地下部分等生物学特性使它能在沿海地区抗风防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修复湿地和固定二氧化碳等方面发挥很好正生态效应;然而,正是这与生俱来生物学优势使该物种在引种地区侵占光滩,很快形成茂盛单种优势群落,体现出很强入侵,从而也具有相当大负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互花米草正负生态效应,分别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抗风防浪功效与改变景观负作用,促淤造陆功效与改变河口水文格局负作用,固碳效应与释放温室气体负作用,为些物种提供营养与栖息地同时对其他物种栖息环境破坏。研究证实,互花米草本土化倾向已比较突出,如在超过100年引种历史美国西部维拉帕湾、引种历史近40年旧金山湾,以及引种历史近30年我国大丰滩涂等。对于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应结合各地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如在些生态脆弱(开发过度、缺乏大型植被、蚀退现象严重)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任务艰巨,根除互花米草须谨慎;在充分利用互花米草抗风防浪和促淤造陆后,可以适时围垦,以达到某些区域大面积减除目标;此外,综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是较为科学举措,既充分利用互花米草生物质(加工生产新食品、保健品、生物气等),又有效控制其种子飘落和扩繁,是项生态工程,也是种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利国利民之举。

  • 标签: 互花米草 入侵植物 两面性 正负生态效应 生态控制
  • 简介:硫丹在茶叶中消解动态符合级动力学方程,在茶叶中残留量随着施用剂量增加而增加。硫丹在乌龙茶中消解速率显著低于绿茶,同环境下,35%硫丹乳油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在乌龙茶和绿茶中半衰期分别为2.15-2.84d和1.65-1.98d,药后7d残留量分别为4.21mg/kg-12.04mg/kg和2.81mg/kg~8.98mg/kg。同时,由于气候差异,同浓度处理残留量和半衰期不同地区间差异也较大。不同茶区,无论乌龙茶或绿茶品种,药后7d,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残留量均在10.0mg/kg以下,而500倍个别超过10.0mg/kg,但在20.0mg/kg以下,所以,按欧盟最高限量30.0mg/kg标准计,目前茶园施用该药安全间隔期为7d是合理。本分析方法采用微型层析柱法净化,具有操作时间短,试剂用量省、净化效果好优点,最低检出量为0.0006n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64g/g,该技术指标完全满足残留分析要求。

  • 标签: 硫丹 茶叶 残留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烟粉虱是茄果类蔬菜上重要害虫,已对常用化学农药产生了较强抗药性。目前,利用非嗜好植物对烟粉虱驱避作用和嗜好植物诱集作用控制烟粉虱则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方法]选择芹菜、韭菜、茼蒿、香菜、葱、蒜等6种烟粉虱弱选择寄主蔬菜,测定烟粉虱对供试蔬菜嗅觉和视觉反应。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非嗜性相对更强3种蔬菜进行田间烟粉虱驱虫测定。[结果]在室内寄主选择测定中,烟粉虱对供试6种蔬菜选择均较小,其中对芹菜选择率最低,韭菜次之,其余4种蔬菜选择率为茼蒿〉香菜〉葱〉蒜;采用嗅觉选择测定方法测定烟粉虱对供试蔬菜相对选择,发现烟粉虱对芹菜选择率最低(13.0%),韭菜次之(25.5%),其余各蔬菜选择率大小为茼蒿(47.8%)〉香菜(40.2%)〉葱(38.5%)〉蒜(37.0%);烟粉虱对6种供试蔬菜颜色选择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烟粉虱对芹菜和韭菜选择率相对较低。在室内筛选基础上,选择芹菜、韭菜、葱等3种蔬菜在辣椒田里进行间作驱虫实验,发现芹菜对田间辣椒上烟粉虱驱避效果最好,驱避率达90.6%,韭菜次之(86.5%),葱驱避效果般。[结论]芹菜和韭菜对烟粉虱驱避效果较好,该结论为烟粉虱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烟粉虱 弱选择性蔬菜 驱避作用
  • 简介:[背景]气象因子是制约害虫种群动态重要因素,也是昆虫觅食活动影响因子。【方法】通过系统田间调查分析了红火蚁在华南地区觅食活动年变动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结果]红火蚁在12和1月份时觅食活动最弱,3—6月出现个觅食高峰,在下半年9—11月出现另个高峰,7、8月份受高温影响觅食活动有定程度回落现象。红火蚁工蚁觅食活动年变化规律又因不同生境类型呈现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觅食工蚁数与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最低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而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相关,且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月最低气温综合影响红火蚁觅食活动变化。其中,月平均气温可以作为个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红火蚁觅食活动参数。对荔枝园内全年红火蚁觅食活动进行分级,对方程进行求导得到红火蚁在荔枝园中觅食活动5个活动级别所对应月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月平均最低气温实际临界值。[结论与意义]气象因子与红火蚁觅食活动存在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红火蚁监测与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红火蚁 觅食活动 等级 气象因子
  • 简介:【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不断变化,其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病虫草害发生影响较大。【方法】于2009~2013年在河南安阳田间小区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种群丰度,结合5年间本地气象因素,分段分析了影响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结果】不同害虫发生危害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不同,且不同害虫种群丰度与气象因子及其影响时期有不同相关。影响棉蚜关键性气象因子是1~8月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关较低;影响棉叶蝉关键气象因子是1~4月降雨量,其次是1~8月相对湿度,而平均气温与其相关很低;5~8月降雨量对烟粉虱有抑制作用,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无显著影响;影响棉蓟马关键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其次是5~8月相对湿度,降雨量与棉蓟马丰度相关较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盲蝽种群丰度相关很低,其发生危害可能是多种气象因子协同作用结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预测预报和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棉田 非靶标害虫 发生丰度 气象因子 关联性分析
  • 简介:【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是我国禁止进境检疫害虫,旦入侵我国,将会给葡萄产业和林果业造成严重损失。开展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我国风险分析可为该虫检疫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葡萄花翅小卷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参照通用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从该虫在国内外发生情况、潜在经济危害、受害作物经济重要、传播扩散可能及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葡萄花翅小卷蛾是种对我国有很大潜在威胁有害生物,其风险值为2.14,属高度危险有害生物。【结论】建议新疆等口岸比较多省、自治区口岸检疫部门加强对该害虫检疫力度,杜绝其传入我国。

  • 标签: 葡萄花翅小卷蛾 检疫性害虫 入侵风险 潜在威胁
  • 简介:分别在19℃,22℃,25℃,28't2,31℃下饲养橘小实蝇蛹色伴遗传品系,统计各温度下卵到蛹获得率、蛹重、羽化率、存活率及飞出率。结果表明卵到蛹获得率28℃最大,为62.12%,19℃最小,为43.12%;蛹重25℃最重为1.3854g/100粒,19℃最轻,为1.2610g/100粒;羽化率25℃最高,为93%,31℃最低,仅82.67%;存活率31℃最高,为66%,19℃最低,仅为4.67%;飞出率25℃最高,为65%,31℃最低,为16%。综合不同温度下卵到蛹获得率、蛹重、羽化率、存活率及飞出率得出25℃-28℃是大量饲养橘小实蝇蛹色伴遗传品系最佳温度。

  • 标签: 橘小实蝇 伴性遗传品系 蛹色
  • 简介:【背景】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种植将导致连年连续使用单目标除草剂,势必会影响杂草群落结构变化,但其变化规律至今还不十分明确。【方法】于2011~2013年,连续3年在直播种植抗草铵膦转基因Bar68-1水稻田中,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持续观察期间杂草群落结构变化,并与常规选择除草剂丙草胺—苄嘧磺隆(丙·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以揭示由于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而使用单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草铵膦和丙·苄连续使用后,杂草物种丰富度和总杂草密度均逐年显著降低。随草铵膦使用年限增加,控草效果持续提高并达到优良水平,而常规选择除草剂丙·苄长期使用,致使多年生杂草双穗雀稗演替为群落优势种,杂草密度呈逐年增加趋势,导致生物多样指数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种植,在抗性杂草演化之前,不会因单灭生性除草剂应用而导致杂草群落迅速朝不良方向演替。长期群落演替还需要进步研究观察。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草铵膦 丙·苄 杂草群落动态
  • 简介:【目的】生物杀虫剂及天敌昆虫应用是绿色防控发展方向,但有关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安全尚不明确。研究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影响可以为更好地协调使用生物杀虫剂和天敌昆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滤纸膜片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苦参碱、桉油精、鱼藤酮、除虫菊素、橄榄鲨)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对4种天敌昆虫(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致死率。【结果】除虫菊素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巴氏新小绥螨影响较大,致死率均达到100%;鱼藤酮对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影响均较大,致死率在98.65%以上;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影响较小,致死率均小于30%;苦参碱对丽蚜小蜂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食蚜瘿蚊和巴氏新小绥螨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56%和15.91%;桉油精对巴氏新小绥螨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东亚小花蝽和食蚜瘿蚊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91%和6.67%。【结论】这5种生物杀虫剂中,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桉油精对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苦参碱对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安全,鱼藤酮对东亚小花蝽安全,除虫菊素对食蚜瘿蚊安全。

  • 标签: 生物杀虫剂 天敌昆虫 安全性评价 致死率
  • 简介: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10%左右速度迅速增长,2013年种植面积已达1.75亿hm2。其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环境保护、提升粮食营养质量和品质、制药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转基因商业化生产深入,转基因技术潜在风险引起了社会以及国际上更广泛关注。事实上,在转基因技术出现之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其安全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FAO、WHO、CAC、OECD等)经过数次研究制订了系列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有关评价原则、指南与措施等。随着转基因技术发展,这些安全评价策略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十分全面以及系统安全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等方面,从而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评价 发展历程
  • 简介:【背景】随着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其潜在环境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转基因作物收获后,大部分残留物会重返土壤,可能对土壤微生物造成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田间秸秆降解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表面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FDC)以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了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对土壤细菌数量及多样影响。【结果】平板计数表明,在整个降解过程中,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处理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别,但差异不显著。FDC结果表明,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处理土壤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DGGE指纹图谱显示,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处理土壤样品之间多样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并未对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估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 秸秆降解 细菌数量 细菌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简介:苹果蠹蛾是重要世界果树害虫,寄主广泛,通过形成各种生态型或种群适应新入侵环境,对当地果品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苹果蠹蛾遗传多样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地理隔离和杀虫剂等因素影响种群间遗传多样和遗传分化。其中,地理隔离是种群间形成遗传分化主要原因之,寄主分布格局、气候条件、虫体飞行能力和人为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入侵害虫,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苹果蠹蛾种群具有不同遗传多样水平,并且种群间有定程度分化,今后需要进步研究影响我国苹果蠹蛾种群遗传重要因素,明确该虫种群间分化情况、入侵来源和扩散路径,这对于延缓苹果蠹蛾在我国扩散,制定合理有效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苹果蠹蛾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 简介:[背景]在中国,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经常混合发生,但有关苹果蠹蛾迷向设置对梨小食心虫影响研究却较少。[方法]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同时发生果园中设置2种迷向发散器,使用三角胶粘式信息素诱捕器监测2种昆虫发生动态,以观察苹果蠹蛾信息素是否会对梨小食心虫产生诱捕效果或类似的迷向作用。[结果]无论是否设置信息素迷向发散器,苹果蠹蛾信息素诱捕器均能诱集到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在2009~2011年田间试验中,苹果蠹蛾信息素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量最多能达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捕器1.1倍,占2种诱捕器诱集总量51.7%。在设置信息素迷向发散器果园中,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量受苹果蠹蛾信息素迷向发散器影响而下降:相比无迷向设置对照果园,同时设置2种昆虫迷向发散器果园中,苹果蠹蛾信息素诱捕器内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90.9%,梨小食心虫自身信息素诱捕器内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92.4%;在仅设置苹果蠹蛾信息素迷向发散器果园中,苹果蠹蛾信息素诱捕器内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87.5%,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捕器内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60.6%。[结论与意义]苹果蠹蛾迷向发散器对于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存在"迷向"作用。在2种害虫同时发生情况下使用2种迷向发散器,对于2种害虫能够达到比较好防治效果。

  • 标签: 梨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 诱捕 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