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蜂胶乙醇提取物(EEP)安全性。方法用0.5%EEP对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以及对豚鼠过敏试验。结果EEP低剂量、高剂量皮肤破损组和对照组皮肤破损组各有’只家免,在24h观察到皮肤破损处微红,48h消失,其余各实验兔皮肤、毛发、眼、粘膜、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均无任何中毒表现;按照皮肤刺激反应强度,评价标准,完整皮肤组平均分为0,判为无刺激性:破损皮肤组平均分值为033<0.50,亦判为尢刺激性;A组空白对照组和B组EEP组动物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判为无致敏性。结论蜂胶提取物EEP在对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净化中安全、无毒、无刺激。

  • 标签: 皮肤 刺激性 EEP 蜂胶提取物 高剂量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究本课题组研发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清除肠源性内毒素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运用阑尾结扎穿孔方法建立犬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进行灌流治疗。实验过程中选取多个时间点,监测生命体征,采血检测内毒素含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灌流吸附1、2h后内毒素含量为(0.49±0.22)、(0.034±0.00)Eu/mL,与灌流开始(7.25±1.18)Eu/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灌流2h后平均清除率R=99.52%。灌注治疗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指标均有所下降,与灌流开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值均在正常值范围。灌流过程中犬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本课题研发亲和吸附材料能高效清除实验犬血液中内毒素并有良好血液相容性。

  • 标签: 内毒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血液灌流 亲和吸附材料
  • 简介:目的应用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和全身体积描记法肺功能检测技术系统,观察清醒大鼠昼夜节律变化,并用多索茶碱进行性能验证,为今后该技术系统用于药物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8只,雌雄各半,采用外科术将植入子植入大鼠腹腔建立遥测系统,并结合肺功能检测技术,在术后14d观察清醒大鼠24h生理参数及昼夜节律变化,包括心率(HR)、血压、心电图Q波到血压舒张点时间差(QA间期)、呼吸、活动、体温和肺功能等指标,分为正常对照组、多索茶碱40和80mg/kg组(雾化吸入),观察给药后上述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4d清醒大鼠生理指标具有明显昼夜节律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索茶碱40mg/kg组大鼠HR、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50%呼气流量(EF50)、吸气流量峰值(PIF)和呼吸流量峰值(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和增强呼气间歇(PENH)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对血压、活动和体温变化不明显;多索茶碱80mg/kg组大鼠HR、血压、TV、MV、EF50、PIF和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和PENH均明显降低(P〈0.01),但对活动和体温变化不明显。结论本技术系统对大鼠生理昼夜节律无明显影响,并可灵敏监测到心血管呼吸系统相关变化,可用于清醒大鼠心血管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 标签: 遥测系统 肺功能 清醒大鼠 安全药理学 多索茶碱
  • 简介:对活体鼠肾脏局部分散血清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通常很难用传统方法来实现。为此,日本Yamanashi大学ZhouD等人创造了体内冷冻技术(invivocryotechnique)。他们使用该技术结合冷冻置换法,检测了牛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过载鼠肾脏中血清蛋白,并与传统方法获得数据进行了对比。他们每天给小鼠注射BSA,连续2天,小鼠出现明显蛋白尿,并可在其肾脏Bowman’s间隙和肾小管观察到免疫组化方法定位BSA,这些部分也可以观察到其它内源性小鼠血清蛋白。

  • 标签: 免疫组化方法 牛血清蛋白 冷冻技术 小鼠 肾脏 过载
  • 简介:目的通过剑尾鱼属内鱼类杂交,观察黑色素瘤在其杂交后代形成情况.方法白体剑尾鱼(♀)与黑体剑尾鱼(♂)杂交,子代(F1)和子二代(F2)分别自交,观察其后代外部特征变化和黑色素瘤形成情况;对黑色素瘤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剑尾鱼杂交种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F3中有较高黑色素瘤发生率,为20.5%.HE染色和Lillie黑色素染色证实增生组织为黑色素瘤.结论通过不同剑尾鱼杂交和自交,后代有黑色素瘤形成,可望进行黑色素瘤模型构建.

  • 标签: 剑尾鱼 杂交种 黑色素瘤 组织病理学 形成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了解鲫成体透明原因,探讨该性状应用特性,为透明鲫作为水生实验动物材料系统开发提供基础。方法对透明鲫进行繁殖,并观察其后代性状,了解透明性状遗传规律;体视镜观察透明鲫色素细胞种类与分布,并与鲫比较;组织切片和压片确认微孢子虫对透明鲫感染,并观察感染症状变化。结果鲫透明性状可以遗传,大部分后代表现为通体透明,心、肝、肾、肠、鳔、鳃、脊椎等组织器官肉眼清晰可见。与正常鲫比较,透明鲫主要色素细胞为黄色素细胞,并未发现虹彩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数量也大为减少。微孢子虫对鱼体感染过程可直观观察,病原扩散和空间分布能实时获得,具普通鱼类无法比拟应用优势。结论虹彩色素细胞缺失是鲫透明突变结构基础。由于透明鲫内部器官可直接观测,无需依靠解剖或复杂仪器系统,在同动物身上可能获得系列动态试验数据,或可作为模型材料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不同领域。

  • 标签: 透明鲫 虹彩色素细胞 感染 水生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开发种新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ESCs)包被基质,使hESCs培养更加简便。方法用甲醇固定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作为包被基质,人胚胎干细胞系X-01在该基质上生长,每隔5~6d传代次,培养10代后,对人胚胎干细胞特性进行检测,包括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相关多能性基因表达和分化能力。结果hESCs在新基质上生长良好,经10次传代后仍能保持典型hESCs克隆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染色Oct4、SSEA4、Tra-1-60为阳性,体外分化可形成拟胚体。结论此种固定基质可以大量制备,长期保存,并可以长期维持hESCs未分化状态,为人胚胎干细胞体外扩增探索出了个新途径。

  • 标签: 人胚胎干细胞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甲醇固定 基质 MEF蛋白质复合物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影响,为进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3,6,9.5,12h四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10^-6,1×10^-7,4×10^-8,1×10^-8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在解剖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全过程和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发育影响。并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表达。结果1×10^-6mol/L视黄酸可导致斑马鱼胚胎表现出多系统严重畸形,胚胎很快死亡。在胚胎孵育9.5、12h给与10^-7~10^-8mol/L浓度视黄酸,胚胎只表现出心血管系统畸形,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视黄酸对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血管表达没有影响。结论视黄酸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有剂量依赖性和严格时间窗,视黄酸影响心脏前后轴发育关键时间是原肠胚晚期。视黄酸处理组胚胎循环缺陷主要为心脏发育异常所致。10^-7~10^-8mol/L浓度视黄酸在9.5、12h处理斑马鱼胚胎可以作为研究心脏发育调控机制动物模型。

  • 标签: 视黄酸 斑马鱼 心血管系统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音乐刺激孕鼠对子代鼠大脑功能影响效果,为促进实验动物福利以及音乐胎教应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音乐刺激孕鼠对子代鼠大脑功能影响效果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4月2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定性描述。结果共纳入7篇实验研究,4篇中文,3篇英文。研究对象均为大鼠,其中5研究采用Wistar大鼠,2研究采用SD大鼠。音乐材料涉及舒适音乐、古典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干预周期为妊娠期至分娩期前后不等。研究结果显示:孕期音乐刺激在定程度上能促进子代大鼠大脑神经发生,提高空间记忆能力,但对某些功能性受体表达影响不显著。结论适宜音乐可以促进子代大鼠大脑功能发展。

  • 标签: 音乐 孕鼠 仔鼠 大脑功能
  • 简介:步法体外扩增结合Southem杂交检测M53鼠肺支原体标准株,设计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及探针,合成、纯化、建立了特异、敏感、快速检测手段。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显示鼠肺支原体M53株基因组DNA710bp特异谱带。对50只SD大鼠进行检测,结果PCR方法检出率高于分离培养法,扩增产物行Southemblot杂交验证,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可与膜上特异靶DNA序列杂交,而阴性对照无杂交信号。特异性实验检出10pgDNA。充分说明步法PEN,具有高度、特异、灵敏、快速等优势,适应与大、小鼠监测中应用。

  • 标签: 支原体 鼠肺 SD大鼠 检出率 体外扩增 分离培养法
  • 简介:目的建立种改良新生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方法选择孕期30d孕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5min组、缺氧10min组和缺氧15min组.给予孕兔吸入7%二氧化碳氮气使其窒息后剖宫产出新生兔,观察新生兔出生时般情况,4d后作头颅磁共振影像(MRI)检查,5d后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和光镜观察新生兔脑组织结构改变,并作病理评分.结果缺氧10min组新生兔活体观察、头颅MRI、病理改变符合窒息后HIBD动物变化特点,MRI检查新生兔脑组织可见大片状、弥漫性分布不均匀信号,呈稍短T2信号,白质、灰质界限模糊;正常对照组、缺氧5min组和缺氧10min组病理评分分别为(4±0,5.44±1.13,13.3±2.39),缺氧5min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10min组主要见变性、坏死和小胶质细胞增生改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缺氧15min组新生兔生后6h内全部死亡,不作MRI检查及病理评分.结论向孕兔输7%二氧化碳氮气10min使其窒息后剖宫迅速取出新生兔是简单、快速、可靠制备HIBD模型方法.

  • 标签: 缺氧缺血 新生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高血糖影响小鼠第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及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给C57/BL6J小鼠完成颈静脉插管后输注20%高糖溶液4h,建立急性糖毒性小鼠模型,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ntraperitonealglucosetolerancetest,IPGTT)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评价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功能。HE染色及电镜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亚细胞结构变化。结果IPGTT实验中急性糖毒性组15min血糖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10.3±0.33)mmol/Lvs(19.3±1.66)mmol/L],上升87%(P〈0.05),OGTT实验中30min血糖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9.8±0.31)mmol/Lvs(18.16±1.01)mmol/L],升高85%(P〈0.05),且早期胰岛素分泌高峰受损且分泌延迟。GSIS实验中急性糖毒性组在基础状态时(葡萄糖浓度2.8mmol/L)和高糖(16.7mmol/L)刺激后,胰岛素分泌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481±0.003)ng/mLvs(0.702±0.121)ng/mL,(2.43±0.03)ng/mLvs(4.07±0.34)ng/mL],分别下降46%和67%(P〈0.05);胰岛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急性糖毒性组比对照组降低[(97.01±2.05)ng/mLvs(65.12±0.42)ng/mL,(121.40±0.58)ng/mLvs(62.7±0.48)ng/mL],下降49%和94%(P〈0.05)。HE染色显示急性糖毒性胰岛边界不规则、内部细胞排列不整;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空泡,线粒体嵴断裂。结论急性葡萄糖毒性使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储备减少,导致第时相分泌胰岛素峰值降低及延迟。

  • 标签: 胰岛 急性高血糖试验 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分泌 组织学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探索大气污染对动物致病机制,对BALB/c小鼠采用无创性气管滴注PM2.5颗粒悬浮液方法,构建大气污染致炎动物模型。方法将15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M2.5低度组(2.5mg/kg)、PM2.5中度组(5mg/kg)和PM2.5高度组(10mg/kg)共5组,各剂量组气管滴注第3天,第7天、第21天、第35天、第49天,气管滴注操作完成后24h采取组织样本,采用ELISA、肺组织病理HE染色方法,来验证无创性气管滴注方法可行性和致炎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结果本建模方法,成功率高达96%。采用气管滴注法,建模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与气道滴注时间延长和剂量呈正相关。PM2.5暴露后,肺内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及吞噬颗粒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各暴露组分别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组比较,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肺组织匀浆中TNF-α水平增高,高剂量组差异最显著。结论本实验用气管滴注法建立小鼠致炎模型成功,并证明此方法简单、可靠,可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重复滴注,有利于进步研究大气污染及其他致炎机制。

  • 标签: PM2.5 大气污染 气管滴注 模型 小鼠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国际上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地步,却是罕见。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各个层面。由于目前中国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因此,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个重要措施。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就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本刊重温此规范,以期在我刊营造种健康学术研究氛围,由于版面限制,我刊陆续将规范全文刊出。

  • 标签: 科技工作者 道德规范 科学 学术规范 中国科协 学术道德
  • 简介:目的鉴于目前对斑马鱼视锥细胞视蛋白运输机制并不明确,且缺乏相应抗体,本实验拟构建种可以在视锥细胞中特异表达荧光转基因斑马鱼.方法利用编码紫外敏感型视蛋白基因(sws1)启动子,构建了种在紫外敏感型视锥细胞中特异表达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转基因斑马鱼.同时,将tdTomato荧光蛋白与非洲爪蟾rhodopsin蛋白末端44个氨基酸相融合,将该融合蛋白定位于紫外敏感型视锥细胞外节段,进而可模拟内源性视蛋白定位.结果共筛选出三种不同品系转基因斑马鱼,经过免疫组化分析,确定其中种转基因品系是正确目标品系.结论该转基因斑马鱼构建将会为进步研究视锥细胞中视蛋白运输机制提供帮助.

  • 标签: 斑马鱼 视锥细胞 紫外敏感型 SWS1 转基因 sws1
  • 简介:目的利用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OPGRANKRANKL)系统,探讨饲粮不同钙水平对生长期WHBE兔骨代谢影响。方法选择21只雄性断奶WHBE兔,随机分为3组(I、II、III组),分别饲以钙水平为095%,110%和130%,其他营养水平基本饲粮。实验期42d。实验结束,测定兔血清钙(Ca)、甲状旁腺素(PTH)和骨源性碱性酶(BALP)含量;分别运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WHBE兔骨组织进行OPGRANKRANKL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分析。最后以RANKL/OPG比值为指标,评估WHBE兔骨代谢与饲粮钙水平间相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I、II、III组在血清Ca、PTH含量和BALP活力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WHBE兔骨组织RANKLmRNA表达水平和RANKL/OPGmRNA比值均以II组最低,与I、II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钙水平对WHBE兔骨组织OPGRANKRANKL蛋白表达影响显著(P<0.01),II组和III组OPG蛋白表达阳性指数均极显著高于I组(P<0.01);而II组兔骨组织RANK蛋白表达阳性指数则极显著低于I组和III组(P<0.01),RANKL/OPG蛋白表达阳性指数比值以II组最低,与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外,WHBE兔骨组织RANKL/OPGmRNA比值和蛋白表达阳性指数比值均与饲粮钙水平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2=04068,08433,P<0.05,P<0.001)。结论生长期WHBE兔骨代谢与饲粮钙水平间呈显著相关性,当饲粮钙含量为110%时,生长期WHBE兔可获得较理想骨代谢水平。

  • 标签: OPG-RANK-RANKL系统 WHBE兔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兔肠道组织抗菌有效成分组成及其性质.方法将新鲜兔小肠组织匀浆,经高温处理,乙酸浸提后,检测抗菌活性,再经SephadexG100和SephadexG75凝胶柱过滤层析,收集具有抗菌活性蛋白组分,经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后,为条蛋白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103.用琼脂糖弥散法和活菌计数实验检测纯化物对9株细菌抑菌作用.结果分离得到种纯兔肠源抗菌蛋白,纯化兔肠源抗菌蛋白对9株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杀菌率介于78%与98%之间,显示了较强抗菌活性.结论初步显示了兔肠源抗菌蛋白在细菌性疫病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小肠 组织提取物 抗菌蛋白 抗菌活性
  • 简介: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后,病毒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在不同时间、不同组织沉着情况,初步研究其与AIDS多系统病变联系.方法对8只不同时间感染SIV恒河猴及1只未感染SIV进行尸检以获取多系统组织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和IgG、C3、SIVp27免疫荧光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gG、C3、p27在多个猴、多种组织相同位置出现相同模式荧光表达,证明存在IC沉着;其中脑血管周(8/8),心肌间微血管(6/8)、和淋巴结副皮质(6/8)及生发中心(5/8)是阳性率最高部位,肾小球及肾间质、肠黏膜固有层也有较多IC沉着,且在感染中、晚期IC出现比例更高.结论SIV感染后出现广泛SIV-IC沉积,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IC可能是SIV导致AIDS多系统病变主要形式.针对此过程进行研究,可帮助了解AIDS并发多系统器官病变机制及研究新治疗方法.

  • 标签: SIV 免疫复合物 淋巴结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狼疮)TC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抗dsDNA抗体之间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狼疮TC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然后分别收集dsDNA阳性组和阴性组小鼠粪便,利用IlluminaHiSeq2500高通量测序,进行粪便样本16S测序,比较两组之间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抗dsDNA抗体水平之间关系。结果通过ELISA检测抗体结果和小鼠粪便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dsDNA阳性组TC小鼠物种群落多样性显著低于dsDNA阴性组;同时,两组TC小鼠肠道微生物分别在门水平Chloroflexi(绿弯菌门);纲水平Be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和Ktedonobacteria(纤线杆菌纲);目水平Burkholderiales(伯克氏菌目)、Desulfovibrionales(脱硫弧菌目)和Ktedonobacterales(纤线杆菌目);科水平Alcaligenaceae(产碱菌科)和Desulfovibrionaceae(脱硫弧菌科);属水平Parasutterella(副萨特氏菌属)和Desulfovibrio(脱硫弧菌属)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狼疮TC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抗dsDNA抗体高度相关,本研究为进步阐明肠道微生物菌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关系提供依据。【关键词】┣┣(中)关键词┫┫

  • 标签: 肠道微生物菌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DSDNA抗体
  • 简介: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理想模型,但研究过程往往受到遗传工具和品系资源限制,无法有效地调控目的基因表达,阻碍实验深入开展。为了方便果蝇领域实验室开展研究,我们首先开发并优化了基于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随后研发了转录激活系统和新代转基因干扰技术,最终可以简单高效、准确特异地调控目的基因表达。同时,利用这些遗传学新技术,我们构建了相应基因敲除、转基因转录激活、转基因干扰果蝇品系资源库,使清华大学果蝇中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果蝇技术和资源中心之。这些新技术以及相应果蝇资源,正在被国内外果蝇研究领域实验室所应用,对发育和疾病等相关研究发挥着广泛促进作用。

  • 标签: 黑腹果蝇 遗传工具 果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