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隐球菌脑膜脑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单位近20a来收治免疫功能正常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应护理策略与方法。结果收治109例患者均有病原学依据,所有患者都存在头痛呕吐症状,37例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对这些危重患者需要进行特殊颅高压护理;所有患者均有真菌学诊断指标。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仍然是主要治疗药物,每种药物副作用需要护理重视。腰穿后鞘内注射抗真菌药物,包括腰椎置管在内各种脑脊液引流与分流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手段,需要给予熟练护理配合和术后观察。结论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具有危重中枢症状,药物治疗和各种操作治疗都具有不同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需要采取对应护理方案,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 标签: 隐球菌 脑膜炎 免疫正常 护理
  • 简介:为揭示大麦中黄酮合成分子调控机制,利用反转录PCR结合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首次从青稞(裸大麦)叶片中克隆获得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HvC4H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F927086),总长度1951bp,ORF为1518bp,编码505个氨基酸,电点PI=9.01,平均亲水指数(GRAVY)为-0.170,属于亲水性碱性蛋白,高级结构分析表明其具有细胞色素P450家族保守域C4H特异功能性活性位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胚乳发育5个时期不同组织(茎、叶子粒)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vC4H基因在青稞胚乳发育期表达情况存在着明显组织差异性,在茎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通过调控C4H基因表达从而提高大麦黄酮含量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于改良大麦品质、抗性、生长发育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稞(裸大麦) C4H基因 同源克隆 RACE 实时荧光定量PCR 胚乳发育期
  • 简介:联苯苄唑(Bifonazole)属于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棒状杆菌亦有效;还有明显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相当于1%氢化可的松霜。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评价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1%联苯苄唑霜(美克)治疗足癣长期疗效,并与2%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和1%特比萘芬霜(丁克)进行对照。

  • 标签: 足癣 联苯苄唑 硝酸咪康唑 特比萘芬
  • 简介:真菌感染病例逐年增加,除了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艾滋病致人免疫力低下是发生真菌感染重要发病因素外,现在人们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真菌感染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资料已将中性粒细胞减少作为真菌感染主要因素,尤其是在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其粒细胞变化,避免因此造成真菌感染。为了解住院患者在粒细胞减少情况下发生真菌感染情况及其真菌种类,本研究对2002~2004年3年间发生真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粒细胞减少 真菌感染 基础疾病
  • 简介:皮肤隐球菌感染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占隐球菌感染10%~15%。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皮肤隐球菌主要病因之[1]。但同时合并鼻疽奴菌感染少见。现报道1例新型隐球菌合并鼻疽奴菌皮肤感染病例。经过氟康唑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按医嘱巩固治疗。

  • 标签: 鼻疽奴卡菌 新型隐球菌 皮肤感染
  • 简介:甲真菌病是种很常见而顽固皮肤病,以往认为本病只是个美容问题,而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日益广泛,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亦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患者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患者精神情绪心理状态,患者社会活动家庭活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不同。不同部位、病程、范围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也不同。

  • 标签: 甲真菌病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治疗足癣有效性安全性,局部鞋袜应用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干预对预防足癣复发作用。方法120例诊断为足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2%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计算其有效率评价安全性。治愈后30例患者给予鞋袜抗真菌干预即继续应用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喷鞋袜1个月,与治疗后未干预30例患者随访比较其复发情况。结果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和2%硝酸咪康唑乳膏对足癣患者4周后有效率分别为92.1%%和81.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5);治愈后鞋袜干预未干预组1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0%和26.7%,二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8)。结论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对足癣患者安全有效,鞋袜用药抗真菌干预有助于降低足癣复发率。

  • 标签: 足癣 复发 硝酸硫康唑喷雾剂 鞋袜喷药
  • 简介:手癣是种常见浅部真菌病,呈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常因双手劳作、清洗因素,使其在流行病学和致病菌方面与足癣有差异。为了解石景山地区手癣发病情况致病真菌菌种分布趋势,该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7月来院就诊手癣患者发病情况。

  • 标签: 手癣 病原菌 发病情况
  • 简介:股癣是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真菌感染性疾病。为人体最常见浅部真菌病之。其病原菌构成与分布存在地区与环境差异。掌握它发病情况病原菌分布特点对科学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对2005年来本科就诊股癣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股癣 病原菌 发病情况
  • 简介:以油茶湘林4号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出油茶磷酸转运子Pht1基因家族个成员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oPht1;1(GenBank登录号:JX403969),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不同磷浓度下该基因在根系中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oPht1;1CDS长度为1626bp,编码542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Pht1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相似性,其中与夹竹桃科长春花Pht1相似性最高,达到88%;蛋白质二级结构和拓扑结构预测表明,CoPht1;1具有跨膜蛋白主要特征,与其他物种Pht1具有致性;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油茶Pht1基因表达受低磷诱导,并在受磷胁迫处理(P浓度为0.1mmol/L)15d表达量最高。

  • 标签: 油茶 Pht1 1 磷转运子 基因表达模式
  • 简介:目的分析粪便中检出念珠菌孢子或假菌丝临床意义。方法检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8年4月住院患者送检粪便标本,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念珠菌菌种,并记录患者粪便常规临床资料。结果其间共检测1011份粪便,有86份(8.51%)有真菌生长;其中念珠菌阳性76份(7.52%)。60岁以上老年人阳性者33份(占43.42%)。基础疾病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三者为著(占31.58%)。有21例患者(27.63%)粪便性状有异常,以糊状便为主。结论粪便中检出芽生孢子和(或)假菌丝对诊断念珠菌性胃肠道感染有重要价值,尤其要关注抗生素应用患者

  • 标签: 粪便 念珠菌 孢子 芽生孢子 假菌丝
  • 简介: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口咽鼻腔内真菌分离阳性率。方法用无菌拭子采集口咽腔溃疡、白斑、口角炎和咽颊区黏膜分泌物,鼻腔取下鼻甲黏膜或中鼻道黏膜分泌物,直接接种于1mL沙堡弱液体培养基中。取该离心沉淀物作真菌直接镜检,并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置37℃培养48h后鉴定。如为丝状真菌,转种于察氏琼脂。25℃培养1周后根据菌落形态结合镜下结构鉴定菌种。结果94例HIV感染者在口咽腔中真菌培养阳性62例(66%),分离出65株真菌,在鼻腔中真菌培养阳性48例(51%),分离出57株真菌。结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真菌机会性感染,口咽鼻腔真菌高寄居率是HIV侵袭性真菌感染先兆症状,真菌菌种以白念珠菌比例为最高,口咽鼻腔分别61%和33%。

  • 标签: HIV 口咽 鼻腔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长海医院院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2000-2004年间在长海医院住院治疗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5年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上升明显,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泌尿道,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结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病例近年呈上升趋势。白念珠菌仍是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

  • 标签: 院内感染 真菌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构建烟曲霉额外拷贝菌株,了解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pbs2基因能否增强菌株对高渗透压、过氧化氢(H:O2)、碱性pH、刚果红应激抵抗能力,探讨HOG通路(highosmolarityglycerolpathway)参与应激反应。方法用原生质体法构建分别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额外拷贝菌株,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额外拷贝株中sho1、pbs2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缺陷株、额外拷贝株对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碱性pH(10.0)应激反应。结果获得了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额外拷贝菌株MCsho1、MCpbs2,和含空白质粒对照株Empty。额外拷贝株sho1、pbs2表达水平增高,对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碱性pH(10.0)应激抵抗强于Empty。MCpbs2对这些应激抵抗较MCsho1更显著。烟曲霉缺陷株△sho1、△pbs2对NaCl(1mol/L)、H2O2(5mmol/L)、碱性pH(10.0)敏感性高于野生株AF293。△sho1对刚果红(400mg/L)敏感性高于野生株,△pbs2对刚果红敏感性与野生株比,无显著差别。结论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或pbs2基因能增强菌株对高渗透压、氧化压力、刚果红、碱性pH应激抵抗能力。

  • 标签: 烟曲霉 sho 1 PBS 2 渗透应激
  • 简介:目的了解趾间型足癣患者趾间和健康志愿者趾间细菌菌种分布特征。方法对37例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趾间型足癣患者趾间进行细菌培养,然后给予1%联苯苄唑霜1/d外用治疗4周,在治疗后12、4周分别对趾间再进行细菌培养。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健康志愿者趾间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9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32.5%,未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趾间型足癣患者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74.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9%,表皮葡萄球菌仅占2.3%,还分离到化脓性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经过4周外用联苯苄唑霜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表皮葡萄球菌又成为优势菌(37.5%)。结论趾间型足癣患者趾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明显高,此乃足癣继发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因此积极治疗足癣对预防足癣合并症有非常重要意义。

  • 标签: 趾间型足癣 细菌 联苯苄唑
  • 简介: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花斑癣患者马拉色菌菌种分布情况。比较传统吐温试验和改良吐温试验。方法对141例临床典型、真菌镜检阳性花斑癣患者,采用Leeming和Notman培养基培养皮屑。以标准菌株为对照,按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分类,分析马拉色菌菌种构成情况。同时比较传统吐温试验和改良吐温试验优缺点。结果培养到95株马拉色菌,分离出5个菌种:合轴马拉色菌62株,糠秕马拉色菌17株,球形马拉色菌9株,钝形马拉色菌6株,限制马拉色菌1株。结论合轴马拉色菌占有明显优势(65.26%)。改良吐温试验易于操作、费时短,尤其适合多标本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值得推广。

  • 标签: 马拉色菌 花斑癣 吐温试验
  • 简介:以夏大豆杂交种杂优豆1亲本(W931A和WR016)为材料,进行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合势光合特性测定,以探究杂优豆1号光合特性方面的杂种优势规律,为大豆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杂优豆1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在8:00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杂优豆1号与亲本相比具有较低光补偿点和较高光饱和点,从而说明杂优豆1号较强利用强光和弱光能力;从群体光合势分析,杂优豆1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盛花期、结荚期、鼓粒期3个不同时期都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从盛花期到结荚期、结荚期到鼓粒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都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杂优豆1号较强光利用能力、较高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有利于产量提高。

  • 标签: 大豆 杂优豆1号 光合特性
  • 简介:患者女,21岁,因声嘶2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月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3d后出现声嘶,经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声嘶渐加重至失声。入院查体、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电子鼻咽喉镜查示:双声带充血,前中部白色伪膜样物附着,左声带肥厚,声门闭合欠佳,

  • 标签: 烟曲霉 感染 病例报告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左膝部反复出现皮损,渐扩大13a就诊。13a前左膝部皮肤曾经发生过碰伤,导致局部红肿,未治疗而自愈。之后每年春、夏季节左膝部皮肤发红、伴瘙痒并逐渐扩大。曾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对症治疗,口服泼尼松、吲哚美辛(商品名“消炎痛”)、特非那定药,外用复方地塞米松霜(商品名“皮炎平”)、复方酮康唑霜(商品名“皮康王”),皮损有好转。

  • 标签: 体癣 难辨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肺曲霉病急性期患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T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科肺曲霉病患者51例,同时选52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BL和半乳甘露聚糖(GM)水平.同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MBL水平为197.96±148.16和120.25±98.65μ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GM水平分别为0.94±0.77μg/L和0.32±0.16μ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07±7.97、40.32±7.30(P〈0.05),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3.00±8.29、25.98±6.65(P〈0.05),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1.08±0.47、1.68±0.65(P〈0.05).结论肺曲霉病组患者MBL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会出现显著变化,可以初步评估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也为肺曲霉病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肺曲霉病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T淋巴细胞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