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研究热灭活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asahii,T.asahii)孢子对健康人外周血单核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探讨DCs在T.asahii感染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培养正常人外周血DCs,与不同浓度的热灭活T.asahii孢子进行孵育,DCs与T.asahii浓度比分别为1∶1、1∶5和1∶10,RPMI-1640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组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及阳性对照,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DCs形态的变化;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实验组DCs对T.asahii的吞噬情况并计算吞噬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孵育过程中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24h时实验组部分DCs内可观察到不止一个被吞噬的T.asahii孢子,吞噬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且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8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升高水平低于LPS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外周血DCs吞噬热灭活的T.asahii孢子后,形态发生改变,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升高,DCs进一步成熟。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树突状细胞 表面分子
  • 简介:细胞凋亡是调节生物体正常发育和生命活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机制,其研究生命力在于最终能够有利于疾病机制的阐明以及新疗法的探索及问世。酵母细胞由于凋亡过程的高度保守性及其作为分子生物学模式物种的先天优势,近年来一直是凋亡研究的热点。目前对酵母细胞凋亡的核心分子、传导通路和诱因等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

  • 标签: 酵母 凋亡 核心分子 传导通路 细胞应激
  • 简介:真菌感染病例逐年增加,除了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艾滋病等致人免疫力低下是发生真菌感染的重要发病因素外,现在人们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真菌感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资料已将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作为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其粒细胞的变化,避免因此造成的真菌感染。为了解住院患者在粒细胞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及其真菌种类,本研究对2002~2004年3年间发生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粒细胞减少 真菌感染 基础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无绿藻是否能够影响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影响Th17细胞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方法体外培养无绿藻,用尼龙毛柱法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两者在transwell培养板上共培养,培养2h、4h、8h、12h、24h、48h,分别收集T淋巴细胞,留取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从共培养2h开始,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Th17细胞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共培养8h后趋于稳定(P<0.05);从共培养2h开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逐渐升高,8h后出现下降,24h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在与T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无绿藻抑制了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但是在最初2~8h可以促进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释放.

  • 标签: 无绿藻 TH17 流式细胞术 细胞因子
  • 简介:干旱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育耐旱品种可以有效地保持其在干旱环境下的产量稳定性。随着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及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耐旱通用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的发掘为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法。本研究在已发掘的耐旱通用QTL基础上,选取相关的18个连锁标记进行开发并且验证在不同种质背景下24份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2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4245;通过GGT32(GraphicalGenoTypes)图示基因型软件分析SSR位点,得出umc2217、umc2029、phi099、umc1213和phi022这5个连锁标记可用来初步鉴定玉米耐旱性;利用卡方检验,得出phi022和umc2217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与耐旱密切相关。因此,这几个连锁标记不仅可被用于相应群体的耐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而且为以后的标记辅助选择及抗旱性基因克隆的研究打下基础。

  • 标签: 玉米 耐旱 SSR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简介:在隐球菌感染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宿主一系列的先天免疫因素会参与其中。吞噬效应细胞在宿主抗隐球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有不同的吞噬效应细胞定植。吞噬效应在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隐球菌逃避宿主的免疫杀伤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场所。本文主要通过综述隐球菌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与不同吞噬效应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认识隐球菌致病机制,同时为临床上隐球菌病的治疗和(或)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隐球菌 荚膜 吞噬 吞噬细胞 进展
  • 简介:SsDREB是从盐地碱蓬克隆获得的一个DREB2类转录因子,其表达受高盐和干旱诱导,而对ABA和低温处理反应不明显。本研究将SsDREB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并在洋葱表皮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SsDREB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酵母转录激活实验证明,SsDREB能特异性结合DRE顺式作用元件,并激活下游报告基因的表达;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SsDREB基因在35S启动子的驱动下转入烟草中,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对干旱和盐胁迫抗性均显著提高;为研究SsDREB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烟草抗旱、耐盐能力的分子机制,选取烟草中与提高质膜稳定性、消除活性氧和渗透平衡相关的8个逆境胁迫相关基因,以烟草α-tublin基因做为内参,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这8个基因在转基因烟草和对照烟草中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这8个基因都受外源SsDREB基因的调控,其中6个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

  • 标签: SsDREB基因 亚细胞定位 酵母单杂交 遗传转化 烟草 抗逆分子机制
  • 简介:为了掌握小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时期和类型,为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供依据,用涂抹压片法观察了其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在叶枕距-5cm左右、幼穗长5cm左右、孕穗前5-10d的时段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发育正常;叶枕距-2-1cm、幼穗长8cm左右、孕穗前4-5d到孕穗当天的时段处于减数分裂期,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叶枕距5cm左右、穗长9cm左右、孕穗后到抽穗前的时段处于小孢子发育期,小孢子能发育到单核靠边期,但此后就发育停滞,细胞质和核物质逐渐解体,不能被苏木精或碘液染色,出现败育;发生败育的高峰在小孢子单核晚期,败育花粉的主要类型是圆败型。而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与常规对照品系相同,能形成正常可育的三核花粉粒。

  • 标签: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 败育 细胞学
  • 简介:补体受体3(complementreceptor3,CR3)为天然免疫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它是专职吞噬细胞最重要的吞噬受体之一,具有广谱配体识别能力。该文综述了CR3在巨噬细胞识别病原微生物中的作用进展,展望了其研究及应用前景。

  • 标签: CR3 巨噬细胞 病原微生物
  • 简介: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对新生隐球菌活力的影响。方法新生隐球菌标准株B3501与小鼠巨噬细胞系J774细胞共孵育后,检测其出芽率,并通过电镜观察B3501在J774细胞内的超微结构。结果被吞噬的B3501超微结构完好,J774细胞对B3501菌株的吞噬指数在5.67%±1.29%-8.76%±3.09%,而B3501菌在J774细胞内的出芽率较高,可达46.85%±6.63%,出芽率随共孵育时间延长而下降,但4hrs组和8hrs组无明显差别(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细胞内的新生隐球菌细胞壁完整。结论虽然巨噬细胞存在着胞内和胞外的抗隐球菌活性,但新生隐球菌仍可在其细胞内外存活并繁殖。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巨噬细胞 毒性因子 凋亡
  • 简介:启动子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有助于了解信号传递途径和基因表达调控模式,为植物转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基本结构、类型、克隆方法及功能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工程的诱导型启动子及启动子功能分析,展望了今后植物启动子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植物基因启动子 诱导型启动子 克隆 功能分析
  • 简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而隐球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其侵犯其他深部组织的前提,能够在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并造成其损伤是隐球菌致病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两者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内皮细胞 荚膜 黑素
  • 简介:目的研究miR-146a是否参与新生隐球菌感染免疫应答过程.方法采用RT-PCR检测了6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6名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的表达.以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刺激来自健康个体的PB-MC,并加入Dectin-1抑制剂昆布多糖,采用RT-PCR检测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和昆布多糖对PBMC中miR-146a表达的影响.结果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较健康个体明显增高.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可以上调PBMC中miR-146a的表达,昆布多糖可以削弱其上调miR-146a表达的能力.结论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可以通过Dectin-1受体上调miR-146a的表达.miR-146a参与了新生隐球菌感染免疫应答过程,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DECTIN-1 MIR-146A
  • 简介:目的建立烟曲霉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共培养模型,观察不同感染时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烟曲霉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烟曲霉在体外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形态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测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及用real-timePCR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烟曲霉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时间的延长,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物学形态发生改变,其回缩、变圆量逐渐增加,凋亡率亦逐渐增加,凋亡基因BaK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烟曲霉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可以影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形态,诱导细胞凋亡、影响凋亡基因的表达。共培养模型可进一步用于烟曲霉的致病机制研究。

  • 标签: 支气管上皮细胞 烟曲霉 凋亡 凋亡基因
  • 简介:植物基因组中,数目众多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响应生物和/或非生物胁迫等多种生物进程。WRKY基因家族是植物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因而成为分子植物病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基因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WRKY基因家族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阐明植物抗病信号转导途径提供帮助。

  • 标签: WRKY 转录因子 防卫反应 信号途径
  • 简介:对111份云南改良稻种和77份元阳地方稻种采用程氏指数法进行籼粳分类,比色法测定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抗性淀粉含量籼型〉偏籼〉偏粳〉粳型,γ-氨基丁酸含量则相反,黄酮含量与籼粳分化的关系不明显;(2)抗性淀粉、总黄酮含量有色米〉无色米,γ-氨基丁酸含量无色米〉有色米。总体功能性成分含量有色米〉无色米,籼稻〉粳稻,糙米〉精米,地方种〉改良种,有色、籼型糙米功能性成分最高,揭示了籼粳分化和米色与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与总黄酮含量的关系。

  • 标签: 抗性淀粉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程氏指数 籼粳亚种
  • 简介:目的构建白念珠菌CaCSC1基因的基因缺失株,并初步探究它的功能。方法设计长引物,通过PCR直接扩增出带有SAT1flipper的CaCSC1基因敲除盒,转化到野生型白念珠菌菌株CAI4,并通过PCR鉴定出基因型正确的转化子,得到CaCSC1的基因缺失株。最后,通过倍比稀释的方法进行表型筛选。结果成功得到CaCSC1基因的缺失菌株。基因缺失菌株对酮康唑(Ketoconazole)敏感,对Zn2+、Mn2+和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white)表现出耐受性。结论CaCsc1蛋白参与对锌离子和锰离子的稳态调控,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完整性也相关。

  • 标签: 白念珠菌 CaCSC1基因 基因敲除 离子稳态
  • 简介:以抗旱玉米自交系旱21为材料,克隆获得玉米分子伴侣基因ZmBiP1,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ZmBiP1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将ZmBiP1基因转入拟南芥中研究其功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在玉米自交系旱21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子房中表达量最高。ZmBiP1基因受甘露醇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受盐胁迫诱导下调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过表达ZmBiP1基因导致拟南芥在种子萌发时期对盐和甘露醇胁迫的耐受能力减弱。这些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可能是逆境反应信号传递途径的负调节因子。

  • 标签: 玉米 分子伴侣 ZmBiP1 拟南芥 逆境胁迫
  • 简介:我国土壤盐碱化日益严重,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耐盐基因挖掘对作物耐盐育种非常重要。许多研究表明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以小麦TaLEA1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表达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基因表达模式,并通过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分析TaLEA1基因的抗逆功能。结果表明,TaLEA1基因的表达蛋白属于第3组LEA蛋白,是稳定的亲水蛋白,富含α-螺旋、β-转角等结构。TaLEA1基因在小麦根、茎、叶、花、种子等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盐胁迫条件诱导其高表达。在拟南芥中过表达TaLEA1基因,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率、根长及盐和旱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本研究结果为LEA基因抗逆机理的研究和耐盐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信息。

  • 标签: 小麦 TaLEA1 表达分析 耐盐 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