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去几十年,人乳头状瘤病毒在癌中的致病作用逐渐被揭示,癌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放射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为满足器官功能保护的需要,放化疗成为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此外,免疫治疗、微创外科技术也取得显著成果,但目前针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口癌的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现结合国内外报道就癌诊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口咽肿瘤 免疫疗法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HPV阳性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其他头颈部鳞癌相比较,它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良好的预后。最新的UICC/AJCC第八版TNM分期已将HPV阳性和阴性癌分别进行了独立分期。2018年美国病理学院和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头颈部肿瘤HPV规范化检测共识。在治疗上,通过不同途径对HPV阳性癌采用低强度治疗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数据。

  • 标签: 口咽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低强度治疗
  • 简介:摘要口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除烟酒外,人乳头瘤病毒(HPV)现已被证实是癌病因之一,我国学者也证实了我国癌与HPV的相关性,但HPV感染在我国癌患者中的占比仍需更大样本的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外研究都表明HPV相关性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均较好,该类患者的治疗模式为目前研究热点。另外,HPV疫苗、人群/口腔部位HPV感染的筛查为该类疾病的预防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口咽肿瘤 中国 人乳头瘤病毒16 综合疗法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癌放疗患者的口腔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口腔观察。结果患者口腔得到很好的改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护理工作中,遇到情况早发现、早处理,积极配合医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 口咽 放疗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癌的肿瘤学及功能学效果,以及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和睦家医院行TORS治疗的癌患者2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39~76岁。T1-2期患者占88.5%(23/26)。收集相关临床病理学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拔除胃管及气管插管的时间,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生存分析,计算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结果26例癌患者均接受TORS治疗,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20例行同期颈淋巴清扫术。TORS手术时间为65~360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量5~600 ml,平均70 ml。术后4例患者(15.4%)行气管切开,其中3例术后1个月内拔除气管套管,1例至随访结束未能拔除。12例患者(46.2%)行胃管置入,其中11例术后1个月内拔除胃管,1例患者术后13 d因部出血死亡,死亡时胃管尚未拔除。术后1例患者(3.8%)切缘阳性,余患者切缘阴性。16例患者(61.5%)行术后放疗,其中11例患者(42.3%)进行以铂类为主的同步化疗。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0.4~45.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83.0%,3年无病生存率为75.8%。结论选择合适的癌患者,TORS可取得良好的肿瘤学及功能学效果,手术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可行。

  • 标签: 口咽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 经口机器人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地区手足病患者咽喉部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住院诊断的手足病患者832例拭子标本,做菌株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培养出病原菌232株,检出率27.88%,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105例,占45.26%,流感嗜血杆菌85例,占36.64%,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26例,占11.21%,其它16例,占6.90%。嗜血杆菌对阿奇霉素、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氯霉素耐药性低,均低于10%;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该地区手足病患者拭子病原菌以嗜血杆菌为主,其中以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老年女性部双侧颈内动脉异位。患者女,71岁,因“部异物感伴打鼾1年”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电子喉镜检查提示左侧后壁稍隆起,右侧后壁见局限性规律搏动性肿物。增强CT及CT血管造影提示双侧颈内动脉畸形,右侧向正中移位,左侧向颈外侧移位,考虑双侧颈内动脉异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暂未予以特殊治疗,进行充分健康宣教,并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诊。半年后门诊复查喉镜异位血管未见明显变化,一般情况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道在ICU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ICU使用通气道的昏迷患者,选择型号适当的通气道置入并固定妥当。结论昏迷患者使用通气道能有效防止舌后坠,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了血氧饱和度,同时有利于吸痰,操作简单易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气管插管的比率。

  • 标签: 口咽通气道 昏迷病人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29-01
  • 简介:摘要口腔癌及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规范化的口腔癌及癌病理诊断报告不仅应提供给临床准确的病理诊断,还应包括与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相关的信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专家组,对口腔癌及癌病理标本固定、取材及报告内容等进行研讨与规范,形成《口腔癌及癌病理诊断规范》。此规范涵盖了近年来在口腔癌和癌临床病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变化,如口腔癌肿瘤T分期应考虑肿瘤侵袭深度、肿瘤N分期应考虑有无淋巴结外扩展、癌中新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鳞状细胞癌等。希望通过本规范的制定,提高我国口腔癌及癌病理报告质量,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口腔肿瘤 口咽肿瘤 癌,鳞状细胞 病理诊断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拭子采集过程中两种不同方法在核酸检测标本采集中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21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进行核酸拭子采集的300名疗养员为实验组,引导他们以“坐姿、抬头、张嘴、吸气(半打哈欠样)”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核酸拭子采集;同时选取300名工作人员,引导他们以“坐姿、抬头、张嘴发‘啊’音” 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核酸拭子采集;分析两种采集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核酸拭子采集过程中,以“坐姿、抬头、张嘴、吸气(半打哈欠样)”的采集方法进行核酸拭子采集时,要比以“坐姿、抬头、张嘴发‘啊’音” 的采集方法具备被采集者舒适度、接受度高,采集者操作便捷、易于触及采集部位,减少采集者职业暴露风险等优势。结论:借鉴声乐演唱中打开口腔的方式,引导被采集者在拭子采集时采取易于暴露出颚弓、咽喉壁和两侧扁桃体的办法,使采集者容易触及采样部位,可有效改善被采集者舒适度和接受度,以提高采集便捷度,使采集的标本合格率高,有利于排除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口咽拭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配伍异丙酚在小儿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择期部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配伍异丙酚行全凭静脉复合全麻,对照观察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及苏醒拔管情况。结果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而瑞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更稳定,苏醒拔管也更迅速、更安全。结论瑞芬太尼配伍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部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 小儿 全凭静脉复合全麻
  • 简介:摘要既往研究表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癌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HPV阴性患者。但在标准治疗模式下,癌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影响了治疗的可持续性。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降级治疗是HPV相关性癌未来治疗的趋势,该类患者的降级治疗模式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降低化疗强度、降低放疗强度、通过联合治疗模式降低放化疗剂量等为HPV相关性癌的降级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口咽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降级治疗 适用人群
  • 简介:目的总结经齿状突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齿状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颅底凹陷4例,颅底凹陷伴Chiari畸形2例,颅底凹陷伴寰枕融合1例,下斜坡及齿状突后结缔组织增生1例,多种畸形复合2例。均采用经入路齿状突切除减压手术。结果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9例,因频发呼吸骤停而自动出院1例。术后随访9例,随访时间0.5~5年,未出现头痛、头晕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结论经齿状突切除术是治疗齿状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变直接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畸形 颅颈交界区 经口咽入路 齿状突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72例舌后坠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监测病人处置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处置前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O.05)。两组处置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放置通气道后病人的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结论舌后坠病人放置通气道,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能较好解决舌后坠,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的方法。

  • 标签: 麻醉恢复期 舌后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部嗜血杆菌的分部情况,避免人体免疫力低下时造成获得性感染,避免健康带菌者传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方法对医院135名实习学生随机进行拭子培养,用API细菌鉴定试剂盒鉴定嗜血杆菌。结果135名学生部分泌物中分离到嗜血杆菌75株,分离率为55.6%。流感嗜血杆菌、溶血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溶血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2.7%、8%、53.3%、16%。结论健康人群部嗜血杆菌携带率较高,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避免造成获得性感染

  • 标签: 健康人群口咽部 嗜血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检测研究部感觉功能,探讨正常人口部感觉功能检测方法,并分析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58例正常受试者,收集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的信息。受试者年龄20~76(43.27±13.52)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育龄期17例,绝经期17例)。BMI:偏轻6例,正常39例,超重10例,肥胖3例。使用Neurometer CPT系统,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的电流刺激受试者双侧腭舌弓及舌根并记录CPT值,分别评估受试者部Aβ、Aδ和C类感觉神经纤维的功能,CPT数值大小与部感觉功能成反比。比较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评价受试者的部感觉功能。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舌根部CPT值(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刺激)相比,左侧腭舌弓CPT值(t值分别为-2.58、-2.65、-2.54)和右侧腭舌弓CPT值(t值分别为-2.47、-2.37、-2.77)均明显降低(P<0.05),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异(t=-0.03、-0.51、-0.49、0.06、-0.16、0.13,P>0.05)。男性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1.55、0.27、0.78、1.44、1.26、0.35、0.77、1.27、0.24、0.78、0.96,P>0.05)。与育龄期妇女的CPT值(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刺激)相比,绝经期妇女左侧腭舌弓(t值分别为-3.90、-3.64、-2.14)、右侧腭舌弓(t值分别为-4.20、-4.28、-4.28)、左侧舌根(t值分别为-3.52、-4.46、-3.41)、右侧舌根(t值分别为-3.63、-4.66、-2.86)的CPT值明显升高(P<0.05)。随着年龄增长,双侧腭舌弓、舌根处的CPT值增加,其中20~30岁组在各位点各频率的CTP值明显低于所有40岁以上的4组受试者(双侧腭舌弓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5.57、-6.22、-10.18、-11.00,双侧腭舌弓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39、-8.79、-6.39、-15.61,双侧腭舌弓5 Hz时的t值依次为-7.09、-5.57、-9.26、-15.23,舌根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3.11、-3.88、-7.60、-8.55,舌根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31、-10.59、-8.52、-10.60,舌根5 Hz时的t值依次为-6.69、-5.09、-8.70、-7.07,P均<0.05);30~40岁组在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明显低于所有60岁以上的2组受试者(双侧腭舌弓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10.91、-12.42,双侧腭舌弓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25、-10.87,双侧腭舌弓5 Hz时的t值依次为-5.53、-11.01,舌根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8.62、-10.12,舌根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89、-7.82,舌根5 Hz时的t值依次为-6.13、-6.48,P均<0.05)。结论CPT检测可用于评估部感觉功能,舌根感觉敏感度低于腭舌弓;正常人左右两侧之间及男女性之间部感觉功能无明显差异,部感觉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年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部感觉的敏感性。

  • 标签: 咽部感觉 电流感觉阈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主穹窿蛋白(majorvaultproteinMVP)在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3例鳞癌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MVP表达,分析MVP表达与鳞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3例MVP表达阳性率为67.1%,MVP表达阳性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MVP表达阴性患者高,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年总生存率为24.2%,MVP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VP表达与癌病理分化和T分期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MVP表达是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MVP在鳞癌中表达水平较高,MVP的高表达增加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可以作为鳞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口咽鳞癌 主穹窿蛋白表达 预后预测 化疗敏感性 放疗敏感性 淋巴结
  • 简介:摘要重者卧床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常出现痰液较多或粘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患者缺氧或窒息。为了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需要进行机械性吸痰。但是清醒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不予配合造成吸痰效果较差。经研究在吸痰时配合口通气管的使用可大大提高吸痰效果。

  • 标签: 卧床患者 吸痰 护理 血氧饱和度 口咽通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1月到 2019年 1月的 90例舌后坠病人,随机分组,抬颈托下颌角组给予抬颈托下颌角通气道干预,去枕仰卧组开展去枕仰卧通气道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去枕仰卧组的满意度是 45( 100.00)高于抬颈托下颌角组 ,P< 0.05。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接近, P> 0.05;治疗后去枕仰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优于抬颈托下颌角组, P< 0.05;去枕仰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抬颈托下颌角组少 ,P< 0.05。结论:舌后坠病人实施去枕仰卧通气道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舌后坠病人血氧饱和度,并改善其通气情况,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口咽通气道 舌后坠病人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