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十和田×(十和田和丽粳2号Bc4F5)配制杂种BC5F1、BC5F2、BC5F3和BC5F4亲本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丽粳2号作耐冷基因供体培育出基因系进行孕穗期耐冷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BC5F2、BC5F3和BC5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每穗实粒数与总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2)以结实率耐冷鉴定指标,近基因系孕穗期耐冷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遗传率90.97%,微效基因遗传率3.83%,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显性-上位效应。

  • 标签: 水稻 近等基因系 杂种后代 耐冷性 遗传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霉素B抢先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肺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IFI)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间,45例免疫功能低下IFI患者接受国产霉素B治疗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均应用霉素B治疗周以上,最长应用时间14周,中位数6周。总有效率86.7%,不良反应主要有低钾血症、发热、转氨酶升高、肾功损害、胃肠道反应,根据WHO药物毒性分级标准均为I~II级毒性。结论国产霉素B对于血液病患者IFI临床诊断抢先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两性霉素B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抢先治疗
  • 简介: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为了寻找新药物,我院用霉素B泡腾片(莱帕)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共10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两性霉素B泡腾片 外阴 阴道炎 治疗
  • 简介:Phy是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水稻开花关键基因,但目前对水稻PhyB基因遗传基础还不清楚,研究其分子遗传机制,对于培育光周期适应广品种以及扩大水稻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78份亚洲栽培稻(34份籼稻和44份粳稻)47份野生稻进行测序,对PhyB基因核苷酸多态、单倍型进行分析,计算籼稻、粳稻和野生稻遗传多样。结果表明,PhyB基因共有28个单倍型,其中有2个高频率单倍型分别存在于2个栽培稻亚种中。从Network图可以看出栽培稻分为2组(A组和B组),A组栽培稻包括全部籼稻和4个粳稻个体,B组栽培稻全是粳稻品种。亲缘地理学分析发现,A、B组栽培稻具有明显不同地理分布格局,且A组和B组开花时间差异显著,说明PhyB基因2个高频率单倍型在2个栽培稻亚种中具有区域适应,PhyB基因在栽培稻中具有明显驯化信号,随着水稻种植区域扩大,进化出适应不同地域特有的等位基因,导致开花时间对不同地区区域适应多样

  • 标签: 栽培稻 PhyB基因 单倍型 开花时间 多样性 区域适应性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且易操作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大鼠模型,以促进对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实验研究,指导临床。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B组,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C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D组:对照组。A、B、C组大鼠连续3d鼻内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4组大鼠均于第1次滴菌后第4天处死。取内眦静脉血监测大鼠免疫抑制情况,对鼻部组织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免疫抑制组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接种烟曲霉当天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其余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A组90%(9/10)大鼠鼻腔鼻窦组织被烟曲霉侵袭,10%(1/10)肺部可见侵袭;B、C、D组大鼠无鼻部烟曲霉感染,但C组中20%(2/10)大鼠肺部可见烟曲霉侵袭。真菌培养结果显示A组71%(5/7)大鼠鼻部组织烟曲霉培养阳性,其他组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或单纯造成大鼠鼻腔堵塞均不易造成大鼠鼻腔被真菌侵袭;免疫抑制基础上,对大鼠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后再滴入烟曲霉可以成功建立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模型,其成模率高,模型稳定,操作简易,有利于对此疾病在免疫、病理、药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侵袭性鼻窦炎 烟曲霉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真菌鼻窦炎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皮肤激发试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鼻腔真菌涂片、鼻窦CT、鼻内窥镜专科检查,明确21例变应真菌鼻窦炎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151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生理海水鼻腔冲洗1~2次/d,治疗1周后,入院行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鼻窦Fess手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鼻窦内真菌团块或褐色泥砂样真菌泥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窦腔,术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清洁术腔,每周1~2次,连续1个月,鼻腔局部继用糖皮质激素3—6个月,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结果21例变应真菌鼻窦炎患者中,单侧鼻窦发病16例,占76.2%,双侧鼻窦发病5例,占23.8%,上颌窦发病16例,占76.2%,上颌窦合并筛窦发病4例,占19.0%,蝶窦发病1例,占4.8%,伴鼻息肉15例,占71.4%,伴有哮喘史8例,占38.1%,术后2例复发,占9.5%。结论变应真菌鼻窦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前糖皮质激素应用,手术时机选择,术后对鼻腔与鼻窦变应反应处理,将直接影响预后。

  • 标签: 变应性 真菌 鼻窦炎
  • 简介:中国现拥有燕麦种质资源约4000份,对它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燕麦具有比较丰富多样。本文综述了中国燕麦物种多样和普通栽培燕麦遗传多样,并建议对中国各地生长野燕麦进行系统研究。

  • 标签: 燕麦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 简介:植入真菌病或称皮下组织真菌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类感染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相似的流行病学和感染方式,有些还有明显地域。其临床表现形态各异,治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临床上重要植入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足菌肿、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和接合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复习。

  • 标签: 植入性 真菌感染 泊沙康唑 伊曲康唑
  • 简介:利用SSR标记分析陆地棉野生种系遗传多样,对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异系数进行显著测验和矩阵相关测验,探讨引物和多态位点数对研究结果准确影响。90对多态引物在42份供试材料间共检测出530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位点440个,占83.01%。多态信息含量范围0.046~0.888,平均为0.649;Shannon多样指数在0.113~2.289之间变动,平均为1.248。显著测验显示,当引物按PIC值降序排列时,利用25对引物或者150个多态位点即可获得较准确结果;升序排列时,至少需要50对引物或200个多态位点才能获得较准确结果。矩阵相关测验显示,降序时20对、升序时50对引物或者达到150个多态位点聚即可达到90对引物时精度。此外,在引物量较少时,扩增位点数较多引物所提供信息量更大,随着引物量增加,这种差距趋于不明显;等位位点总数较少时,引物数量更重要,随着位点数增加,引物信息含量重要已高于引物数起主导作用。综上,若要客观反映出42份陆地棉野生种系遗传关系,有必要选用多态引物30对,扩增多态位点150个以上,增加引物到50对以上佳。

  • 标签: 陆地棉 野生种系 SSR 引物 多态性位点 聚类
  • 简介:随着医学界对天疱疮和大疱天疱疮认识不断深入,这种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但是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增加,特别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其中一种最常见感染。本文对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87例天疱疮和133例大疱天疱疮患者进行口腔念珠菌检查、随访,旨在了解天疱疮和大疱天疱疮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现状及其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念珠菌病 口腔天疱疮 大疮性天疱疮
  • 简介:霉素B脂质体作用强、抗菌谱广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不断有新报道。本病例患者使用霉素B脂质体后导致急性胰腺炎,经给予霉素B脂质体减量相应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不良反应 胰腺炎
  • 简介:采用SSR技术对黄淮麦区以1B/1R品种抗源育成38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39个SSR引物共扩增出186条谱带,其中143务多态条带,占76.9%。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9条多态条带,平均3.7条。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0.320-0.857,平均为0.634。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D值0.32水平上38个小麦品种可聚成六大。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0.10769~0.48571。SSR标记揭示出这38个具有黑麦血缘小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 标签: 小麦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以真菌皮肤病例,试从诊断评价视角论述该课程教学实践要点和具体教学策略,对医学生进行了科学、公正、客观评价。同时,对涉及诊断评价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说明将诊断评价适时纳入医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中重要和必要

  • 标签: 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体系 皮肤性病学 真菌性皮肤病
  • 简介:目的观察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疗效和安全,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新型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分别接受三联治疗(霉素B+氟胞嘧啶+伏立康唑,n=10)和传统联治疗(霉素B+氟胞嘧啶,n=10),比较种治疗方案在降低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幅度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三联治疗患者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下降率明显高于联治疗患者(下降率分别为0.743和0.408,P=0.009),三联治疗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时间短于联治疗者(分别为12d和20d,P=0.009),组在2周、4周、8周12周时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种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能有效降低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可作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诱导期治疗选择。

  • 标签: 伏立康唑 隐球菌脑膜炎 艾滋病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合并与未合并浅部真菌感染变态反应皮肤病对常用变应原敏感性,综合从皮肤或指(趾)甲中分离出菌种情况,评估浅部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皮肤病病因学中作用。方法受试者包括353例慢性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患者。通过真菌直接镜检法将受试者分为组。实验组:变态反应皮肤病合并浅部真菌感染组(n=173);对照组:变态反应皮肤病无浅部真菌感染组(n=180)。对所有实验组对照组受试者进行9种真菌变应原和9种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实验组患者进一步进行真菌培养以鉴定菌种。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新月弯孢霉,特异青霉、烟曲霉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湿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慢性湿疹、荨麻疹患者其他真菌变应原粉尘螨、屋尘螨非真菌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患者皮肤或指(趾)甲分离鉴定主要为红色毛癣菌(52.86%)、须癣毛癣菌(14.18%)、絮状表皮癣菌(5.22%)、白念珠菌(6.72%),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皮肤分离皮肤癣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往往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在部分慢性荨麻疹、湿疹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真菌 感染 变态反应性疾病 皮肤
  • 简介:目的核酸序列依赖扩增(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Real-timePCRGM试验在侵袭曲霉菌感染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6月临床上曲霉菌感染高危病患血液标本80例,并根据EORTC/MSG诊断标准分为确诊组8例,拟诊组26例,非感染组46例,分别利用NASBA、real-timePCRGM试验进行检测,计算3种方法诊断指标并分析评价。结果NASBA、real-timePCRGM试验3种方法灵敏度分别为76.47%、67.65%、52.94%,特异度分别为80.43%、89.13%、80.43%。联合诊断结果显示,NASBA与real-timePCR串联方案有最好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NASBA与real-timePCR并联方案则最为灵敏(94.12%)。结论NASBA用于诊断IA最为敏感,而real-timePCR则最为特异,GM试验表现差于前者。联合应用诊断策略,在特定情况下提高临床早期诊断IA准确

  • 标签: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 实时PCR GM试验
  • 简介: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0.0093(RM240)~0.5591(RM448),平均值0.2112;Shannon多样指数I在0.0393~0.9296之间变动,平均值0.3624。数据表明,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较为丰富,12个药用野生稻地理居群按遗传多样指数大小排序:梧州-3〉南宁-1〉梧州-2〉梧州-1〉南宁-2〉玉林-2〉贵港-2〉梧州-4〉玉林-3〉玉林-1〉贺州〉贵港-1,其中指数高居群均分布于梧州市和南宁市地,因此确定了这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中心。通过不同数量SSR引物对药用野生稻材料间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测验,结果显示当引物按照PIC值降序排列时,10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效果,升序排列时,21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用野生稻大居群聚类分析时,SSR引物适宜数量应多于21对,最低不得少于10对。

  • 标签: 药用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中心 聚类分析 SSR引物数量
  • 简介:目的研究携载霉素B聚乳酸纳米粒(AmB-PLA-NP)对大鼠肝、肾血液系统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mB、AmB-PLA-NP、PLA-NP(聚乳酸纳米粒)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定时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指标。结果AmB组大鼠给药前给药后1d、1周RBC分别为(5.84±0.37)×10^12/L、(4.302±0.3)×10^12/L和(3.3±0.37)×10^12/L,AmB-PLA-NP组分别为(6.142±0.55)×10^12/L、(6.38±0.35)×10^12/L和(6.14±0.18)×10^12/L,溶血反应明显降低;AmB组给药后ALTAST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59.2±119.22)μmol/L、(466.6±357.30)μmol/L(给药1d后)和(1755±175.39)μmol/L、(2684.2±494.74)μmol/L(给药1周后),而AmB-PLA-NP组、PLA组聚山梨酯-80组大鼠肝、肾功能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mB-PLA-NP能够显著降低AmB对肝、肾血液系统毒副作用。

  • 标签: 两性霉素B 聚乳酸 纳米粒 副作用
  • 简介:隐球菌脑膜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较高。目前对该病治疗主要依靠抗真菌药物。本文就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对隐球菌脑膜炎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抗真菌药物 治疗